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間接驗證了我最近最大的感悟——人際關係具有不可逆性,你某一件事做錯了,那麼你和某個人或者周圍人的關係將發生不可逆的改變,即使你再去補救也很難退回到之前的關係狀態裡了。
何旻哲在《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作為一個新加入的律所實習生,一開始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言行多有不得體之處,這直接導致他周圍的人際關係一開始打上了一個不太好的烙印,後來他在具體事務處理中也展現了較強的能力,讓我感覺他還是一個不錯的人,只是有時侯鋒芒畢露罷了。但是隨後被曝光的簡歷造假,直接讓自己社會性死亡。我為他感到非常的遺憾,其實這個人能力還可以,雖然做人做事多有瑕疵,但有時候也顯得可愛,只是簡歷造假屬於原則性問題,一旦造假真的沒有太多可商量的空間。而且他具體的造假內容讓我感到非常不值,中山大學的本科生難道還找不到四大會計事務所的實習嗎?即使一時半會兒找不到,國內一些比較優秀的內資所也可以去試試吧。
後來我想明白了,決定一個人行為的不是他的大腦,而是他的心性。其實我們很多決策並非出於絕對客觀的邏輯理性分析,而是出於我們心裡某種動機或者長期以往的尚未滿足的需求。或許是因為何旻哲心裡過於渴望成功以及周圍的人的高度認可,他曾在節目中的律所實習過程中不止一次地問周圍人對他外觀好看與否的評價,這種急於獲得他人高度肯定的渴望導致了他鋌而走險、急功近利。
所以《令人心動的offer》這場職場真人秀觀察類節目就像一面鏡子,我從裡面八位實習生中都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他們的言行舉止、他們的所思所感、他們面對壓力或突發情況的應對,都帶給我很多的反思和思考。我常常在想,如果把我放到他們的位置上我能否做得比他們更好呢?我的答案是多半不會。
《舊唐書》所載:「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從這八位實習生身上受到很多的啟發,知道如何在人際關係中把握尺度和分寸,如何避開自己都不知道的雷區,如何面對臨場危機及時作出合理的反應,如何進行心理建設…
與人打交道真是一門學問,我在上大學前就是一個典型的做題家,回顧這大學四年,我也說錯了不少話也辦錯過不少事,我常常在想如果讓我穿越回四年前,我會不會擁有更精彩的大學生活?但是這種假設沒有意義,我就是在和生活一同成長,過去那些帶有苦澀或者惋惜的烙印層層疊加才鑄成了今天的我,歲月帶給你的禮物不只有鮮花和掌聲,刻在你皮膚或者心裡的痕跡似乎也在隨著時光的流逝璀璨生輝…
你要去學會接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人都會犯錯,甚至因為人際關係的不可逆性使得你的錯誤影響無法消除,但那又如何呢?凡是過往,皆為序章,你要勇敢地向前走,成為一個內心溫暖又強大的人,溫暖指的是你能理解他人犯下的過錯或者那些曾經和你一樣幼稚而青澀的舉止,強大指的是你願意選擇對別人低姿態是因為你有不高調的底氣,同時你也篤定地相信對方不會因為你的低姿態而輕看你,當然這就涉及到一個認識和判斷的問題,
人人都會在較長時間內相信自己的認知,除非遇到某特殊事件才會改變甚至顛覆自己原有的認知。其實顛覆原有認知和信仰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件,那相當於你殺死自己原有的人格然後去重建一個你都不確定長啥樣的雕塑,這個雕塑就是需要你每天都去膜拜去獲取力量的認知或信仰。
但是沒辦法,選擇相信和選擇顛覆是一個對立統一的關係,人類選擇信任是為了生存,選擇顛覆是為了進化,二者表面矛盾,但本質上都是為了更好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