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是人得大利如上諸功德

2020-12-20 劉祖清369

(第一百五十七段)

【刀杖不加,毒不能害,若人惡罵,口則閉塞。遊行無畏,如獅子王,智慧光明,如日之照。若於夢中,但見妙事。見諸如來,坐獅子座,諸比丘眾,圍繞說法。又見龍神,阿修羅等,數如恆沙,恭敬合掌,自見其身,而為說法。又見諸佛,身相金色,放無量光,照於一切,以梵音聲,演說諸法。佛為四眾,說無上法,見身處中,合掌贊佛,聞法歡喜,而為供養,得陀羅尼,證不退智。佛知其心,深入佛道,即為授記,成最正覺。

汝善男子,當於來世,得無量智,佛之大道,國土嚴淨,廣大無比,亦有四眾。合掌聽法。又見自身,在山林中,修習善法,證諸實相,深入禪定,見十方佛。諸佛身金色,百福相莊嚴,聞法為人說,常有是好夢。又夢作國王,舍宮殿眷屬,及上妙五欲,行詣於道場。在菩提樹下,而處獅子座,求道過七日,得諸佛之智。成無上道已,起而轉法輪,為四眾說法,經千萬億劫,說無漏妙法,度無量眾生。後當入涅槃,如煙盡燈滅。若後惡世中,說是第一法,是人得大利,如上諸功德。】

佛說:常常讀誦《法華經》的人,不僅得人見人愛等諸多好處,連刀槍也不會傷其身、毒藥類也不能害其命,如果有人想惡口大罵,也開不了口,四處旅遊行走,不會有畏懼、不會有橫禍。猶如「獅子王」的智慧光明,像太陽一樣朗照十方世界。這裡說的「獅子王」比喻在獅子座上講經說法的如來、如來是一切老師中的老師、猶如獅子為百獸之王,故名「獅子王」。

佛說:常常讀誦《法華經》的人,如果在夢中,見到的都是吉祥如意的妙事,比如見到諸多的如來,坐在獅子座上,無數多的比丘眾四周圍繞,聽如來說法。還能見到天人、龍和神類及阿修羅等眾生,這些眾生的數量如恆河沙那麼多,都對如來恭敬合掌。還能見到自身,也在為眾生講經說法。又見到諸佛如來,身相如紫金色,放無量大光明,普照十方世界,以動聽悅耳的清淨「梵音聲」,演說種種法義。

這裡說的「梵音聲」是什麼意思呢?梵音又稱作梵聲、合稱「梵音聲」。「梵音聲」是佛所得之音聲,即佛所得清淨微妙的音聲,具四辯八音之妙音,佛三十二相中既有梵音相。據《大智度論》卷四說:佛之梵音如大梵天王所出之聲,有五種清淨之音、即:一、甚深如雷;二、清澈遠播,聞而悅樂;三、入心敬愛;四、諦了易解;五,聽者無厭。另《長阿含經》說五種梵音是:

1、正直音:指諸梵天,禪定持身,無諸欲行,而其音聲,端正質直而不邪曲,是名正直音。

2、和雅音:指諸梵天,心離欲染,愛樂律儀,而其音聲,柔和典雅,離諸粗獷,是名和雅音。

3、清澈音:不濁名「清」、透明為「澈」。指諸梵天,戒行清淨,心地圓明,而其音聲,清淨明澈,是名清澈音。

4、深滿音:指諸梵天,淨行圓滿,心光湛寂,而其音聲,幽深充滿,而不淺陋,是名深滿音。

5、周遍遠聞音:足備名「周」、普通名「遍」。指諸梵天,心光瑩淨,普映十方,而其音聲,周遍遠聞,而不迫窄,是名周遍遠聞音。

就因果而言:但凡今生聲音清澈洪亮者,都是前世愛讀如來正法經典的果報,特別是愛讀《法華經》的人,不論男女,其音質猶如天籟之音,非常之美,令人百聽不厭而心生歡喜。

佛說:常讀誦《法華經》的人在夢中又見到佛為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這四眾弟子,宣說無上《妙法蓮華經》,自身在法會中,恭敬合掌,讚嘆佛所說之妙法,並因聞法而生大歡喜,對佛做諸多的供養,得到了「陀羅尼」,證得了不退轉於二乘以下的不退轉智。

這裡說的「陀羅尼」意譯為總持、能持、能遮。指能令善法不散失、令惡法不起作用。後世則多指長咒而言。又據《佛地經論》卷五所述:可知陀羅尼是一種記憶法,即於一法之中、持一切法;於一文之中、持一切文;於一義之中、持一切義;依記憶此一法、一文、一義,總持無量佛法,名陀羅尼。

