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一周總有那麼幾天感覺自己無用,是不是抑鬱了?

2020-12-25 青雲心理工作室

抑鬱症被廣泛的討論著,我們不僅會懷疑自己是否患有抑鬱症,同時也因新聞報導中名人患有抑鬱症而嘆息。

我們害怕抑鬱症,越害怕就越容易「神化」抑鬱症。

抑鬱症經常被與抑鬱情緒弄混,實際上,這倆不是一回事。

抑鬱情緒:是一組「不開心」的情緒,包括悲傷、苦惱、沮喪的,任何人都會遇到。

這個「不開心」的情緒反應是「負性」的,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消極的影響。

快節奏的生活使人感到焦慮,疲憊和沮喪,這些都可能對生活帶來負面影響。

當我們遇到精神壓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災人禍等情況時,理所當然會產生抑鬱情緒,這是情緒宣洩的正常反應。

相關研究發現,30%的人都會出現抑鬱情緒

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未來,覺得什麼都無趣,難過,沒動力,悲觀,覺得還不如死了。

一般來講這種抑鬱情緒在持續一段時間後,在當事人換了環境,或者交了新朋友之後就可以改善。

你的朋友要是抑鬱了,你的陪伴和支持當然是很好的解決方式。

然而抑鬱症完全不同。

抑鬱症有哪些具體症狀?

情緒低落

常常表現為心情不好,高興不起來;

感到自己無用、無助或絕望,認為生活毫無價值;

或感到自己無法好轉,對治療和康復失去信心;

對前途感到絕望,認為自己給別人帶來的只有麻煩,連累了家人,甚至厭世、不願活下去。

情緒的改變

抑鬱症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憂鬱的情緒。

會感到悲傷、無助、沒有希望、也會常哭泣。

自尊和自信經常會快速下降,許多人更會產生罪惡感、以及無價值感。

並不是所有抑鬱症的患者都會感覺憂鬱,有時其它的情緒會更明顯。

生理上的改變

會影響許多方面的生理功能。

舉例來說,它會使你的睡眠和飲食習慣產生巨大的混亂。

你可能醒來卻再也無法入睡,可能整天睡眼惺忪卻花上更久時間待在床上。

你可能飲食過量而變得過重,也可能失去胃口而體重減輕。

你的性慾可能會下降,甚至消失。

抑鬱症會削弱你的活力。

抑鬱症患者常會覺得疲累、動作變慢、或是感到精疲力竭。

抑鬱是深深的自我傷害。

抑鬱讓人悲觀多疑,這是對自己深深的傷害。

通常,抑鬱的人不會去傷害他人,他們只會越來越多地傷害自己。

傷害,並不一定是對身體上的傷害。

抑鬱的人總是傷害自己傷得越來越深。

抑鬱是一種武器,但是這件武器不是向外刺去,砍傷他人。

抑鬱的人會砍傷自己,並讓你覺得痛苦,這就是變得抑鬱的方式。

抑鬱的狀態是一個人的攻擊性全部指向自身的一種狀態。

對抑鬱症患者的看法及信念進一步分析,我們就會發現他們的一個共同追求——完美主義!

渴求所有人都接受自己,所以才會過於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希望自己是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才會對自己哪怕一點點的缺點都耿耿於懷。

覺得自己比別人,甚至比所有人都強,所以才會對自己的失敗及不如人的地方難以釋懷。

想成為理想中的自己,所以才會對自己百般挑剔、不滿。

種種自我要求,才使患者不斷苛求、攻擊、憎恨現實中的自己。

同時,也通過自我攻擊來維護虛幻的自我形象。

以上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變得更好,然後自我攻擊。

抑鬱的人把自己封閉在一個自己製造的世界。

所以這也反映了自己在成年人期間時常將自己的心理機制退行到孩子時期,所以大部分神經症的問題都是反映出來患者在自己的肛欲期沒有處理好關係,造成了創傷。

習慣自我攻擊的人,家人、朋友都在乎,卻唯獨不關心自己。

多少次拒絕、反抗、憤怒都被壓制住了,默默戒掉了情緒,越活越憋屈。

如受到外界的無論言語或者實質性傷害,都覺得是自己的錯。

首先內咎和自責,對自己充滿憤怒,絲毫不會把攻擊性指向傷害的來源。

再比如面對外界的競爭和壓力,攻擊性沒有明確指向的時候,內心不斷指責自己,形成巨大的內耗,喪失行動力又加重了自責,就此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你患有抑鬱症,這裡有個好消息,通過治療,可以減輕抑鬱。

