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句古語箴言:防之於未萌,治之於未亂

2020-12-11 大道知行知行堂

~01~

禁微則易,救末者難。

此句出自範曄《後漢書·桓榮丁鴻列傳》,是丁鴻寫給漢和帝奏疏中的話,意思是說:在萌芽階段抑制不良之事很容易,等到釀成大禍時再來挽救就困難了。

丁鴻是東漢名儒,其才學品行先後得到漢明帝、章帝、和帝的賞識。漢和帝時升任太常、司徒。和帝雖繼承皇位,但竇太后把持朝政大權,其兄竇憲官居大將軍位,跋扈恣肆,欲謀叛逆。永元四年(公元92年),天上發生日食。丁鴻就以此上書皇帝,指出竇家權勢對國家造成了危害,導致出現日食的不祥徵兆,建議迅速改變這種狀況。漢和帝聽從丁鴻建議,撤竇憲官職並賜死,避免了一場大禍。

這篇奏疏中有一段名言:「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銷滅,害除福湊矣。夫壞崖破巖之水,源自涓涓;幹雲蔽日之木,起於蔥青。禁微則易,救末者難。人莫不忽於微細,以致其大。」「防微杜漸」這一成語即來源於此。

中醫治病十分注重疾病的預防,《黃帝內經》就提出「治未病」的概念。其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提出「治未病」的重要意義。《素問·刺熱》說:「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脾熱病者鼻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提出「治未病」的診斷方法。《靈樞·逆順》:「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提出「治未病」的針刺方法。

唐代大醫家孫思邈則將醫生分為上中下三等,將疾病分為「未病」「欲病」「已病」三個階段。最高明的醫生是治療尚未發病之時的「未病」,次等醫生是治療即將發病之時的「欲病」,最末等的醫生是治療已經發病之時的「已病」。《鶡冠子》記載了扁鵲三兄弟的故事,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鵲回答:「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魏文侯問其原因,扁鵲說:「長兄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中兄治病,是在病情初起之時;而我治病,是在病情嚴重之時。」

中醫說的「未病」不是沒有病,而是指身體已受邪但還沒有明顯症狀或症狀較輕的階段,高明的醫生能發現這些細微的症狀,然後採用防治手段阻斷其發展。在疾病的三個階段中,「治未病」成本最低,也最容易;「治欲病」次之;「治已病」成本最高,也最困難。

此句話告誡我們,事情要在剛剛露出錯誤苗頭的「未病」之時防微杜漸,阻斷其發展;其次要在快要犯錯誤的「欲病」之時採取措施,立即止步;最後在已經嚴重的「已病」階段,要找準「病症」,採取有力措施,對症下藥。

~02~

防之於未萌,治之於未亂。

此句典出北宋範仲淹的《奏上時務書》,其原文為:「經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又曰:防之於未萌,治之於未亂。聖人當福而知禍,在治而防亂。」

範仲淹在上書中,以經典格言,勸誡當時的皇帝明鑑福禍倚伏的關係,認為在事情未萌芽時就加以防範,在天下未動亂時候就加以治理,才能事半功倍,天下安康。

「見之於未萌、治之於未亂」,這是先賢的共識。老子《道德經》闡述「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提倡目光如炬、洞明深察、見微知著,在事情還沒有突出或明顯的時候就積極主動去做,這是一種極高的智慧。老子分析說:「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其未兆、未萌、未發的極其微小的狀態,容易謀劃也容易散失,因此,善於發現這個「微」就是一種能力,就是一種境界。如果這個「微」是善的、好的、積極的,就把握不失,擇善固執,從而引導壯大;如果這個「微」是惡的、壞的、消極的,就斷然禁絕,勿使生長,防患於未然。

據《孔子家語·觀周》記載,孔子當年在洛邑后稷之廟堂看到的「金人銘」中,就有「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為江河」之類的警句,小火苗不及時撲滅就能燃成熊熊大火,小水流不及時堵住就可成為滔滔江河。

以上所有這些都提醒人們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有明察秋毫的敏銳,有未雨綢繆的措施,防止千裡之堤毀於蟻穴。

