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的生平簡介 百家爭鳴中曾子怎麼死的

2021-02-07 曾氏宗親總會

問題:怎麼才能每天免費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案:只需點擊最上方藍色字體《曾氏宗親總會關注即可!

曾子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大人物,他是孔子思想的正統繼承人,對於孔子的道一以貫之,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自己更重孝義的思想觀念,成為了後世人人尊敬的賢者,對於儒家文化的傳承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曾子的生平簡介

曾子原名曾參,是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儒家學者,他以孔子為師,繼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具有自己思想核心的儒家思想,為儒家思想的傳承和推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在後世,孟子以孝為本的觀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直至現在都具有很大的價值。曾子是孔子思想的正統繼承人,他主持編著了《論語》,將孔子的思想發揚光大,在中國文化歷史上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

曾子的畫像(網絡圖)

曾子出生在魯國,他的父親曾皙也是孔子的學生,所以曾子從小就受到了孔子思想的影響,到了十六歲的時候就正式成為了孔子的弟子,因為他天資聰慧,再加上刻苦好學所以學到了很多知識,得到了孔子的真傳。後來顏回病逝之後,曾子就成為了孔子的主要傳人。等到曾子27歲的時候,孔子病危,在去世前把自己的孫子子思交託給了曾子,孔子去世後曾子非常傷心,就像對待自己父親的葬禮一樣來對待。

後來曾子的父親去世,曾子傷心的痛哭流涕,據說7天都沒有吃過東西,從此每次讀到喪禮都會淚流不止,可見曾子的孝心。之後曾子也因為升級做過教師,後來各國競相以高位吸引曾子前去任職,但是曾子都沒有接受,而是甘於清貧,自食其力。隨著年歲的增長,曾子的身體也是大不如前,到了七十歲的時候,曾子大病一場臥病在床,他對著自己的弟子說到:「我這一生一直小心謹慎,如履薄冰,我才得以保全自身,你們要記住啊。」曾子用自己一生的行動來教導自己的學生謙虛謹慎,切不可妄動心思。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百家爭鳴中曾子怎麼死的

曾子一生踐行著他的思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宣傳著儒家文化,等到年老的時候一場大病來襲,曾子終於沒能挺住,病倒了。

曾子的名言名句(網絡圖)

一日曾子躺在床上,一個童子突然看到了床下鋪著一層華美的竹蓆,因此對著曾子說:「這樣華麗的竹蓆只有大夫才能用啊。」曾子才想起來,這是季孫當年贈給自己的,自己沒能把它換掉,就叫了自己的兒孫來把它給換了,他的兒孫認為曾子現在病重不適合,還是等到田亮在說吧。曾子堅持說:「要是真的敬愛我就應該來成全我的道德啊,我要死的人了,還有什麼好奢求的呢,如果能夠得到正道而死我就滿足了啊。」因此,曾元就幫曾子改換竹蓆,還沒換好,曾子就病逝了。

曾子是孔子的親傳弟子,是孔子最出色的學生之一,對於後世的中國文化產生著十分重大的影響。曾子一生都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著自己的學術思想,為了儒家學說的推廣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即使到了病危在床的時候都不曾有一絲一毫的動搖,依舊堅守著正道。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個哦 

