北京天壇東門周邊的義務指路志願者 9年來風雨無阻

2020-12-14 北晚新視覺網

「天壇往右走」,3月15日上午9點多中,記者隨著人群一出地鐵5號線天壇東門站A2出口,就看到兩位身著紅色馬甲的志願者不斷重複著這句話。她們是十幾人組成的指路志願者中的成員,他們很多都是家人齊上陣,有的是夫妻二人一起,有的是父子兵,還有的是祖孫四代。從2009年至今,義務指路風雨無阻、從未間斷。

王海欣 攝

指路人最年長者近9旬

記者採訪當天,正逢71歲的韓金玲和56歲的劉佩珍值班,而當天,本該輪休的韓金玲45歲的女兒也在現場。

「阿姨,請問685路公交車站在哪裡?」「大姐,請問到紅橋市場怎麼走?」當天天氣突然大幅降溫,兩位志願者並沒有添加太多的衣服。「我們有大衣,不用穿,這裡給大伙兒指道來回走動渾身也熱乎。」從幼兒園退休的劉佩珍顯得更加健談,她對記者說:「今天我們三人值班,這要是平時根本顧不上和你說話的。」

為何要到天壇這邊做義務指路人?韓金玲告訴記者,天壇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旅遊景點,附近的公交線路有50條左右,也有各個公交線路通往其他各個旅遊景點。不說外地遊客,就是北京人到了這裡也容易懵,因此到這裡給大伙兒指路是很有必要的。

志願指路人最初有十幾位,最為年長的是89歲的張洪瑞老人,因為身體原因近年才歇息了;剛開始指路時,劉佩珍也還在幼兒園上班,因此那時只是周末過去指路。到如今,這些指路人固定有8位,除了國慶、春節等節假日太忙需要增加人手外,正常每天兩位輪流值班,一年365天,風雨無阻,從未間斷。

自製街巷地圖、便籤

劉佩珍家住馬連道,韓金玲則住在豐臺區馬家堡,距離天壇東門指路點都不近。要做個真正意義的指路人,需要對這裡的路線、建築等爛熟於心。「我們每年都要購買最新版的《北京公交地鐵乘車路路通》手冊,都要儘量記住。」劉佩珍從包裡拿出了這本書,手冊已經幾乎都翻爛了。

由於遊客需求越來越多,附近的銀行、廁所、賓館、小吃店、火車票出售點等信息都成了詢問的內容。對此,指路隊對附近的每條街現場踩點,對每棟建築、每家店面等摸清楚,並手工製作了一份詳細的路線路。記者注意到,從王麻子刀剪鋪、老北京豆汁到物美超市、旅遊集散中心等,每個地點在每條街道上標註得清清楚楚。

指路便條更是方便,志願者將遊客經常去的地方分門別類手寫了很多便籤。譬如去鳥巢的便籤上,寫著「地鐵5號線到惠新街南口,換10號線到北土城,換8號線到奧體中心」。

劉佩珍還給記者學了幾句英文,她說這是一個懂中文的外國人被他們的指路精神感動特別教給她的。原來,有一次指路隊為一個外國遊客指路,因為語言不通,正比劃著,正好這名外國朋友路過解了圍,臨走前特意教了劉佩珍幾句英文。

不敢喝水備下「秘密武器」

記者採訪過程中,三位指路人幾乎沒有閒暇的時候,連口水都顧不上喝。「我們不敢喝水,要不然上廁所要走到紅橋市場那邊,來回就得20多分鐘」,劉佩珍從口袋裡摸出一盒口香糖告訴記者,渴了我們就嚼下這個,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在地鐵出口處往北十米左右有個自行車停放棚,在這裡,也停放著指路隊的各種「家當」,各種小盒子裡,有創口貼、紗布、針線包、剪刀,還有很多疊得整整齊齊的一元錢紙幣。「這些都是為遊客準備的」,韓金玲說,外地遊客到北京,有的走路時間長了腳後跟磨破了,我們就免費提供給他們;他們沒有交通卡,又習慣微信支付沒帶零錢,我們都隨時準備著。

