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豐富國慶假期在校同學及在家同學的學習生活,學校特邀請各學院學術造詣深厚、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突出的知名教授,重磅推出「通識教育大講堂——國慶系列線上公開講座」,講座涉及社會、文化、科學、歷史、藝術等多個專題,於10月2日至8日上線。
講座時間安排如下:
10月2日至7日
每晚18:00-20:00
10月8日
下午15:00-17:00
晚上18:00-20:00
相約騰訊會議平臺
會議號:749 2425 3912
講座題目
愛欲與哲學:柏拉圖的《會飲》
內容簡介
柏拉圖的《會飲》既是哲學史上的經典著作,又是文學史上的不朽名篇。在裡面,柏拉圖以高度戲劇性的方式,從不同的視角讚頌了愛神愛若斯(Eros)對人的重要意義,呈現了希臘對「愛欲」的不同理解,定義了他心目中的「哲學」——「對智慧的愛欲」,也刻畫了他眼裡最完美的哲學家——蘇格拉底。
劉瑋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頓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方向為古希臘哲學、西方倫理學與政治哲學;撰寫《馬基雅維利與現代性》、《公益與私利:亞里斯多德實踐哲學研究》,主編《西方政治哲學史第一卷:從古希臘到宗教改革》,在中英文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先後獲得「中國人民大學教學標兵」、北京高校第十一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人文組一等獎第一名等榮譽。
講座題目
法學是什麼
內容簡介
關於獨立學術專業、系統性研究科目本身,很少會有類似「法學是什麼」這樣的問題,不僅被嚴肅的學者們反覆追問著,同時還被提出了這般形形色色的,有些甚至是似是而非的回答。法律影響著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使得我們在觀念中很容易便可認識到法律的存在。這意味著幾乎所有的學科都能夠以法律作為研究的對象。在這些學科當中如何認識法學自身及其定位?
陳景輝
法學博士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中國政法大學「優秀中青年教師培養支持計劃」,獲第四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第二屆「中國政法大學青年教師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第一屆「中國政法大學青年教師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獲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嶽誠獎教金,中國政法大學「校級優秀教師」。
講座題目
從寫實主義到現實主義
——徐悲鴻名作《愚公移山》的歷史價值
內容簡介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正值中國的大明帝國,東西方都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但是對於繪畫藝術的影響卻各有千秋。歐洲出現了寫實主義的高潮,大師們的傑作如天空中的繁星一樣璀璨。《蒙娜麗莎》的微笑,一直是美術史上的謎團;風流倜儻的江南才子唐伯虎如何書寫胸中臆氣,吳門四家與文藝復興三傑在藝術史上的分野。
17、18世紀歐洲奢華的豔情藝術與明末清初孤傲荒寒的石濤八大,貴族與失意文人的審美取向;層出不窮的西方現代藝術與清初「四王吳惲」的狂熱摹古之風,從寫實主義到現實主義,徐悲鴻先生名作《愚公移山》《田橫五百士》的歷史價值。
在中西歷史的不同節點上,對比名家名畫,破解其中的奧秘。
吳冰
中國藝術研究院花鳥畫創作研究博士學位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書畫家聯誼會理事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徐悲鴻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2013年榮獲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
善於工筆和小寫意花鳥畫,題材廣泛,意境深遠。尤其以工筆蘆雁題材最具代表性,畫風嚴謹工麗,古意盎然,得明清寫意之神韻,有兩宋院體畫遺風。
作品曾獲二屆全國中國畫展,二屆全國少數民族畫展,新世紀全國中國畫展,建國五十周年畫展優秀獎。參加首屆、二屆、三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展。參加中華兩岸美術學博士生創作交流展、紀念郭味蕖誕辰一百周年全國著名花鳥畫家提名展。
與名家合作《和平之春》,為上海合作組織收藏;臺灣立法院收藏《工筆花鳥》;臺北故宮收藏《花鳥》。編輯出版有《中國畫名家年鑑·2006 吳冰卷》、《吳冰工筆花鳥畫作品選》、《吳冰畫鳥精選》、《中國美術家大系·吳冰卷》、《得江山之助--郭味蕖花鳥畫創新性研究》《中國美術史》、《今日中國書畫家》等十幾部專著和作品集。
講座題目
花枝密處有鶯聲
——唐宋詩詞中宮廷生活的書寫與想像
內容簡介
以唐王建、五代花蕊夫人、宋徽宗等作者的「宮詞」類作品為主體,觀察其對宮廷日常生活的書寫與想像,探究不同身份、不同時期文人的創作動機與心態,管窺一代文學風尚。
辛曉娟
北京大學文學博士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
開設《古詩文寫作》《唐詩分體研究》等課程。知名刊物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研究同時關注詩詞創作,曾任北大詩詞類社團《北社》總編,發行《北社》刊物。央視大型詩詞文化節目「詩詞大會」歷屆題庫專家。中華書局「詩詞中國」大賽多屆評委。央視大型詩詞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文學顧問。中國李白研究會理事。
講座題目
理解一個「新美國」
