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能伺候你的總是這個孩子,父母別疼錯人,傷了孩子的心

2020-09-09 養老新生活

現如今很多選擇生二胎的家庭,一方面是怕孩子將來太孤,給大寶留個「伴」,另一方面是考慮到獨生子女將來養老負擔重,兩個孩子可以互相分擔一下。

這種想法的初衷自然沒任何問題,但無數多胎家庭的實踐卻證明,結果和想像不一樣。

多胎父母邁入晚年生活後才發現,子女大多忙於自己的生活和事業,一年都見不了幾次,憧憬中的幸福晚年很難實現,即便孩子再多,陪在自己身邊的也僅有一個,還不是自己心心念念的那個。


當年為了養兒防老,錢阿姨在生了女兒後又接連生了兩個兒子,兩個兒子也很爭氣,讀書十分用功都考上了名牌大學,大女兒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從小就在外打工補貼家用。

錢阿姨本來以為老了以後可以依靠兩個兒子過上幸福生活,但沒想到兒子畢業後都遠在外地,忙著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一年到頭也回來不了一次,全都指望不上。

根本想不到,最後還是從小沒有享受到多少家庭關愛的女兒最為孝順,留在父母身邊噓寒問暖。

錢阿姨回想起來,不禁感嘆:人到晚年才明白,不管家裡有幾個子女,最後留在身邊伺候的總是這一個。

分析

家中有多個子女的,父母都認為付出最多,關愛最多,偏心最多的孩子會肯定會孝順,晚年可以依靠。

但事實上,最後能夠照顧父母陪伴父母並非是父母當年的「理想人選」,反而是那個自己不太在意,被自己偏心的那個。

很多老人在晚年才看明白這一切,才得知自己多年的養育過程疼錯了人,一番付出浪費了不說,還虧待了「本心」孝順的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和父母的錯誤教育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有孝心的孩子不善於表現,被父母忽略了

有孝心的孩子懂得感恩,但更趨於實際,不在乎虛名

被常年偏心的孩子內心自卑,渴望獲得父母認可,用孝順差異來彌補

有孝心的孩子不討喜,有私心的孩子會刻意討好父母

總之,多胎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要識別出「心中有愛」的那個,別疼錯了人。

如果說「養兒防老」,那麼,做父母的有這種心態,便是將孩子視為一種投資產品。

既然認為存錢不如存孩子養老靠譜,抱著投資觀念,那麼從投資角度看,你對兒子付出諸多,就該從兒子身上索要回報。

可惜,我們身邊上演的,卻往往都是在兒子成年之後,父母繼續供養兒子,給兒子娶老婆,買房子,卻指望女兒出嫁時要一筆豐盛的「嫁妝」。

從投資角度看,生女兒,真是筆一本萬利的生意,兒子卻是不良資產。

父母們深知這一點,但是,也正因為他們的觀念是「養兒防老」,生女兒,是沒有養老義務的;兒子不養老,社會輿論足以湮滅他,女兒不養老,鄰居只會說女兒家庭也困難。

如果當初,父母能給女兒提供和兒子一樣的教育資源,也許,生為女兒的我們,生活處境會比現在好一點,那麼,也會有更大能力幫助父母。

作為成年人,作為父母,請你學著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不遺留給子女,應該家長是基本素質。

正如我們從未抱怨過,為什麼你不如別人的父母那麼有錢,能夠給我提供更好的生活。

爸媽,也請你停止抱怨和期待,我,雖然是你的孩子,但我沒義務沒責任讓你的晚年生活過得幸福。

我多麼希望,我們這一代,生孩子,不再是為了「養兒防老」,也不是為了讓孩子實現自己未曾實現的目標,更不是在我們年邁空虛時,催著孩子趕緊生個孫子以慰籍我們空虛無聊的老年生活。

我期盼,我們生孩子,只是希望孩子健康平安快樂地長大,成為一個能夠感受到幸福力的人。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和孩子一起分享這個世界的美好,我想給他更多的愛,把愛和美好根植於他心田。

我拒絕,做那種未經思考的次品父母,雖然做父母沒有考證,但是,希望我們自己有意識:

做父母,是一場漫長的修行課,這課程將持續一生,而我們在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能夠看見自己成長時所受的傷,修復自己的靈魂,同時,亦有力量滋養孩子,再去潤澤父母。

為人父母者要從小對孩子多一些關愛,少一些冷淡,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愛護與關心;而對長輩要尊敬孝順,做好孩子的榜樣。這樣,孩子從小就心中有愛,懂得感恩,長大後就自然會孝順父母。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精彩的評論,我會置頂鼓勵,讓更多人看見你精彩評論!關注作者,轉發點評點讚收藏有價值的資訊!!!

