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三林:與愛同行 我在路上|我與華邦共成長

2020-12-17 華邦之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點擊觀看謝三林的成長感悟

砥礪七載踐初心,美好相伴好年華。

在2013年「銀髮浪潮」撲面而來時,

謝三林加入了華邦美好家園養老集團。

在蘇如春主席的引導與栽培下,

帶領專業而富有愛心的養老團隊,

探索滿足更多需求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

讓「孝慈」理念、「八好服務」 一脈相承,

為長者創造熟悉又溫馨的養老環境。

本期「我與華邦共成長」欄目

特別分享謝三林的成長故事,與君共勉。

—謝三林:與愛同行 我在路上

(點擊可直接聽故事哦~)

分享人:華邦美好家園養老集團執行總裁 謝三林(入職7年)

朗讀者:華邦幸福家園集團 呂雅婷

2015年2月,華邦美好家園(廣州東湖西)孝慈軒迎來了第一對長者夫妻入住,這讓平時不常玩微信的我也興奮地發了一條朋友圈:「今天,零的突破。」那時我從教育培訓轉行做養老還不到兩年的時間。

投身養老行業 與社會發展「共振」

我完成研究生學業後,先後在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從事教育培訓工作。這份在他人眼裡還算不錯的工作,於我看來卻是難以突破的職業「天花板」。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尋找人生職業道路上的嶄新突破。2013年,正值中國第一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峰期,「銀髮浪潮」撲面而來,數量龐大的老年人口為傳統家庭養老、政府和社會的公共服務帶來巨大挑戰。這一年也被業內稱為「養老元年」,國家頒布了許多政策法令,「夕陽紅」產業方興未艾。我深知,個人的發展,尤其是我們年輕這一代,必須要和行業、國家的發展脈搏達到共振,才能為社會發揮自己更大的價值。於是在2013年5月,我投身養老行業,成為華邦美好家園養老集團的一員。

2016年5月,謝三林(前排右一)與長者一起參加廣州中山七孝慈軒開業儀式

陌生的行業,意味著全新的挑戰。沒有理論知識,我就購買書籍精讀研究;沒有實操經驗,我用了一個最「笨」但最有效的方法去鍛鍊。我把當時廣州所有養老機構的名單列印出來,然後和一位男同事假扮成小夫妻,裝作家裡有老人要住養老院,一家一家地了解、感受別人是怎樣做養老機構的。一年的時間,我們跑遍了廣州大大小小100多家養老機構,跟院長、護理員、廚師、保潔員等所有相關從業人員接觸,漸漸地,在我們的腦海中,勾畫出華邦美好家園養老業務的雛形輪廓。

紮根社區 陪伴老人安享晚年

經過全面調研,我們發現,只有紮根社區,才能切實地為老人提供服務。由此,華邦美好家園決定打造「離家不離社區」的「嵌入式醫養綜合體」養老服務機構。

我清楚地記得,曾經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獨自找到東湖西孝慈軒前臺諮詢。原來,老人想申請廣州市公辦養老機構的輪候名額,但不清楚申請程序,也不知道可以問誰,於是來找我們。我立刻安排工作人員詳細解答老人的問題,還從中牽線,為老人找到了可以諮詢的對象。後來,我當選越秀區人大代表後,成為白雲街領導幹部駐點普遍聯繫群眾團隊中的一員,定期深入到社區中了解街坊居民們的想法與需求。我們不僅要為老人提供專業的照護服務,還要成為他們晚年的同行者。我和同事們積極整合醫療、志願者、生活服務等各類社會資源,依託孝慈養老機構延伸日間照料託老服務,為社區長者提供配餐助餐、文娛康樂等服務,持續升級「社區嵌入式醫養綜合體」內涵,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關心與呵護,讓老人在熟悉的環境中安享晚年。

2019年12月,在第二屆健康與流動性學術研討會暨2019年中國康養產業發展論壇,謝三林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探索」為主題發表演講

對接老人需求 幫助實現社會價值

老人退休後,更加需要被尊重和關注,他們仍然期待「被社會所需要」,而不是就這樣孤獨地老去 ......有一件事印證了我的想法——2016年底和 2018年初,家住廣州越秀區東湖新村的九旬老黨員程爺爺兩度給華邦美好家園養老集團寫信。這位老人享受過孝慈軒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他不僅肯定我們的服務,還結合自己的感受,一筆一划地提出自己關於「居家養老」的想法,給我們提出很好的建議。現在華邦美好家園的「居家建床」項目雛形就是來自這位老人的建議。

2017年11月,謝三林在居家養老照護專業論壇上代表企業作致辭

培養護理人才 與天下兒女敬老孝老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規律。在孝慈養老機構裡,我們陪伴過許多老人安寧地離開,同時老人的家屬也會非常感謝我們。因為我們和他們一起在盡孝,用孝心、愛心和專業的技能服務老人。養老事業不僅要在空間和硬體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培養一群專業而富有愛心的養老護理從業者,讓「孝慈」理念、「八好服務」 一脈相承,陪伴老人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感召「與天下兒女敬老孝老」的企業使命,我欣慰地發現,護理人員和老人都在孝慈養老機構裡收穫著各自的價值和歸屬感。

