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爸爸育兒記
小孩子不聽話,還故意搗蛋,到底要不要打?有的小孩子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一定要拿到,如果不滿足,就原地打滾撒潑,死活不願走,這時候父母,難以控制情緒,就打孩子,孩子疼了就哇哇大哭,父母還很後悔,其實父母在平日就要做到以身作則,去影響孩子。
一、喜歡觸摸危險物品
孩子小的時候,不知道什麼是危險,又對周遭的一切很好奇,總是喜歡到處摸一摸,要不就放進嘴裡嘗一嘗,雖然這是孩子認知這個世界的正常方式,但是卻很容易發生危險,每年小孩子誤食異物,或者隨意觸摸發生的悲劇,都不在少數。
像有小孩子經常玩火,不小心將家裡的易燃物品點燃,或者總是用手指去插電源孔裡,還有的小孩子不聽話,總去河邊玩等等,都是每年悲劇發生的主要原因,如果不給孩子一點「嚴重」的教訓,當悲劇發生,真是後悔都來不及,所以孩子一旦發生觸摸或者食用危險的物品,就要「狠狠打」,心疼一時容易後悔一世。
孩子小時候,自我的獨立思考意識,還沒有形成,尚且模糊狀態中,就很容易受他人或者環境的影響,學了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對未來的生活會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或許還會觸犯法律。
孩子上學的時候,受其他人影響,不好好學習,偷偷去網吧,還有的在超市買東西,趁沒人的時候,拿東西不付錢等等,這些行為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嚴重,避免孩子誤入歧途「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付出相應的代價,才會意識到嚴重性,打一頓可別心軟。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一家人好幾口人圍著一個孩子轉,而且生活質量也是越來越好,在蜜罐裡長大的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分享,就不懂得什麼是付出,一味的享受,變得自私自利,別人都要聽他的話。
這樣的孩子在以後的社交中,是很難被其他人接受的,容易被人冷落,如果在未來生活中處處碰壁,嚴重的話,還會造成對社會對人的「仇視」,產生報復心理,最後走上了不歸路,這都是潛在的可能性,父母不要總是覺得長大了就好了,該打就要打。
很多家長都說自己的孩子太「犟」,明明犯錯了,就死活不承認,都說不讓打孩子,要講道理,可是講了也不聽,聽了還不改,同樣的錯誤經常犯,不打怎麼能行,其實這樣並沒有什麼錯,有的孩子小時候就有逆反心理,你越是說教,就越是犯錯。
這樣的孩子就是因為沒有嘗到犯錯會承當的後果,說教對於他們不疼不癢,屢教不思悔改,不讓他們嘗到代價的「滋味」,就是不會改正,所以這樣情況打孩子,就大可不必顧及太多,給點「教訓」才會長記性。
雖然發生這幾種情況,打孩子不用心軟,但也要注意尺度,別太過分,孩子的一些脆弱部分,也不要打,像後腦勺、耳朵等,還有不要在情緒失控的時候教訓,或者在很多人面前打孩子,容易把握不好分寸傷了孩子,還容易傷了孩子的自尊,也不過頻繁的這樣教育,孩子容易產生「免疫力」。
今日話題:對於這件事你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