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出快速檢測水中汙染物的生物探針技術

2020-12-14 科學網

科學家開發出快速檢測水中汙染物的生物探針技術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9 10:36:21

近日,美國西北大學Julius B. Lucks及其團隊開發出快速檢測水中汙染物的生物探針技術。該研究於2020年7月6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

研究人員開發了無細胞體外轉錄系統的,其使用由配體誘導激活的RNA輸出傳感器(ROSALIND)來檢測水中的汙染物。高效的RNA聚合酶、變構蛋白轉錄因子和合成DNA轉錄模板的組合能夠調控螢光激活RNA適配體的合成。目標汙染物的存在誘導適配體的轉錄,並產生螢光信號。研究人員將ROSALIND用於檢測多種水汙染物,包括抗生素、小分子和金屬。

研究人員還表明,增加RNA迴路可以在不進行蛋白質工程的情況下倒轉響應、減少串擾並提高靈敏度。ROSALIND系統可以冷凍乾燥,以便於存儲和運輸,研究人員將其應用於實地測試市政供水,並證明了其在監測水質方面的潛在用途。

據介紹,安全飲用水匱乏是一個全球性問題,輕鬆可靠地檢測汙染物的方法可能會為之帶來變革。

附:英文原文

Title: Cell-free biosensors for rapid detection of water contaminants

Author: Jaeyoung K. Jung, Khalid K. Alam, Matthew S. Verosloff, Daiana A. Capdevila, Morgane Desmau, Phillip R. Clauer, Jeong Wook Lee, Peter Q. Nguyen, Pablo A. Pastn, Sandrine J. Matiasek, Jean-Franois Gaillard, David P. Giedroc, James J. Collins, Julius B. Lucks

Issue&Volume: 2020-07-06

Abstract: Lack of access to safe drinking water is a global problem, and methods to reliably and easily detect contaminants could be transformative. We report the development of a cell-free in vitro transcription system that uses RNA Output Sensors Activated by Ligand Induction (ROSALIND) to detect contaminants in water. A combination of highly processive RNA polymerases, allosteric protein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synthetic DNA transcription templates regulates the synthesis of a fluorescence-activating RNA aptamer. The presence of a target contaminant induces the transcription of the aptamer, and a fluorescent signal is produced. We apply ROSALIND to detect a range of water contaminants, including antibiotics, small molecules and metals. We also show that adding RNA circuitry can invert responses, reduce crosstalk and improve sensitivity without protein engineering. The ROSALIND system can be freeze-dried for easy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and we apply it in the field to test municipal water supplies, demonstrating its potential use for monitoring water quality. 

DOI: 10.1038/s41587-020-0571-7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0-0571-7

