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載道,你我之所以比動物優秀,之所以能夠從萬千生物中脫穎而出,恐怕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人類有語言和文字的加持吧。從《詩經》到《楚辭》,再到漢賦,繼而唐詩宋詞、明清小說,文章無不都是彰顯著其獨特的魅力。而如今從小學時候的日記,到大一點時候的作文,再到之後的申論、論文等,對於作文的要求也是尤為重要。
然而,或許你也會經常有這樣的同感,一寫作文就凌亂?想要說的太多,又不知從何而起的感覺,結構思路也不是特別地明了,那麼又該如何避免文章結構混亂?不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這3個方面:
一、主線思維,妙線串珠,圍繞中心,形成主幹
在我們寫作的時候,經常很容易出現的一個誤區就是寫著寫著不由得撇開中心,離主題漸行漸遠,就像大樹一樣,長著長著就開始橫生枝節,使得文章從開始田繞一個中心寫、不由得中途就到了別的一個或者是數個其他的話題。簡單來說,這樣的文章,從內容上看,多數表現為跑題,從結構上看,則是文章線索不明,忽東忽西。
此時,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運用主線思維,妙線串珠,並且圍繞中心,形成一個文章的主幹脈絡。用一條線索把有關材料穿起來,使之渾然一體。而這具體的線索,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中心的事件、地點等。
二、提綱挈領,思路清晰,結構分明,布局清晰
有時候由於時間緊迫,經常很多人習慣現場發揮,想一段寫一段,想到哪兒寫到哪兒,而且甚至考試的卷面上還會塗塗改改,最終不僅導致言之無序,思路混亂,而且還會給讀者很不好的視覺體驗。對於邏輯思維混亂的作者,大多主要原因是因為事先沒有通盤考慮好文章的結構。
而文章結構是作者思維運行路線即思路的外化,如果文章結構鬆散,誰又能說你的思路是清晰的呢?
要保證文章結構的嚴謹,需要我們在寫作之前先理清思路,精心布局,即根據已確立的文章主旨,安排哪些材料要詳寫,哪些要略寫;哪些先寫,哪些後寫。如何開頭,怎樣結尾,何處需交代,哪裡當照應等等……
不放試試先列個提綱,給文章做個布局,這樣既可提綱挈領,思路清晰,結構分明,布局清晰。將文章結構分為先總後分、先分後總、總分總等方式,讓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使文章思路清晰,中心突出。
三、過渡平順,落筆自然,伏筆鋪墊,巧用關聯
經常會覺得自己寫的文章很突兀,不覺突然來一句突兀的開頭,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大多數是因為前後沒有照應,前面有伏筆,後面或者是少了應有的照應;或者是後面缺乏過渡,文章內容轉換過程中段落和上下文之間不會運用過渡性語句或是運用得不恰當,甚至是關聯詞運用不當……都是導致上述問題的關鍵。
這樣的情況下,需要注意的是:過渡一定要平順,落筆自然,前後文用好伏筆鋪墊,並且能夠巧用關聯。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過渡自然的文章中,大多當語意發生大的轉變時,中間住往要用些必要的關聯詞語、過渡句或者鋪墊段落,從而使上下文的聯繫更加緊密,文章的內容交代的整體感也就會很強。
總之,文章必須是一個緊密結合、有機統一的整體。如果在思路沒有理清,特別是沒有對文章作出通盤考慮的情況下進行寫作,如果缺乏過度,缺乏主線和清晰的思路,那麼就猶如一盤散沙,就有可能背離文章結構連貫嚴密的原則,造成結構鬆散甚至混亂的局面,極大地影響主題的表達。
參考資料:
1. 高語罕 :《寫作力:寫好文章的技巧、戒律與規範》,中國華僑出版社
2.王夢奎:《怎樣寫文章》,中國發展出版社
本文所用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洵美知行,思維和腳步至少有一個在路上。如果您喜歡的話,歡迎關注我們的帳號。更新不易,您的點讚、轉發、評論,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感謝閱讀和支持!
(本文作者:洵美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