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長篇答粉絲問
我是一名英語培訓師,持證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TESOL 。我培訓的對象是老師;我也教課,很多學生都是我長期教學實踐的開心小白鼠~~~~~
從入行到現在,我培訓過的中教和外教小几百;我教過的孩子大幾百;看過的孩子學習狀態大幾千;聊過的父母最多 - - - 上萬+!
從一個英語教育從業者的角度來看,碰到了這麼多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仍然有口吃或者個別案列中出現鏡像視覺的寶寶,99.9%的孩子都是語言認知發展一切正常的。孩子與孩子之間後期語言能力發展的不平衡完全來源於家長的懶(zhi)惰(shang)。
這麼多年總結出來,孩子學英語這事兒,沒有笨孩子只有懶(sha)家長!
===================
沒有笨孩子只有懶(sha)家長--我的孩子要學美音
這是在我面前被我抨擊最嚴厲的一個問題,不是因為我是一名英音輸出者。
我小時候第一年教授我英語的是一個中教和一個美國鄉村的老師(美國南部德州鄉村口音);
我上初一的時候瘋狂追逐走遍美國,每一個場景都可以背過 - [美];
我上初二的時候瘋狂喜歡Waterloo Bridge (魂斷藍橋),狂愛上了英音,每一個場景都可以背過 - 英;
我上初三的時候被李陽的瘋狂英語洗腦,又把舌頭扭了一圈兒 - 美;
我來到英國生活四年之後才開始慢慢把所有的口音都矯正成英式;
之後的工作中碰到了一批可愛的新加坡人,於是部分口音又被帶成新加坡口音;
我的普通話也是這樣容易被東北銀、老北京、臺灣人、上海擰瞬間綁票;
許多家長過來問如何讓孩子學一個地道的美音,而當我問起來什麼是地道美音、口音的時候卻什麼都不知道;
也有家長問我喜歡牛津口音,我聽得都有些懵B。我的建議是,您現在把孩子送到牛津的一個僻靜的村子裡的寄宿私校(孩子現在4歲)然後這幾年就不要讓孩子出來了,孩子過個三四年出來大機率是比較純正的牛津口音。那他之後讀中學、大學、工作碰到什麼人就不知道了,以及老師的國籍和口音都是你不能控制的。我(英國)大學的微觀經濟是韓國人教的,市場調查是德國人教的,怎麼辦?上面的條件您能提供嗎?不能那您在糾結什麼? 孩子的家長如果是牛津味兒的blood也就罷了,你們平時不跟孩子溝通?
中國新課標中的九年義務英文教育(小學6、初中3) 都是英式。中國兩大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外研和人教)提供的英語教學教材的拼寫和錄音都是英式。並且中國教育新課標中對於英語教育做了明確指導(以下為原文) 「在英語教學起始階段,語音教學主要應通過模仿來進行,教師應提供大量的聽音、反覆模仿和實踐的機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發音習慣。英語有不同的口音,如英國口音,美國口音等,教學中應讓學生在基本掌握一種口音的基礎上,適當接觸不同的口音,為他們發展交際能力打下基礎。」
美國光地域口音就有超過20大種類。
1. Cajun 2. Western 3. Geechee
4. Bostonian 5. Appalachian 6. Mainer
7. Texan 8. Hawaiian 9. Chicano
10. Alabamian 11. Southern Californian
12. Upper Midwesterner
我就不一一列舉了,那您要的是哪一類?
===================
沒有笨孩子只有懶(sha)家長--我們只上1對1的外教課
市場上不乏1對1的在線外教課,線下也有1對1的VIP課。因為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有一個特殊待遇,可以有一個1對1專享。然而大多數處於初級英語學習狀態的孩子在進行1對1(而且是不固定外教)教學的時候都碰壁了,碰得很疼 - - - 因為大多數的情況下聽不懂外教的講述直接導致了孩子自信心的打擊和厭學。
語言學習跟做Spa不一樣。做Spa只需要你躺著放鬆就好了,你不需要看著別人是怎麼躺的。但學習語言需要有兩個不分上下佔比的學習方式:觀察學習observation learning 和直接授課 direct teaching。也就是說,語言學習的靈活性在每個人身上的體現都是不一樣的。對您的孩子不好使的方式在別的孩子身上就好使,那這個時候您的孩子自己在一邊觀察學習就可以了,不需要直接參與到互動來;另外就是您的孩子回答不上來的問題,當他看到別的孩子用一個完美的方式回答了之後他也可以通過觀察學習把該知識點(表達方式)學會。
槓精家長又會問,那我找一個能夠知道我的孩子適合什麼方法學習並執行因材施教的1對1的外教就好了。
呵呵,您找到了嗎?
您尋找個一年半載估計發現這個老師可能是個中國教師。
1對1的方式也不是萬惡的教學方式,它只不過適合英語能力特別突出不能在小群體同步進行學習的孩子,但話有說過來,10歲以下的孩子不建議讓孩子脫離群體學習。如果您的孩子是神童級別的,那我打擾了。
===================
沒有笨孩子只有懶(sha)家長--能把孩子直接交給AI外教嗎?
