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菩薩、天王、羅剎說咒語,擁護受持《法華經》者;並宣示其功德

2020-12-14 樂豐老師

今天我們學習《妙法蓮華經》之「陀羅尼品第二十六」。此品的內容主要是講:佛陀宣說受持、讀誦、書寫《法華經》者之功德,藥王菩薩、勇施菩薩、毗沙門天王、持國天王、諸羅剎女等各自演說咒語,擁護受持、演說《法華經》者。

接經文,這時,藥王菩薩即從座起,袒露右肩,合掌向釋迦摩尼佛致禮並對佛說:世尊,如有善男子、善女子能夠受持這部《法華經》或者非常流利通達的讀誦此經、或者抄寫經卷,那麼他們能得到多少福德呢?釋迦牟尼佛告訴藥王菩薩說:如果有善男子、善女子供養八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數之多的如來,你如何認為?他獲得的福報多嗎?藥王菩薩回答說:當然是非常多的。釋迦牟尼佛又說:如果有善男子、善女子受持《法華經》中的內容,甚至只是受持其中的一句和四句偈頌,或者對其中讀誦、解釋,並依照其意如法修行,那麼,此人的功德也是非常多的。

藥王菩薩

這時,藥王菩薩跟釋迦牟尼佛說:我現在應當給演說《法華經》的法師說陀羅尼神咒,以便守護他們。於是藥王菩薩即便說如下神咒,安爾(一)曼爾(二),摩爾(三),摩摩爾(四),旨隸(五),遮梨第(六)賒咩(七)賒履多瑋(八)羶屍帝(九)目帝(十)目多履(十一)娑履(十二)阿瑋娑履(十三)桑履(十四)娑履(十五)叉裔(十六)阿叉裔(十七)阿耆膩(十八)羶帝(十九)賒履(二十)陀羅尼(二十一)阿盧伽婆娑簸蔗毗叉膩(二十二)禰毗剃(二十三)阿便哆邏禰履剃(二十四)阿亶哆波隸輸地(二十五)歐究隸(二十六)牟究隸(二十七)阿羅隸(二十八)波羅隸(二十九)首迦差(三十)阿三磨三履(三十一)佛陀毗吉利袠帝(三十二)達磨波利差帝(三十三)僧伽涅瞿沙禰(三十四)婆舍婆舍輸地(三十五)曼哆邏(三十六)曼哆邏叉夜多(三十七)郵樓哆(三十八)郵樓哆舍略(三十九)惡叉邏(四十)惡叉治多治(四十一)阿婆盧(四十二)阿摩若那多夜(四十三)。藥王菩薩又對釋迦牟尼佛說:這個陀羅尼神咒, 是六十二億恆河沙數之眾的如來所宣說,如果有人侵擾詆毀這位演說《法華經》的法師,那他就等於侵擾詆毀這些如來。這時,釋迦牟尼佛稱讚藥王菩薩說:善哉、善哉!你憐憫、關照、擁護、宣說《法華經》的法師,所以才說出這個陀羅尼神咒,這對於所有的眾生也有很大的得益。

陀羅尼咒

這時,勇施菩薩對釋迦牟尼佛說:我也為擁護、讀誦、受持《法華經》的人們說一個陀羅尼神咒,如果這些法師得到了這個陀羅尼神咒,那麼夜叉鬼、羅剎鬼、富單那鬼、吉遮鬼、鳩槃荼鬼、惡鬼等,都不會有機會侵害這些法師。於是勇士菩薩即在釋迦牟尼佛面前宣說如下咒語:痤隸(一)摩訶痤隸(二)鬱枳目枳(四)阿隸(五)阿羅婆第(六)涅隸第(七)涅隸多婆(八)伊緻(九)柅韋緻柅(十)旨緻柅(十一)涅隸墀柅(十二)涅犁墀婆底(十三)。勇士菩薩又對釋迦牟尼佛說:這個陀羅尼神咒,是由恆河沙數中的如來所宣說的,並且得到諸佛隨喜讚嘆。如果有人侵擾詆毀這些講說《法華經》的法師,那麼他就相當於詆毀這恆河沙數中的如來。

