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我再玩兩分鐘」,父母的2種答案,成就孩子不同人生

2020-08-11 快樂小黎兒

玩耍是每一個孩子都喜歡的事情,特別是在童年時期,孩子就像&39;脫韁野馬&39;,經常玩得忘乎所以。面對貪玩的孩子,不同的家長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不管家長使用哪一種方式,一旦處理得不妥當,就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影響。

&39;爸爸媽媽,我再玩兩分鐘&39;,父母的2種答案,造就孩子2種人生

曾有這麼一件事,小胡和小餘是一對好閨蜜,結了婚之後兩人住的地方很近。有一次小胡夫妻倆帶著孩子到小餘家做客,兩個媽媽要一起準備晚餐,兩個爸爸則在客廳聊天,兩個孩子便詢問媽媽要手機來玩玩遊戲。

看在平時孩子學習勞累的份上,小胡和小餘覺得讓他們玩玩手機也不是什麼大事,於是很爽快地將各自的手機給孩子玩去了。但是她們要求孩子只能玩半個小時,不能超過時間,兩個孩子愉快地答應,樂呵呵地往房間跑去。

很快半個小時就結束了,小胡和小餘叫孩子將手機還回來,但是兩個孩子很明顯還不想歸還手機。於是孩子們就在客廳哭鬧,向爸爸媽媽們&39;求情&39;:&39;爸爸媽媽,我再玩兩分鐘,就兩分鐘。&39;

小胡嚴聲告訴孩子:&39;你已經玩了半個小時,做人要言而有信!&39;孩子只好走到一旁玩玩具。小餘面對&39;求情&39;的孩子,沒有強硬收回手機,而是允許他繼續玩兩分鐘。小胡覺得小餘的做法很是奇怪,便出聲詢問。結果小餘告訴她,孩子都哭了,就給他再玩一會,他不哭就行。

這件事情之後,小胡就很少和小餘來往,因為她認為兩人的育兒觀實在是有太大的不同。時間如白駒過隙。

兩人的孩子紛紛長大成人,小胡的孩子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現在已經在一家知名國企上班;而小餘的孩子沒有繼續念大學,高中畢業之後便開始打工,後來因為工資太少辭職了,在家裡得過且過。

對於孩子&39;再玩兩分鐘&39;這個常見的請求,父母的2種答案,成就孩子不同人生。

孩子哭鬧時,父母到底需不需要哄好他?

其實孩子哭鬧,家長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要哄他。比如像小胡和小餘的孩子這樣的情況,肯定是不應該去哄的,因為如果這樣,孩子會覺得只要哭鬧就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以後便會用這樣的方式&39;威脅&39;父母。

但是如果孩子是受到驚嚇或者覺得害怕,父母應該哄好他。

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應該怎麼做?

1、先溝通

面對哭鬧的孩子,父母應該先嘗試問出他哭鬧的原因,才好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且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哭鬧並不能真的解決問題。

