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為什麼你的土地會發生鹽鹼化、酸化?

2020-12-25 吾谷網

【土壤改良】為什麼你的土地會發生鹽鹼化、酸化?

【公眾號】農悠悠農業服務平臺2018-01-22 09:39:04

閱讀(16113)

土壤鹽鹼嚴重時土壤表面出現「紫球藻」棕褐色「紅」土現象,紫球藻這是一種鹽鹼的指示植物。它的出現說明土壤裡的鹽分已經很高,鹽份含量已經達到土壤安全臨界線了。

一、土壤鹽鹼害障礙表現:

當耕地土壤出現青、紅、白霜是土壤障礙對地面顏色最直觀的反映,出現這三種情況是土壤中磷鉀和微量元素大量積累了。

一般大棚作物種植3-5年後開始出現土壤障礙現象,主要表現為土壤酸化鹽鹼化(南部酸化、北部鹽鹼化)。

土壤鹽鹼超標初期是土壤表層出現泛「白霜」, 「白」 是地表面積累了一層鹽霜;進一步鹽鹼化加重時土壤變「綠」色,即土壤出現銅青綠色斑紋斑點,綠色是長綠苔,綠苔是一種藻類。在土壤鹽鹼超標高溫髙溼下綠苔長勢茂盛;土壤鹽鹼嚴重時土壤表面出現「紫球藻」棕褐色「紅」土現象,紫球藻這是一種鹽鹼的指示植物。它的出現說明土壤裡的鹽分已經很高,鹽份含量已經達到土壤安全臨界線了。

出現以上三種現象就說明土壤鹽漬化已經比較嚴重,土壤需要進行治理改良了。

白綠紅現象的出現,直接反映出我們向土壤中投入的化學肥料嚴重過剩,或土壤有機質的降低使土壤性狀惡化,保肥能力下降。土壤出現紅、白、綠現象都會對作物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二、土壤鹽鹼化、酸化現狀:

土壤鹽鹼化、酸化障礙主要是不良施肥習慣和土壤差異導致的。

(一)土壤酸化:

大棚蔬菜土壤pH呈現酸化的趨勢,據測定棚室土壤pH≤5.5(酸性)佔62.3﹪,其中pH≤4.5(強酸性)佔9.6﹪。大棚蔬菜50﹪土壤pH值下降了一個等級(由微酸性變成酸性)。我國南部地區主要是土壤酸化。

(二)土壤鹽化:

鹽分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鹽,大部分通過肥料施入,也稱之「肥料鹽」。據中南農科所相關資料對120個土壤樣本測定,可溶性鹽平均0.27﹪,即大棚蔬菜土壤鹽分平均達到了臨界指標,三分之一土壤出現鹽分超標。另外從電導率和pH差值(pH差值即pH水浸-pH鹽浸)等表明大棚土壤鹽分積聚加劇。北部主要是鹽鹼化較嚴重

三、土壤鹽鹼酸化障礙的發生原因:

土壤酸化、鹽漬化主要是以下因素造成的。

(一)土壤磷鉀蓄積:

大量使用化肥,隨著種植時間的延長,土壤化學肥料蓄積過多,特別是磷鉀元素蓄積過多土壤酸化、鹽鹼化障礙的危害越大。

主要是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鉀蓄積過多。近半數大棚土壤有效磷高度蓄積,五分之二的土壤速效鉀蓄積,養分蓄積程度,連作>輪作>露地>水田;

連作中隨著時間的延長,肥料蓄積程度加劇,尤其是種植3年以上的大棚。磷鉀元素蓄積多,即產生鹽害,土壤中大量施入氮磷鉀又抑制硼、鈣、鎂、錳、鋅等中微量營養元素的吸收而出現生理缺素症狀,氮磷鉀養分過大是引起土壤營養元素之間不平衡而產生生理缺素的重要原因。

過量使用化肥大量的硫酸根離子、氯離子、磷酸根殘留在土壤當中,與土壤中的鈉離子結合,形成鹽,導致土壤鹽鹼化,土壤失去活性。

(二)植株反應:

作物發生生理障害,表現為僵苗、死苗、葉片焦枯、落花落果、果實畸形等症狀,作物從種到收的全生育期都可出現死苗的情況,有些作物植株硝酸鹽積累,主要有以下危害:

1、大棚作物產量下降:土壤鹽類濃度的提高,瓜類反應特別敏感,如有一黃瓜種植戶,因鹽害農戶減產20-30﹪,草莓產量只及生產最好階段的20-50%左右。黃瓜葉片萎蔫,根系腐爛,減產30-50%。

2、品質下降,商品性差:如蘿蔔、萵苣筍空心,肉質變硬;黃瓜蜂腰、大頭、彎瓜;葉菜類葉色暗、莖葉硬,食味差;茄子、蕃茄頂部發黑腐爛等,嚴重影響蔬菜的商品價值。

3、農民收入減少:由於產量減少,品質變差,直接影響了農民的收入。一般大棚畝收入6000元左右,而發生酸害鹽害後,畝收入下降到2000元左右,甚至虧損。

(三)原因分析:

施肥量大,配比不合理:由於農戶對蔬菜需肥特點了解不夠全面,往往為豐產而大量盲目施肥,即「無節制」的施肥使鹽鹼蓄積過多土壤板結。

據相關資料顯示向土壤中過量施入氮肥時,微生物的氮素供應增加1份,相應消耗的碳素就增加25份,所消耗的碳素來源於土壤有機質,有機質含量低,影響了微生物的活性,從而影響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導致土壤板結。

向土壤中過量施入磷肥時,磷肥中的磷酸根離子與土壤中鈣、鎂等陽離子結合形成難溶性磷酸鹽,即浪費磷肥,又破壞了土壤團粒結構,致使土壤板結。向土壤中過量施入鉀肥時,鉀肥中的鉀離子置換性特別強,能將形成土壤團粒結構的多價陽離子置換出來,致使土壤板結。化肥使土壤鹽鹼化造成土壤板結的原因是化肥中只有陽離子或陰離子是植物所需要的元素,植物單方面選擇性吸收了有用的離子,造成土壤酸化或鹽鹼化。土壤團粒結構的破壞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造成土壤板結。

土壤中單一使用化肥,破壞了土壤中的微生物群體平衡,有益菌和有害菌比例失調,有害菌增多,侵害植物,使得病害發生嚴重。


來源:《淺析棚室土壤鹽鹼害酸化的發生及防治》史建國 馬兆義,本文由農悠悠編輯整理,如涉及版權請聯繫我們。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二維碼,關注後,每日免費獲取最新最權威農業信息。


喜歡請點讚 分享朋友圈

您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商務合作18199119815(微信同號)




