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主題人物到影像風格,解析馬丁·斯科塞斯巔峰作《計程車司機》

2020-12-17 宿夜花

文:宿夜花

無論是斬獲的主流獎項(第29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還是對後世的影響力,《計程車司機》無疑是馬丁·斯科塞斯最好的電影之一,也是其早期創作之路上的一個裡程碑式作品。如果說此前的《窮街陋巷》是馬丁·斯科塞斯的才華初顯,《曾經滄海難為水》體現了對商業片及女性題材的駕馭能力,那麼《計程車司機》可謂是早期的一次集大成之作。

對迷惘反叛的時代心理的精準刻畫、冷漠疏離的風格化影像世界、詭譎複雜的人性與社會痼疾的批判性呈現,都使得影片具有十足的觀賞性。最為奇妙的是,在最近一年頗為轟動《小丑》以一種當代的視角對其致敬(例如影片中直接出現的模仿德尼羅舉槍)。因此,透過角色內核與影像特色去思考影片,便會發現斯科塞斯與德尼羅在各自最好的創作年華給觀眾帶來的請按體驗。

新好萊塢電影的標杆:時代之聲與影像之新

新好萊塢時期(通常指1967-1976)是好萊塢最具創造性和藝術表現力的時期之一。在內部經歷了戰爭動蕩、思想啟蒙、文化運動之後,湧現出一批完全不同於傳統好萊塢脫離現實、浮華風氣的新作品,例如《雌雄大盜》、《逍遙騎士》。或是強調個性解放、搖滾嬉皮文化下的享樂主義,或是注重對社會的批判、文化的反思。正當此時,電影行業又受到了歐洲(尤其是法國新浪潮)作者電影的影響,在電影技法、表達方式上的「現代化」則實現了從內容到形式上的雙重突破。

《計程車司機》作為新好萊塢電影的標杆作,既是好萊塢對傳統經典電影結構手法的一次「繼承與創新」,也是對時代之聲的最直接體現。馬丁·斯科塞斯的「電影社會學家」特色體現在現實主義的力度,首先是脫離精心矯飾的真實紐約街頭的呈現:充滿骯髒、罪惡、迷醉的氣息

在敘事手法上,雖然仍舊不乏戲劇性的情節,但主角拉維斯沉鬱孤寂與偏執放逐的多層次情感狀態自我價值追尋的心理動機才是主導影片真正的主線。從內容上看,電影是對約翰·福特式傳統西部片個人英雄主義的解構,雖然影片的主人公拉維斯通過對「墮落少女」艾瑞斯(朱迪·福斯特飾)的拯救完成了一次英雄實踐,而最終大眾只是將其視為見義勇為的「行為英雄」,對其內心世界仍舊是疏於關懷抱以冷漠的。此般戲謔與反諷,將70年代頹廢、癲狂、反叛、迷惘的時代特質呈現得淋漓盡致。

不同於《教父》、《現代啟示錄》中同輩佼佼者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宏大敘事,早期斯科塞斯的視角總是關乎普通個體的精神困境,就像《計程車司機》中的拉維斯,他通過暴力宣洩內心的孤獨苦悶卻無法走出迷失繼而又轉向暗夜中的自我放逐。

日記與畫外音:都市中的孤獨靈魂

影片在刻畫主角拉維斯(Travis Bickle)時採取了日記手法第一人稱獨白的畫外音。這種用意是不言而喻的,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拉維斯的內心獨白是他渴望與外界交流的心理象徵。因此,他總是訕笑著與別人進行喋喋不休的交談,言語之間總是不著調,彼此間也不明白對方的意思;對待周遭世界與生活,拉維斯有著充沛的熱情與過剩的精力,卻得不到真誠的答覆與相應的尊重,渴望與世界、生活、他人和解卻終難調和這種身份錯位