2、原則不能變

如果孩子是因為達到某種目的而哭鬧,父母不要為了讓孩子不哭而變更自己的原則,如果一再妥協縱容,孩子很可能會像小餘家的孩子一樣,長大後一事無成。

給父母的話

做父母的沒有不心疼孩子的,父母看到淚流滿面的孩子,自然會著急。但是為了孩子的未來著想,家長一定要區分好孩子哭鬧的原因,再決定如何處理。

今日互動話題:你怎麼看待文中小胡和小餘的做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你的幾種回答,成就孩子的不同人生
    晚上,唐唐在鄰居家玩,已經九點了,媽媽喊他回家,他卻說:「我不想回家,讓我再玩會吧!」怎麼勸都仍然堅持……相信這種情況,很多媽媽都遇到過。您當時是怎麼應對的呢?一般有兩種回答。第2種:一哭就哄的軟心派「看來你真的很想再玩一會,最後5分鐘,不能更多了。」孩子一哭就心軟,孩子一鬧就妥協。這類媽媽認為,止住孩子的哭聲,孩子也就開心了,把對孩子的疼愛變成了沒有原則的妥協。
  • 「媽媽,我就玩兩分鐘」,父母的兩種回應,成就了兩種不同的人生
    陪孩子寫作業,孩子不聽話,握著筆磨磨蹭蹭,卻嚷嚷著要看電視玩手機,作業一塌糊塗,爸爸氣得簡直想要擼起袖子動手,孩子撒嬌偷懶,軟綿綿地問媽媽:  「媽媽,讓我玩會兒手機再寫吧,我就玩兩分鐘!」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是眼熟?
  • 「媽媽,我再玩3分鐘」,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孩子撒嬌偷懶,弱弱地問媽媽,「媽媽,我再玩3分鐘,然後再寫作業,好不好?,兩種父母不同的回答,會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第一種:「去玩吧,別煩我」——孩子越來越貪玩,成績越來越差特別是低年齡段的孩子,有些家長對於孩子的哭鬧會非常頭痛和不耐煩,由此就會一味地縱容孩子的無理要求。
  • 媽媽,我再玩3分鐘」,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這些場景,當爸媽的人也許很熟悉:陪孩子寫作業,孩子不聽話,磨磨蹭蹭不肯做。孩子一邊握著筆,一邊嚷著想看電視、玩手機。孩子作業反覆出錯,爸爸被氣的快撐不住了,差點就要開打。孩子撒嬌偷懶,示弱地詢問媽媽,「媽媽,我再玩3分鐘,然後再寫作業,可好?」
  • 「媽媽,我再玩一會兒」,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軌跡
    這樣的場景,當家長的相信會很熟悉:孩子看電視、玩遊戲,讓他寫作業,他就會說:我再玩分鐘,就5分鐘,一會兒就寫。陪孩子寫作業,孩子東摸西摸的,讓他趕緊寫,他就說:我把這個組裝完,裝完就寫。孩子看電視,父母看到孩子玩的久了就強制關電視,孩子趕忙就阻止:我就看完這一點,就一點,兩分鐘,兩分鐘就好。
  • 「媽媽,我想再玩一會」,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孩子是每個家長心中希望的寄託。因此,孩子的教育一直是父母所注重的問題。「媽媽,我想再玩一會」,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塑造孩子不同的人生1、「寫完再玩」寫完作業再給你玩愛玩是孩子的天性。
  • 「媽媽,我再玩3分鐘」,家長的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我是靜香媽媽,每天分享育兒知識。孩子愛玩是天性,尤其是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其中,而且現在的家長們為了不讓小孩子打擾自己做事情,都會給他一些電子產品,讓他自己在一邊玩。其實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們會越來越依賴電子產品。
  • 「媽媽,我想再玩一會」,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馬卡連柯曾說:「父母對自己的子女愛得不夠,子女就會感到痛苦。但是,過分的溺愛雖然是一種偉大的情感,卻會使子女遭到毀滅。」孩子是每個家長心中希望的寄託。因此,孩子的教育一直是父母所注重的問題。「媽媽,我想再玩一會」,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 「媽媽,我想再玩一會」,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孩子是每個家長心中希望的寄託。因此,孩子的教育一直是父母所注重的問題。「媽媽,我想再玩一會」,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因此,很多孩子都會玩起來就停不下來。但是,對於一些有原則的父母而言,總是會選擇讓孩子做完手頭的事再去玩。這是非常正確的做法。 因為,孩子既然愛玩遊戲,那麼,如果一直縱容孩子,反而會讓孩子把時間越拖越長,所以,就不如利用好孩子對遊戲的狂熱度,讓孩子做完手頭的事再去玩。 這樣一來,孩子反而會為了玩遊戲把手頭的活抓緊做完。
  • 「媽媽,我想再玩一會」,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人生
    孩子是每個家長心中希望的寄託。因此,孩子的教育一直是父母所注重的問題。「媽媽,我想再玩一會」,兩種父母不同回答,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因此,很多孩子都會玩起來就停不下來。但是,對於一些有原則的父母而言,總是會選擇讓孩子做完手頭的事再去玩。這是非常正確的做法。
