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況可以「打孩子」?李玫瑾:孩子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

2020-08-01 楠姐和你聊育兒

現如今,大多數的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他們自然是把孩子當成了寶貝疙瘩,含在嘴裡怕化了,頂在頭上怕嚇著,恨不得把孩子供起來。其實,這是一種病態的思想, 是必須要杜絕的。

前些天去一位長輩家做客,長輩當時正在哄孩子,可孩子似乎並不買帳。無論長輩怎麼努力,孩子都是一副傲嬌臉,氣哼哼的不說話。最後,孩子似乎是被長輩鬧得煩了,竟然一巴掌會甩了過去,然後指著長輩直呼大名,說XX你要是不給我買玩具,不拿錢讓我出去玩,我就跟你沒完。

什麼情況可以「打孩子」?李玫瑾:孩子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

一個五歲的孩子,就敢對父親動手,足可見這孩子被嬌慣成了什麼樣子。而事實上,像這樣的孩子可是還不在少數!筆者很想問那些嬌慣孩子的家長,你們養的是兒女,還是活祖宗?

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經說過,教育孩子,一定不要心慈手軟,只要孩子犯了錯,那就必須要嚴懲。如果孩子做出了如下四個行為,家長可以採取體罰的方式,讓孩子改掉陋習,做一個合格的人。

什麼情況可以「打孩子」?李玫瑾:孩子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

1、蠻橫驕縱,無理霸道

前些天參加朋友家的喜宴,剛好和一個帶娃的同志坐在一桌。菜一上來,大伙兒還沒動筷子,那熊孩子就掐著腰說,你們都別動這些菜,這些菜是我的,後面還有一堆吧啦吧啦,言語極為驕橫難聽。

說實話,大人本不應該和小孩子一般見識。但,這熊孩子實在是太氣人了。好生生的喜宴,氣氛全被這熊孩子給毀了。大家都對帶娃的同志說,你家這孩子如果不嚴點管著,以後怕是毀了。這位仁兄臉上掛不住,直接離席去教育孩子了。事後聽說,那孩子被教育得很慘,脾氣也收斂了許多,面前算得上是一個好孩子了。

什麼情況可以「打孩子」?李玫瑾:孩子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

2、不知規矩為何物

不論是在家裡孩子在外面,遵守規矩都是一個人必備的素質。一個孩子如果不懂規矩,在家裡直呼長輩的名諱,甚至對父母大打出手,這樣的孩子如果進入社會,那會發展成什麼樣子?答案很清楚,所有破壞規矩的人,都要受到規則的制裁。

什麼情況可以「打孩子」?李玫瑾:孩子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

3、亂發脾氣,亂摔東西

還是說說筆者長輩家的那個熊孩子!這小東西脾氣特別大,只要一不順心就發脾氣,手邊能摔的東西,都逃不過他的魔爪。為此,長輩和家人們是頭疼不已。對此,筆者想說,那些東西都是無辜的,發脾氣不能對人,對物也同樣不行。有這種脾氣的孩子,就應該嚴格管教。在家裡有人能包容他,拿到了外面呢?沒人會在慣著他!

什麼情況可以「打孩子」?李玫瑾:孩子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

4、威脅父母

那些敢於威脅父母的孩子,是筆者最為反感的。父母生你養你,你不知道感恩也就罷了,竟然還威脅父母答應你們的要求,你們的良心不會痛嗎?別跟我說什麼年齡小,不應該這樣上綱上線。年齡小,永遠不是孩子們犯錯的藉口。

什麼情況可以「打孩子」?李玫瑾:孩子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

在這裡,筆者要告誡父母們,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別說什麼孩子年齡小,一切都還來得及。因為孩子的很多陋習,都是父母在孩子小時候種下的種子成長而來的!