相關焦點

  • 造成土壤酸化、鹽漬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酸化的土壤一般表現為PH值下降、土壤呈強酸性或極強酸性,導致土壤退化,出現嚴重土壤板結、病害頻發、大量被活化的重金屬離子甚至會對作物的根系產生毒害作用,種植效益嚴重影響。 據不完全統計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的糧田70%出現土壤酸化、種植水果和蔬菜的農田90%出現土壤酸化、蔬菜大棚內85%以上的土地出現土壤酸化現象。
  • 高中地理小專題(一):土壤鹽鹼化
    板結的土壤也會阻礙施肥,降低水分的通透性。2、不利於農作物吸收養分,阻礙作物生長。為什麼呢?因為土壤板結後,回到根部的根系缺氧,導致根系活力下降,不能正常發育。同時,堅硬的土壤也會阻礙植物根系的生長。土壤鹽鹼化有什麼對策呢?水利改良:灌溉、排水、放淤、種稻、防滲等;農業改良: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種、輪作、間種套種等;生物改良: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綠肥、植樹造林等;化學改良:施用改良物質,如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
  • 高標準農田為什麼需要土壤改良?土壤改良的意義在哪兒?
    這是土壤問題,近年來土壤酸化、土壤鹽鹼化、土壤板結問題日益嚴重,減產、少產、甚至絕產時有發生。土壤汙染問題亟需解決,不然,上再多的肥料也解決不了土壤不吸收的根本性問題。養分不被吸收,作物長勢、收成自然不會好!我們常說:「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是實際上因為土壤問題,不被吸收的肥料會隨著雨水衝刷流到別處造成大面積水土汙染,並形成惡性循環。
  • 土壤鹽鹼化形成原因(附考點設計,關注+分享有驚喜)
    土壤鹽鹼化是當今世界土壤退化的問題之一。全世界鹽漬化土壤面積約10億公頃;我國鹽漬土面積約3460萬公頃,耕地鹽鹼化760萬公頃,近1/5耕地發生鹽鹼化,其中原生鹽化型、次生鹽化型和各種鹼化型分布分別佔總面積的52%、40%和8%。 鹽鹼地的產生使得大面積的土壤資源難以利用。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鹽鹼化土壤產生的具體原因吧。
  • 鹽漬土土壤成因及其改良技術
    目前為止,我國還有80%左右的鹽漬土尚未開發利用,所以如何開發利用鹽漬化土地資源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1 土壤鹽漬化形成的原因土壤鹽漬化是指土壤中的鹽分離子增加或是可溶性鹽分離,然後不斷地向土壤的表層聚集,從而改變了土壤的理化性狀,並對生長的植物有一定危害作用的一種土壤演化過程。土壤鹽漬化分為原生鹽漬化和次生鹽鹼化兩類。
  • 土壤改良的方法有哪些?
    什麼是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針對土壤的不良質地和結構,採取相應的物理、生物或化學措施,改善土壤性狀,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產量,以及改善人類生存土壤環境的過程。為什麼要進行土壤改良?拿國內的種植土地來說,常年的耕作翻種對上層土壤造成了嚴重的傷害,致使土壤板結,鹽鹼化,病蟲害嚴重等問題日漸突出。土地肥力下降,就需要施用更多的化肥來給農作物提供充足的營養,但是農作物對於肥料的利用率沒有提高,致使流失在土壤裡的殘留也越來越多。長此以往會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
  • 鴻達興業:大力開展土壤改良與修復 讓「貧瘠地」變身「金土地」
    信息時報訊(記者 張柳靜)作為土壤改良的先行者,近年來,鴻達興業在全國多個地區開展土壤修復和改良,實現了扶貧助農、保護土壤的目標。2017年左右,鴻達興業旗下廣東地球土壤研究院組織專家通過實地考察,並對廣西崇左市的農耕土壤進行取樣檢測。據介紹,該地區由於種植結構較單一,化肥、農藥施用過量,使得土壤酸化、板結情況不斷加劇,導致甘蔗產量下降。若想改變這一狀況,首先就要進行土壤改良。為此,鴻達興業旗下西部環保有限公司在廣西崇左開展了精準扶貧活動。
  • 地理專題丨鹽鹼化
    當前,土壤鹽鹼化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鹽鹼地是指地下潛水位升高、礦化度增強,加上氣候乾旱和蒸發強烈,導致深層土壤鹽分向表土遷移,表土鹽化或鹼化程度加重的現象。土壤鹽漬化分為原生鹽漬化和次生鹽鹼化兩類。其中不受人為影響,自然發生的土壤鹽漬化為原生鹽漬化;而由於人類活動引發的土壤鹽漬化為次生鹽漬化。
  • 土壤問題怎麼治?礦源黃腐酸鉀複合肥的價格,黃腐酸鉀的作用
