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點擊觀看謝三林的成長感悟
砥礪七載踐初心,美好相伴好年華。
在2013年「銀髮浪潮」撲面而來時,
謝三林加入了華邦美好家園養老集團。
在蘇如春主席的引導與栽培下,
帶領專業而富有愛心的養老團隊,
探索滿足更多需求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
讓「孝慈」理念、「八好服務」 一脈相承,
為長者創造熟悉又溫馨的養老環境。
本期「我與華邦共成長」欄目
特別分享謝三林的成長故事,與君共勉。
—謝三林:與愛同行 我在路上—
(點擊可直接聽故事哦~)
分享人:華邦美好家園養老集團執行總裁 謝三林(入職7年)
朗讀者:華邦幸福家園集團 呂雅婷
2015年2月,華邦美好家園(廣州東湖西)孝慈軒迎來了第一對長者夫妻入住,這讓平時不常玩微信的我也興奮地發了一條朋友圈:「今天,零的突破。」那時我從教育培訓轉行做養老還不到兩年的時間。
投身養老行業 與社會發展「共振」
我完成研究生學業後,先後在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從事教育培訓工作。這份在他人眼裡還算不錯的工作,於我看來卻是難以突破的職業「天花板」。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尋找人生職業道路上的嶄新突破。2013年,正值中國第一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峰期,「銀髮浪潮」撲面而來,數量龐大的老年人口為傳統家庭養老、政府和社會的公共服務帶來巨大挑戰。這一年也被業內稱為「養老元年」,國家頒布了許多政策法令,「夕陽紅」產業方興未艾。我深知,個人的發展,尤其是我們年輕這一代,必須要和行業、國家的發展脈搏達到共振,才能為社會發揮自己更大的價值。於是在2013年5月,我投身養老行業,成為華邦美好家園養老集團的一員。
2016年5月,謝三林(前排右一)與長者一起參加廣州中山七孝慈軒開業儀式
陌生的行業,意味著全新的挑戰。沒有理論知識,我就購買書籍精讀研究;沒有實操經驗,我用了一個最「笨」但最有效的方法去鍛鍊。我把當時廣州所有養老機構的名單列印出來,然後和一位男同事假扮成小夫妻,裝作家裡有老人要住養老院,一家一家地了解、感受別人是怎樣做養老機構的。一年的時間,我們跑遍了廣州大大小小100多家養老機構,跟院長、護理員、廚師、保潔員等所有相關從業人員接觸,漸漸地,在我們的腦海中,勾畫出華邦美好家園養老業務的雛形輪廓。
紮根社區 陪伴老人安享晚年
經過全面調研,我們發現,只有紮根社區,才能切實地為老人提供服務。由此,華邦美好家園決定打造「離家不離社區」的「嵌入式醫養綜合體」養老服務機構。
我清楚地記得,曾經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獨自找到東湖西孝慈軒前臺諮詢。原來,老人想申請廣州市公辦養老機構的輪候名額,但不清楚申請程序,也不知道可以問誰,於是來找我們。我立刻安排工作人員詳細解答老人的問題,還從中牽線,為老人找到了可以諮詢的對象。後來,我當選越秀區人大代表後,成為白雲街領導幹部駐點普遍聯繫群眾團隊中的一員,定期深入到社區中了解街坊居民們的想法與需求。我們不僅要為老人提供專業的照護服務,還要成為他們晚年的同行者。我和同事們積極整合醫療、志願者、生活服務等各類社會資源,依託孝慈養老機構延伸日間照料託老服務,為社區長者提供配餐助餐、文娛康樂等服務,持續升級「社區嵌入式醫養綜合體」內涵,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關心與呵護,讓老人在熟悉的環境中安享晚年。
2019年12月,在第二屆健康與流動性學術研討會暨2019年中國康養產業發展論壇,謝三林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探索」為主題發表演講
對接老人需求 幫助實現社會價值
老人退休後,更加需要被尊重和關注,他們仍然期待「被社會所需要」,而不是就這樣孤獨地老去 ......有一件事印證了我的想法——2016年底和 2018年初,家住廣州越秀區東湖新村的九旬老黨員程爺爺兩度給華邦美好家園養老集團寫信。這位老人享受過孝慈軒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他不僅肯定我們的服務,還結合自己的感受,一筆一划地提出自己關於「居家養老」的想法,給我們提出很好的建議。現在華邦美好家園的「居家建床」項目雛形就是來自這位老人的建議。
2017年11月,謝三林在居家養老照護專業論壇上代表企業作致辭
培養護理人才 與天下兒女敬老孝老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規律。在孝慈養老機構裡,我們陪伴過許多老人安寧地離開,同時老人的家屬也會非常感謝我們。因為我們和他們一起在盡孝,用孝心、愛心和專業的技能服務老人。養老事業不僅要在空間和硬體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培養一群專業而富有愛心的養老護理從業者,讓「孝慈」理念、「八好服務」 一脈相承,陪伴老人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感召「與天下兒女敬老孝老」的企業使命,我欣慰地發現,護理人員和老人都在孝慈養老機構裡收穫著各自的價值和歸屬感。
2020年1月,蘇如春(後排右三)、謝三林(右二)與同事一起給長者送春節祝福
曾經有一位護理員的事跡深深地感動了我——當時廣州東湖西孝慈軒的一位老人病危急需用血,但是血型特殊,情況危急。一位孝慈軒護理員得知情況後,默默跑去獻了血,解決了老人的燃眉之急。後來,員工為老人自發義務獻血漸漸地成為一種風尚。
華邦美好家園以人才賦能為抓手——2014年,開辦湛江職業培訓學校,實行 「一體四翼」戰略體系中以「人才培養」為保障的發展舉措;2019年,集團深化產教融合發展,收購廣東英才職業培訓學校。近年來,我和團隊逐步建立護理技能訓練、任職資格考核及護理技能大賽等內訓機制;研發慢病專護、老年人康復應用、認知症專業照護、家政服務員等「康養+家政」服務課程;遴選、聘請行業專家提供專項指導;試行養老機構關鍵管理崗位人才儲備池,輸出服務標準,榮獲了「國家級養老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單位」「廣東省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企業」等資質,不斷為社會培養護理專業人才,規範服務操作、提升服務水平,推動產業發展,為中國老齡社會踐行企業責任。
廣東英才職業培訓學校為社會輸送優秀護理人才
我與華邦共成長,砥礪七載踐初心。感恩蘇如春主席矢志不渝的創業初心與前程遠大的戰略謀劃,讓我們這些養老從業者們在華邦事業舞臺上發光發熱,共同為長者構築有愛有溫度的美好家園。
成長還在延續,故事仍在發生。
聽完謝三林的故事,你是否心有感悟?
歡迎在下方留言區分享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