~03~

處事不以聰明為先,而以盡心為急。

此句出自宋代呂本中《官箴》一書。原典為:「處事者不以聰明為先,而以盡心為急。不以集事為急,而以方便為上。」其意是,善於處理事情的人,不會把聰明放在第一位,而是把盡心盡力放在第一位。不會把事成有功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有利於百姓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欲事立,須是心立。心不欽則怠惰,事無由立,況聖人誠立,故事無不立也。」「心立」既是「事立」的必要條件,也是「事立」的充分條件,投機取巧,玩弄心術,機關算盡,往往是既害人禍國,又害己損友。小成靠智,大成在德。要想大成功,必要大德性。大德性如何來,正心是第一,只有正心盡力,才能有所成。

~04~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此句語出《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在這篇先秦短文中,孟子開篇引用了虞舜、傅說、膠鬲、管仲、孫叔敖、百裡奚等6位古代聖賢從貧賤中起家的例子,以其大氣磅礴的邏輯論證和排比論證,深刻闡發了外部環境與個人成敗、國家興亡之間的密切關係。

憂患意識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品質,深深地根植於中華文明的土壤中:

《周易》記載,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其中蘊含豐富的辯證思想,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強調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詩經》中也有「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說,這種未臨而如臨,未履而如履的狀態,形象地展現了「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的憂患精神。

《左傳·襄公十一年》亦有記載,魏絳引用《尚書》中的話規勸悼公:「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暗合千古興亡之道,歷史已經給我們留下了諸多經驗和教訓。憂患意識無論對於國家,還是對於家庭和個人都至關重要,只有樹立憂患意識,國家方能長治久安,文化才能源遠流長,家庭才能和睦長久,個人才能持續進步。

~05~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

此句出自淮南王劉安《淮南子》中的《主術訓》。大意是說聚合天地萬物的力量,則無往不勝,無事不成。團結的力量是巨大的,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古人以「積力」和「眾智」號召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的思想影響深遠。

「積力」和「眾智」強調的是集體的力量和群眾的智慧,做事順應客觀規律,尊重事物特性,發揮其優勢,匯聚各方力量,則事業可得成功。

唐代貞觀初年,李世民敕令編輯《群書治要》,要求「務乎政術,存乎勸戒」,專門選錄了《主術訓》「積力之所舉」這一句作為治國箴言。一個人的智勇往往有限,而積聚眾人的力量卻可以將有限擴大為無限。《主術訓》說:「任人之才,難以至治」「乘眾人之智,則天下之不足有也」。

古人憑藉歷史經驗對此有著深刻的理解。揚雄在《法言》中分析了漢王劉邦打敗西楚霸王項羽的原因:「漢屈群策,群策屈群力。」用來批駁項羽「天之亡我」的抱怨。劉邦的勝利在於善於採納眾人的建議,眾人的建議凝聚了群體的力量。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才是取勝的關鍵。司馬遷特意將漢初重臣劉敬、叔孫通等人的傳記合寫,感慨地說:「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士之智也。信哉!」《資治通鑑》也專門記載吐谷渾阿柴令諸子折箭的故事,教誨世人:「孤則易折,眾則難摧。」

~06~

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

此句出自馮夢龍《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在文章開頭,作者馮夢龍以春秋時期的管仲和鮑叔牙作比,稱他們為古今「交情至厚」的典範,並對「相知」進行了如上闡述。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施惠於人、德義相交的,叫做知己;肝膽相照、心心相印的,叫做知心;志同道合、意氣相投的,叫做知音。知己、知心、知音,名稱雖然不同,總之說的都是朋友相知。

中國古人非常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友好交往,知音故事褒揚的正是朋友間的信義和友情。當俞伯牙彈琴其意在高山流水時,只有鍾子期「道著了伯牙的心事」,故而鍾子期死後,俞伯牙因知音難覓而斷弦摔琴,終身不再鼓琴。「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這樣的友誼來自彼此心靈深處的理解與默契,建立在互相了解和充分信任的基礎上,人生交得一個真正的知心朋友,足矣。