「這些指路人還成了這裡的環保員」,家住法華寺附近的方淑華阿姨告訴記者,「別看這個地鐵口現在乾乾淨淨,原來可不是這個樣子的。」原來有人從地鐵出來後,由於找不到廁所就轉到左側一個鐵門進去隨處大小便,又髒、又臭,還有人亂扔垃圾。但是自從義務指路人來到這之後,他們每天清掃,久而久之,這裡也變得整潔起來。

「這周邊原來還有一些亂擺攤點的小商販,城管一來他們就跑,非常影響首都形象。」韓金玲說,然而他們也是在指路隊的感染下,這些人最後都選擇了做正規買賣去了。

祖孫四代齊上陣

無論嚴寒酷暑、風吹雨打,9年來,這支義務指路隊從未有一天斷過檔。唯一變化的就是,83歲的指路人韓日升於2015年去世。

韓日升是韓金玲的父親,這個家庭祖孫四代都是指路人。記者採訪當天,韓金玲的女兒——45歲的陳靜告訴記者,她身體不好,但希望通過指路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每逢寒暑假 ,陳靜的女兒也到這裡做姥姥、媽媽的小助手,如今16歲的小姑娘,碰到外國遊客問路,都是她上前應答。

其實,指路隊中往往都是家人齊上陣,比如劉佩珍、張建國夫妻倆,曹忠和、曹少雪父子倆,還有八旬的陳一山、佟瑞媛夫妻倆,直到進養老院前還都在指路。

「義務指路時,遊客看到我們為大家服務這麼辛苦,很受感動給我們買水,送來水果表示感謝,我們婉言謝絕,有的遊客放下就跑了。」韓金玲說,指路時間久了,就連附近的老人家裡有什麼事情都找指路人了。有一次,恰逢劉佩珍夫妻二人值班,住在附近的一位80多歲的老人找到指路人說:他家住在光明樓,家裡煤氣壞了,而且是新買的卡,卻怎麼都打不著火。劉佩珍安慰老人別著急,張建國當即就給煤氣公司打電話請服務人員上門救援。

其實,指路人的工作不僅僅是這些,記者採訪中還了解到,韓金玲、劉佩珍等還有各種榮譽證書。原來,他們每周二還去養老院為老人提供義務理髮等服務。其實,韓金玲自己也是一位老人,但是為其他老人服務她樂此不疲。

劉佩珍說,她們一開始也不會理髮,後來就自己出錢購買理髮用具到理髮店裡學習實踐。「我們每個月輪流要去三個敬老院」,劉佩珍說,每次都還要為躺在床上的老人理髮時,因為老人不能動,需要一個人扶著老人的頭,另一個人理髮。老人看到我們耐心地提供服務,都非常開心。

這些指路人還常年向社會奉獻更多愛心,有給困難學生資助的,也有給南方水災捐款的。記者發現,這些指路人手裡都有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給他們出具的各類捐款憑證。

如果說義務指路幾天並不難,但是9年風雨無阻,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著這些志願者?「我們就是想為社會做點事情,提升道德素質,為人民服務,做點好事」,接受記者採訪的劉佩珍、韓金玲就說了這樣一句簡樸的話。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胡笑紅