佛說:此時佛已知道這個得陀羅尼之人的心,已深入到無上佛道中去了,即為其授記,授記此人將成無上正覺。佛對這個善男子說:你當於來世,得無量智,成就佛之大道,其國土非常嚴淨,廣大無比,有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都恭敬合掌,前來聽法。

此人得佛授記後,又見自身在山林中,修習一切善法,證入諸法實相,深入禪定,見到了十方諸佛。諸佛如來身如紫金色,現一百種福德莊嚴相,自己在諸佛所聽聞佛法後,又為其他的人解說,令人聞法生喜。

以上是讀誦《法華經》的人常有的這些好夢。此人又夢見自己當了國王,為了求無上道,毅然舍離宮殿、王權富貴和宮中眷屬,及「上妙五欲」。什麼是「上妙五欲」呢?上妙五欲又名五妙色、即:「財、色、名、食、睡」染著「色、聲、香、味、觸」等五境所引起的五種情慾,即:

一、獲得江山社稷,金錢財物的欲樂。二、獲得男歡女愛等美色的欲樂。三、獲得名利地位的欲樂。四、獲得美食的欲樂。五、獲得睡眠的欲樂。此五欲俱得滿足,是人生最大的享受,故稱「上妙五欲」。

佛說:此人在夢中捨去豪華的宮殿、皇家富貴、王權眷屬等上妙五欲,行法於道場,在菩提樹下,坐獅子座,以至誠心求道七日,得諸佛的一切種智,成就無上菩提道,然後起座,轉動法輪,為四眾弟子講經說法,經千萬億劫長的時間,宣說「無漏妙法」。

什麼是無漏妙法呢?「無漏」與「有漏」相對,有漏為世間法、是生滅法;「無漏」為出世間法,是無生滅法,故名妙法。已成無上菩提的人,用無漏妙法,度了無量多的眾生,然後才入涅槃,好比「煙盡燈滅」。「煙盡燈滅」意為完成了度生任務,該入涅槃了。

佛說:如果在後來的五濁惡世裡,有解說這第一妙法者,此人必得大利益,這些大利益正如以上所說的種種功德,這些功德充滿法身,必然能成佛。

《法華經》第十四品<安樂行品>到這裡就介紹完了。本品講了兩個重點,一是講《法華經》得到三世諸佛神力護持的重要性,如何做到安樂行,具體講了四法,通過對四法的修行,即:「身、口、意、願」四大清淨行,才能進入安樂行,進入安樂行後才能更好地為眾生解說《法華經》。二是講了讀《法華經》的人,會得到很多的真實利益,如不生貧窮,常有好夢,並能在夢中得到佛的授記等等,都是大不可思議之妙境。佛不妄語,聞法者當依教奉行!