往期回顧:

李玫瑾:孩子能否成為「學霸」從小就有徵兆,主要體現在這3方面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幹家務和不幹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別這麼大

孩子:「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相關焦點

  • 什麼情況下可以打孩子?李玫瑾:孩子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近幾年,她的育兒講座火遍全網,得到了很多家長的認同和讚揚,前一段時間,李玫瑾表示,教育孩子一定要先重視性格和習慣,後重視學習成績。現在有很多的家長,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 什麼情況下可以打孩子?李玫瑾:孩子有這4種行為,該打就得打
    「孩子出現這四種情況,家長就要及時糾正,該打的時候就打,不要下不了手,不然後果不可設想。」這是李玫瑾在做專訪的時候講過的一個論點。孩子出現這4個行為,家長該打就得打!1、不遵守規矩沒有規矩的事情無法達到圓滿的效果,所以家長就要在孩子沒有上小學之前就要教會他怎樣去遵守規矩。
  • 李玫瑾:發現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就難管了
    教授表示,孩子如果有這些不好的行為的話,該打還是要打,一定要及時管教,讓孩子記住。李玫瑾: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這一時期的孩子,在認知中只考慮自我訴求,不會聯想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也不顧及他人感受。如果這時候家長再縱容孩子這種行為,那麼在孩子眼裡,滿足他的訴求就是天經地義的事,如果這時候大人沒有滿足他的要求,就有可能動手打人,或者說些不尊重別人的話。
  • 李玫瑾:倘若孩子有這4種行為,該打就得打!孩子禁不起「慣」
    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強調,家長要掌握好管教孩子的時間,避免適得其反,此外,當孩子有這幾種行為時,該打就打,不要再一味的慣著了。那麼管教孩子的最佳時期是什麼時候呢?當孩子有這幾種行為時,該打就打1、不尊重長輩尊敬長輩是一種美德,父母從小就會教育孩子見了長輩、鄰居怎麼問好。
  • 李玫瑾:若家長發現孩子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很難糾正
    關於育兒方面,李玫瑾教授有自己獨到的想法和見識。在她看來,不少孩子身上都存在大大小小的問題,這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她也言辭犀利的指出了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存在一個弊端,那就是「父母在該管教孩子的時候不管,不該管孩子的時候去卻又一個勁兒的管。」
  • 李玫瑾提醒你:恩裡生害,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不要慣,該打就得打
    李玫瑾提醒你:恩裡生害,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不要慣,該打就得打為人父母者,都需要面對和孩子交流中的不少難題。幼年期子女心智不成熟,如何幫助他們樹立規則意識,同時保護孩子的童心?李玫瑾教授在節目中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孩子在六歲之內有兩個臺階, 第一個臺階叫情感撫養,第二個臺階叫性格培養。情感撫養是0到3歲,性格培養是3到6歲。這兩個臺階都是人一生墊底的。
  • 李玫瑾教授:如果孩子有這四種行為,家長不要慣著,該打就得打
    李玫瑾教授:如果孩子有這四種行為,家長不要慣著,該打就得打。其實,對於孩子這種問題,李玫瑾教授在一期節目中就曾說過:教育孩子要從小開始,等長大了再教育就難了,只要發現孩子有以下幾種行為,家長一定不要手軟,該打就得打。
  • 李玫瑾:孩子的這4種行為別慣著,家長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
    李玫瑾說:「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因此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一些不正確的性格和品質的表現,那就一定要及時糾正,尤其是孩子有以下這4種行為,家長該打就得打,別等孩子長大了再後悔。
  • 李玫瑾:孩子要是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否則長大後很難改正
    李玫瑾教授:孩子要是有這4個行為,該打就得打,長大後很難改正1、胡亂發脾氣、大喊大叫小孩子在擁有了自我意識的時候會進入一個初期叛逆,這個時候的孩子會摔東西、胡亂發脾氣,但也許並不是因為一種生氣或者是不滿,也可能是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還沒有很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 李玫瑾教授:孩子身上有這4個「行為」,家長該打就得打,不能慣
    這句話非常有道理,要知道孩子的成長和父母脫不了干係,如果父母不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任由孩子欺負同學,那麼他們的孩子在學校也不會受到同學的歡迎和喜歡。更重要的是,3歲看大7歲看老,如果父母在該給孩子扎針的年齡卻給孩子吃糖,只會養廢孩子。說到這,不免想起上周帶孩子吃兒童餐發生的一件事。
  •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打,長大後不容易改正
    聽了李玫瑾的教育思想,我想到一件事情,就是我表姐有個小孩,她家的小孩子特別讓人生氣,就是不管做什麼事情,稍微有不如意的事情就莫名其妙的生氣,讓家長滿足他的想法後才會高興起來。這樣的教育方法,讓我覺得表姐總是在溺愛孩子。
