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殺豬反映出的教育困境

2020-08-29 天地陰陽論

今天我要從曾子殺豬這個成語,看中國人的教育困境。

曾子殺豬

先說為何要誠信?人類是一種群居動物,在智人發展出大規模協作體系之後,人類就不得不在獲取食物的時候,與他人一起協作。協作就意味著長期處於互信階段,如果沒有誠信做支撐,很難繼續,天然也可以篩除一部分不誠信的人,比如一群人遇到野獸,有一部分人逃走了,成果就不會給他們了,更重要的是,下次捕獵就不會帶他們去了。所以誠信是多次協作的基礎。

中國人並不希望孩子欺騙自己,可是卻對孩子欺騙,美名其曰是哄孩子。這背後有一個假設,也是人們的一句口頭禪,叫他還小,懂個啥?這其實是對孩子的認知能力持否定態度。可是,他們偏偏要要求孩子不能欺騙自己。也就是說,在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上,父母從常常採取的是單向灌輸,而不是雙向互動。

這種關係的形成其實源於最初父母與孩子建立的撫養關係,天然就是父母把資源無償供應孩子的不對等關係,這其實違背了誠信的生成條件。當然,這只是從表面上的感觀層面的理解。其實父母撫養孩子在生物學上是基因的傳承,這是一種生理上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現代人早已不是以生存為主要目標了,人們更像追求幸福。而幸福的條件是在人際之中的。只有走出自我為中心的困局,以他人的利益為終極目的才能有一種依戀與交付感,愛情可以承載一部分交付感,親情同樣也可以承載一部分,信仰也可以承載一部分。

而這些都有一個捷徑,即是撫養孩子,他是我們交付感形成最天然的形式。

所以,父母並不是單純地付出,他們收穫了交付感,也收穫了幸福。

理清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是解決問題的最關鍵步驟,之後,我們要想維繫一個對等的關係,就必須付出誠信為關係建立基礎。

曾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他宣揚的是禮教。也就是說,他正是一個在混亂時代給人們樹立一個道德榜樣罷了。

其實,古人都是更重視言傳身教,也就是要想把孩子教育成什麼樣的人,最好的方式是自己成為這種人。

而現代,由於西方的理論邏輯體系是完全脫離現實的推導過程,它們是不可能以一個人的行為舉止來模仿的;這是古代師徒體系,以及儒家宣揚的修身,治國,平天下這一套流程被學校代替的原因。

