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是針對土壤的不良質地和結構,採取相應的物理、生物或化學措施,改善土壤性狀,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產量,以及改善人類生存土壤環境的過程。
為什麼要進行土壤改良?
拿國內的種植土地來說,常年的耕作翻種對上層土壤造成了嚴重的傷害,致使土壤板結,鹽鹼化,病蟲害嚴重等問題日漸突出。土地肥力下降,就需要施用更多的化肥來給農作物提供充足的營養,但是農作物對於肥料的利用率沒有提高,致使流失在土壤裡的殘留也越來越多。長此以往會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我國耕地面積每年都大批量的流失,看著曾經的綠意盎然,青蔥繁茂變成了如今的荒草阡陌,乾涸死寂,別說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人」,就連我們這些鐮刀鋤頭都沒掂過「外姓人」看著都痛心疾首!當前,保護耕地,保護土壤已經迫在眉睫,亟待懲治;土壤改良,土質優化措施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土壤改良新方法:
今天我們給他家推薦的不再是網上老生常談的幾個改良方式,而是一種新方式:秸稈炭化還田的土壤改良。
大家都知道,馬上就要秋收了,又到了一年一度老生常談又不得不談的秸稈禁燒主題的時候了。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每年各類秸稈產出量在7億噸左右,這龐大的數字背後不僅承載著是一個國家對環境治理的決心,也背負著作為經濟大國和農業大國應當具有的責任和質素,「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求天求地不如拜謁求已」!為了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變廢為寶,政府和科研工作者們是各司其職,各顯其招,「7億」數字的背後是無數人的辛勞和堅守!這裡我們所倡導的秸稈炭化還田改善土壤環境的項目,就跟這「7億」的秸稈息息相關。
玉米收割期過後,秸稈如山堆壘,卻成為了無用之物,我們按噸的計價單位將農田廢棄的秸稈收集起來進行深加工,農民同時多了一份收入收益,樂而為之.秸稈炭化還田處理的秸稈量是巨大的,不像是用秸稈做飼料,做餐具的「小打小鬧」,我們要做的是直截了當的瓦解其龐大的廢棄身軀,使其變成利國利民的土壤良藥。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不僅僅提高了秸稈綜合利用率,對於國內資源環境整合,對於「以人為本」的民生福祉,對於農業長遠發展來說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秸稈炭化之後,其炭化物具有很高的吸附性,可以高效地保證土壤的養分和水分不受流失,同時又很透氣,混入土壤之後,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氣性,激髮根系活力,促進有益微生物的生長。改善土壤板結,平衡酸鹼度,讓土壤環境長期保持一個良性發展。
根據我們在玉米大田做的實驗結果來看,土壤得到改良之後,不僅僅是耕地環境得到了改善,糧食的增產也是顯而易見的!平均每畝地可增產25%左右。與之前的產量每畝地不足800斤相比,現時的產量已經達到了950斤以上,最高的可達1000斤以上,這驕人的數據必將給土地的守護者----農民以莫大的歡欣和鼓舞,讓唇齒相依的夥伴攜手相扶,和諧共生是我們最美好的期盼!
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工程的路還很長,萬事開頭難,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把這趟開往綠色農業的列車拉上引橋,讓其暢通無阻地行駛在浩瀚的江面,如履平地.成就青山綠水,成就富饒黑土,成就廣袤無垠!利在當代,功在千秋,我們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