影片沒有大肆渲染角色的創傷後應激障礙戰後心理綜合症,而是在以一種生活化尋常化的方式展現他在源源不斷的無效交流背後深入骨髓的孤獨與虛空。溝通與失語、尋找與迷失,拉維斯的存在意義無法被世界與他人感知,他試圖在自我追尋的漫漫長路上得到價值認同卻終究無法消解迷惘與苦悶。身份認同的焦慮生命價值與存在意義的迷茫高度分裂的人格,如此後現代之殤,在現代主義文學大師卡夫卡的作品中早已呈現,而傑昆·菲尼克斯的《小丑》則是這種內核的當代版本

影片並沒有放棄通過視覺造型與通俗精煉的肢體動作臺詞語言塑造人物的傳統常規手段,片中變化著的髮型作為人物心理狀態的外顯,是游離在主流市民與邊緣人身份之間的拉維斯掙扎心理的寫照——渴望融入主流社會而不被接納。隨時處於警戒狀態的身體在不斷練習強化的拔槍姿態中彰顯;那句自說自話、不斷重複的「你是在對我說話嗎?」更是以一種絮絮叨叨、碎碎念、神經質的方式呈現拉維斯無處安置的熱情。

如果說《教父2》中,德尼羅飾演的青年時代維託·柯裡昂,是建立在對馬龍白蘭度飾演的老年教父從內在的角色動機到外在的形體動作表徵的拆解上,展現出的是現代表演思維之下對角色內核的精準駕馭能力,從而成為白蘭度之後「方法派演員」標杆的旗幟;那麼從《窮街陋巷》的街頭漂泊者到《計程車司機》無所適從的拉維斯,德尼羅詮釋的「都市遊俠」、「孤獨漂泊者」式的角色更具有一種大眾文化偶像的價值。招牌式笑容成了他獨具特色的標誌,看似散漫實則凝聚著角色精髓的表演,為他贏得了第49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在德尼羅的詮釋之下,角色不同層面的性格特質與心理情緒得到了完美統一。偏執與狂熱正義與良知暴力與欲望渴望自我救贖又只得在自我放逐中繼續沉浸在寂寥與迷惘之中。他與世界格格不入的孤寂與時代脫節的落伍,都顯得既落寞又魅力十足。

儘管從直接的感官角度來看,比之後來的《憤怒的公牛》中通過增肥而帶來的外形上的脫胎換骨,在視覺衝擊力上顯得不夠強勁;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類角色更強的社會學意義使得他在演員的角色體系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價值。

色彩、構圖與配樂:冷漠與疏離

比之前作《窮街陋巷》,影片在色彩與構圖上的風格化可謂是更進一步。除卻跳躍式剪輯主觀視角對個體感受的強化直接致敬法國新浪潮「左岸派」,色彩傳達豐富的象徵含義是影片很大的特色。

黃色的計程車、綠色的制服、紅色的格子西服,柔光下的紐約,五顏六色的霓虹燈,傳達出了一種光怪陸離的都市之景。燈影斑駁的黑夜、霧氣升騰的街道,悲憫與溫情溫柔與友善,似乎都不復存在。現代都市的疏離與冷漠成了底色,孕育著一切潛在的暴力與癲狂

紅色是影片最具象徵意義的色彩,畫面間無處不在的紅色布景、服飾與燈光,有著令人窒息的壓迫感,無時無刻不在昭示著城市的罪惡、血腥與暴力;這種高度警示性、末世夢魘般的恐怖正是戰爭、欺詐、霸蠻動亂的時代寫照,那些無所適從的時代失落者、渴望救贖自我卻最終無法和解的抗爭者,都顯得可歌可泣。

除了色彩上的精雕細琢,隱喻性構圖的使用也使影像語言極為風格化。例如,影片擅長用鏡子拓展空間並將鏡像意義發揮到極致,作為「電影社會學家」的斯科塞斯將鏡像詮釋出猶如法國心理學家拉康理論中的含義。通俗地說,鏡子既是自我審視的工具、亦是一種對理想自我成為對社會有價值個體的一種渴望,因此他不免產生一種在他人與自我理想化預期與客觀現實中難以調和矛盾無法達到理想自我的一種失落