相關焦點

  • 讀誦抄寫法華經的功德利益
    一、殊勝功德  《法華經》是經中之王, 能攝其他經為眷屬, 所以抄寫、讀誦《法華經》不可思議。  妙法蓮華經,是一定要念完一遍的,出聲念,認真念,一個字都不要漏掉。——《法華經·法師品》  2。「一切如來所說,若菩薩所說、若聲聞所說,諸經法中,最為第一……一切聲聞闢支佛中,菩薩為第一,此經亦復如是,於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如佛為諸法王,此經亦復如是,諸經中王。」——《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  3。
  • 勸人聽一句《法華經》的功德都能讓你瞠目結舌!
    諸人聞是法,皆得阿羅漢。具足六神通,三明八解脫。最後第五十,聞一偈隨喜,是人福勝彼,不可為譬喻。如是展轉聞,其福尚無量,何況於法會,初聞隨喜者。這裡就是智慧。最後第五十個人獲了這麼多福;那麼第四十九個人、第四十八個人的福報比他還大。
  • 隨喜助印經中之王《法華經》,福增無量,罪滅河沙,消業培福,速證菩提,功德億萬倍增長!
    諸佛菩薩憫念眾生,我們除了依教奉行,利益眾生,還要成佛成道,度己度人,讓眾生得到安樂,這才是對佛最大的報恩!報恩為什麼要助印法華經?在《妙法蓮華經》中,釋迦牟尼佛曾對無量的菩薩說過:「於未來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來智慧者,當為演說此《法華經》使得聞知,為令其人得佛慧故。
  • 心如皎月淨無瑕 定水澄清慧日朗|讀誦受持《法華經》的功德
    可見《法華經》在我國佛教史上的地位與影響。 《法華經》夙有諸經之首之說,祖師大德開悟的情況各有不同,其中以誦經開悟為多。而誦經開悟中,又以誦《法華經》、《金剛經》、《楞嚴經》三部經開悟為多。《金剛經》和《楞嚴經》都屬於般若部,可以令人開悟。但不屬於般若部的《法華經》也令無數的祖師開悟,卻不能不令人驚嘆了。
  • 有菩薩、天王、羅剎說咒語,擁護受持《法華經》者;並宣示其功德
    此品的內容主要是講:佛陀宣說受持、讀誦、書寫《法華經》者之功德,藥王菩薩、勇施菩薩、毗沙門天王、持國天王、諸羅剎女等各自演說咒語,擁護受持、演說《法華經》者。接經文,這時,藥王菩薩即從座起,袒露右肩,合掌向釋迦摩尼佛致禮並對佛說:世尊,如有善男子、善女子能夠受持這部《法華經》或者非常流利通達的讀誦此經、或者抄寫經卷,那麼他們能得到多少福德呢?
  • 《法華經》是救世「藥方」
    用正法教化別人,弘揚《法華經》就是《法華經》的法師;弘揚《無量壽經》就是《無量壽經》的法師。在《法華經》的法師中還分:受持《法華經》的法師;有讀經的法師;有誦經的法師;有解經的法師;有書寫的法師。其中受持的法師和解經的法師為最勝,因為他們悟懂了《法華經》有大成就了,其他的雖然也在《法華經》上努力,但是弄不懂《法華經》,只能得到人天福報,還是不能成就。
  • 法華經講記 123 : 聽聞法華經而產生一念的隨喜,功德超越大施主圓滿的財法布施
    這一科是講到〈隨喜功德品〉。〈隨喜功德品〉等於是整個菩薩們聽完《法華經》的本門以後所得到的受益的情況。那麼受益的情況基本上它是分成三大類的,有聖位菩薩的受益跟中位菩薩的受益,跟初心菩薩的受益三種。我們看前面的〈分別功德品〉的前半段,主要是講到聖位菩薩的受益,就是成就法身跟成就相似位,這是聖位菩薩的受益。
  • 法華經中的殊勝功德名句
    如佛為諸法王,此經亦復如是,諸經中王。 佛經禪語《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若人得聞此法華經,若自書,若使人書,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籌量多少,不得其邊。' 《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此經能救一切眾生者,此經能令一切眾生離諸苦惱,此經能大饒益一切眾生,充滿其願。如清涼池能滿一切諸渴乏者,如寒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醫,如暗得燈,如貧得寶,如民得王,如賈客得海,如炬除暗,此法華經亦復如是,能令眾生離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縛。'
  • 《法華經》如群星中的月亮,最耀眼;如太陽穿破一切黑暗
    如果有發願欲求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眾生,能夠點燃他的手指,甚至一隻腳指,以供養佛塔,那麼,他如此供養的功德及勝過以國土、城邑、妻、子及三千大千世界的國土、山林、河池與各種珍寶進行供養的功德。如果又有人把七種珍寶布滿三千大千世界,用於供養諸佛及大菩薩、闢支佛、阿羅漢,此人所獲得的功德,不如受持這部《法華經》的功德,甚至不及僅僅受持此經中的一首偈頌所獲得的功德,受持《法華經》的功德是最多的。
  • 受持《妙法蓮華經》殊勝功德、萬劫難遇!
    如佛為諸法王,此經亦復如是,諸經中王。     2.《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若人得聞此法華經,若自書,若使人書,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籌量多少,不得其邊。"     3.《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此經能救一切眾生者,此經能令一切眾生離諸苦惱,此經能大饒益一切眾生,充滿其願。如清涼池能滿一切諸渴乏者,如寒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醫,如暗得燈,如貧得寶,如民得王,如賈客得海,如炬除暗,此法華經亦復如是,能令眾生離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縛。"