80%-90%的抑鬱人群會得到某種症狀的減輕。

治療包括藥物和心理治療兩種,對許多人來說,兩種治療的聯合已經證明比單獨任意一種更有療效。

花時間去了解你自己,不理會別人心中你是怎樣的人。

想想你最欣賞自己的5件事,一旦想要自責,神經敏感的時候,就看一看這五條。

清楚你自己的情緒爆發點,再次發生同樣情況時,問自己:

我是真的感到不安,還是只是被觸到了過去的痛點?

抑鬱症患者的孤獨與絕望,經常來自於外界的誤解或輕視。

外界不明白你是真的生病了,而且這種病還很複雜,從而產生許多的冷嘲熱諷,這會讓抑鬱症患者本就黑暗的生活雪上加霜。

與抑鬱症對抗,患者需要的不是周圍人的大道理,而是支持與鼓勵,再簡單一點,就是理解與關心。

保持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

家人、親戚、朋友、同學、同事、鄰居等都可以成為我們的社會支持系統。

感到不舒服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求助於自己的支持系統,尤其是親人,相信他們都會願意成為患者最強有力的支撐。

抑鬱症的確有一定的自愈性,不過,得了抑鬱症,等待自愈太冒險,不值得提倡。

人類的攻擊性是保護自己的邊界的,如果我們過度的自責,將攻擊性回歸到自己身上,那麼相當於放棄了自我保護。

有時候,我們會想自責是一種接納嗎?

我想自責不是接納,無論是責備他人還是責備自己,都是不願意接受現實的表現,我們是要看清事實,看清對方的真實,看清自己的真實,然後選擇可以做的部分,行走中道。

對於抑鬱症患者,我表示深深理解,並願你不要放棄勇氣,哪怕每天只有一點點,那也是值得你堅持下去的動力。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塔羅牌佔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體會愛的老靈魂,人生路的探索者

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

重要的是:一個認真熱愛生活的心理師

以有限文字,寫無限可能

倡導以愛為本質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諦,生命的真意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