在密不透風的窮街陋巷旮旯之處,凋敝與破敗象徵著不可言說的罪惡;而機械化的現代都市水泥叢林、強烈線條感的條條框框,現代性空間帶來的難以觸摸真實的空虛、現代都市巨型牢籠下的不可遏制的空虛與焦灼,使得影片有著高度的哲思性和後現代特色

尤為值得稱道的是伯納德·赫爾曼的配樂,無論是薩克斯傳遞出的一份輕盈的慵懶、夢幻的迷離,還是吹奏樂器表現出的一種刺耳的尖銳、急促的壓抑,時隱時現地詮釋著角色內心湧動著的愁緒與憂慮、不安與迷惘。而縱觀70年代的斯科塞斯電影,從快節奏搖滾樂的動感與壓迫性,到爵士樂藍調(布魯斯)的浪漫與迷幻,各種類型的音樂所展現出的幽微曼妙,正是時代心理的寫照。

除了與如今的《小丑》、《愛爾蘭人》(斯科塞斯)可以對照觀看之外,影片還具有對時代精神風貌的記錄作用。因此,對於不同口味、不同價值取向的觀眾而言,都是具有十足的意義。

本文版權歸 宿夜花 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 馬丁·斯科塞斯與《計程車司機》:新好萊塢電影創作一二
    1976年上映的電影《計程車司機》可被視為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的代表作之一。它不僅為世界觀眾塑造出了特拉維斯這一「怪胎英雄」人物形象以及影片結尾處那場教科書級別式的槍戰場面。甚至於直到2019年《南方車站的聚會》,我們依然從中看到了特拉維斯的身影。
  • 《計程車司機》: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最具裡程碑意義的電影
    《計程車司機》在很多方面都是一部裡程碑式的電影。該片1976年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是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和演員羅伯特·德尼羅的巔峰之作。但除了這些具體的個人成就,這部電影的獨特之處和偉大之處還在於它獨特而有力的表現主義表現手法。
  • 馬丁·斯科塞斯作品大排名,《愛爾蘭人》能居第幾?
    《金錢本色》在老馬作品中墊底的原因就一點:這是一部沒怎麼凸顯馬丁·斯科塞斯風格的影片。 24. 本片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保羅·施拉德操刀劇本。馬丁·斯科塞斯與保羅·施拉德,一對堪稱「彼此定義著彼此職業生涯」的老搭檔,他們合作的代表作包括《計程車司機》《憤怒的公牛》,而《穿梭陰陽界》則可視為二人合作中的一匹「黑馬」。 13.
  • 《好傢夥》:黑幫片的裡程碑,馬丁·斯科塞斯的突破之作
    文:宿夜花從《計程車司機》到《憤怒的公牛》,馬丁·斯科塞斯樹立起了「電影社會學家」的個人品牌與作者導演標籤,憑藉著對戰後「垮掉的一代」集體心理的深度呈現,他的電影也成為研究時代群像與精神世界的一種紀錄式影像。
  • "計程車司機"分鏡手稿曝光 德尼羅變身Q版殺手
    影片最後槍戰的高潮段落   時光網訊 《計程車司機》是馬丁·斯科塞斯1976年的經典作品,以羅伯特·德尼羅與朱迪·福斯特的精彩表演與影片整體的寫實風格而影史留名。近日,馬丁·斯科塞斯拍攝這一影片時手繪的分鏡頭流傳到了國外網站上,並且屬於影片最後槍戰的高潮段落。  影片講述特拉維斯(羅伯特·德尼羅飾)從越戰中退伍回來後一直在紐約以開計程車為生,戰爭後的他多少有些失落,加上開計程車目睹了紐約夜幕下的種種罪惡,使他變得憤世嫉俗、痛恨社會。
  • 《計程車司機》,喜歡電影的人,沒有不喜歡這部電影的