相關焦點

  • 孝順的孩子都有這幾個特徵,別到老了才知道,自己疼錯人了
    俗話說得好:「養兒防老」,但是近些年來,兒子虐待父母的新聞也屢見不鮮。這樣看來,養兒也不一定能防老,只有孝順的兒女才真的算是養兒防老。然而這個備受疼愛的小兒子可就比較反常了,小兒子不但不給錢張大爺用,反而時常找張大爺要錢補貼家用。而且當三兄弟聚集在一起討論贍養老人時,小兒子更是把責任都推給了兩個哥哥。這樣看來只有小兒子最不孝順了,張大爺知道後,更是一陣心寒,直言疼錯人了。從小最受寵的兒子,卻是如今最不孝順的兒子,這誰能想到呢?
  • 能有多疼,看把你矯情的」
    談了兩年,然後就開始商量結婚的事情,我就感覺我的人生好像是在完成一個又一個的任務一樣父母說這個學校好,然後我就去上了,父母說這個工作好,然後我就去做了,父母說他人不錯,然後我就嫁了結婚以後,日子依然沒有什麼變化,平淡的幾乎就要擠出水的那種,特別的枯燥,特別的乏味,白天我們各自有工作,晚上各自玩著各自的手機感覺沒什麼話說,也沒有什麼要說的,跟婚前唯一不同的就是
  • 70歲老人:生再多孩子,孝順的只有這一個,可別傻傻疼錯人
    你說他們平時不回來就算了,春節也不回家。不知道該怎麼安慰爺爺,便什麼都沒說。過了很久爺爺說:現在覺得很對不起二女兒,早些年,對她關心最少。可是現在老了老了,她卻是最孝順的,唉,覺得那麼多年,疼錯了人。70歲老人直言:生再多的孩子,最孝順的只有這一個,可別傻傻疼錯人。
  • 大多數父母 一直在傷孩子的心
    大多數父母 一直在傷孩子的心美女老師也哽咽了,她只說了一句話:「爸爸們,請你們想想,你們是從何時開始這樣傷孩子的心的?我求你們了……」老師說不下去了。許多孩子都哭了。二、兒子給我打了100分我成了一個典型。老師特意讓我兒子上臺,自己公布一下給爸爸打的分數,並說明理由。兒子站在臺上,眼含淚光看了我一眼,那眼神我從來沒見過,像刀子扎了我一下。
  • 生完孩子後,老公還能心甘情願為你做這幾件事,恭喜你沒嫁錯人!
    所以,本著愛屋吉屋的想法,老公前幾天對小珍和孩子的照顧還是有應必求得,殷勤地給小珍餵飯、給寶寶洗尿布。可過不了幾天,老公也受不了了,開始顯示出不耐煩的情緒來,就對小珍抱怨說:「別人家的老婆都是伺候男人的,你可倒好,每天我伺候你不說,你還總是一百個不滿意,總吵著說這裡疼那裡疼的,不就是生個孩子嘛,也沒見別的女人這麼麻煩。
  • 有十句話最傷孩子的心,父母千萬別說
    尤其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成長。但是虎媽們常常心急了,就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盯緊學習,壓力大,脾氣就來了。重話一出口就收不回來了。當下沒有體會孩子的感受,對於孩子的打擊很大,甚至會造成心理問題。因此父母應該做好情緒管理,從正面、積極的角度審視孩子、激勵孩子。以下就是最傷孩子的十句話。1、「笨蛋,沒用的東西。」
  • 不想把孩子養成「仇人」,這3件事父母再生氣也別做,太傷孩子心
    ,太傷孩子心1.總是打擊孩子其實打擊孩子,是中國教育的一個通病,這個通病還有很多家長依舊在犯,但是在這裡我請求各位家長,要是不想把孩子養成「仇人」,千萬別做這件事。因為孩子的心理其實是非常脆弱的,孩子很難能承受住你的這種打擊,你以為打擊就能讓孩子進步,成長?那只能那個說你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
  • 寶寶過了嬰兒期變小氣了,父母不要責怪,別傷了孩子的心
    沒想到,天天又把小汽車也搶了過來,並說:「這個是我的,不讓你玩。」媽媽就說:「天天,你那麼多的玩具,給樂樂弟弟玩一個,你們一起玩。」可天天就是不答應。 案例2:豆豆家裡的太空車,放了好久了,也不見豆豆去玩。
  • 二胎出生後,多半父母都對老大做過3件事,傷了孩子的心還不自知
    ,趁著這個好機會,楠楠就提議去野餐,楠楠去收拾東西,丈夫去給車加油,兩個孩子就在客廳裡玩。3件事,傷了孩子的心還不自知1)你去旁邊玩,別打擾弟弟/妹妹睡覺雖然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在父母心中也是有排名的,而多半都是更偏愛二寶,有可能是無意識的,有可能是有意識的。
  • 最傷孩子的4句話,句句都特別傷孩子的心,多數父母卻天天掛嘴上
    導讀:最傷孩子的4句話,句句都特別傷孩子的心,多數父母卻天天掛嘴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最傷孩子的4句話,句句都特別傷孩子的心,多數父母卻天天掛嘴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皆禍害?這個豆瓣小組告訴你,為何傷孩子最深的,往往是父母