◎本文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6句古語箴言:​防之於未萌,治之於未亂
    夫壞崖破巖之水,源自涓涓;幹雲蔽日之木,起於蔥青。禁微則易,救末者難。人莫不忽於微細,以致其大。」「防微杜漸」這一成語即來源於此。中醫治病十分注重疾病的預防,《黃帝內經》就提出「治未病」的概念。其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提出「治未病」的重要意義。
  • 10句古語箴言,句句經典,讀懂受益匪淺
    ——尸佼《尸子》 此句語出《尸子》下卷。意為:只看到千裡馬身上的一根毛,是不能知曉其體態的;只見到畫上的一點顏色,是不能欣賞畫卷之美的。比喻只了解事物的局部而缺乏宏觀把握。這種認知上的片面性,會導致偏於一隅,暗於大理。《尸子》中還有「因井中視星,所見不過數星」之語,同此一理。
  • 理解之難——從《中庸》「喜怒哀樂未發」句看
    這就需要一種與本體意義上的未發相應的本心(心境)意義上的「未發」。可以在保持對本體意義的未發已發的理解的同時,從本心的層面來解釋未發和已發。朱熹正是這麼做的,他的「中和新說」就用「思慮未萌,事物未至之時」來解釋「喜怒哀樂之未發」。但這不是「指心理活動的不同階段或狀態」,而是一種本體論狀態,因此他明確表示,一些人以赤子之心來解未發是「大失之」。因為「心體流行,寂然不動之處,而天命之性,體段具焉」。
  • 《孟子》6句處世箴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本期我們節選《孟子》中的6句處世箴言分享給大家。《孟子》6句處世箴言·第一句「其為人也小有才,未聞君子之大道,則足以殺其軀而已矣。」《孟子》6句處世箴言·第二句「言人之不善,當如後患何?」出處:《孟子·離婁下》今譯:隨意、胡亂談論別人的缺點,未來招來後患了,你打算怎麼辦呢?
  • 以色列智慧之王所羅門的40句箴言
    他以智慧聞名當日世界,曾作箴言、詩歌數千,歷史上一向視他為一位偉大的以色列智者,「當時天下列王都來聽他的智慧言語」,可謂一位「智慧之王」。他的箴言涉及處世哲學、道德規範、生活教訓、人生智慧,精闢優美,字字珠璣。所羅門在箴言裡格外教導人要看重智慧,以誠立身,推崇勤勞,言語美善,為人謙虛,教導兒女,節制自守,持守公平,踐行正義。
  • 教學原則之古語例子總結
    該知識點的考查,一般是定義內涵的反選以及古語例子的釋義反選。所以,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總結一下本部分的常考古語及例子,以期幫助小夥伴們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部分內容。(一)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1.基本涵義既要把現代先進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要結合知識、技能中內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
  • 箴言書中頗有智慧的四句話,讓你既認識生活之哲理,又感知神學之奧秘
    ---《箴言書》1:7節這句箴言特別適合還未信主的世人,這是給他們認識神的道路上予以啟迪與警示。世人的智慧大多是謀權、謀術,目的是為了榮耀自己。--《箴言書》4:23節 我們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當我們閉上眼睛的時候,心靈才能真正地安靜下來;當我們安靜下來的時候,才能讓自己進入真正的思考與反思。由此可見,眼睛所見的、外界的紛擾並不能讓我們找到真正的安息之所。
  • 鬼谷子:遇到小人別害怕,4句箴言讓他就範
    大謀略家鬼谷子早就在識人術的馭人篇中給我們提供了答案,馭人篇中有4句箴言,短短16個字,卻是我們對付小人的絕佳妙計。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孟嘗君就善用通過利益駕馭小人,他的門客當中連雞鳴狗盜之徒都有。別看雞鳴狗盜之徒不是什麼好人,但是在孟嘗君落難的時候,正是這些雞鳴狗盜之徒救了孟嘗君一命。因此,如果要與這種小人在一起共事,那麼不妨就送給他一部分利益,讓他能夠為己所用。
  • 十句改變我們一生的人生箴言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語名言>正文十句改變我們一生的人生箴言 2012-11-12 22:29 來源:普特英語聽力 作者:   1
  • 胡林翼創辦的箴言書院,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匡時濟世之才
    (二)胡林翼創辦箴言書院,在於繼承先人的遺志。他在鹹豐十一年(1861)正月,撰《箴言書院後記》中載:「林翼讀先宮詹《弟子箴言》書,謹追述先宮之志,建箴言書院於邑治之南。」他還說,「成德達材,以儲當世之用,是故先宮詹夙昔之所深期。雖林翼德薄,不足遠此,區區之志,未嘗一日已也。」為紀念其父胡達源掌教長沙城南書院時,所著《弟子箴言》十六卷,因取「箴言」二字命名書院之名。
