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做父親要學嗎?魯迅先生的回答是要學,他也曾寫過一篇文章《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來闡述自己的父親觀。師有「師範」,父亦有「父範」,當代父親在家庭中又承擔著怎樣的角色呢?看了柯橋區實驗小學的這項展示活動,也許你會有所感悟。
12月5日下午1點,實驗小學二年級的爸爸們齊聚學校體育館,參加「父範學堂」親子成果展,親子同行,共話成長。早在去年,這些爸爸們就參加了由周炳炎校長發起的「父範學堂」活動,學習當一個新時代好爸爸。通過學習、實踐,不少爸爸已取得「智慧父親」、「合格父親」證書,現在,他們將帶著自己的孩子,向二年級全體爸爸展示自己一年來的感悟與改變。
本次活動由我校盧海勇副校長負責開展,二年級學部主任宋國琴老師全程主持。
開場表演《陪伴》由二(6)班的拉瓦尼燦家庭帶來。在參演的11個家庭中,這個家庭格外引人注目——拉瓦尼燦的爸爸來自印度,媽媽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滿滿當當的英文筆記,讓在場爸爸們看到了一個外國爸爸的用心,於是,才有了多才多藝的中印混血兒拉瓦尼燦。當爸爸和孩子一起敲起鼓點,跳起舞蹈時,觀眾們情不自禁地打起了節拍,這是來自中國爸爸與印度爸爸的內心共鳴。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全世界的爸爸都有一樣的心情。
二(3)班的方澤家庭則上演了一出父與子之間的相處大戲——《父與子》。幽默的語言,熟悉的生活場景,通過一家人的演繹活靈活現,在場觀眾被逗得捧腹大笑。孩子和父親本是最親近的人,但由於父親工作的繁忙,教育中的缺位,漸漸地,孩子被推得越來越遠。其實,每個爸爸都不願錯過孩子的童年,陪伴並不複雜,也許只是一句關心,也許只是一盤象棋。
二(2)班的俞垣孝家庭所關注到的也是生活中的細節,他們帶來的是節目《父與子的承諾》。父親總是這樣,不言不語,但舐犢之情深藏於心,父親的承諾許下了就是永遠。再遙遠的距離,再長久的時間,都阻隔不了一個父親想給兒子過生日的決心。
二(1)班的孫哲平家庭帶來的是情景劇表演《我不急》,從標題中就能一窺爸爸的耐心與陪伴。每一天,孫哲平小朋友都會寫好晨間計劃表,但定下目標容易,實現目標艱難。一旦時間匆忙,他就會輕言放棄,這也是孩子們成長路上常見的「攔路虎」。對此,喆平爸爸的辦法是「我不急」,喆平在爸爸的不斷鼓勵下,終於養成了提前準備,遇事從容的好習慣。
二(11)班夏梓淇家庭展示的是情景劇《愛的成長》,劇中有三個字不斷出現,給爸爸們帶來了極大的觸動——等一下。相信在不少家庭中,這個詞幾乎每天都會出現,然而,家長們習慣性的脫口而出,給孩子造成的卻是等待的壓力。有些事可以等,有些事卻無法重來,愛孩子就別總讓他等待。
二(5)班張嵐淇家庭帶來的《理解和支持》,塑造了一對性格分明的父母——「嚴管教」媽媽和「放寬鬆」爸爸。管教有必要,但別忘了給孩子透透氣,幸運的是,最終爸爸說服了媽媽,一家人更理解對方,支持對方。
二(7)班的潘奕潮爸爸帶來的一曲蓮花落,令現場觀眾們聽得如痴如醉。這一刻,戲曲藝術與家庭教育完美結合,讓我們見識到了一個充滿文化底蘊的和諧家庭。
二4班的《相親相愛一家人》由錢南希一家聯袂出演。爸爸在節目中和廣大家長們一起探討一個問題:究竟該如何平衡工作和陪伴?工作是為了家庭,陪伴更是為了家庭,二者缺一不可。儘可能安排好工作,多陪陪孩子,是錢南希爸爸能做的最大努力,也是每一位普通爸爸的最大心願。
二(10)班徐子皓家庭上演的《吐槽大會》,別開生面,以「吐槽」的形式,感慨爸爸的「脫胎換骨」。沒有媽媽心甘情願做「女漢子」,從「父範學堂」學成歸來的爸爸終於讀懂媽媽的心聲,開始苦練「陪娃神技」。現場,徐子皓爸爸還做了水果拼盤供家長們品嘗,充分證明自己的成長。
二(8)班吳芸萱家庭上演的《親愛的您》,以一次生日驚喜的方式,為爸爸送上了女兒的感恩和祝福。爸爸不是真的超人,爸爸有工作不順心的時候,爸爸也有身體疲累的時候,但女兒的一個吻,就能解爸爸的千種愁。
最後,二(9)班的孟靜妍家庭帶來了精彩的閉幕表演《泥鰍》。都說,做父母就是一場修行,從呱呱落地到匆匆離去,孩子的成長速度堪稱驚人,往往父母還未深思,孩子就已走遠,所能見的只是孩子的背影。節目結尾,當《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歌聲緩緩響起時,在場的不少爸爸都溼潤了眼眸。歲月的確無情,「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所以我們更要珍惜時光,多陪陪孩子,別給自己留諸多遺憾。
以上11個代表家庭表演結束後,周校長為這些家庭頒發了「2018感動實小幸福家庭」榮譽證書,並發表講話。講話中,周校長肯定了「父範學堂」開設以來二年級爸爸們的迅速成長,並倡導了「靜能生慧」的教育理念,呼籲爸爸們為孩子營造自律下的自由。
窗外,陰雨仍在連綿,但體育館內的家校交流、合作共育還在火熱上演。家長們一個個熱切的眼神中滿含著對孩子未來的期待,現在,爸爸們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越發明確,相信未來的智慧學子定會不斷湧現!
供稿|趙若含
編輯|丁建國
審核|盧海勇
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