相關焦點

  • 王志民:曾子與《大學》(二)
    出來以後弟子就問曾子夫子之道是什麼?其概括為「忠恕」二字。顯示出曾子對孔子之道領悟最深,最得孔子之道,最得精髓。孔子在《論語》裡面提到仁字最多,其思想以仁和禮為核心。孔子在《論語》裡提到仁字109次,提到禮74次。在各種場合都說到「仁」。作為弟子,是怎麼來理解「一以貫之」的孔子之道的呢?我們可以將子貢與曾參作比較。
  • 王志民:曾子與《大學》(一)
    在本篇解讀中,王志民先生將由曾子家世和生平入手,引經據典,通過歷史文獻來展現復聖曾子的家族脈絡。為下一步解讀曾子與《大學》奠定基礎。自古以來,研究一種學術,一本著作,首先要知人識人,只有了解作者,才能更好理解著作的內涵和意義。所以,講清楚《大學》的作者是誰,就更有助於我們來理解《大學》的豐富內涵。
  • 曾子殺豬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②,顧反,為女殺彘③。妻適市反⑤,曾子欲捕彘殺之④,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⑥。"
  • 你知道曾子在儒學中的地位嗎
    最後一次結集是在曾子去世之後,曾子弟子的結集。因此我們在《論語·泰伯第八》中就讀到了曾子去世之前的言論。在歷史中,曾子的地位是逐漸抬升的。在唐朝之前,曾子的地位相對較低。在初期確定的孔門十哲裡沒有曾子。後來由於顏回作為配享,孔門十哲缺了一人,才把曾子遞補上來,後來就和顏回一樣作為配享(唐睿宗)。
  • 曾子與子思,孔子與孟子之間的儒家傳承
    02子張、子夏、子遊的學術思想簡介子張、子夏、子遊,雖然沒有著作流傳下來,但《論語》中記載他們事跡和言論較多,所以對於他們的思想我們還可以零星地了解子張的思想簡介子張,顓孫師。《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中說:「顓孫師,字子張,陳人。少孔子48歲。」《論語》中記載子張與孔子的問答有多處。比如:《為政》篇中記載:子張學幹祿。
  • 曾子二十四孝行大全
    二、 順父苦讀 曾子的父親曾晳對曾子寄予厚望,在曾子六、七歲時就教曾子讀書識字。曾子不辜負父親的期望,父親教給他的字,他總是不停地背、寫。曾子十二歲開始讀詩書,每天除完成父親安排的學業外,總是儘量多讀書,常常學習到深夜。 小小讀書郎,不負父母望。 白日學又問,夜晚用功忙。
  • 從「曾子避席」看尊師重道
    老師是要尊敬的《孝經》中有曾子避席的典故: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譯文:曾子是孔子其中一個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
  • 曾子思想之孝道思想
    曾子的思想,主要是對孔子思想的繼承,但在許多方面又有所發展。其主體部分是孝道和修身,在政治上、哲學上、教育上也有所發展,是儒家思想寶庫中的重要部分。曾子的著述比較多,是孔子三千弟子中著述最多的一個。正像明末學者呂維祺在《孝經或問》中所說:「孝經為何而作也?曰,以闡發明王以孝治天下之大經大法而作也。」《孝經》在儒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古代學者將其稱作儒家六經的總匯,被列為《十三經》之一,成為古代啟蒙教育必讀書目之一。從漢代到民國,有關《孝經》的研究著作多達四百餘種,其影響可見一斑。關於《孝經》的作者,《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曾子,……孔子以為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孝經》。」
  • 曾子:孝悌忠信傳家遠,修齊治平德業興
    在曾廟的門樓牌坊上,懸掛著這樣一副楹聯「孝悌忠信傳家遠,修齊治平德業興」,這副楹聯,突出強調了曾子崇尚的忠信、修身齊家、孝悌等思想,是曾氏家風的集中體現,受這一家風的薰陶,曾氏子弟多崇尚自省修身,多秉承孝悌之道,在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中書寫了精彩篇章。
  • ​論《禮記》中曾子行誼之孝道精神(三)
    曾子是繼孔子之後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貫徹好黨的十九大精神, 2017海峽兩岸(嘉祥)曾子思想暨禮孝文化研討會在曾子故裡嘉祥舉辦,海峽兩岸49位專家學者參加,提交論文47篇。
  • 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的「三省」可歸於兩點,一為治學二為處世。「為人謀」和「與朋友交」這是為人處事;「傳習」是治學 。先講治學,什麼是「傳」?古人尤其是先秦時期,由於紙張未能發明,字只能刻於竹板故簡冊繁重。所以口耳相傳者多。
  • 文言文閱讀:《曾子殺彘》
    1、  ①.的           去,到  ②.代指豬  ③.代指孩子2、曾子殺豬是有必要的。 首先,既然已經答應兒子要殺豬了,那麼就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誠信是做人之本。第二,妻子在兒子心中的地位也就保住了。不然,兒子就會埋怨媽媽失信於他。