相關焦點

  • 老人堅持義務指路16年 平均每天接待1500名行人
    2008年,謝亮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指路就那麼難嗎?」2001年9月,七旬的老謝扛著寫有「義務指路」的木板,出門了。 在那個網絡並不發達的年代,「路長在嘴巴上」,老謝成了活地圖——他熟悉東直門範圍內23個車次、485個車站的情況,平均每天為1500名行人指路,最忙時候平均6秒接待一位諮詢者。
  • 北京天壇醫院新院周邊住宿最全攻略-社會資訊-國內資訊-新訊網提供...
    筆者來到位於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19號、北京天壇醫院新院就醫時,聽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和家屬說,如今新醫院周邊餐飲、住宿網點太少,大家感到挺不方便。一位來自河南鄭州的患者家屬很無奈,「在天壇醫院舊址周邊有很多餐館,也能找到便宜點兒的旅館。可新醫院附近還很冷清,沒地方住宿。」一位山西籍的護工告訴筆者。北京天壇醫院新院住宿聯繫微信
  • 天壇醫院周邊開通多樣快捷公交專線 豐臺區優化公交線網布局 構建...
    11月11日,位於豐臺的天壇醫院開通多樣化公交線路快速直達專線206。據了解,該專線工作日早晚尖峰時段運營,將從首經貿地鐵站直達天壇醫院的東門、西門和北門,解決了目前天壇醫院與地鐵站周邊沒有直達公交線路的問題,進一步優化天壇醫院公交線網。
  • 16年,他把指路做成了事業!「指路大王」謝亮離世,眾人自發前來送別!
    2018年2月21日,被北京市民稱為「指路大王」的謝亮老人因病去世,享年87歲。>義務指路16載,平均每6秒鐘就接待一位諮詢者2001年,當時的亞洲第一大交通樞紐站在東直門開工,許多公交車站牌遷移了地點,就連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也「摸不著北」。
  • 天壇醫院新院周邊新問題:餐飲住宿很匱乏 患者家屬不方便
    3月25日,筆者來到位於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19號、北京天壇醫院新院就醫時,聽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和家屬說,如今新醫院周邊餐飲、住宿網點太少,大家感到挺不方便。一位來自河南鄭州的患者家屬很無奈,「在天壇醫院舊址周邊有很多餐館,也能找到便宜點兒的旅館。可新醫院附近還很冷清,沒地方住宿。」一位山西籍的護工告訴筆者。筆者從醫院南門出發,過了南四環西路的花鄉橋往南走,只發現一些即將開建的工地,沒找到能吃飯、住宿的飯館和旅店;順著花鄉橋下的馬路一直往南步行近20分鐘,或者乘兩站公交車的路程,路邊的餐館和旅館逐漸多了起來。
  • 北京公交新開專線 從天壇醫院可直達地鐵首經貿站
    新京報快訊(記者 裴劍飛)從今天(11月11日)起,北京公交開通了從天壇醫院直達首經貿地鐵站的快速直達專線206。該專線在工作日早晚尖峰時段運營,15分鐘一班,解決了目前天壇醫院與地鐵站周邊沒有直達公交線路的問題。
  • 北京天壇醫院新院區就診、餐飲、住宿全攻略!
    北京天壇醫院新院區10月6日試開診以來,已有近一個月時間,不少患者已經被「黑科技」加持的新院區弄得有點懵圈。10月30日,健康君專程實地探訪,就大家關心的就診、餐飲、周邊住宿等問題整理出一份最全攻略。趕緊來看看吧!
  • 報攤主招收指路志願者 會英語優先
    楊松掛起了寫有「招指路志願者」字樣的招牌。    青年報前天報導地鐵一號線黃陂南路站馬當路出口賣報攤主楊松每天免費指路兩三百次的事情後,引起了眾多市民的關注。面對這方面更多的需求,楊松昨天表示,為了滿足黃金周期間的指路需要,將招收白領志願者幫忙指路。
  • 北京天壇公園旅遊攻略:近距離接觸「小平樹」
    #為什麼是北京天壇公園呢?北京天壇天壇公園概況天壇的遺產名稱叫北京皇家祭壇,是明清時期的帝王祭天、祈求五穀豐登的場所。天壇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景區,始建於1420年(明朝永樂十八年),經過光緒年間和2018年兩次重修改建後,景區最大承載量5萬人次。
  • 「指路大王」謝亮:「別人喊謝謝我就開心」
    「指路就那麼難嗎?」2001年9月,七旬的老謝扛著寫有「義務指路」的木板,出門了。  在那個網絡並不發達的年代,「路長在嘴巴上」,老謝成了活地圖——他熟悉東直門範圍內23個車次、485個車站的情況,平均每天為1500名行人指路,最忙時候平均6秒接待一位諮詢者。  他本想著,堅持10年就滿足了。
  • 成都八旬大爺義務指路20年 春節堅持「不打烊」