  • 法華經之「無修無證一步登天」——《妙法蓮華經》第61集
    它是講真,講實,講宇宙萬物的起源以及所有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萬法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2)妙法蓮華經卷第五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譬如虛空,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無量無邊,是人功德,亦復如是無量無邊,疾至一切種智。【正行六度】若人讀誦受持是經,為他人說,若自書、若教人書,復能起塔及造僧坊,供養讚嘆聲聞眾僧,亦以百千萬億讚嘆之法,讚嘆菩薩功德,又為他人種種因緣,隨義解說此法華經,復能清淨持戒,與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無瞋,志念堅固,常貴坐禪,得諸深定,精進勇猛,攝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問難。
  • 讀誦《法華經》的二十四個理由
    打開《法華經》,嘗嘗「醍醐」的味道!《法華經》在「五味」裡頭,就是「醍醐」,「無上醍醐妙味」。醍醐,據說是世間最稀有的、最妙的一種味道。   3. 體會為什麼《法華經》的地位這麼高,素有「經中之王」之稱。在《法華經》中,世尊盛讚此經「於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並用了各種比喻來描述這部經的偉大。   4.
  • 《法華經》妙法蓮花,經中之王,讀誦一句,一念隨喜,既得授記
    《法華經》全稱為《妙法蓮華經》,「妙法」是指本經所說之法精深微妙,「蓮華」是用蓮花來形容經典的純潔無瑕。雖然《妙法蓮華經》的經題只有五個字,但是其內涵十分深刻,據 說唐代智者大師光解釋這五個字的經題 就曾用了三個月之久。
  • 《法華經》皆應供養如佛之塔
    若人讀誦受持是經,為他人說,若自書、若教人書,復能起塔,及造僧坊、供養讚嘆聲聞眾僧,亦以百千萬億讚嘆之法、讚嘆菩薩功德,又為他人、種種因緣,隨義解說此法華經,復能清淨持戒,與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無瞋,志念堅固,常貴坐禪、得諸深定,精進勇猛、攝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問難,阿逸多!若我滅後,諸善男子、善女人!
  • 聖凱:論中國早期以《法華經》為中心的信仰形態
    【注9】過去與現在二佛同時說明《法華經》的真實,表明從過去到未來「正法」的永遠性;同時,二佛分半座而結跏趺坐,表明「正法」的永遠性是基於佛塔信仰【注10】。《法華經》說:於當來世,以諸供具供養奉事八千億佛,恭敬尊重。諸佛滅後,各起塔廟,高千由旬,縱廣正等五百由旬,皆以金、銀、琉璃、車磲、瑪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眾花瓔珞,塗香、末香、燒香、繒蓋幢幡,供養塔廟。
  • 揭開《金剛經》裡隱藏的福德和功德
    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假如有人能夠全盤接受遵循《金剛經》裡的觀點,常常讀誦經文,還能廣泛的傳播。如來的佛眼是能看到,知道這個人,能成就無邊無際,您想不到的功德。像他這樣的人,就是肩負了佛陀的無上正等正覺的人。
  • 當年靈山不發願, 今不弘揚《法華經》!
    如是之人,諸佛所嘆,是則勇猛,是則精進。是名持戒,行頭陀者,則為疾得,無上佛道。能於來世,讀持此經,是真佛子,住淳善地。佛滅度後,能解其義,是諸天人,世間之眼。於恐畏世,能須臾說,一切天人,皆應供養。(佛)再三再四地在這兒搞激將法:「誰能受持《法華經》,當著諸佛面前給我站出來,給我講一句!」可見弘揚《法華經》之重要!當年法華會上那些菩薩是誰呀?就是我們!你當年不發這個願,你現在不能來聽聞《法華經》!這個道理太簡單!誰能想得通,誰得大自在!此經難持,若暫持者,我則歡喜,諸佛亦然。
  • 《法華經講記》序 · 終審版——印廣門清法師著
    至《法華經》,開權顯實,說第一義,苦口婆心,振聾發聵:「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更以法華十喻,說此經為,諸經中王。佛陀悲心,深重如此!可嘆行者,幾人真解,幾人真持!
  • 觀音菩薩與《普門品》的功德
    廣大靈感是感應,這就說明觀音菩薩與地球眾生很有緣,大家看,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觀音菩薩的名號與形象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有時甚至沒有信仰的人也會在關鍵時候求神拜佛,就求觀音菩薩,這就是菩薩的功德。眾生都知道觀音,這就是廣大,那麼你只要虔誠去求,就容易有感應,這就是靈感。所以觀音菩薩是廣大靈感的表法,這就是不可思議,神力的部分。
  • 【經中之王】抄寫讀誦《妙法蓮華經》之博大功德
    一、殊勝功德《法華經》是經書之王, 能攝其他經為眷屬, 所以抄寫、讀誦《法華經》不可思議。  大家遇到《妙法蓮華經》,今生一定要記住抄寫一遍,把講解讀一遍,因為此經功德浩瀚博大,不可思議,是一本成佛的經典,也是東山法門念佛禪最後階段修學成佛的經典。  《妙法蓮華經》,分為二十八品。  每天念一品,一個月就可以念完一遍。  每天念一品,只要十分鐘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