    因為有些家長始終信奉著錯誤的育兒理念,對待孩子,要麼溺愛,要麼打罵,在孩子面前,要麼卑微如奴隸,要麼強勢如帝王,卻不知大錯特錯!要知道,你現在的錯誤的育兒理念和方式,換來的將是孩子一生的悲劇,和你自己晚年的無限悽涼!為什麼愛會傷人?
  • 孩子發生這4種「特殊情況」,父母如果要打孩子,千萬別心慈手軟
    有的小孩子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一定要拿到,如果不滿足,就原地打滾撒潑,死活不願走,這時候父母,難以控制情緒,就打孩子,孩子疼了就哇哇大哭,父母還很後悔,其實父母在平日就要做到以身作則,去影響孩子。一、喜歡觸摸危險物品孩子小的時候,不知道什麼是危險,又對周遭的一切很好奇,總是喜歡到處摸一摸,要不就放進嘴裡嘗一嘗,雖然這是孩子認知這個世界的正常方式,但是卻很容易發生危險,每年小孩子誤食異物,或者隨意觸摸發生的悲劇,都不在少數。
  • 「千萬別學我,讓親媽伺候月子」90後寶媽一席話,現實又扎心
    ,讓親媽伺候月子」「媽,你歇會,這衣服一會兒等她過來再洗,你不是還腰疼嗎?你別累著了。」眼看親媽剛做完飯又要去洗衣服,剛生完孩子的90後小麗,是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母親本來腰就不好,剛才做完飯,疼的都有點直不起來腰了,到現在還要蹲下身子去洗衣服,實在是令人心疼。
  • 父母最傷孩子的幾句話,你也可能說過,別不當回事?
    事實上,我們作為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成長,但也有些話對孩子講能夠傷到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是很不公平的,其實,家長的初衷是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意傷人六月寒,語言帶給人的感受很多時候比身體上的感知更加深刻,特別是對於那些處於叛逆期的孩子,你無心說的一句話,很可能就會產生影響他一整天,一禮拜,甚至一輩子。
  • 爺爺奶奶心不心疼孩子,別光聽嘴上說說,這兩個行為很明顯了
    我們總以為爺爺奶奶疼孫子孫女那就是一種關乎血緣和親情的一種本能,但生活中發現並非如此,很多爺爺奶奶對孫子孫女就好像外人一樣,不願親近,也不知道心疼。還有很多家長說,自己家的老人總是口頭上說說自己對孩子多好多好,但真的感受不到老一輩對後輩的心疼和喜愛 。
  • 多子女家庭中,不孝順父母的往往是此類孩子,家長可別寵錯了
    文|好孕姐家有多個孩子,父母的教育就是大問題。教育好了,不說每個孩子都能有出息,但最起碼都知道孝順父母。但如果教育不好,孩子不成器不說,父母晚年也跟著遭罪。所以,多子女家庭,父母從小就要上心孩子的教育。一般來說,多子女家庭中,不孝順父母的往往是此類孩子,家長可別寵錯了。哪類孩子呢?家長不妨參照以下幾點,早發現苗頭早應對。
  • 為什麼越懂事孝順的孩子,父母越不待見?過來人講出實情,很戳心
    很多人說,張姨的做法確實有點寒了孩子的心。明明有個懂事的孩子不待見,非要覺得那個調皮搗蛋的孩子是好的。我覺得這大概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吧。大概是大兒子太懂事,沒操過什麼心,張姨反而覺得大兒子不需要她,小兒子更需要她的緣故吧。
  • 生娃時老公若能做到這幾點,證明你沒嫁錯人,你就放寬心吧
    其實,一個男人是否真的愛你,生孩子時就能看出來。琦琦由於不能順產,只能剖腹產,在孩子被抱出手術室的那一刻,幾乎所有的親戚都跟著孩子走了,只有老公還在靜靜地等在原地。看到琦琦被推出來,急忙走上前握住她的手,並在額頭上親了一下問疼不疼。雖然琦琦很虛弱,但老公這一舉動讓她很欣慰,所有的痛苦瞬間煙消雲散。住院那幾天,老公也是忙前忙後,隨叫隨到。
  • 孩子,別把父母的包容當作任意踐踏的理由
    孩子,別把父母的包容當作任意踐踏的理由文:我是素顏除了像《安家》中房似錦的奇葩娘,還有《歡樂頌》裡樊勝美的娘之類極個別的父母,大多數的父母對兒子、女兒的愛,都是不計代價,不計成本,都是極盡所能無私付出的,能給予的儘可能給予。
  • 二胎家庭,父母別對老大這樣說話,比重男輕女更傷孩子心
    父母看到後,連忙走過來抱起佩佩,並對安安說:"你是哥哥,你平時應該多讓讓妹妹,你怎麼能跟妹妹搶東西呢。"聽到父母的話,安安終於爆發了。安安把玩具狠狠的摔到了地上,並對這父母大吼著:"妹妹,妹妹,你們的眼裡只有妹妹,憑什麼她比我小我就要什麼事情都讓著她,我自己不也還是個孩子嗎,你們太偏心了,就因為我大一點,我就得什麼事都得先為她想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