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怎麼都去印尼當中文老師的啊?

2021-02-21 重慶假日文化與旅遊交流中心

想實現出國夢嗎?想去東南亞呼吸全球最新鮮的空氣嗎?

想積累海外的教學和工作經驗嗎?

 

印尼是除了中國以外華人最多的國家,中國人和華人現在在這邊的地位可以說是非常高的。此外由於中印尼兩國教育部和教育機構的合作交流,進一步推動華文教育向更高層次的發展,印尼也已經開始舉辦了漢語水平考試,漢語的普及使得印尼對漢語教師的需求越來越大。

1.海外工作經歷;

2.學習印尼語、英語;

3.結交外國朋友;

4.一份月收入900-1200 美金的收入;

5.為去美國、歐洲做漢語教師做鋪墊(歐美的薪水非常高);

6.大學畢業前的實習鍛鍊;

7.增長眼光和見識;

8.海外教學經驗對職業生涯的幫助:目前來看,從印尼歸國的漢語老師均有不錯發展,海外的工作經驗可以極大提升未來的職場競爭力。


東南亞最大最好華校印尼國際招聘漢語教學老師招募中

工作地點:

雅加達、泗水、萬隆,三寶壟、棉蘭、峇里島等大型國際學校和公立學校

到崗時間:2018年7月上旬

面試時間:近期面試

薪資待遇:每月900美元—1200美元,包住宿,包來回機票,包籤證,雙休,有寒暑假,有醫保,學校管理很正規。

招聘要求:1.男女不限,年齡在25周歲及以上,

         2.大專以上學歷,專業不限、英語基本交流。

       

教學年級: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

授課時間:周一至每周五早上7:30至下午16:30(每天8小時作)

假期安排:國際學校每年有四個小假期其中暑假1個月和寒假也是聖誕節1個月,(每年寒暑假起始日因配合學校,每年均同),中國新年三天,印尼新年三天,其它假期根據印尼政府當地公布假期同步。

夥食津貼:工作餐(根據學校不同給予不同的餐費補助)

交通津貼:提供工作籤證費和來回之機票費用。

住宿津貼:提供免費住宿提供住宿(單人或雙人公寓,或別墅套間),(水費、電費、瓦斯費、網絡費平攤)。

醫療補助:提供生病之成藥補助,所有教師享受醫療保險津貼。

薪津發放:每月底發工資,將電匯到教師銀行帳號。

請假和有薪假期: 

結婚          3天

假期          根據學校的校歷執行

產假          90天

帶薪病假      5天(需提供病假單)

申請流程:遞交材料-材料審核----提交印尼學校---印尼電話或者網絡面試--校方發送合同-辦理籤證購買機票奔赴印尼---接機。

千島之國印尼,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遺產造就了這片令世人無比嚮往的天然度假勝地。

我們熟悉的峇里島有「天堂島」等美稱,這裡自然風光引人入勝,是天然的度假勝地。首都雅加達(Jakarta)又名椰城,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城市。