而讓這整套理論邏輯體系大行其道的是大航海引發的格局擴張。

相關焦點

  • 曾子殺豬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②,顧反,為女殺彘③。妻適市反⑤,曾子欲捕彘殺之④,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⑥。"
  • 育兒:從《曾子殺豬》到說《邯鄲學步》
    話說:曾子老婆要上街,孩子要跟老婆一起去,老婆不讓孩子就哭鬧,老婆就說:你在家裡呆著我回來就殺豬給你吃,於是老婆上街了。等曾子老婆回來,曾子就開始準備殺豬了。曾子老婆說我只是和他說著玩,你為什麼當真。曾子說:「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鬧著玩兒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學習的,並聽從父母的教誨。如今你欺騙他,是教他學會欺騙。
  • 曾子為什麼殺豬?給孩子許諾不是開玩笑,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曾子殺豬的故事曾子是春秋時期的思想家一次曾子夫人要去集市趕集,兒子非纏著要一起去,為了穩住兒子,好讓他安心呆在家,夫人隨口說:"好好在家呆著,等回來殺豬給他吃。"夫人回來後,曾子就去抓小豬準備宰殺,夫人忙勸住說:"只是一個玩笑,何必當真?
  • 文言文閱讀:《曾子殺彘》
    1、  ①.的           去,到  ②.代指豬  ③.代指孩子2、曾子殺豬是有必要的。 首先,既然已經答應兒子要殺豬了,那麼就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誠信是做人之本。第二,妻子在兒子心中的地位也就保住了。不然,兒子就會埋怨媽媽失信於他。
  • 曾子:孝悌忠信傳家遠,修齊治平德業興
    曾廟正門02悉心教子,傳孝悌家風曾子十分注重教育子女,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殺豬示信」的故事。據記載,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小兒子哭鬧著要跟著去。曾妻對孩子說:「你回去吧,我回來給你殺豬燉肉吃。」曾妻從集市上回來的時候,看到曾子逮住豬崽正要殺。妻子上前制止說:「我只不過是哄孩子的一句玩笑話,難道你還當真要殺豬啊?」曾子很嚴肅地對妻子說:「孩子現在還小,處處都學大人的樣子。你說殺豬給他吃,如果做不到,就是欺騙他。這是在教孩子學欺騙。」
  • 曾子:曾點用棍棒打出一個孝子,為什麼沒有他的兒子曾參出名?
    有句俗語說"棍棒之下出孝子",此話雖是俗語,卻大有來頭。因為它與春秋末期的曾子有關,而曾子也是大有來頭的。曾子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平邑)人。關於他名字中的"參"字,不同書籍中的注音一般有兩種,有人認為應該讀cān,也有人覺得應該讀shēn。
  • 小學生小古文訓練(18)《曾子殺彘》
    陸遊,南宋著名愛國詩人,一生勤學不息,寫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麗詩篇。《冬夜讀書示子聿》就是這樣一首哲理詩,其內容飽含了對子女的殷切期望,也體現了詩人深邃的教育思想。《冬夜讀書示子聿》通過寫陸遊對兒子子聿的教育,告訴人們做學問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恆的精神。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 小學文言文大集合(十):孟母三遷·曾子殺彘
    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曆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之後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於是居住在了這個地方。
  • 中國成語寓言故事雙語版:殺豬教子
    曾子是孔子的一個學生。   One day, Zeng Zi's wife wanted to go to market. Their son wanted to go together with her. He made a row, crying and fussing without stop.
  • 【語言詳解版】文言文詳解100篇(32)曾子殺彘
    32、曾子殺彘(zhì)曾子之妻之市
  • 王志民:曾子與《大學》(一)
    編者按:《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
  • 父母的教育影響著孩子成長,學會3個方法,培養孩子成為誠實的人
    現在的孩子很難管教,比如許多家長都會遇到自己的孩子撒謊,許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是大為不同。有的是採用棍棒教育孩子,有的就是會和孩子講道理。不管是哪樣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本質都是希望他們能夠誠實守信。其實關於誠實守信的故事有許多,像我國從小就有"曾子殺豬"的故事。曾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也是孔子的得意門生。有一天曾子的兒子,在路邊滿身歡喜地等待曾子回家,因為他的媽媽說過,只要他聽話,不調皮搗蛋,等曾子回家,就要殺豬給他吃。看到曾子的時候,他的兒子說爸爸你回來,媽媽說要殺豬給我吃。
  • 父母的教育影響著孩子成長,學會3個方法,培養孩子成為誠實的人
    現在的孩子很難管教,比如許多家長都會遇到自己的孩子撒謊,許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是大為不同。有的是採用棍棒教育孩子,有的就是會和孩子講道理。不管是哪樣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本質都是希望他們能夠誠實守信。做一個說到做到的人,孩子有誠實的品格,到了社會才能更好地融入進去,不管是做生意還是和人交朋友都會有許多的幫助。
  • 曾子的生平簡介 百家爭鳴中曾子怎麼死的
    曾子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大人物,他是孔子思想的正統繼承人,對於孔子的道一以貫之,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自己更重孝義的思想觀念,成為了後世人人尊敬的賢者,對於儒家文化的傳承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曾子的生平簡介曾子原名曾參,是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儒家學者,他以孔子為師,繼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具有自己思想核心的儒家思想,為儒家思想的傳承和推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在後世,孟子以孝為本的觀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直至現在都具有很大的價值。曾子是孔子思想的正統繼承人,他主持編著了《論語》,將孔子的思想發揚光大,在中國文化歷史上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
  • 《和孩子讀論語第4課》曾子用3面鏡子,讓我們做這樣的人
    【解釋】曾子:姓曾,名參,字子輿。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在孔門弟子中,後世得到「聖」的稱謂的,只有顏回和曾參,顏回稱為「復聖」,曾參稱「宗聖」。「吾日三省吾身」句,「日」,一天,每天。三省(音xǐng),檢查、察看、反省。
  • 曾子思想之孝道思想
    曾子的思想,主要是對孔子思想的繼承,但在許多方面又有所發展。其主體部分是孝道和修身,在政治上、哲學上、教育上也有所發展,是儒家思想寶庫中的重要部分。曾子的著述比較多,是孔子三千弟子中著述最多的一個。他名下的著述主要有《曾子》《大學》《孝經》三種(關於一些古籍的作者,歷來說法不一,此為常見的說法),還有後世記錄的「曾子書」。據考證《論語》也是曾子及其弟子所編纂。
  • 王志民:曾子與《大學》(二)
    即曾子在孔門中是最年輕、最正宗的傳人。之所以後代稱為宗聖,就是從這句話來去理解。他又說:「故孔子既歿,後學多宗曾子者,聖道之顯,多由子貢;聖道之傳,多由曾子。子貢之功在當時,曾子之功在後世。」他把子貢和曾子做了對比,的確,子貢在當時傳承孔子之道,弘揚孔子之說,確實做了很大貢獻的。在所有孔子弟子裡面,只有子貢是守墓六年。但是,崔述的評價,子貢的貢獻是在當時,曾子的貢獻是在後代。
  • 曾子二十四孝行大全
    二、 順父苦讀 曾子的父親曾晳對曾子寄予厚望,在曾子六、七歲時就教曾子讀書識字。曾子不辜負父親的期望,父親教給他的字,他總是不停地背、寫。曾子十二歲開始讀詩書,每天除完成父親安排的學業外,總是儘量多讀書,常常學習到深夜。 小小讀書郎,不負父母望。 白日學又問,夜晚用功忙。
  • 教育孩子這麼做就足夠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曾子殺豬的故事。曾子的老婆要出門,但是兒子非要跟著,她就跟兒子說,你先待在家裡,回來以後殺豬給你吃。孩子聽她這麼說,當然就乖乖在家等著了。可是曾子老婆回家以後,並沒有要殺豬的意思。曾子覺得這樣不行,就去把豬給殺了。曾子的老婆見狀說,我只是跟孩子說著玩的,你怎麼真的把豬給殺了吃了。曾子卻說,如果不殺豬,那豈不是在騙孩子麼,兒子也會像你一樣學會騙。
  • 從「曾子避席」看尊師重道
    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譯文:曾子是孔子其中一個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