這時,毗沙門天王對釋迦牟尼佛說:我也因為悲憫、關懷眾生及擁護受持《法華經》的法師的緣故,說一個陀羅尼神咒,於是,毗沙門天王即說出如下咒語:阿梨(一)那梨(二)那梨(三)阿那盧(四)那履(五)拘那履(六)毗沙門天王又對釋迦牟尼佛說:這個神咒可以護持說講說《法華經》的法師,我也將親自擁護受持這部經典的眾生,使他們在一百由旬之內,沒有任何衰退與禍患。

毗沙門天王

那時,在法會中的持國天王,在千萬億那由他數的乾闥婆眾的恭敬圍繞下,也來到釋迦牟尼佛的面前,合掌禮敬,佛說到:我也以陀羅尼神咒來擁護受持《法華經》的法師。於是,持國天王即說出如下咒語:阿伽禰(一)伽禰(二)瞿利(三)乾陀利(四)旃陀利(五)摩蹬耆(六)常求利(七)浮樓莎柅(八)頞底(九)。持國天王又對釋迦牟尼佛說:這個陀羅尼神咒,是由四十=億位如來所宣說。如果有誰侵擾、詆毀這些受持《法華經》的法師,那他就如同侵擾詆毀著眾多的如來。

東方執國天王

這時,有眾羅剎女,第一位名叫藍婆,第二位名叫毗藍婆,第三位名叫曲齒,第四位名叫華齒,第五位名叫黑齒,第六位名叫多發,第七位名叫無厭足,第八位名叫持瓔珞,第九位名叫皋帝,第十位名叫奪一切眾生精氣。這十位羅剎女與鬼子母等,以及他們的子女與眷屬一同來到佛的面前,異口同聲對佛說道:我們也想應付那些讀誦、受持《法華經》的法師,消除他們的衰退與禍患。如果有人尋找法師的短處,就不會有可乘之機。於是眾羅剎女等即在釋迦牟尼佛面前說出如下咒語:伊提履(一)伊提泯(三)伊提履(三)阿提履(四)伊提履(五)泥履(六)泥履(七)泥履(八)泥履(九)泥履(十)樓醯(十一)樓醯(十二)樓醯(十三)樓醯(十四)多醯(十五)多醯(十六)多醯(十七)兜醯(十八)醯(十九)

說完咒語,羅剎女等又繼續說:我們寧願諸餓鬼眾在我們頭上為所欲為,也不會讓他們去擾亂受持《法華經》的法師,如持此咒,一切惡鬼,如夜叉鬼、羅剎鬼、餓鬼、富單那鬼、吉遮鬼,毗陀羅鬼、犍馱鬼、烏摩勒伽鬼、阿跋摩羅鬼、夜叉吉遮鬼、人吉遮鬼、熱病鬼等,都不能擾亂這些受持《法華經》的法師,若持此咒,在一日、二日、三日、四日甚至七日之中,如果常有熱病鬼,或者男形、女形,或者童男形、或者童女形,都不能擾亂這些受持《法華經》的法師,若持此咒,甚至在夢中都不能擾亂這些受持《法華經》的法師。釋迦牟尼佛告訴羅剎女們:現在你們只要能夠擁護那些受持《法華經》名字的人,所獲得的福報已不可限量,更何況擁護那些完全受持、供養《法華經》的人,這些供養經卷的人,或以鮮花、香料、瓔珞供養,會以未香、塗香、燒香供養,或者以寶幡、寶蓋、歌舞供養,或者點燃各種油燈供養諸如此等,百千種方式來供養《法華經》的法師,你們及你們的眷屬應當擁護這些法師。釋迦牟尼佛說這篇《陀羅尼品》時,法會中有六萬八千人獲得了無生法忍。