    今天我們來聊,新好萊塢代表作之一,馬丁·斯科塞斯1976年的《計程車司機》。新好萊塢這個的坑我們先留著日後再談,而馬丁·斯科塞斯作為電影大師,執導過佳片無數,多次獲得國際電影節大獎,他早年的影片在鏡頭語言上的開創性運用對好萊塢電影產生了深遠影響。
  • 馬丁·斯科塞斯:傳奇導演的電影人生
    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1942年11月17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義大利裔美國導演、編劇、製片人、演員。馬丁處女作《誰在敲我的門》封面碾轉多地之後,一直到1976年,他終於走進了觀眾的視野,他帶著最新的作品《計程車司機》,斬獲了第29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
  • 德尼羅與馬丁再塑經典 《計程車司機》拍續集
    《計程車司機》海報   時光網訊 馬丁·斯科塞斯和羅伯特·德尼羅將再度合作,為其經典影片《計程車司機》拍攝續集。   羅伯特·德尼羅在接受MTV採訪時透露,「我們已經和《計程車司機》的作者Paul Schrader 開始商談細節,究竟在這些年後故事會有怎樣的進展。我們過去做的非常成功,這一次同樣要如此。Paul有一些想法,但似乎都尚未成熟。」儘管如此,德尼羅對續集依舊充滿信心。
  • 從辯護人到計程車司機
    國慶假期看了另一部韓國影片《計程車司機》,它和《辯護人》講的是同一歷史事件,只是變了另一種視角。《計程車司機》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影片講述了一位貪圖小利的計程車司機金萬夑,為了掙錢,從首爾送德國記者去光州。
  • 馬丁·斯科塞斯如何實現1億美元的淨資產?
    電影狂熱者至少熟悉馬丁·斯科塞斯的一部或多部經典電影。畢竟,他有一系列讓他登上排行榜的影片。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重點介紹馬丁·斯科塞斯的淨資產,以及他過去50年在幕後的成功職業生涯。【1】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早期生活和職業生涯馬丁·斯科塞斯1942年11月17日出生於紐約法拉盛。據傳記記載,他在曼哈頓長大,父母查爾斯和凱薩琳都是美籍義大利裔的兼職演員。馬丁早年患有急性哮喘,這使他失去了許多童年遊戲和運動。因此,他轉向電視和劇院作為他唯一的娛樂來源。
  • 《計程車司機》:不在乎的人看不懂,在乎的人看不夠
    《計程車司機》才是真正的美國往事《計程車司機》拍攝於1976年,正好是美國越南戰爭結束後的一年,當時的整個美國社會還沒有從越南戰爭的迷霧中甦醒過來,集體處於一種自我迷失和信仰缺失的狀態之中,而這種焦慮與迷茫則集中體現在了主角拉維斯(羅伯特·德尼羅飾)身上。
  • 斯科塞斯的鏡頭中,計程車是一匹奔赴末日的坐騎
    當然,在這段歷史中,最大榮光自然也屬於34歲馬丁·斯科塞斯。四十三年前,1976年5月28日,《計程車司機》在坎城贏得了金棕櫚。法國人自然有理由自豪,因為他們比奧斯卡早了三十年就為斯科塞斯加冕。
  • 馬丁·斯科塞斯|電影將走向何方?
    如果媒體真的能把目光投向聳人聽聞的言論之外的地方(倘若真的有人關心電影的發展方向的話),我們就可以從這一代電影導演那裡學到很多東西,他們對於電影藝術的貢獻可能會讓人感覺他們屬於另一個世界。《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劇照事情是這樣的,80歲的弗朗西斯·科波拉(Francis Coppola)和83歲的肯·洛奇(Ken Loach)加入了76歲的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陣營、批判面向青少年的一系列漫威電影,這無疑成了最近文化圈的大新聞。