對於完全依賴於AI外教讓孩子學習英語的家長,Leeson老師就不在這裡做出太多回復了。
只有不負責任的家長, 才會把這麼小的孩子直接丟給一個手機App,覺得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條件就完事兒了。因為我聊過的所有家長都門清這是錄屏內容不是真人即時互動課。
之前有不少家長過來問我關於斑Ma英語、小Hou英語等,我統一的回覆就是這都是挺好的一個英語輸入輔助產品,孩子可以聽到還不錯的母語輸入場景。但在孩子使用這產品的時候請家長在旁邊盯一下孩子是不是會跟讀;如果孩子沒有跟讀、沒有開口,那你要引導孩子養成習慣跟讀、正確使用這類App。但是如果孩子讀錯了App不能夠及時糾正的話,媽媽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媽媽可以給專業糾正?孩子一開始學習英語如果對初次輸入的單詞進行了錯誤的語音模仿,那他接下來就會一直錯下去。在以後的日子裡,改正的過程是最痛苦的。反正App裡的老師不能跳出來告訴你 /v/ 需要上牙齒頂著下唇對不對?所以在這裡強調,孩子在接觸二語的時候,第一次聽到的要標準,孩子開口跟讀做輸出的時候也要標準,不標準就糾正,為了避免你和他以後都血壓飆升。
Conslusion - AI外教提供的就是一個英語輸入的場景配合了一個會動的老師讓孩子覺得是在對話而已,使用的時候可以把它當做語言輸入。
===================
沒有笨孩子只有懶(sha)家長--拼音和英文混了怎麼辦?
遇到孩子把拼音和英文搞混的家長,都是在為自己沒有在孩子3-4歲時候開始英語啟蒙而買單。
這是兩套語言體系,只要輸入量足夠大讓孩子的認知足夠大都可以避免混淆!
如果3歲開始學習英文,6歲開始學習拼音, 英文的輸入量遠遠大於拼音的時候(2-3年), 是不可能出現混淆的;
如果6歲開始學習拼音, 晚個兩年8-9歲才開始學習英語(當前非一線城市中很多都是3年級開始學習英語),拼音的輸入量遠遠大於英文的時候(2-3年),也是不可能出現混淆的;
那這個時候有一批家長就焦慮地跟說我早就把英文停了,說跟拼音混淆了,讓孩子過兩年再學英文吧。
[鼓掌] [Well Done] [Bravo] 教導你不行,給孩子拖後腿沒落下你!孩子到了三年級再開始學習英語,一半的孩子都是哭著過來的。
這種標準情況就是:孩子在6周歲之前一點英文都沒有接觸過,開始上小學一年級同時接觸了英文和拼音,出現了短期的混淆。爸媽看到了就急得跳牆覺得孩子受苦了,快點兒給孩子減刑。然而這時候只需要增加兩種劑量即可,等兩個輸入都大了之後孩子自然自己就會分開。
小學英語總一共目標單詞500-600,前兩年學習的單詞超過200。孩子晚兩年再開始學習英語,一下比其他孩子在小學階段慢了1/3拍。您的孩子起點是零,其他孩子起點是1/3的小學內容已經完成。
===================
沒有笨孩子只有懶(sha)家長--上直播課還要寫作業啊?
許多家長都被學校布置的各種課後作業嚇怕了,在家裡長期看著孩子寫作業一不小心怕氣到直接領盒飯。
我的教學(我覺得任何小學的科目)中不光是要求孩子要課後完成作業,更重要的是在上課前要做充足的預習。然而預習的時間並不長只需要不到10分鐘即可。上課之前先了解一下這一節課的教學話題和大概目標語言,把上課的過程當做一個輸出的過程。我碰到的優秀的孩子沒有一個不是在課前把預習做到透熟。或許他們享受在上課的過程中跟老師對答如流和同伴拋來的傾慕,但他們確實把整個直播課堂當做了一個類翻轉課堂,這一類的孩子在跟老師的溝通中得到的拓展機會自然多。他們的作業完成情況也是一順色的對號和Excellent! 家長會說沒時間一類,但沒有任何學校布置作業的時候會先問下孩子的爸媽是不是有時間我們商討一下一類。
也是難為你們了。那既然做不到,也就沒有必要把孩子各種對比這麼費力地去爭,對不對?
然而我一直在強調的是讓孩子從小時候就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有了規劃的學習內容,知道什麼時候上課那就養成預習的習慣;課後養成完成作業的習慣;並養成獨立閱讀更多拓展內容的習慣。對於一個五六七歲的孩子來說,家長能全程陪兩個月最多了。習慣養成了後家長只需要偶爾過來檢查一下完成什麼樣了即可。況且,還有老師跟蹤著上課狀態和作業完成情況。
剩下的問題我之後陸續整理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