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派派派加侖
來自: 派加侖
在老園丁眼裡,植物狀態健康與否,單憑它們的外貌就能輕易察覺。其實土壤也一樣,細心的你一定會發現,相比那些黝黑疏鬆的沃土,品質較差的泥土總是泛灰、板結,暗淡無光……這些土壤中的養分,或是在春去秋來中不斷給植物供養而逐漸貧瘠,或是因為先天因素導致板結、粘重、毫無生氣。植物們掙扎在惡劣的泥土中,不僅難以枝繁葉茂,問題嚴重時還會逐漸衰亡。俗語說養花先養根,養根先養土,為使花草樹木紮下壯實的根基,還得先配出一份優質的土壤才行。
- 最理想的土壤狀態 -
事實上,土壤配方大多是因地制宜,圍繞植物習性而定,並沒有統一標準。就像路易斯安娜鳶尾喜歡長在潮溼的水邊,而家族兄弟德國鳶尾則喜愛乾爽的環境,植物需求不同,也造就了五花八門的配土秘方。不過就土壤的排水性、保水性、雜質比例等客觀條件來衡量土質,還是有道可循的。通常,我們會把農藝性較好的土壤稱為壤土。這是一種保水保肥能力較強,又具有良好透氣性的理想型介質,它的性能接近市面常見的配方營養土,如果要為壤土的品質來打分,那麼它的性能大致是這樣的:
排水性(多餘水分從介質中排出的能力) ★★★
保水性(介質本身吸收水分的能力) ★★★★
透氣性(氣體滲透介質的能力) ★★★
保肥性(介質存儲養分的能力) ★★★★
擁有上好的壤土,想必是園丁們畢生的理想。雖然我們從不指望身邊的每一片土壤都無可挑剔,但只要不是極端惡劣的土壤環境,加以園丁們的悉心改良,植物們總能克服重重困難,堅強生存。總的來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接觸的土壤大致分為以下幾類,在這裡依然為它們打分來作比較:
1.重粘土
排水性 ★
保水性 ★★★★
透氣性 ★
保肥性 ★★★★
長江中下遊地區常見的土壤類型。早春土壤回溫慢,不便於耕作,且肥效慢。打溼後像是泥濘的沼澤,使人無從落腳,用手揉搓能輕易造型。特點是保水保肥性較強,但不透水不透氣,幹後易板結。想要改良這類土壤,其核心是要增強透水透氣性。
2.沙土
排水性 ★★★★
保水性 ★
透氣性 ★★★★
保肥性 ★
北方常見的土壤類型。特點是透水性極強,相比粘土來說較為疏鬆,或者說太過疏鬆,以至於保水保肥能力變得很差,適合巖生植物與耐旱植物,如果養月季等喜肥植物,那就建議加入有機質,勤快施肥了。要改善這類土壤,重點是要增加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
3.建築回填土(渣土)
排水性 ★
保水性 ★★★
透氣性 ★
保肥性 ★
住宅區內常常出現的類型。這一類土壤,與其說是土壤,不如說是塵埃與石塊。低養分,不透水,不透氣,還常常含有工業建築垃圾和有毒物質。想要改良建築回填土,所耗費的財力精力相比直接換新土是有過之而不及的,為了養出美麗的植物,請務必剷除這類介質。
- 怎樣改良土壤 -
最奢侈的辦法莫過於徹底換土,但此法耗財耗力,若非土壤環境不堪入目,建議三思而後行。對於條件尚可的沙土和粘土,或是土壤中含有少量建渣,建議先篩去石塊、塑料包裝、金屬件等雜質,然後用合適的土壤改良介質拌入土中。拌土時遵循粘性土加砂,沙質土加保水成分,最終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原則,從而配成性能優異的理想土壤。常用的拌土改良介質有以下幾種:
1.堆肥
排水改善 ★
透氣改善 ★★
保水改善 ★★★★
肥力改善 ★★★★
活化土壤 ★★★★