去過的中國老師用一句話總結:幸福指數極高,完全是小資生活。

相關焦點

  • 印尼國際學校中文老師線上教學啦
    焰火下的孤獨,是每一個夢想必須經過的地方,每一個人都一樣。一不小心,就到了七月的尾巴,一起迎接八月的到來,所有的一切,都會微笑著向你奔來~01印尼線上開課啦~受到疫情的影響,目前印尼國際學校的中文老師都在國內開始上網課啦,等學校通知再赴印尼任教!
  • 印尼中文世界在發育
    、臺灣人和馬新人都到印尼打天下了,現在在印尼經營關於中文和中文媒體的事業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吧? 以我們兼扮傳播和發揚中華文化角色的中文報事業來說,也面對同類棘手問題,即是聘請本土新聞從業員時一直都遇到挫折,而它又是一個很緊迫的問題。 比如負責翻譯印尼文至中文的人員,他除了必須印中雙語熟練,更要懂得怎麼寫新聞,而非像在學校寫作文。
  • 央視:從印尼小漁村走出來的中文翻譯
    2019年8月12日,央視財經頻道《我與「一帶一路」》欄目播出《張麗雅:從印尼小漁村走出來的中文翻譯》,報導了來自中國能建的外籍員工張麗雅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張麗雅,她是中國能建駐印尼分支機構的一名中文翻譯,她常常把印尼語翻譯成中國成語、古詩或歌詞,甚至還有幽默冷笑話,獨具匠心的翻譯風格,成為了中印雙方溝通的潤滑劑。
  • 【中國夢·踐行者】「超高齡」印尼華僑跨國學中文 願為中印文化...
    葉敏基告訴記者,報讀這個本科課程時,他已80歲高齡,「雖然,2000年後印尼政府允許大家學華文了,但在印尼教中文的老師來自中國不同地方,10個老師就有十種口音,有的夾雜廣府話,有的夾雜閩南語和客家話,不時鬧出笑話。我希望可以通過正規的華語培訓,為教學『正音』。而且這個課程是免費的。」然而,四年的本科學業葉敏基卻用了五年時間才完成,箇中艱辛不言而喻。
  • 85歲印尼華僑從暨南大學本科畢業 他跨國學中文的故事聽了讓人淚奔
    葉敏基告訴神探,報讀暨南大學這個本科課程時,他已80歲高齡,「雖然,2000年後印尼政府允許大家學華文了,但在印尼教中文的老師來自中國不同地方,10個老師就有十種口音,有的夾雜廣府話,有的夾雜閩南語和客家話,不時鬧出笑話。我希望可以通過正規的華語培訓,為教學『正音』。而且這個課程是免費的。」  然而,四年的本科學業葉敏基卻用了五年時間才完成,箇中艱辛不言而喻。
  • 原住民眼中的印尼華人
    這是流傳在網絡上的一篇文章,原文是印尼文,我翻譯了中文。
  • 印尼姑娘西蒂:學好中文 讓更多印尼人了解中國
    原標題 印尼姑娘西蒂:學好中文,讓更多印尼人了解真實的中國【環球網報導 記者 劉舸歡】「我在去中國之前,沒有正式工作,就幫我爸爸照看店鋪。去中國學會中文以後,我在印尼當上了一名翻譯,在中企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我們全家人都支持我、為我感到驕傲。」印尼姑娘西蒂面對環球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說。7月24日,「一帶一路」央企行媒體團員來到了位於印尼萬丹省西冷縣中國能建華東建投浙江火電牽頭總承包建設的爪哇7號項目部。在這裡,環球網記者遇到了印尼姑娘西蒂。面對記者的採訪,她顯得略羞澀、侷促。
  • 又一個老師要赴印尼教學,月薪13000元 | 印尼
    今天一上班就收到一個好消息,Feng老師的offer下來啦,到手的offer就是上次我們發布的印尼大型IB國際學校(➡點擊查看),
  • 我在印尼三寶壟支教的日子
    老師們都非常友好,因此我不到一個星期就熟記了所有老師的名字。雖然語言不通,但我們用肢體語言加手機翻譯器進行聊天,他們很喜歡跟我學習中文、學習剪紙、學習刻印章,老師們還適時教我學習印尼語,讓我很快適應了這裡的工作。生活上,倍受八旬執行董事潘文秀先生的關心,我感覺自己好像沒有離開過家一樣,深感親切溫馨。
  • 印尼地震災區:當地人用中文說「謝謝你」
    中蘇拉威西省「伊斯蘭教師聯合會」婦女會會長佐伊菲亞夫人緊緊抓住唐時的手,「太感謝你們了,你們是來自中國的英雄,也是這些災民的恩人。」由於擔心地震、海嘯的再次來襲,這位老會長帶領著一部分無家可歸的當地災民搬到了山上,作暫時的安頓。海水衝走了他們的家園,泥土掩埋了他們的房子,但是中國救援隊給他們送來了溫暖。
  • 師大人 | 林佩佩:會講閩南語的印尼姑娘