  • 如何看待著名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稱,漫威電影不算是「電影」?
    ……」起初這樣的言語的確讓我一度很是生氣,不可否認,馬丁·斯科塞斯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著名導演,曾經執導過很多優秀的影視作品,比如:《計程車司機》;《憤怒的公牛》;《下班後》;《好傢夥》等等,馬丁·斯科塞斯本人也是斬獲了非常多的影視獎項。但如此以為優秀的導演為何會這樣偏執的評價他人的影片呢?
  • 為計程車司機免費體檢
    ,關注城市文明」為主題,為計程車駕駛員送健康、送福利的公益活動於10月28日當天隆重啟幕。同時,第十七個男性健康日溫州建國醫院200萬體檢公益金捐贈儀式暨溫州「百佳計程車司機」和「十佳人氣計程車司機」評選活動在過境公路288號啟動。活動由溫州市出租汽車行業協會主辦、溫州建國醫院承辦、溫州交通廣播協辦。
  • 宋康昊新作《計程車司機》將拍 聚焦光州慘案
    宋康昊與《義兄弟》導演張燻再度合作主演《計程車司機》。  Mtime時光網5月4日報導宋康昊主演新片《計程車司機》確定將在光州開機,並於日前開始搭建布景。該片取材於讓全世界了解5.18光州慘案的已故德國記者JurgenHinzpeter的報導經歷,講述了搭載這位德國記者的計程車司機身上發生的故事。  據韓媒報導,光州都市公社於2日與電影《計程車司機》的製作公司籤訂了出租大片空地至9月15日的合約。在這片空地上,片方將搭建1980年全羅南道道廳所在的光州錦南路街道布景。
  • 宋康昊《計程車司機》首映票房告捷 有望超越《軍艦島》
    原標題:《計程車司機》首映票房告捷 超過《鳴梁海戰》書寫新紀錄 《計程車司機》宣傳照 電影《計程車司機》首戰告捷,上映首日吸引69.7858萬名觀眾,超過由《鳴梁海戰》保持的首映票房紀錄(68.2701萬人),書寫韓國電影新紀錄。
  • 宋康昊《計程車司機》曝光角色海報
    這組角色海報捕捉了宋康昊飾演的首爾計程車司機金萬燮、柳俊烈飾演的大學生具宰植、劉海鎮飾演的光州計程車司機的黃泰術,以及德國記者四位主要人物具有代表性的角色瞬間。      《計程車司機》以上個世紀80年代光州民主化運動中發生的真實事件為藍本,講述了德國記者Jurgen Hinzpeter在首爾計程車司機金四福的幫助下將記載「光州慘案」真相的膠片送出光州的故事。
  • 《計程車司機》
    編劇:林思楠  作品類型:故事片  作品簡介:一輛外表不起眼計程車緩緩行駛在喧囂的城市街道,計程車司機阿勒分別接到三名乘客。被警方通緝的越獄逃犯王強一邊躲避追捕一邊尋找失聯多年的妻女;罹患奇症未來大有可能會癱瘓的阿楠隻身來到北京追求音樂夢想;一場車禍使小雅眼睛意外失明,失明也促使了她與男友的分手;一輛普通的計程車讓司機與乘客四人的命運交織在了一起…….   故事梗概:    一輛外表不起眼計程車緩緩行駛在喧囂的城市街道,計程車司機阿勒分別接到三名乘客。
  • 一部《計程車司機》成為電影佳話,讓這臺計程車也成為了影視經典
    影史經典,1976年的《計程車司機》1976年,一部由馬丁·斯科西斯執導,羅伯特·德尼羅主演的電影《計程車司機》成為了影史佳話,講述的是德羅尼所扮演的一位越戰退伍軍人以計程車司機的身份為生計,幾經孤獨與生活的種種失敗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