  • 「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不同的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
    ——薩姐「媽媽,我再玩10分鐘好不好?」「就10分鐘,我保證!」剛吃完午飯,7歲的兒子就一直嚷嚷著,要用平板電腦玩遊戲,無奈之下,我答應了他。但為了保護他的視力,我跟他說好了只允許玩10分鐘,之後就要去床上午睡。
  • 「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不同的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軌跡
    「媽媽,我再玩10分鐘好不好?」「就10分鐘,我保證!」剛吃完午飯,7歲的兒子就一直嚷嚷著,要用平板電腦玩遊戲,無奈之下,我答應了他。但為了保護他的視力,我跟他說好了只允許玩10分鐘,之後就要去床上午睡。隨著時間滴答滴答過去,10分鐘之後,我準備拿走平板,可他卻正玩得興起,不肯關掉平板睡覺,一個勁跟我耍賴,非要再玩10分鐘。
  • 「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不同的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軌跡
    「媽媽,我再玩10分鐘好不好?」  「就10分鐘,我保證!」  剛吃完午飯,7歲的兒子就一直嚷嚷著,要用平板電腦玩遊戲,無奈之下,我答應了他。  但為了保護他的視力,我跟他說好了只允許玩10分鐘,之後就要去床上午睡。
  • 「再玩兩分鐘好不好」,父母的兩種回應,造就了不同人生
    文丨熊娃控(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其實哪有孩子不愛玩的,很多家長都反映,每次陪孩子寫作業,孩子總是扭扭捏捏,要麼吵著要玩手機,要麼說要吃零食,爸爸一見狀都只能拿起棍子嚇唬孩子,可是孩子永遠都是擺著撒嬌樣,對媽媽說:「媽媽,讓我再玩一會吧,我就玩兩分鐘!」這樣的場景似乎都是千篇一律,大多數家長都面臨一樣的境況。
  • 「媽媽,我想再玩十分鐘」你的這幾種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
    已經九點了,媽媽叫他回家,但寧寧說:「我不想回家,讓我再玩十分鐘!」怎麼說都要堅持……相信這種情況,很多媽媽都遇到過。你是怎麼處理的?一般來說,有兩個答案。第二種回答:一哭就哄的軟心派「看來你真的想多玩一會兒,再給你5分鐘吧,沒有再多了。」當孩子一哭,父母就會心軟,一鬧就妥協。這種類型的媽媽認為,讓孩子停止哭泣,他們就會感到幸福,把對孩子的愛變成無原則的妥協。
  • 「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家長不同的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
    孩子依然捨不得放下手裡的玩具,只是抬起頭,央求到:「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媽媽沒好氣地說:「不行!走!媽媽等下有事呢!」哪知孩子的倔脾氣上來了。比如,你跟孩子說,「我們現在得要離開了/結束了……」,孩子可能就開始耍賴:「媽媽,我們再玩10分鐘吧。」然後10分鐘完了,再一個10分鐘。10分鐘完了再10分鐘。你若真要強行帶走孩子,孩子便撒潑打滾給你看。我身邊一個媽媽就養有這麼一個「熊孩子」。
  • 「媽媽,我再玩5分鐘」!父母此時的回答,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走向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父母平時勤儉持家,給孩子最好的,這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偉大而不求回報。不過,調皮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做事不小心,不免惹父母生氣。特別是他們在做功課的時候,磨磨蹭蹭,還貪玩。有時候他們還會試探地問:「我再玩十分鐘行嗎?」只要手機一到孩子的手中,就很難讓他放下手機。
  • 「媽媽,我再玩5分鐘」,父母兩種不同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將來
    孩子都非常貪玩,有的時候家長讓他去做什麼事情,總是會百般推脫。我們總是會聽見孩子要求家長,「媽媽,就讓我再玩五分鐘吧,就五分鐘。」大多數家長都會心軟聽孩子的,讓孩子再玩五分鐘,可家長們都知道,五分鐘是絕對不可能停下來的。那麼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 「媽媽,我再玩一會可以嗎?」你的應對方式,決定孩子不同人生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前些天去淘氣堡,看見一個孩子正在和爸爸對峙,女孩緊握著拳頭大聲喊:我就再玩十分鐘,肯定回家。結果爸爸一臉無奈地說:「你已經玩幾個十分鐘了?我說不行就不行,趕緊回家!」
  • 「媽媽,我再玩5分鐘」,兩種媽媽的不同回應,影響孩子性格養成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小孩子自制力差,玩手機遊戲容易沉迷,常常在父母喊他去寫作業、吃飯或者睡覺的時候,孩子都要再拖延一下:「我再玩5分鐘 !」結果5分鐘之後又5分鐘,而父母正確的教育引導,不僅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很關鍵,也影響孩子未來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