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諾斯
在光影裡尋找每個人的精神角落
身體互換題材的影視作品,一直是觀眾和導演的心頭好。
無論是講述純愛的日本電影《你的名字》,還是好萊塢經久不衰的商業作品《勇敢者的遊戲》,「身體互換」這一不算新的題材總是能帶來出人意料的戲劇衝突,令觀眾百看不厭。
然而當「身體互換」的題材配以驚悚恐怖的故事會產出什麼樣的奇妙效果呢?
最近的熱門新片《砍人快樂》就是把兩者巧妙結合的優秀作品。
可別小看這部自帶喜感的恐怖片,不久前《名利場》雜誌給出了年度的榜單中,這部電影與《無依之地》《從不,很少,有時,總是》等文藝片一同入選了年度十佳,足可見影評人們對它的創新頗具認可。
那我們廢話不多說,今天小萬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部玩出新花樣的恐怖喜劇《砍人快樂》!
還記得2017年的那部黑馬《忌日快樂》嗎?導演克里斯多福·蘭登用類似《土撥鼠之日》的環形結構,編織了一個反轉不斷又觀賞性十足的驚悚故事。
至此之後,人們就記住了這個喜歡在恐怖片中糅雜不同元素的導演,雖然他的電影大多沒有深刻複雜的立意,但在娛樂性和觀賞性上,他拿捏的還是相當到位的。
《忌日快樂》兩部海報
這次,新作《砍人快樂》再次把校園喜劇與驚悚的題材巧妙結合。
電影的女主角米莉·凱斯勒(凱薩琳·紐頓 飾)是一位普通的高中女孩,她善良、聰明又充滿朝氣,可是她的生活卻並不如意。
在學校裡,女生們對她冷嘲熱諷,球隊男生調侃她的身材,甚至連老師都會對她進行言語上的「霸凌」。
在家中,父親的去世給全家帶來不可名狀的悲傷,母親鬱鬱寡歡,姐姐雖然是警察但也焦躁不安,連全家一起吃飯都會覺得氣氛尷尬。
然而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有著「布利斯菲爾德屠夫」之稱的連環殺人犯(文斯·沃恩 飾)時隔多年再次回到了鎮上大開殺戒,而他這一次的新目標就是我們女主米莉。
這天,米莉穿著滑稽的玩偶服,等著母親來接她,誰知母親沒等來,而臭名昭著的變態屠夫已悄然接近。
經過一段驚險的追逐後,屠夫最終還是抓住了米莉,並打算用名為多拉之刃的神秘匕首刺死她。
然而匕首不但沒有殺死米莉,反而發動了古老又神秘的儀式!
一覺醒來,米莉只覺自己高大魁梧,聲音低沉,而屠夫則在一張小小的床上甦醒,在鏡子前「呆呆」的看著自己。
沒想到因為神秘匕首的詛咒,屠夫與女高中生之間居然互換了身體!
至此,影片開始由「恐怖片」向「喜劇片」不斷過渡。
真正的屠夫用少女的身體大開殺戒,而化身屠夫的米莉舉著蘭花指小步奔跑,這樣充滿反差的橋段真的讓觀眾們忍俊不禁!
與《忌日快樂》相比,本片雖然沒有亮眼劇作結構,故事也相對簡單,但導演蘭登在「砍人」與「快樂」兩個核心點上都拿出了十足的誠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影片俗套的劇情。
儘管《砍人快樂》在豆瓣評分只有6.1,是一個相當平庸的分數,但是它卻在極致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風格。
因為「砍人」+「快樂」= 爽就夠了!
這裡的爽是有多層含義的。
第一層的爽是從觀感上的,影片中的刺激場面不僅頗具創意而且量大過癮,看得人血脈噴張。
第二層爽是從劇情上的,在互換身體之後,曾經對女主冷漠、霸凌的人慘遭屠夫的「報復」。
然而觀眾們絕對不會認為這是濫殺無辜,反而有一種大仇得報的快感。
第三層爽是從心理上的,復仇的爽快外加幽默的配方,用最簡單直觀的方式讓觀眾們得到滿足。
也難怪本片在北美一經上映,就蟬聯12天的票房冠軍。
但《砍人快樂》就真的只是一部「無腦」爽片嗎?
在小萬看來並不然,影片中探討了很多有關弱勢群體和校園霸凌的問題,只不過影片用了一種很巧妙的方式去闡述。
在影片的最後,米莉和她的家人朋友們必須親手解決掉強大的敵人,這段情節也是電影主題的點睛之筆——真的強大從來不是靠肉體與皮囊的震懾,更多的則是內心的堅強與團隊協作。
也許我們永遠不會經歷如電影中噩夢般的經歷,但面對霸凌與危險我們應該從容應對,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砍人快樂》除了擁有極高的娛樂性,在片中我們還能看到許多致敬經典電影的橋段,比如《十三號星期五》裡的殺人面具,《閃靈》裡的驚悚時刻,以及《月光光心慌慌》裡的恐怖背影......
甚至從《砍人快樂》的英文片名(Freaky)裡,我們還能嗅到《辣媽辣妹》(Freaky Friday)這部經典「身體互換」題材影片的氣息。
《辣媽辣妹》講述了一個女兒和媽媽身份互換的故事
《砍人快樂》雖融合了不少經典作品的梗,卻又拍出了屬於自己的新味道。
用這樣一部非常「特別」的影片來舒緩壓力是再好不過了,期待導演克里斯多福·蘭登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讓這股恐怖電影界的「清流」持續下去!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