2020年1月,蘇如春(後排右三)、謝三林(右二)與同事一起給長者送春節祝福

曾經有一位護理員的事跡深深地感動了我——當時廣州東湖西孝慈軒的一位老人病危急需用血,但是血型特殊,情況危急。一位孝慈軒護理員得知情況後,默默跑去獻了血,解決了老人的燃眉之急。後來,員工為老人自發義務獻血漸漸地成為一種風尚。

華邦美好家園以人才賦能為抓手——2014年,開辦湛江職業培訓學校,實行 「一體四翼」戰略體系中以「人才培養」為保障的發展舉措;2019年,集團深化產教融合發展,收購廣東英才職業培訓學校。近年來,我和團隊逐步建立護理技能訓練、任職資格考核及護理技能大賽等內訓機制;研發慢病專護、老年人康復應用、認知症專業照護、家政服務員等「康養+家政」服務課程;遴選、聘請行業專家提供專項指導;試行養老機構關鍵管理崗位人才儲備池,輸出服務標準,榮獲了「國家級養老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單位」「廣東省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企業」等資質,不斷為社會培養護理專業人才,規範服務操作、提升服務水平,推動產業發展,為中國老齡社會踐行企業責任。

廣東英才職業培訓學校為社會輸送優秀護理人才

我與華邦共成長,砥礪七載踐初心。感恩蘇如春主席矢志不渝的創業初心與前程遠大的戰略謀劃,讓我們這些養老從業者們在華邦事業舞臺上發光發熱,共同為長者構築有愛有溫度的美好家園。

成長還在延續,故事仍在發生。

聽完謝三林的故事,你是否心有感悟?