    成都八旬大爺義務指路20年 春節堅持「不打烊」 2016年02月19日 11:12:07 來源:華西都市報 ……    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大家都忙著回家過年,或是出門旅行,家住金牛區城隍廟社區的冉世林卻每天準時到梁家巷公交站「上班」,義務為大家指路。    不論遊客是去旅遊景點、還是去市中心機場火車站,這都難不住他。
  • 北京天壇醫院新院年內花鄉開建 面積擴容四倍
    北京天壇醫院新院年內花鄉開建 面積擴容四倍   天壇醫院新院年內花鄉開建  面積擴容四倍 原址退還天壇公園  天壇醫院在花鄉新址的拆遷、勘探工作等都已完成,今年年內將開工建設。
  • 跟我遊玩北京天壇全攻略
    去遊玩北京天壇,怎麼玩才能盡興。我會在這裡給大家簡單分享一下。 天壇是中國古代祭祀文化的產物,它承載了中國人敬天尊祖的樸素感情和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禱豐年的專用祭壇,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主要有祈年殿、皇乾殿等。由於是用於祭祀,處處講究,天壇的建築,融入了大量力學、建築學、幾何學、天文學等知識。這裡的細節充滿奧秘,深挖之後令人驚嘆。天壇公園古樹眾多,現存的3000多株古樹與古老的紅牆碧瓦交相輝映,構成了公園的一大特色。
  • 北京天壇萬程酒店婚宴攻略
    北京天壇萬程酒店是崇文區天壇路上的標誌建築之一,外觀豪華氣派,引人注意。該婚宴酒店周邊環境宜人,讓您在鬧市中能尋得一處清靜之地,身心俱放鬆;而且是有可容納250人同時用餐的婚宴廳,並有專業的婚宴服務團隊的北京婚宴酒店,這些優良條件的具備會讓您婚宴的順利舉行提供最有利的保障。
  • 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餘香濃——江山市東門社區「五老」志願者...
    在東門社區,活躍著這樣一支隊伍,這支隊伍十多名成員都是清一色的離退休老黨員,這支隊伍,在長達6年的時間裡,用無欲的柔情、陽光般的溫暖、數年如一日的恆定,真愛無悔地為社區默默地奉獻著。  他們,就是我們為之動容並發自內心地讚譽為江山「最美風景」、彩虹橋下「生命的守護者」的江山市虎山街道東門社區「『五老』志願者巡邏隊」。
  • 2020北京菊花文化節天壇公園攻略(時間+門票)
    2020北京菊花文化節天壇公園攻略>➤天壇公園門票:旺季全價票15元,優惠票7.5元  ➤菊花文化節看點:  2020年菊展的主題為「菊頌古壇神韻香傳盛世華章」,在祈年殿西南側設置8個展棚,展覽以品種菊為主,同時也展出大立菊、懸崖菊、造型菊、多頭菊、案頭菊等多種類型,展出數量約2000餘盆。
  • 北京天壇附近的美食餐廳,這幾家人氣最高,百分百推薦
    我和小夥伴向來是無肉不歡,這次點了「張叔叔燻豬肘」,一份88元,呈上來後服務生會在現場幫忙切小塊,味道比想像中的更好吃,肉質軟嫩適中,搭配一份肘子餅和黃瓜、蔥、甜醬,吃法就像北京烤鴨一樣,很特別。二、大碗居北京含「碗」跟「居」的餐廳太多了,大碗居、海碗居、大海碗等等,名字太相似令人一時間分不清。大碗居位於天壇東門附近法華寺街,距東門710米,步行8分鐘,這是天壇東門附近最大的餐廳,網絡上的評價還不錯。
  • 國慶北京皇城文化三日遊 故宮-天壇-北海到南鑼鼓巷等
    北京三日遊天子腳下、六朝古都,老北京的一磚一瓦甚至一草一木都與皇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本條路線融合了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經典景點,讓你實實在在感受北京特有文化。第一天   上午:早餐後乘車前往故宮博物館參觀。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封建皇權帝制的集中體現。
  • 我在北京當導遊,遊覽天壇
    大家好,我是北京導遊小文哥。今天我將帶領大家遊覽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天壇。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的祭壇。在古代中國,皇帝是受命於天,奉天承運的天子,所以祭天成為了皇帝的專屬。明清一共有22位皇帝,在天壇舉行過654次祭祀大典。在1918年,天壇被闢為公園。
  • 天壇公園值得去的嗎?裡面有什麼好玩的?天壇周邊還有什麼好景點
    天壇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是我國最大的壇廟建築,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居京城「天地日月」四壇之首,建成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歷時14年,和故宮的年齡一樣大,但是面積比故宮還要大兩倍多。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