相關焦點

  • 快速高效低成本:新型金屬絲帶可去除水中汙染物
    廢水處理領域,有望迎來一項大幅加速去除汙染物的新技術,且成本只佔現有方法的一個小頭。 澳大利亞科學家已經提取出了能夠從汙染水中去除雜質的廉價合金,這可能對紡織品生產和採礦等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科學家尤其希望藉助下一代水處理技術,以改進高汙染的採礦等行業。
  • 科學家開發出更靈敏的乙醯膽鹼探針
    科學家開發出更靈敏的乙醯膽鹼探針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30 15:55:19 北京大學李毓龍、井淼等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一種優化的乙醯膽鹼傳感器,可監測體內膽鹼能活動。
  • 我開發出可檢測數百種病原微生物基因晶片
    據新華社北京2月8日電 (記者李斌)在國家「863」計劃的支持下,病毒生物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北京金迪克生物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經過5年研究,建立了人類已知病毒和部分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組特異性探針資料庫,開發出檢測數百種病原微生物的高密度基因晶片。
  • 近年來那些實現HIV快速檢測的創新性技術
    日前,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刊登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者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HIV的新型檢測技術,研究者表示,他們開發出了在U盤中檢測HIV的新設備,該設備利用一滴血就能夠檢測
  • 科學網—英開發流感快速檢測新技術
  • ACS Comb Sci:新技術快速檢測癌細胞!腫瘤早期診斷不是夢!
    2019年2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等待癌症篩查測試結果的過程讓人度日如年,而現在的方法至少需要數天甚至數周,早期診斷和快速的制定治療方案會產生更好的結果。現在一項分析癌細胞表達的蛋白的新技術展現出了更快檢測多種細胞類型的潛力。
  • 鐵離子點亮型生物螢光探針的設計及機理研究
    因此,開發新型高靈敏度和快速反應的鐵離子螢光探針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特別是開發出對目標分析物識別具有低信噪比等特點的點亮型(light-up)螢光探針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具有聚集誘導發光(AIE)性質的分子是一類天然的點亮型螢光材料,此類材料在稀溶液中不發光或發光很弱,而在聚集態或固態時螢光強度增強。
  • 動物所開發出快速精準的核酸檢測技術
    高效精準的核酸檢測技術在傳染病原檢測、食品安全檢疫和致病基因篩查等許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基於CRISPR的基因組編輯技術極大地革新了生物醫學研究。有趣的是,除了能夠通過對基因組精準操控來進行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最近一些研究發現CRISPR系統的某些效應蛋白,例如Cas12a,在切割靶DNA後會受激獲得切割非靶向單鏈DNA(ssDNA)的活性,從而能夠用於快速簡便地進行核酸檢測,在傳統的PCR和測序技術之外建立了一種新的核酸檢測技術。CRISPR-Cas12b/C2c1系統大多來自嗜熱菌,由於其嗜高溫的特性研究相對較少。
  • 微流控晶片開發:用於環境分析的微流控技術
    隨後,出現了各種檢測,監視和清除技術,從簡單的分離技術到高級修復技術。在宏觀或工業規模上開展既定工作後,雖然可以輕鬆捕獲和保留某些汙染物,但檢測極限和當前可用技術的成本仍然是主要障礙,而關於使用微流控技術收集和檢測汙染物例如重金屬離子,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有機和無機離子,細顆粒物,甚至微生物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多了。因此導致微流控技術在環境分析的應用得到了快速發展。
  • 我科學家成功研發農藥殘留5分鐘快速檢測技術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日前從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獲悉,該所農業化學汙染物殘留檢測及行為研究創新團隊近日成功研發出基於人工智慧的農藥多殘留快速檢測技術。該技術集成了免疫層析技術、圖像識別技術、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操作者先對浸泡農產品的適量水溶液進行試紙檢測,再通過微信小程序對試紙拍照上傳,5分鐘便可得到多種農藥殘留的檢測結果。該技術簡單快速,可滿足政府監管現場快速篩查、企業自查和消費者監督等,有利於農產品質量安全社會共治。
  • Rev Sci Instrum:一種新型的皮膚癌三合一光學檢測探針
    2014年8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德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探針,其可以將三種特殊的方法集於一種設備,利用光來檢測皮膚組織的特性以及進行癌症的檢測;研究者表示,目前這種新型的三合一探針正在進行先期臨床試驗
  • Cell:新型探針能夠檢測細胞中缺陷線粒體的破壞過程 有望揭示多種...
    2020年8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通用的探針,其或能幫助準確檢測細胞中缺陷線粒體的程序性破壞,研究者表示,線粒體是細胞中的能量工廠,在患有類似帕金森疾病的小鼠模型中,產多巴胺的神經元細胞中受損的線粒體或許無法被摧毀。
  • CCS Chemistry | 「特洛伊木馬」螢光探針—精準甄別「超級細菌...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雷曉光課題組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胡海宇課題組合作,基於特洛伊木馬策略發展了新型螢光探針,首次實現「超級細菌」-銅綠假單胞菌在複雜生物環境中的快速、高特異性甄別,為銅綠假單胞菌體內外快速、精準診斷、指導臨床用藥提供可視化工具。
  • 專家點評:新一代乙醯膽鹼探針實現體內乙醯膽鹼信號的精確解析
    b: 不同版本乙醯膽鹼探針在培養的HEK293T細胞中的表達情況及其對乙醯膽鹼的螢光響應。在對乙醯膽鹼探針進行優化和一系列刻畫後,隨後研究團隊在多種模式生物中應用了探針,並成功地檢測了內源的乙醯膽鹼在不同腦區的釋放及其調控。
  • Analy Chem:監測HIV的新型移動DNA檢測技術
    2014年6月9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Analytical Chemistry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萊斯大學的科學家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簡便高準確率的檢測技術,來檢測患者機體中的
  • 新設備+新技術,蘭州市農藥殘留質譜快速檢測移動實驗室正式亮相
    20 秒可出檢測結果,能同時檢測 200 種以上農殘信號,檢測農殘信號更靈敏,同時可實現車載移動,方便深入農貿市場、田間地頭 ……4 月 28 日上午,價值 400 多萬元的高科技 " 明星 " ——蘭州市農藥殘留質譜快速檢測移動實驗室在蘭州國際高原夏菜副食品採購中心正式亮相。
  • 生物晶片的簡介、應用領域、技術特點介紹
    由於用該技術可以將極其大量的探針同時固定於支持物上,所以一次可以對大量的生物分子進行檢測分析,從而解決了傳統核酸印跡雜交(Southern Blotting 和Northern Blotting等)技術複雜、自動化程度低、檢測目的分子數量少、低通量(low through-put)等不足。
  • 科學家發現利用改性納米金剛石可快速檢測水汙染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科學中心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證實,納米級金剛石可用於檢測水中苯酚類毒性和劇毒物質。此項發現使快速監測環境汙染有了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納米科學與納米技術雜誌》(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上。在含氧量不足的密閉室中引爆含碳爆炸物(例如,TNT炸藥和黑索金的混合物)即可獲得納米金剛石。納米金剛石顆粒的本質是表面覆蓋了化學活性雜質的惰性金剛石核。
  • 這個納米探針不簡單 可用近紅外光監測大腦深層活動
    為了監測神經活動進而理解神經系統的功能機制,科學家們研發了不少高大上的「武器」。近日,《美國化學會志》期刊報導了一項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可用近紅外光激發的電壓螢光納米探針,並用它成功監測了斑馬魚和小鼠腦中神經元膜電位的動態變化。
  • JACS:科學家開發出能夠有效檢測流感病毒的新方法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雜誌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聖母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檢測流感病毒的新方法,通過對染料分子進行工程化操作使其靶向作用流感病毒的特殊酶類,研究者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檢測試劑盒,當利用手持燈或藍光指示筆進行照射時,特殊的檢測試劑就能夠釋放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