最值得提倡的改良土壤方式。堆肥,不僅是對生活垃圾和花園垃圾的回收利用,也是改善花園生態系統的重要環節。由枯枝落葉和廚餘製成的堆肥中富含有機質與微生物,對活化土壤有重要的幫助。腐熟的堆肥疏鬆透氣,且含有溫和的養分,無論沙土還是粘土都適用。
2.樹皮/木屑
排水改善 ★★★
透氣改善 ★★★★
保水改善 ★★
肥力改善 ★★
活化土壤 ★★★
通常是將樹枝樹皮肢解後產生的天然碎屑,國內更常見的,是由松樹皮加工製成的松磷。降解速度稍慢,但用處多多,大塊樹皮可用作鋪面,小塊碎屑則常常用來拌土,在改善透水透氣性和保水保肥性上取得平衡。
3.煤渣,礫石或顆粒介質
排水改善 ★★★★★
透氣改善 ★★★
保水改善 ★
肥力改善 ★
活化土壤 ★
主要用來改善土壤排水性能。常常能就地取材,無論礫石、粗砂還是煤渣等顆粒,混入粘土中效果都不錯,但太大的顆粒反而會影響植物根系舒展,比較理想的顆粒直徑在15mm以內。
4.珍珠巖
排水改善 ★★★
透氣改善 ★★★
保水改善 ★
肥力改善 ★
活化土壤 ★
更多被用作育苗和盆栽介質,由於易粉化的特點,用來改良土壤似乎不妥,之所以單獨介紹,其實在於它的另一大優勢:重量輕,混入土中能降低介質的總質量,非常適合承重有限、土壤總面積不大的露臺屋頂花園。
5.椰糠
排水改善 ★
透氣改善 ★★
保水改善 ★★★★★
肥力改善 ★
活化土壤 ★
椰糠是椰子外殼的纖維粉末,經過處理後的椰糠本身就很適合作為植物的栽培介質。椰糠具有良好的保水性,透氣性也可圈可點,能用來改善沙土環境的保水性,但本身不具備任何肥力。椰糠在選購時需關注品質,劣質椰糠磚往往含鹽量超標,加入後對土壤改良不利。
6.泥炭
排水改善 ★★
透氣改善 ★★
肥力改善 ★★★
活化土壤 ★★★★★
最快見效,卻也是最昂貴的土壤改良方式。稱其昂貴,並不單單指價格,而是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泥炭是經過多年降解而形成的天然產物,雖然擁有良好的排水、透氣、保肥性,且富含有機質,但這種資源在短期內是不可再生的,選用時且用且珍惜。
- 操作細節 -
加入介質拌土的時候,原土開挖深度取決於栽種植物的類型。一般來說,若種植小型喬木,挖掘和改良深度建議為60釐米或更深,普通花境和灌木的改良深度建議為40釐米,若土質尚可,種植地被植物和草坪時只需開挖改良20釐米即可。介質加入比例還取決於不同地域的土壤狀況,就派加侖以往的施工經驗來看,江浙滬地區的粘土,每平方米加入樹皮的攪拌比例通常為1-1.5包(60升規格),園丁們可以此作為參考。
- 保護土壤 -
改良土壤,其實是將沙土、粘土甚至回填土逐漸轉變為理想型壤土的過程。雖然每種土壤的改良介質不盡相同,但仔細思索會發現,這些方法有一處共同點,就是增加土壤內的有機質。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的抗病蟲藥劑在殺死有害生物(對園丁而言)的同時也殺死了對土壤有益的蟲類和菌類,使其成為一副「面無血色」的空皮囊,久而久之則會誘發生態系統中的更多問題,產生連鎖反應,進入無限的惡性循環。所以少用藥劑,少用化肥,多使用可持續發展的有機肥吧,何不學著與看似髒亂差的昆蟲真菌做朋友,把活化土壤的工作交給這些小生物來代勞呢。
此外,需要改良的土壤,通常是指花園裡最接地氣的園土,而改良後的土壤與花市出售的營養土有著本質區別。雖然它們的屬性大不相同,但無論是品質優良的壤土還是預先配好的商品營養土,在園丁的眼中,它們保水透氣、富含有機質的特性是相同的,使用起來異曲同工。歸根揭底,土壤是植物的立足之本,只要願意花精力去投入,就一定會換來豐厚的回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