  • 腎病治癒多年未復發的「過來人」給仍在治療的腎友之6條勸告!
    對那些已經治癒多年且一直未復發的腎病患者,筆者是最為了解的。他們常常有很多相似之處:首先他們所患疾病是有可能治癒的,如果對慢性腎衰竭或糖尿病腎病Ⅴ期或多囊腎病患者談治癒,顯然是在胡說八道;其次他們並沒有合併嚴重的基礎疾病或其它原發疾病,如果患者同時合併有長期高血壓與糖尿病或腫瘤等,或原先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談治癒腎病,往往也是困難重重。
  • 關於網絡安全,習近平用這句古語指明路徑
    2016年4月19日,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引用「聰者聽於無聲,明者見於未形」這句古語,強調感知網絡安全態勢在信息安全領域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對網絡安全的發展趨勢進行準確預測、預警,知道風險在哪裡,是什麼樣的風險,什麼時候發生風險,才能預先防範網絡安全風險。
  • 12句英文箴言:真正的高貴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12句英文箴言2Friendship is like wine, it gets better as it grows older12句英文箴言5The hardest lesson I had to learn was to believe in myself.
  • 老人古語:女孩一定要防三夫,即姨夫、姑父、姐夫,為什麼?
    今天的主題是:老人古語:女孩一定要防三夫,即姨夫、姑父、姐夫,為什麼?為什麼要防姨夫、姑夫、姐夫?首先,這三者都是男人,男女有別,就算是現在這種比較開放的社會,男人和女人之間還是保持點距離為好,以免遭人閒話。
  • 育未管文明之花 結文明未管之果
    近年來,貴州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在貴州省司法廳、省監獄管理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未管所黨委立足所情,緊緊圍繞監管主業,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多措並舉強化民警隊伍建設,整體工作穩步科學發展,局部工作有創新、有亮點、有特色,精神文明之花所區綻放, 宣傳陣地建設成效明顯。  連續13年實現「五無」目標。
  • 20句經典古語,讀懂中國人的「家」與「國」
    今日國慶節,也是中秋佳節, 家國同慶,我們一起重溫20句經典古語, 感悟獨屬於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1、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教育之箴言:勵教師之精進,勸學生之向學
    素質教育,向縱深發展,然學生有難教、難管、厭學之怪相,筆者摹《增廣賢文》之文體,撰寫教育箴言,分為:育人篇、教學篇、勸學篇等三則,贈與老師、學生以共勉。育人篇 01古有增廣賢文,今編教育箴言。集賢語成篇章,其意有益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僅教文化,關鍵在精神。育人重品德,教會咋做人。啟蒙教育不在意,日後教育費大力。一旦懂事莫放鬆,時時事事須用心。
  • 【箴言】 待人處事之道
    今天,我們要透過箴言來學習怎樣合宜的看待自己,怎樣合宜的看待別人。也就是怎樣處己處人。我們今天要讀的經文是箴言14章1~35節。從這段經文裡,我們似乎很難找到清晰的結構和中心主題,但是這段經文仍然充滿了寶貴的教訓。這裡我們就選取其中的四節經文來做思考。這四節經文都是關乎我們個人的自我修養的。   首先,我們要學習積極地看待事物。
  • 賢賢易色 未學之學
    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夏是孔子的學生,名卜商,少孔子四十四歲。上句說到了「而親仁」,這一句即告訴我們親仁的態度和表徵。態度和表徵是什麼?就是「賢賢易色」。第一個賢是動詞,第二個賢是名詞。意思是向有賢德的人學習,做賢德之人。兩賢並列,一賢從一賢,就是跟著有賢德的人學習之意。
  • 30句古語,字字珠璣!
    錢榮森 攝6.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譯文】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問題。小人常常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10.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譯文】小事不忍耐就會壞了大事。資料圖 傅建斌 攝11.小人之過也必文。——《論語》【譯文】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