這一講到此,謝謝大家的閱讀,評論和轉發。

相關焦點

  • 受持《妙法蓮華經》殊勝功德、萬劫難遇!
    下面從此經的殊勝功德來說這部萬劫難遇的經典     1.《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如一切凡夫人中,須陀恆、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闢支佛為第一,此經亦復如是,一切如來所說,若菩薩所說、若聲聞所說,諸經法中。最為第一。有能受持是經典者,亦復如是,於一切眾生中亦為第一。
  • 讀誦抄寫法華經的功德利益
    「一切如來所說,若菩薩所說、若聲聞所說,諸經法中,最為第一……一切聲聞闢支佛中,菩薩為第一,此經亦復如是,於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如佛為諸法王,此經亦復如是,諸經中王。」——《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  3。「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若不能得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若有得聞是經典者,乃能善行菩薩之道。
  • 心如皎月淨無瑕 定水澄清慧日朗|讀誦受持《法華經》的功德
    明代藕益大師說:「此一部經乃如來究竟極談,具明施設一代時教所以然之線索,如家業之有總帳簿,如天子之有九鼎也。」可見《法華經》在我國佛教史上的地位與影響。 《法華經》夙有諸經之首之說,祖師大德開悟的情況各有不同,其中以誦經開悟為多。而誦經開悟中,又以誦《法華經》、《金剛經》、《楞嚴經》三部經開悟為多。《金剛經》和《楞嚴經》都屬於般若部,可以令人開悟。
  • 咒語是佛言,與佛菩薩無二無別
    更難能可貴的是,藏族人基本上都持有本尊與其咒語無二無別之正見,相對於別的民族而言,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罕有的品性與特質。就我接觸到的很多別的民族信佛或不信佛的人士來說,其中有些人也會手纏佛珠,或胸前掛一串很大的佛珠。除了有消災避邪的護身作用,愛戴佛珠也是有善根的流露。
  • 受持《法華經》有多難
    一個人站在有頂——這是以上臨下,來對無量的人講無量的經,講無量的經「亦未為難」。佛在這裡是不是說,講經不在於多,而在於真,要講了義法。亦未為難,是說不足為奇。這是講的四個「亦未為難」。若佛滅後,於惡世中,能說此經,是則為難:前面四個「不足為難」就是為了襯託這一個:能夠講《法華經》這是難得。在下面這段偈頌呢,佛專門讚嘆受持《法華經》的人。
  • 法華經和終南山的淵源
    當時社會許多有名望的人都來拜訪智者大師。那麼多社會名流來拜訪智者大師,智者大師不是歡喜,而是憂愁。有次有個大臣供養他一箱寶物,智者大師跟他徒弟說,你看,他們又來分我的功德了。所以師父接受在家人的供養,是在家人在分出家人修行的功德。無事不登三寶殿,三寶功德可以消災,免難,所以我們去供養師父,要感恩師父給我們培福田。三寶是人天福田,那福田來自哪裡?
  • 法華經中的殊勝功德名句
    《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如一切凡夫人中,須陀恆、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闢支佛為第一,此經亦復如是,一切如來所說,若菩薩所說、若聲聞所說,諸經法中。最為第一。有能受持是經典者,亦復如是,於一切眾生中亦為第一。
  • 隨喜助印經中之王《法華經》,福增無量,罪滅河沙,消業培福,速證菩提,功德億萬倍增長!
    《法華經》全稱《妙法蓮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教法,因經中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華經》也譽為「經中之王。」不入法華,不知佛恩之浩瀚;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妙法蓮華經》被稱為「成佛的妙法」,世尊盛讚此經「於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可見其重要性。
  • 講說《金光明經》對國家有哪四種利益?想學習菩薩至誠感人的懺悔嗎?——請認真聆聽《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二
    不論此經在何處講說,整個國家亦能獲益,國君不受欺凌,疾疫消滅,眾人歡喜,上下和睦,無有爭鬥;國君賦予人民宗教自由,常獲天人護持。在爭戰頻頻之處,誦念此經尤有助益。保存、背誦或倡印此經者,功德勝于天龍八部,願望皆能達成。
  • 記住這三點,菩薩隨時保佑
    而且這樣念誦還有無盡的功德。《法華經》中佛陀告訴無盡意菩薩:「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行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與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從這個角度看,持誦其他菩薩的名號根本不如觀音菩薩。
  • 《法華經》如群星中的月亮,最耀眼;如太陽穿破一切黑暗
    今天我們學習《妙法蓮華經》之「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此講主要述說本品後半段,主要述說世尊宣說受持《法華經》及本「藥王菩薩本事品」的無量功德。接經文;釋迦摩尼佛對宿王華菩薩說:你意下如何?一切眾生喜見菩薩難道是旁人嗎?
