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告訴藥王菩薩及其他大菩薩:「我所宣說的佛法經典成千萬億,多得難以計數,無論已經說過的佛法,現在正在說的佛法,將來應當說的佛法,一切佛法經藏中,這部《法華經》最難接受,最難領解,藥王啊!《法華經》是一切佛法中最秘密最重要的法藏,從來不能向外傳布,從來不輕易授予他人,十方佛陀共同守護著這部無上經典,從往昔以來,都未曾向外顯說。即使我出世的現在,外道邪命對這部無上經典也心懷怨恨,嫉妒不已,何況我將來入寂滅度之後!
「藥王啊!你應當知道,如來涅槃以後,如若有人能夠書寫、受持、誦讀、供養這部無上經典,為他人解說這部無上經典,那麼如來就會把自己的襲裟披蓋在他的身上,同時其他十方世界的佛陀也會來關心他保護他。他一定會有巨大信力和巨大志願力,還有覺悟的自性根機力量。應當知道呀!這樣的人一定和佛共住一處,佛一定用手摩過他的頭,對他加倍慈愛而布施威德。
「藥王!時時處處,無論說經、讀經、誦經、寫經,或者是珍藏保管這部《法華經》,都應建造七寶裝飾的寶塔來慎重安置。塔要儘量高大寬廣莊嚴,不用再存放佛的靈骨。為什麼呢?因為這部無上經典已代表了佛的全部法身。寶塔要用一切花、香、瓔珞、帛蓋、幢幡、伎樂歌頌來恭敬供養,至誠尊重,詠頌讚嘆。如果有人看見這藏有無上經典的寶塔,立即合掌禮拜,尊奉供養,你們應當知道,他們就走上了成佛的智慧正道,離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不遠了。
「藥王啊!有許多在家或出家的修行人修習大乘菩薩道,然而如果他們不能見到聽到這部《法華經》,不能讀經、頌經,不能書寫、受持、供養這部無上經典,須知這樣的人並不能圓滿地修行菩薩道。反之,如果有人聞受了這部無上經典,他就能真正圓滿地修行菩薩道。此外,有些眾生發心求取佛道智慧,如果他能看見或聽聞這部《法華經》,聞受之後又能透徹領悟,依經修持,須知這樣的人就朝著無上正等正覺的成佛方向越走越近了。藥王!譬如說罷,有人乾渴疲乏已極,需要飲水,於是就在一塊高地挖坑打井,雖然只易於土不見水源,但仍舊施功不已,終於看見了溼土,逐漸挖到了稀泥,於是知道水源已經不遠,決心愈加堅定而不動搖。
修習菩薩之道也是一樣,如果沒有聽過這部《法華經》,或者聽後沒有領悟,不能依經修習,須知這樣的人距離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道智慧還很遙遠。反之,如果能夠聽聞,聽聞之後又能琢磨領悟,踐履修習,那麼就一定距離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道智慧越來越近。為什麼呢?因為一切菩薩大乘法,一切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道智慧,都被這部經典涵攝概括了。
這部無上經典既能開示方便權巧法門,又能透顯真如本體實相。這部開權顯實的《法華經》寶藏蘊涵的義諦既廣遠搏大,又幽隱深固,常人難以進入其中絕勝妙境,為了教化攝引眾生成就大乘菩薩之道,所以佛今天才向眾弟子開示宣說這部經典的妙理奧義。
「藥王!如有菩薩所聞這部《法華經》後,驚疑不已,怖畏失措,須知一定是剛發心修習大乘法的菩薩。如有聲聞弟子聽聞這部經典後,驚疑不已,怖畏失措,須知一定是自負傲慢的淺見人。藥王!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他們想在佛滅後為四眾弟子演說這部《法華經》,那麼應該做些什麼才能演說呢?像這樣的善男子,善女人,他們應該住進如來的住室,穿起如來的袈裟,坐上如來的法座,然後才能為四眾弟子廣泛演說這部經典。所謂如來室,就是對一切眾生懷有大慈大悲之心;所謂如來衣,就是對一切眾生懷有柔和忍辱之心;所謂如來座,就是看一切宇宙形質存有皆空,安坐於法空之中,然後憑著勇猛精進,毫無懈怠的決心,為一切菩薩及四眾弟子廣說這部《法華經》。
藥王啊!我雖然入滅而去其他國土教化眾生,但是仍會派遣我所變化的人來此娑婆世界,勸導大眾共同聆聽法師宣說這部無上妙法。我還會派遺我所變化的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前來聆聽說法,他們聽聞《法華經》後,都會完全信奉完全接受,並能依照經文精進修行,決不背逆。如果是在幽僻閒靜之處說法,我就派遣天龍、鬼神、香神、兇神等來聽法師說法。我雖遠在他國,但說法者時時都能見到我的法身——《法華經》,如果經文中的句讀一時忘失,我還會時刻提醒,使其無漏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