相關焦點

  • 得了抑鬱症,一周總有那麼幾天感覺自己無用
    你是否也感受過抑鬱?一周總有那麼幾天,覺得自己是「廢材」。 工作不想做零食也不想吃 收拾房間,你在逗我嗎? 一位飽受抑鬱症困擾的年輕姑娘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受: 她說:「大部分時間裡,我都處在一個『舒適的麻木』的狀態中,周圍一切都被我自動『靜音』了。 其它時候,比如在洗澡的時候,會有一種無處不在的虛無感縈繞著我,每次我都感覺無能為力,只能靜靜等待,直到這種感覺消失。」
  • 心理學:是不是抑鬱?我既怕說你是抑鬱,又怕不說而耽誤你
    心理學:是不是抑鬱?我既怕說你是抑鬱,又怕不說而耽誤你文,王彥輝經常在頭條上遇到朋友們提了一些關於抑鬱的問題。這樣的朋友,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抑鬱了。 根據他們的情況,我既不想說他是抑鬱了,又怕不說而耽誤了他。
  • 「我總感覺我抑鬱了」我是真抑鬱還是假抑鬱?
    現在隨著相關知識的普及,「抑鬱」已成一個標誌性心理學詞彙。大家在生活中對其不再避諱、不再恐懼、不再誤解。甚至有很多人在經歷情緒波動時,經常形容自己:「我感覺我抑鬱了。」 這種時候大家可能心裡有疑問:我是不是矯情?我是不是想博取他人的關注?我是不是為了得到同情?我是不是跟風抑鬱?我到底是不是真抑鬱?
  • 懷孕幾天有感覺?一般都有哪些感覺呢?
    懷孕最快幾天會有感覺呢?1、同房一周後,Hcg進入母血:懷孕最快幾天會有感覺?這一點很難講,這取決於孕媽的心理敏感程度。神經大條一些的朋友,可能在懷孕2個月才有感覺。而敏感的朋友,在同房一周後就有明顯的感覺。
  • 「姐,我感覺自己抑鬱了」弟弟跟我說
    我問他是覺得工作沒意思,還是感情上的原因,他說是感覺工作沒意思,工作只是為了滿足他的口食之欲,每天的自己像行屍走肉,之所以沒有辭職,是因為辭職了也不知道幹什麼。我聽了想想自己在剛畢業的時候,也有這樣的感覺,跟他說這很正常呀,很多人都有這感覺。當時的自己是因為想擁有很多,但自己有毫無才華。於是我問他:「是不是想擁有很多,但自己又毫無才華。」
  • 用心理學解釋抑鬱的人生
    那時,感覺生活那麼苦澀乏味,歲月那麼難熬。靈魂那麼寂寞,空虛。情緒一直陷在一種無法自拔的悲哀裡,自我煎熬,自我療愈。至於什麼時間走出來的,已經記不得了。這是第一次出現抑鬱的情緒。第二次,是婚姻裂變,離異後。那時,因為極度的思念自己的孩子,每天晚上幾乎都是以淚洗面,很多次晚上,都是喊著兒子的名字從夢裡哭醒的。同時,就在那個時候,我為了實現1997年就給自己定下的目標,為了學生,要學心理學。也就是正好在離異後,我終於找到了學習心理學的道路,於是05年自己孤身投奔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去學習。
  • 心理學:我既怕說你抑鬱,又怕不說而耽誤你
    心理學:我既怕說你抑鬱,又怕不說而耽誤你,一定要善待自己文,王彥輝經常在頭條上遇到朋友們提了一些關於抑鬱的問題。這樣的朋友,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抑鬱了。 根據他們的情況,我既不想說他是抑鬱了,又怕不說而耽誤了他。
  • 抑鬱情緒和抑鬱症的區別在哪裡?千萬別自己嚇自己了
    抑鬱情緒,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它,抑鬱情緒其實是人的一種常態,時不時低落消沉一下,過幾天或者出去散散心、聊聊天、轉移一下注意力,它就消散了,那麼這就不能看作是抑鬱症,頂多就是一種抑鬱情緒罷了。,有歡笑的時候,那麼在未來的某個日子裡也會有低落的時候。
  • 感覺自己快要抑鬱了?有四種反常表現,及時看醫生
    患上抑鬱症,可能會有哪些表現?全部中招的人得注意了有抑鬱傾向,或是在抑鬱症的臨界點上,需要我們更加的注意,因為戰勝它與被它降服也就是一瞬間的事情。若是你正在被壓力或是負面的能量所侵擾,不要心情低落,不要暴躁,早些進行心理上的疏導,這樣才能更好的防患於未然。
  •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抑鬱了?測試一下就知道
    3、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一事無成。4、你常常生氣而且容易激動。5、你不想吃東西,沒有食慾,感覺不出任何味道。6、即使有家人和朋友幫助你,你仍然無法擺脫心中的苦惱。7、你感到精力不能集中。20、缺乏自信,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好。21、你覺得自己的話語越來越少,不願意主動與別人交談。22、在清晨和上午常覺得心情極差。23、沒心思看電視、報紙、課外讀物,幹什麼都高興不起來。
  • 色彩心理學提醒你:孩子如果鍾愛這種顏色,可能是「抑鬱質」人格
    本文由萱爸育兒經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所鍾愛的顏色,有人喜歡熱情似火的中國紅,有人喜歡清新自然的蘋果綠,也有人喜歡浪漫夢幻的神秘紫……從表面上來看,對於顏色的選擇似乎只與愛好相關。事實上,如果從色彩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孩子對於顏色的選擇,多多少少是可以反映出他們的性格特徵的。