歡迎在下方留言區分享心聲。

相關焦點

  • 黃春橋:自緣韶華心不負 砥礪前行譜華章|我與華邦共成長
    (點擊可直接聽故事哦~)分享人:新南方學校 黃春橋(入職5年)朗讀者:華邦建投集團 趙雄2015年8月,我本已退休在家,承蒙蘇主席的重託,應聘到新南方學校任職。時間如白駒過隙,這5年間,華邦控股集團長足發展,新南方學校也上升到新高度,逐漸成為湛江市民辦學校的教育品牌。5年前的新南方學校,有三難直接擺在我面前:招生難、吃飯難、教學管理難。其中招生最難!每到報名時期,全校教職員工都要出動,到鄉下招生,每個老師分配3個招生任務,非常辛苦。好在老師們非常理解和配合,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不得已而為之,沒有學生哪來學校和老師呢?
  • 華邦控股集團成立20周年慶典暨華邦大慈教育基金成立儀式在蘭州...
    ,共1000多人一起追憶華邦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奮鬥歲月,共享華邦20年的榮耀,共推教育事業發展,共同開啟華邦下一個20年新徵程。蘇如春作《續寫更精彩的「華邦故事」》講話「過去的20年,是全體華邦人創造歷史、書寫歷史的20年,我們不僅用奮鬥成就了華邦,而且收穫了個人與華邦的共同成長,華邦改變了我們每個人的面貌。隨著華邦的發展壯大,我個人也得到黨和政府統一戰線組織的關懷和培養,收穫了當選全國政協委員、與企業同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榮譽。」
  • 《愛的路上我和你》經典老歌,費翔演唱
    歌曲【愛的路上我和你】相關資料這首歌的中文版本翻唱於日文歌《セクシーバスストップSexy Bus-Stop》,原唱是日本歌手淺野優之,於1976年4月25日推出,後收錄在1976年8月發行的同名專輯《セクシーバスストップ》中。
  • 我與雄安共成長
    如何讓雄安新區的建設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家國情懷以及社會責任感?我們在思考:雄安建設就是特別好的課程資源。學生在這個真實的情境中,學習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在完成真實的任務中習得技能、獲得知識、豐富交往、形成品質。於是,學校學生部與課程部聯手,開始策劃德育大課程——我與雄安共成長。
  • 【強達二幼】攜手同行 共助成長—線上家長會及升班儀式
    強達小博士第二幼兒園召開了「攜手同行 共助成長」主題的線上家長會及升班儀式。這場別開生面的線上活動,走「新」更走「心」,為家園溝通創造了新的溝通模式,隔空傳遞師愛,為家園共育締結更結實的紐帶,搭建了家園共育信息化橋梁。
  • 成長路上,伴你同行
    兩個女兒的降生,讓我迅速完成了從男孩到男人的蛻變,和女兒一起長大,是人生當中獨特的體驗,在養育她們的同時,自己也在不斷地成長。就像大女兒說的那樣:有了我和妹妹,爸爸才當上爸爸。偶然間讀到池莉的這本《和女兒一起長大》,雖然不能完全贊同作者的育兒觀點,但成長中點點滴滴的描繪,種種動人的細節,不由得勾起自己的記憶,在心靈上產生共鳴。愛,是最好的教育,愛是一門藝術。
  • 散發青春正能量,收穫你我共成長
    會議開頭是全體合唱隊歌《勢在必行》,隊歌響起便瞬間讓我想起了此次實踐活動的酸酸甜甜的回憶,「我跌倒是種成長」更讓我想起實踐過程遇到的困難和暖心的事情,這些都讓我們不斷的收穫成長。 之後是指導老師(韓芳芳老師)、學生導師(蘇愛詩師姐)以及實踐隊的全體隊員的總結髮言,分享心得。
  • 【「我與學校同發展」作品(十二)】 感恩遇見 一路同行 一起成長
    【「我與學校同發展」作品(十二)】 感恩遇見 一路同行 一起成長 2020-12-12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同行共成長,南開、山大、華東理工師生與學校一起走過的這5年 | 我...
    同行共成長,南開、山大、華東理工師生與學校一起走過的這5年 | 我和我的學校·記住這些年⑫ 2020-12-25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迎評估 迎校慶|我與通理工共成長:青春與奮鬥同行,夢想與時代並肩
    與時代同進步,與學校共發展,我深深感受到小小身軀裡大大的能量,在一點一點被點燃,被激發。我期待與全校師生攜手奮進,讓學校以優異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雖然我們都是大環境中的小小個體,但我們決不可輕視自己。我相信不為自己設限,踏實肯幹,終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還記得,2017年2月,我的寶寶降臨在這個世界,初為人母的我,喜悅也惶恐。
  • 《巾幗風採》——黃惠珍:師生同行共成長
    三尺講臺上,她用滿腔熱情,辛勤耕耘,收穫桃李芬芳;教學成長的道路上,她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在日常的教學中,與師生同學習,共成長。她就是縣三八紅旗手,福州三中羅源濱海學校語文教師,黃惠珍。當記者見到黃惠珍時,她正在講臺上熱情開講,準確的發音,有趣的互動,聲情並茂的講說,使得整節課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 我愛讀拼音 快樂共成長
    我愛讀拼音 快樂共成長——一年級舉行漢語拼音應用大賽漢語拼音是小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是邁向科學高峰的階梯。
  • 拉拉手 | 你我同行,讓愛發光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愛的路上,我們同行。
  • 《與你同行,成長永遠在路上》寫作框架計劃
    今天終於下定決心,要以一種系統的方式,持續的記錄下來孩子成長的瞬間。都說育兒要先育己,父母也需要重新成長一次,因此就把這個系列命名為《與你同行,成長永遠在路上》吧。一來記錄下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難忘時刻,期待TA成年後能一起重溫這些成長的瞬間,能夠回想起當時的心情;二來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心得,畢竟孩子在成長,作為家長也在改變,重新成長的過程經常會有些許感觸感慨;三來可以與其他千千萬萬80後90後的父母碰撞分享,同為父母,或許從這個一個個片段中,能找到與自己經歷相似的部分,或感同身受,
  • 親子同行 共話成長——實驗小學二年級父範學堂成果展
    12月5日下午1點,實驗小學二年級的爸爸們齊聚學校體育館,參加「父範學堂」親子成果展,親子同行,共話成長。早在去年,這些爸爸們就參加了由周炳炎校長發起的「父範學堂」活動,學習當一個新時代好爸爸。
  • 華邦20周年慶典在蘭舉行 飲水思源成立華邦大慈教育基金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記者王斌報導 12月12日下午,華邦控股集團成立20周年慶典暨華邦大慈教育基金成立儀式在甘肅省蘭州市舉行。據了解,華邦大慈教育基金由華邦慈善基金會和甘肅省慈善總會共同發起。當日,華邦慈善基金會率先向華邦大慈教育基金捐贈2000萬元。
  • 彭山區機關幼兒園:燦爛開學季 與愛同行 快樂成長
    開學第一課 安全伴我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上下樓梯」、「這些東西不能碰」、「交通安全,我知道」、「求救號碼」……老師們用故事、兒歌、視頻、遊戲等多種形式開展了「開學第一課,安全伴我行」主題教育活動。通過活動,孩子們體驗了安全和規則的重要性,了解了生活中的安全小常識,認識了特殊的電話及用途,進一步提高了安全意識,增強了安全自護能力。
  • 「我愛我的家·你我共成長」—社工寶開展社區家庭教育服務
    7月25日,中心在新城區東風路街道東影北街社區開展了以「我愛我的家·你我共成長」親子趣味運動會為內容的家庭教育服務,來自社區的 本次服務幫助參與家庭建立親子之間的積極關係,讓家長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也讓孩子們懂得了感恩與表達愛。
  • 「我與祖國共成長」在希望的田野上——千人共唱對祖國最真的愛
    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出人民群眾對齊奔小康的十足勁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祖國最真最誠的愛……融媒體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旨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關於「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指示精神和李克強總理在烏蘭察布市考察調研時關於「努力把土豆發展成大產業」的指示精神,充分展示烏蘭察布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 感念師恩 與愛同行
    9月9日,秦皇島市海港區東港路小學「感恩有你,與愛同行」首屆師生節在全校師生中進行,學生們在新生開筆禮、擊鼓明誓、詩朗誦、奉茶禮、謝師恩等系列活動中敘說夢想、激勵成長、感念師恩,迎接第三十六個教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