內容簡介
美國正在發生兩百年歷史以來最重大的變化,這種變化體現在政治制度、經濟結構和社會文化各個方面,它不僅塑造了美國自身的精神氣質和對外政策,也將影響整個世界的走勢。美國如今所遭遇的諸多難題和困境,具有一些普遍性,給世界各國包括中國未來的發展都提供了一些關鍵的鏡鑑。
李巍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
國家高端智庫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專聘研究員
《中國經濟外交藍皮書》主編
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政治經濟學、中國經濟外交、美國國際經濟政策。曾先後在美國亞太安全研究中心、康奈爾大學和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等機構擔任訪問學者。著有《制度之戰:戰略競爭時代的中美關係》(2017年)、《制衡美元:政治領導與貨幣崛起》(2015年)、《制度變遷與美國國際經濟政策》(2010年)等,在《中國社會科學》、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等國內外主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
講座題目
數字時代的思維與人生
內容簡介
數字時代的新技術、新需求、新研究模式對所有參與主體提出了新的要求,從思維方式到人生道路的選擇,面對不確定性該如何獲取數據、獲取哪些數據,如何分析數據、繼而做出判斷?這是擺在統計學、數據科學和所有科學共同體面前共同的挑戰。
易丹輝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返聘教授
曾任統計學院院長十年之久
統計學院的建院元老級教授
曾主持多項省部級重點項目並與多部委合作。研究領域包含醫學、管理學、調查、多指標評價等。曾推動成立統計學院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教研室(現為系)、北京生物醫學統計與數據管理研究會(BBA)等組織。易老師桃李滿天下,培養了大批優秀統計學子,已經成長為各領域的佼佼者。講課深受同學們喜愛。
講座題目
胡適情史
——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命運的一個隱喻
內容簡介
從胡適登上歷史舞臺開始,他的婚姻和愛情就為人注意。才華橫溢英俊瀟灑的胡適,在美國名校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卻堅定遵從母親之命,回鄉履行媒妁之言,和文盲且不漂亮的大齡女青年江冬秀完婚,此後廝守終生。「胡適之的小腳太太」被人稱為民國史上的「七大奇事」之一。胡適難道是沒有愛欲情感的石頭人嗎?或是沒有審美感的臉盲症患者嗎?胡適既不是石頭人,也不是臉盲症,而是一個被新舊道德新舊文化重重纏繞的過渡時代的知識人。他有過掙扎,甚至超越社會倫理的掙扎,但最終選擇了妥協。胡適的情史,更像是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命運的一個隱喻。
姜萌
歷史學博士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兼學院副院長
主要研究方向:
中國近現代中國學術史、思想史、史學理論、公共史學;已出版《族群意識與歷史書寫——中國現代歷史敘述模式的形成及其在清末的實踐》、《從「新史學」到「新漢學」——清末民初文史之學發展歷程研究》等著作,主編《公共史學概論》教材;已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其中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複印資料•歷史學》等全文或摘要轉載十餘篇次;先後獲「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青年獎、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青年獎」、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等十餘項榮譽稱號。
講座題目
新媒體時代的傳播挑戰與應對
內容簡介
「新媒體」是任何一個傳播主體都繞不開的關鍵詞,如何看待新媒體的價值直接決定了新媒體時代傳播的高度及成效。簡而言之,新媒體不僅僅使傳播多了新平臺、新終端、新渠道、新手段,更是給傳播方式、傳播關係、傳播格局乃至整個輿論生態都帶來深刻的變化和巨大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傳播主體有了如下的困惑:為什麼密集轟炸式的宣傳不再有效?為什么正面信息總被人們負面解讀?為什麼危機隨時都可能發生且比以前更難應對?為什麼長篇闊論不如隻言片語更有傳播力?對此,本次講座將逐一剖析其背後的原因,並結合業界發展前沿提出對策。
黃河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青年學者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基地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研究領域:
新媒體傳播、環境傳播以及風險溝通和危機傳播。主持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課題,發表文章60餘篇,出版《移動互聯時代的政府形象傳播》《新媒體發展與社會管理》《風險溝通》等著作10部。曾獲「北京市第十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二等獎」「中國人民大學第九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和「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等獎勵和榮譽稱號。
月圓中秋夜,祝大家假期愉快,
節日也別忘了充實自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