  • 老有所樂 宗聖曾子故裡嘉祥弘揚孝文化(圖)
    早在二十年前的1992年,嘉祥縣便成立了我國第一個曾子研究學術團體——嘉祥曾子研究會,將曾子思想研究工作列入全縣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2003年,更是充分發揮曾子思想在當代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在縣政府領導下設立了開展曾子思想文化研究和曾氏宗親聯絡工作的常設臨時機構。
  • 曾子的政治思想,您了解嗎?
    曾子在《孝經》中引用孔子的話說:「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以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中》)君子認為仁德最為珍貴。富有天下四海之內叫做富有嗎?只有擁有仁德才叫富有。貴為帝王天子叫做尊貴嗎?只有擁有仁德才叫尊貴。怎麼看待什麼是富貴問題,是個人生觀價值觀問題。也是治國者的治國理念與原則問題。預知相聯繫的,還有個怎麼看待德行和財富問題,曾子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
  • 育兒:從《曾子殺豬》到說《邯鄲學步》
    話說:曾子老婆要上街,孩子要跟老婆一起去,老婆不讓孩子就哭鬧,老婆就說:你在家裡呆著我回來就殺豬給你吃,於是老婆上街了。等曾子老婆回來,曾子就開始準備殺豬了。曾子老婆說我只是和他說著玩,你為什麼當真。曾子說:「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鬧著玩兒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學習的,並聽從父母的教誨。如今你欺騙他,是教他學會欺騙。
  • 論《禮記》中曾子行誼之孝道精神(一)
    今天推送的是來自臺灣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林登順教授的論文《論<禮記>中曾子行誼之孝道精神》,分四次推送。其中出現次數較多者,依次是曾子(55次)、子遊(20次)、子夏(19次)、子貢(15次)、子路(10次)、子張(7次)、有若(7次)等。其他人物形象計118人,涉及的篇目共10篇,主要有〈檀弓上〉、〈檀弓下〉、〈文王世子〉、〈哀公問〉〈儒行〉等。[1]曾子之言行,在《禮記》中出現比例之高,僅次於孔子,因此,透過《禮記》這部經典,將有助於探究曾子對於「孝」重要看法。
  • 儒家四聖之一的曾子,他的孝順,令人感到驚嘆
    其中一個就是曾子,說到這裡,肯定有人已經醒悟過來了,哦,原來是他啊,大家小時候應該都有聽說過曾子的故事吧,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曾子的其它故事吧。曾子,孔子班上的學生,在他十六歲的時候,就已經跟著孔子開始學習了,但在學習期間,曾子總會抽出一些時間回去陪他的父親。
  • 曾子對「吾道一以貫之"之體悟認知與實踐探究(一)
    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太史公借孔子之言,對曾參之評語為「參也魯"。孔安國《集解》解為:「魯,鈍也。曾子遲鈍。"在同篇論及曾子稱:「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孔子以為能通孝道,故受之業。作孝經。死於魯。"《正義》引《韓詩外傳》卷七云:「曾子曰:吾嘗仕齊為吏,祿不過鍾釜,尚猶欣欣而喜者,非以為多也,樂其逮親也。
  • 小學生小古文訓練(18)《曾子殺彘》
    今日小古文動畫《曾子①殺彘》原文曾子之妻之市②,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③還,顧反為女殺彘(zhì)④。」妻適市來⑤,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⑥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之也。嬰兒非有知⑦也,待⑧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⑨欺之,是⑩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⑪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⑫!」遂烹⑬彘也。
  • 為什麼曾子說可以吃?
    、「以禮食,則飢而死;不以禮食,則得食,必以禮乎?」結果,屋廬子「不能對」。哈哈,原來孟子學生也有回答不出的時候,便釋然了。孟子卻回答出來了。孟子的回答也很簡單,相當於一道數學題:「棉花和鐵,誰重?」(參見拙文《道德規範比吃飯還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