    農民增產增收使用大量的化肥、農藥,因為不合理使用破壞了土壤的結構環境,造成土壤鹽鹼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結等一系列的土壤問題,最終導致作物生長受到抑制,減產減收。那麼,有什麼有效的改良土壤方式嗎?一、什麼是土壤鹽鹼化?
  • 科學網—促進土鹽分離的鹽鹼化治理新模式
    ◎通過調查與分析,在我國旱區鹽鹼治理中土鹽—水鹽分離的土壤鹽鹼化治理模式的可行性強。 土壤鹽鹼化是土壤和土地退化的主要類型之一,通常是指由於地下水位過高而引起的土壤易溶性鹽類在土壤表層積聚的過程。土壤鹽鹼化主要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半溼潤氣候區及受海水浸灌的海濱低地區域。
  • 微專題:鹽鹼化
    (一)物理改良措施1)平整土地平整土地可使水分下滲均勻,提高降雨淋鹽和灌溉洗鹽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狀鹽漬化。暗管通向溝渠,通過透水孔,快速排水、排鹽到溝渠,降低地下水位,減少鹽鹼化的發生。(3)臺田模式的主要生態效益從減輕土壤鹽鹼化危害、提高土地質量,維護土地生態系統、改善農業生產環境等方面分析。臺田模式是堆土成臺田用於耕作,挖溝為渠,放養水生生物,這種生產方式,利於排水,減輕土壤鹽鹼化危害,提高土地質量;水生養殖,形成良性生態系統,可改善農業生產環境。
  • 土壤酸化的危害及解決措施!
    一、土壤酸化的原因 一是土壤中的各類氮肥會在土壤轉化成硝酸鹽,當硝酸鹽流失的時候就會把土壤中大量的鈣、鎂等離子帶走,進而導致土壤酸化,所以過量施肥,特別是過量使用氮肥是造成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
  • 土壤酸化後果有多嚴重?你知道嗎?
    「土壤酸化」導致樹勢衰弱是主要原因,也叫潰瘍型幹腐病,大部分發生在主幹、主枝及主枝的大側枝上,以皮孔為中心及受損傷的皮組織或「錳中毒」的病瘤處發病。前期發病處形成紅褐色圓形斑點,表面溼潤,並有茶褐色油狀物質流出。後期病部擴大成圓柱狀病斑,幹縮、凹陷、黑褐色。嚴重時深達木質部,多個病斑連在一起可造成樹體或主枝死亡。
  • 柚子園土壤主要問題及改良建議
    1、土壤酸化嚴重。       由於長期過量使用生理酸性肥料和化學氮肥,土壤中的酸性物質不斷增加並積累,土壤中的鈣鎂等鹼性物質被作物吸收利用或淋洗而減少,缺乏必要的補充調節,使土壤出現酸化現象。土壤酸化會加速土壤貧瘠化,土壤有害重金屬活化,土壤有害微生物特別是寄生真菌增加,土傳病害嚴重發生。
  • 北方稀土土壤改良課題:鹽鹼地變身希望的田野
    村中2000畝中度鹽鹼試驗田因北方稀土壤改良課題的入駐,首次出現秋收的繁忙景象:兩臺沃德牌收割機在一望無垠的稻田中往返穿梭,稻浪翻滾,稻穗金燦。在此之前,這片大地因嚴重的鹽鹼化問題,地表常年被雪白的鹽鹼顆粒覆蓋,放眼望去,蠻荒遍野。無獨有偶,距此100公裡的土默特右旗廟營村也曾境況相同。今年秋收時節,那裡的800畝重度鹽鹼試驗田,經過一季的土壤改良和播種繁育,最佳地塊每畝收穫水稻約400斤。
  • 明明沒有「違規操作」,土壤酸化卻越來越嚴重
    果園土壤酸化的發生已然十分普遍,那麼酸化到底有哪些內在規律?如何分布?和哪些農事操作有關係呢?帶著這些個疑問,我們進入今天的話題,土壤是如何酸化的。要麼被固化:羥基(OH-)又叫氫氧根,它會和多種陽離子生成沉澱,如與鐵生成氫氧化鐵沉澱,和鋁離子生產氫氧化鋁的沉澱,都非常難溶,因而土壤中過多的鐵和鋁離子,使得鹼基離子被固化。隨著這些離子的流失或固化,土壤開始酸化。補充說明土壤的帶負電特特性:我們都知道硝態氮比銨態氮和尿素更速效,為什麼呢?
  • 土壤酸化是怎麼造成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多年連續大量施用酸性肥料會導致土壤酸化。3、過量施用尿素等氮肥也會導致土壤酸化除了生理酸性氮肥氯銨和硫銨外,長期大量施用鹼性及中性的氮素肥料也會導致土壤酸化。在生產上常用的鹼性氮素肥料有碳酸氫銨、氨水。
  • 鹽鹼化專題
    鹽鹼化的含義:土壤中的水分或地下水中的水分上升到地表後
  • 氮循環和土壤酸化
    碳稍多,厭氧型土壤微生物活動旺盛,會把小分子的氮合稱為大分子的氮,儲存於土壤中,所以秸稈還田、果園行間種植綠肥植物,或增施有機碳肥,等同於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機碳比例,有利於提升土壤肥力。氮稍多,好氣性微生物更加忙碌,氮的分解性轉換更明顯,產生更多的銨態氮,以及轉換成的硝態氮,植物吸收到的氮多,生長好。但這些氮也不能太多。
  • 關於鹽鹼化的所有考點本文給你弄全了
    高考地理鹽鹼化專題設計一、單選題1.下圖為我國四個地區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圖(陰影為荒漠化土地)。讀圖回答下題。閱讀1986~1999年我國西部部分省區土壤鹽鹼化面積變化統計資料(單位:10  km2),回答下列各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