  • 佛教:佩戴觀音像、念六字真言,到底有多大功德?99%的人不知道
    佛陀還說,觀音菩薩的一個毛孔住著一百位如來,普賢菩薩有次去觀察觀音菩薩一個毛孔的距離,十二年都沒有找到邊際……講了很多不可思議的功德。除蓋障菩薩問:「觀音菩薩的功德為何如此不可思議?」佛陀說:「因為他有六字真言——嗡嘛呢巴美吽。」除蓋障菩薩又問:「六字真言從何而來?」
  • 《金剛經》的受持功德
    可見受持本經功德之殊勝。下面分別說明。 一、增長福德 人生的幸福是基於福德。由有福德才能處處須遂,心想事成。受持《金剛經》能增長我們的福德。 經中前後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校量,恆河沙等七寶布施校量,恆河沙等身命布施校量,每日三時以恆河沙等身布施校量,又以佛陀曾經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的功德校量,都不及受持《金剛經》四句偈功德之大。 因為財富的布施,身命的奉獻,那都只能給人以短暫的幫助。
  • 《法華經》是救世「藥方」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中,佛以「良醫」作喻,他有「大良藥,色香美味,皆悉具足,速除苦惱。」『病』有身心之別,如來藏的道理既治心病,也治身病。治心病,來世解脫;治身病,今世健康、長壽、快樂。因此在《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中佛說:「此經則為閻浮提人病之良藥,若人有病,得聞此經,病即消滅,不老不死。」為什麼會有這麼好的效果呢?看上去不可思議的事,其實一定有可思議的道理。
  • 普賢行願品唱誦及功德利益
    簡單的介紹一下《普賢行願品》的殊勝功德,供養同修師兄師姐,惟願大眾,普入普賢菩薩行願海。     《華嚴經》中,普賢菩薩對善財童子說:「善男子。我法海中。無有一文。無有一句。非是舍施轉輪王位而求得者。非是舍施一切所有而求得者」。
  • 《法華經》皆應供養如佛之塔
    受持讀誦是經典者,復有如是諸善功德,當知是人、已趨道場,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坐道樹下。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經行處,此中便應起塔,一切天人、皆應供養如佛之塔。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佛對彌勒菩薩說:阿逸多!如果我「入滅」後,眾生聽聞到《法華經》,有人能受持,或自己書寫、或教人書寫,就等同於修造了「僧坊」。
  • 觀音菩薩與《普門品》的功德
    所以想要堅持,尤其是在家人,還要護持家庭,還要工作,時間不能全部拿來修行,那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建議念《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普門品有幾個好處,比如,簡短容易受持。像地藏經,挺長,想要每天堅持一部,確實是不太容易。但普門品不一樣,簡短,最快不到十分鐘就背誦或念完了。所以建議普門品為每天功課,有的人一天能念108部,當然這也要看個人緣分。
  • 《法華經》隨喜者得佛授記
    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藥王!若有惡人,以不善心,於一劫中、現於佛前,常毀罵佛,其罪尚輕,若人以一惡言、毀呰在家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藥王!有讀誦法華經者,當知是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則為如來肩所荷擔。其所至方,應隨向禮,一心合掌,恭敬、供養,尊重、讚嘆,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餚饌,作諸伎樂,人中上供、而供養之,應持天寶、而以散之,天上寶聚,應以奉獻。所以者何?
  • 【咒語學習】 財寶天王心咒(108遍)
    咒語學習:財寶天王心咒的功德:財寶天王是金剛手菩薩的化身,金剛手菩薩根據眾生、修行者的緣分,化了十五尊財寶天王。這十五尊財寶天王裡,與格魯的教法最有緣分的是一面二臂、拿寶傘和吐寶鼠的財寶天王。修財寶天王有非常大的兩個作用:第一,很容易得到出離心;第二,同時也能得到財富、戒律清淨。財寶天王是中士道的護法神,修財寶天王不但對大家的財源殊勝、財源上面有幫助,對中士道的戒定慧也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戒律能夠清淨。
  • 279.受持這部經的法師,往下能看見阿鼻地獄,往上能看見有頂天【法華經淺釋】(宣化上人)
    四果阿羅漢,也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初地菩薩,可以看見一百個佛世界;二地菩薩,更要加上一倍,這看的都不同的。「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阿鼻是梵語,譯為無間,就是無間地獄。無間,沒有間歇,總受罪。無間地獄裡頭,有五種的無間:趣果無間、受苦無間、時無間、命無間、身形無間。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往下能看見阿鼻地獄,往上能看見有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