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瑩(香港大學研究生)】2019年5月4日下午16:30分,中國竹笛演奏家、華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耿濤教授的《中國竹笛藝術講座》,在香港大學教育學院邵逸夫大廈一樓多媒體課室如期舉行。
現任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資訊科技研究處處長及資訊科技教育中心副主任朱啟華教授,首先對耿濤教授做了介紹,接著耿濤教授也風趣地提到了與朱啟華教授的相識是由竹笛藝術結下的多年友誼之緣......
耿濤教授此次講座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對中國竹笛的歷史做了簡要概述,對20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中國竹笛獨奏藝術進入大發展的歷史階段進行了重點講述,並著重對中國竹笛南、北派藝術風格的不同特點、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以及演奏技巧做了介紹。
耿濤教授在演奏《海潮》
講座的第二部分,耿濤教授邊講邊示範,對北派演奏技巧"吐、花、剁、滑",南派演奏技巧"顫、疊、增、打"的訓練方法、以及如何進行竹笛基本功訓練的方法做了重點介紹。
講座的第三部分,耿濤教授演奏了北派竹笛大師馮子存的作品《喜相逢》與南派竹笛大師趙松庭的作品《鷓鴣飛》;接著耿濤教授又演奏了自己近兩年創作的竹笛協奏曲《海潮》的第一樂章。在回答了個別學生提出的幾個問題後,耿濤教授進行的近一個半小時的講座與演奏圓滿結束。
講座結束後,朱啟華教授代表大家感謝耿濤教授的精彩講座與演奏,並贈送了紀念品。耿濤教授也表示了謝意,他說:"來香港大學進行竹笛藝術講座、演奏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能夠直觀感受香港大學的歷史、人文、環境與學風。
最後,耿濤教授表示對自己的作品《海潮》有新的改動想法。他說:「我所做的任何事都是一種學習與探索,我會不斷提高自己的音樂創作能力和演奏藝術水平」。
此次交流活動是由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朱啟華教授主持。朱啟華教授畢業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倫敦大學、香港大學並獲取雙博士學位,他在21世紀資訊科技教育、資訊及圖書館學、學校圖書館學、學術圖書館學及知識管理等領域出版超過250份刊物,他的40多個項目獲得超過600萬美元款項。
留影
香港大學
孫中山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