    本科畢業於印尼建國大學中文系,獲得了孔子學院獎學金來福建師範大學當一年交流生。林佩佩是華人,因為戰爭原因,她的高祖父搬到印度尼西亞居住,因此從小生活在印尼的她大多用印尼話交流。除此之外,因為父母平常交流大多使用閩南語,所以受到家庭環境影響的佩佩同時還會講閩南語,但她對中文卻不了解。「如今在印尼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他們大多要求員工會印尼語和中文。」
  • 印尼外派教師:我愛華文教育工作
    在九年級學生的作文裡,記得有一個學生寫《假如我是一個老師》的作文時寫過這樣一句話:「學習差的學生是很可憐的,如果我是老師,我要更愛他,更關心他。」九年級的一個女生不喜歡寫作文,上課喜歡說話,她說:「老師,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是啊,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老師怎能期待每個學生都是聽話的、規規矩矩的、每次考試考一百分呢?
  • 印尼華僑從暨大本科畢業 他跨國學中文的故事聽了讓人淚奔
    雖身在異鄉,但心繫故裡,因而,作為土生土長印尼的葉家第三代移民,葉敏基仍能說一口流利的粵語,也會寫中文書法。而他的12個兄弟姐妹裡,還有一個弟弟在印尼排華初期回到了中國,並考上大學,目前在廣東惠州定居。葉敏基是家裡的「老大」,「早當家」的他從高中就開始「半工半讀」,在印尼蘇北省棉蘭市教中文。
  • 印尼姑娘到中國東北長時間生活,回國後很苦惱,性格很東北人?
    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深厚的歷史文化也吸引了越來越多人到中國來,前段時間一個不看臉我以為是東北人的印尼姑娘,在網上吐槽,自己從小就在中國東北生活,現在回國之後性格就是那樣,被吐槽了。印尼姑娘說自己小的時候就來中國,跟著來中國打工的親戚,自己也來中國上學了,也可以說是半個中國人了,地地道道的東北風味。東北人當地的性格就是豪爽。也比較直,印尼姑娘也是這樣一個人。她說回國之後,自己動不動就說出東北話,好想跟別人用中文溝通,但是沒有人會中文的。而且自己的性格都是比較豪爽的。
  • 那些可愛的印尼朋友
    說到峇里島,便不由讓我懷念起那赤道特有的宜人氣候、襲人花香、醉人美景和迷人氛圍,進而想起多年來在印尼這個千島之國遊學工作的美好經歷,以及那些令我難忘的可愛的印尼朋友們。  騎摩託的小姑娘  我從中國到印尼留學時才二十出頭,對這個國度的一切都充滿好奇。
  • 搞笑GIF:校長笑著對學生們說:「去啊,你們到是還去打籃球啊?」
    監考老師麼?⑥校長笑著對學生們說:「去啊,你們到是還去打籃球啊?」搞笑笑話:高中的時候啥都不懂,學校有棟樓很奇怪,樓下面有個洞,洞裡有源源不斷的風,夏天熱了就到那裡吹吹,洗了頭髮也可以去塑造髮型。總之這個洞真的很神奇…直到有一天。有一天去化學實驗室,老師一再強調『一定要打開排氣口,否則會中毒的。』我這麼一捉摸,那個洞就是在這棟樓裡啊……吹這麼長時間的風原來都是毒氣啊…
  • 華僑憶98年印尼排華噩夢:華人地位今非昔比
    當地華人感受地位提高  直到高中畢業,陳彩霞也不會講中文,她說,自己的中文名字只是「存在於爸爸媽媽的心裡」。小時候受到的歧視,至今仍留在她的記憶中。 「有的老師不喜歡華人,如果我們做得不對,就使勁批評我們,說你是華人啊,中國不好等等。
  • 印尼隨筆:峇里島的中文味道漸飄漸香
    印尼隨筆:峇里島的中文味道漸飄漸香   從峇里島機場到下榻的酒店,沿途路旁的「利群」、「沉香」、「巴裡漁村」、「燕窩生態園」、「老大粥屋」、「筷子餐廳」等各式中文廣告、店鋪名稱時有所現,連印尼當地的BCA銀行也在機場的行李提取處和路旁用打出「用您的卡提款」的中文廣告。
  • 【時事印尼語】「五一國際勞動節」印尼語咋說?
    (日工,臨時工->buruh lepas)buruh tetap(固定工,正式工)可能有人會問了,哎,老師,buruh不是「匆忙,急急忙忙」的意思嗎?、英文、中文培訓機構。您的印尼語學習掌上寶,您在印尼前行的好夥伴!   艾孚從12年開始專注做印尼語培訓,培養了一支優秀的印尼語教學團隊,教師均為印尼華人,中文流利,有中國留學背景,碩士學歷。
  • 陳玉蘭:印尼首位赴華留學女博士 | 東南亞閩商訪談錄
    直到有一天,她大嫂好不容易請來了一位中文老師,每周偷偷到家裡上兩個小時的中文課,才又慢慢拾回對中國的印象記憶。陳玉蘭說,那個時候,在印尼這個白色的國度裡,中文刊物被列為禁品。只靠一些殘篇斷簡的中文教材、老師記憶中的唐詩宋詞,《尺牘》、《通書》裡的增廣賢文及每天刊登在《印度尼西亞日報》的武俠小說,作為養育我們這代人的中華氣質之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