  • 若發現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李玫瑾: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出現的各種問題時都會很無奈,不知道該不該打孩子,又害怕對孩子心理造成陰影,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孩子聽話變乖,其實家長只要學會對孩子不同的行為對症下藥就會出現很不錯的效果。李玫瑾:發現孩子這4這種行為,不要放縱,家長要及時改正如果發現孩子有這4種行為,父母該出手時就出手!
  • 李玫瑾建議:孩子「該打就要打!」,發現娃有這三個行為,別慣著
    0-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時期,很多因素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影響。老一輩人經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一味的講道理是沒用的,雖然打罵教育是不可取的,但有些時候「該打就得打」,要讓孩子感受到敬畏,這樣孩子才不敢再犯錯。
  • 李玫瑾:孩子若有這4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要打!長大再改就難了
    家長們最大的心願不是孩子將來能夠有多大的成就,而是希望他們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未來成為一個為社會作貢獻的人,而想要達到這一切是離不開家長良好的家庭教育。國內很多的家庭教育孩子都存在一定的弊端,這一點李玫瑾教授透露過:「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4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要打,6歲後很難改正
    就連李玫瑾教授認可,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教授的意思是:人在成長過程中要形成一些東西,除了愛還有敬和畏,如果孩子違法了,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後悔,以後再也不敢了,才是真的保護他。李玫瑾教授:孩子有4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要打,6歲後很難改正3-6歲孩子對事物認識和理解能力增強,有了自我意識,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段時間內,父母沒有對孩子進行正確教育,就會影響到孩子性格養成。
  • 李玫瑾:若發現孩子有這四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了很難改正
    如果家長採取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李玫瑾教授曾說,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別慣著,該打就要打,長大再改就難了。那麼是哪4個行為呢?不尊重大人有不少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而家裡的老人和父母的教育自然會有偏差,老人更加容易溺愛孩子。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會給孩子。
  • 李玫瑾:孩子有這3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打!不然長大後很難管教
    孩子小時候犯錯你會打他嗎?有家長特別不推崇「棍棒」教育,即使孩子再犯錯也只是和孩子說教。而有的家長則認為,孩子不打不聽說,「武力」還是有用的。說到如何管教孩子,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談到父母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很多父母都是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亂管。
  • 李玫瑾: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超過6歲很難改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孩子到了3歲之後,自我意識逐漸萌發,孩子大腦中有了自己的想法,什麼事情都想要嘗試,還會經常利用各種方法來跟父母作對。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一名育兒專家,她在網上的講座得到很多家長的認可,同時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該打就要打!尤其這3個行為別慣著,超過6歲很難改!
  • 李玫瑾:孩子有這3個行為別慣著,該打就打!不然長大後很難管教
    孩子小時候犯錯你會打他嗎?有家長特別不推崇「棍棒」教育,即使孩子再犯錯也只是和孩子說教。而有的家長則認為,孩子不打不聽說,「武力」還是有用的。說到如何管教孩子,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談到父母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很多父母都是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亂管。李玫瑾教授說:「孩子小時候犯得錯誤,家長反而不怎麼在意,例如孩子發脾氣躺在地上打滾,家長面對孩子的「反抗」會選擇縱容、溺愛孩子,總覺得孩子長大懂事就好了。
  • 李玫瑾直言:孩子出現這4種行為,該打就得打!6歲後就難改了
    這對父母和孩子走之後,大家都在說「揍得好」。但我認為已經揍晚了,一個6、7歲的孩子會這般囂張,一定是從小就慣著。即使現在揍了,孩子的性格已經定型了,揍了也很難改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李玫瑾教授還曾指出: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過了6歲就難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