  • 來吧,展示~抑鬱的表現有哪些症狀
    有了孩子後,家庭成員和家庭結構都發生了變化,親子關係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就抑鬱了 孩子會製造很多另你火冒三丈的事情,有時吼了寶寶,揍了寶寶,事後往往就更加內疚與自責,感覺沒有人理解你,感受不到別人的關心,抑鬱到懷疑人生。 抑鬱症是一場人心靈上的感冒,每個人都會有可能患上。當負面情緒和壓力得不到排解和引導,就會大大的加劇抑鬱演變,形成抑鬱症。
  • 銘科教育退費:是不是心越細越容易抑鬱?
    焦慮和抑鬱像是一對雙胞胎,而生養這一對雙胞胎的則是「多慮」。研究顯示,大部分女性在抑鬱時,試著去分析自己的情緒,或是想去找出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而大部分男性卻是去做一些他們喜歡的事情。男性想辦法轉移自己對情緒的注意力,而女性則是思考/分析自己的情緒。因此,抑鬱症的患者中女性比男性要多。----《活出最樂觀的自己》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大部分人都沒有讓「過去」過去的能力。很多事情,如果沒有注意到,沒有多想,像一陣風吹過,那麼我們也就不會抑鬱。無休止地揪細節,是導致我們痛苦的很大原因。
  • 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不想學習,學習怎麼那麼難啊?
    雖然我們每天都在努力複習,可一個月總有那麼幾天不想學習,想玩、想睡懶覺,想發呆放空,但一味放任這樣的狀態,那複習進度不就落後了?別慌,每個人都會這樣,這是很正常的心理狀態,不可能有人從備考第一天到最後一天都對學習充滿激情。剛開始,產生這種不想學習的情緒時,有些小夥伴會自我反省,覺得自己和學霸的差距就在於此。
  • 心理學:如果感覺自己有抑鬱症的跡象,快來測試一下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大約3億人在與抑鬱症這種疾病鬥爭,這種疾病是一種比較隱晦的疾病,在早期階段我們很難意識到,當慢慢的加重的時候我們就會察覺到自己的異樣了,接下來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抑鬱症測試題,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果說測試結果有抑鬱的傾向,建議大家儘早去看診醫生,以免發生不好的事情。
  • 如何讓自己不抑鬱
    就像發射飛彈,雖然人只是做摁下開關這麼簡單,但是摁開關的人需要有承受壓力的素質,手不能抖,腦袋需要保持清醒,得有體力讓開關閉合的堅實穩定。應該明白工具是為人所用,而不是人被工具限制,對工具的過分依賴就會使人迷失自我,從工具的主人變成了工具的奴隸。人之所以會抑鬱其實就是因為迷失了自我,過分的依賴於外界,脫離了外界就感覺自己無所適從。
  • 慶幸自己走出了抑鬱
    四月份的時候去了華為專賣店,雖然有了工作但是感覺還是有一點焦慮然後一直待到了也換一個行業最終我選擇了寫字樓租賃,好景不長沒待到幾天,站在30層的高樓往下看的時候總感覺專業不對口就換了工作。,那段時間正好發現了今日頭條,因為在家本身就沒事做,但是又無聊,就想分享自己知道的一些數碼產品知識,當發的第一條文章的時候,有了很好的播放量,感覺到非常的開心,然後就隔幾天就發一次,後面就想既然離不開這個行業,不如我就自己開一個店吧,反正還小不如拼一把,在南京學到的一些經營方式和找到一些合作夥伴,就在11月底確定了門店,今天也算是正式開業了,雖然很小但是只要堅持下去它會變得他會變得越來越大,前幾天看了一部電影叫一點到家
  • 總被人說:「拜託,你有什麼好抑鬱的?」
    《正午之魔》的作者安德魯·所羅門論及抑鬱的汙名化:「人們可以勇敢'出櫃',公開談論自己的同性戀身份,公開自己酗酒,自己不幸沾染性病,甚至有人公開自己虐待兒童,卻仍然覺得公開談論自己的抑鬱經歷太過丟臉。"安德魯是劍橋心理學博士,有近三十年的抑鬱症經歷,歷經四大洲的遊歷與採寫,才完成了《正午之魔》這本心血之作。該書最早中文版名為《走出憂鬱》。
  • 懷孕最快幾天有感覺?
    一直以來我的例假都非常準時,算下來應該是這個月的1號要來,結果到今天都還沒有來,我懷疑是不是懷孕了,但是昨天用驗孕棒測了一下沒有啊!懷孕最快要多久才能測出來?身體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嗎?很多育齡女性朋友最關心的就是例假了,多希望一開始備孕例假就推遲,早早懷上也免得總是被家人催生。
  • 參加心理學培訓越多,越感覺自己不健康
    因為在心理學服務機構工作的緣故,身邊的朋友時不時地會跟我討論一些心理學領域的話題,其中最容易被提及的就是:「你快幫我看看,我是不是得了XX症?」平時在辦公室裡,同事們也特別喜歡用業內的專業術語、定義來解釋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身邊的事。甚至有不少學員在參加課程培訓後,主動解讀自己應該是存在某種心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