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是佛言,與佛菩薩無二無別

2021-02-08 我家法王

仁羽:李健師兄,末學仁羽有一疑問一直未得到解決,末學想請師兄幫問一下「我家法王」:修密法,比如加行,祈請文等為什麼用藏文念比用漢文念加持力強?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傳法下來用的是梵文,現世又有多少人能懂會讀梵文的?那如此這樣,如末學仁羽不懂藏文也讀了藏文的,想發心修持好密法解脫的,不是被拒之門外?那這豈不是有分別嗎?請師兄一定為末學仁羽求得開示!感恩師兄慈悲!末學仁羽合十!


李健:師兄誦讀過大悲咒吧?!
仁羽:讀過。
李健:也誦讀過楞嚴咒吧?!
仁羽:讀過。

李健:師兄也知道 般若 是無法用中文 智慧 翻譯的。
有些是中文無法翻譯。有些是不能翻譯。有些是勉強音譯翻譯。
但,佛法的精妙之處都在文字之外。


仁羽:師兄,比如四加行,祈請文到有藏、漢兩語呀,那為什麼不能用漢語?因為我用我自已的母語,誦讀就順暢並能理解,便於觀想!

李健:為方便各個層次各種根器的修行人善巧方便。可用多種語言文字誦讀。船,為渡河。過了,就放下。

仁羽:那師兄意思是能用自已語言修行,只要能把深讀理解經文要義,不執著於何種語種,都有同等加持力?!是這樣理解嗎?

李健:不執外相,不執文字,外在修行法門都是為了保持內在覺照。


仁羽:對的,可末學念誦白瑪朗達長壽祈請文,原本我用中文念誦了40萬遍數,但師父給其他弟子說一定並只能用藏文念才有加持力,我不明白,所以才請教師兄。感恩師兄慈悲!末學仁羽合十!

李健:加持力也是為了內在覺照。師兄可按師父指導,上升一個修行層次,再用藏文誦讀更殊勝。


索達吉堪布說咒語在藏傳佛教中確實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藏地,幾乎人人手中都拿有佛珠,無論在家或出家,人們手中的佛珠都是用來為持咒誦經的。很多藏族人用一生的時間精進持誦咒語,他們當中的一些人早已將本尊心咒念誦過十億遍以上。更難能可貴的是,藏族人基本上都持有本尊與其咒語無二無別之正見,相對於別的民族而言,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罕有的品性與特質。就我接觸到的很多別的民族信佛或不信佛的人士來說,其中有些人也會手纏佛珠,或胸前掛一串很大的佛珠。除了有消災避邪的護身作用,愛戴佛珠也是有善根的流露。


其實持誦咒語並非是藏地的獨特發明,這種行為原本就符合佛陀宣示的教義與制定的修行規則。《觀音密藏經》云:「若有受持神咒者,凡有所作,必得成就,唯必深信,不得生疑。」《光明經》則明確指出:「十地菩薩,尚以咒護持,何況凡夫?」而《小般若經》中則詳細介紹了釋迦牟尼佛心咒的殊勝功德:「依此咒之力,釋尊得成佛,觀世音證為菩薩,僅聞此咒,亦得無量福德,並除一切業障。」


由此觀之,咒語實實在在具備不可思議之功德及加持力,究其原因,則麥彭仁波切所言:「於勝義中,一切諸法皆為等淨大法身界中無偏袒;於世俗中,聖尊之真身與密咒二者,於所化者前,皆是智慧之幻變許,了知彼二無差別,則應將密咒受持為聖尊也。」換句話說,一切聖者的究竟身相大智慧,由其大悲誓願力加持而顯現為各種密咒祈請文手印等相,這就好比受習氣薰染力所致,自心可現為外境及身體等。所以,這類密咒祈請文手印實與獲得智身之聖尊無有絲毫差別。密咒既是如來之幻變,則它定能成辦如來之事業,賜予如來之果位,並因此而具有極其重要的持誦必要性。


不僅持誦咒語能帶來如此巨大之利益,甚至僅僅見聞咒語都能給當事人帶來無窮功德。觀誦真言時,我們就是把咒語觀為本尊;咒是佛的語言。真正勝義諦的咒,不是聲音、文字、語言與符號,而是心的本性光明如來藏。密咒者,也即善逝之智慧幻變,而我們的心性本體與諸佛菩薩之智慧並無任何本質上的差別。故而隨著蒙蔽在自心上的虛幻不實的垢染愈益清淨,我們所能見到的如來之幻變加持等,亦愈發明顯。最後當一切垢染都得以清淨,並現前實相之時,一切諸佛即是自己,自己即為一切諸佛,修行者就這樣獲得與十方三世諸佛無二無別之法性智慧身。


藏傳佛教中不僅有諸佛菩薩、諸聖者之咒語,為利益無邊眾生,藏密中還有能令持咒者發財、長壽、健康等滿其種種世間暫時利益之咒語,亦有專用於超度、攝受、勾招等各種用途的咒語。比如持誦綠度母心咒加持智慧、相貌、姻緣,有緣人以虔誠心祈禱度母,均能如願以償。


關於咒語還有一點要特別予以說明,即咒語一般都是音譯,它的意義常常不翻譯。因按顯密公認的道理來看,咒語本體即具有四成:法性本性而成立、有法自性而成立、以加持而成立、從能力加持而成立。故各大譯師基本上都不翻譯咒語,以免把飽含諸佛菩薩無量密意之咒語錯解或簡單化、庸俗化。因此,我們看到的《心經》等經典中的咒語都沒被意譯過來。


《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中記載道,佛陀曾親口對除蓋障菩薩說過,為求得「嗡嘛呢巴美吽」這一六字真言,佛於無量時日中供養了萬千俱胝如來都未求到,後來在承侍供養勝蓮如來後方才得到,而勝蓮如來也是在供養了無量數如來後才得到此真言的。且不說六字真言所具有的淨除業障、究竟六度的功德,單單看佛陀為得到它而付出的無數世的代價,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愛我們有可能萬劫不復的人身學佛誦經持咒,布施行善,早證佛果;也要好好珍愛那與諸佛菩薩的本體無二無別的咒語。

感恩佛佑眾生,只要我們也做一朵清淨之蓮,蓮花不必生在淨土,心靜則佛土淨,清淨心生智慧,一心念佛,不住一物,日行一善,不用往生也能到達極樂淨土。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佛緣!

佛珠定製設計,請加微信 WJFWFZ

相關焦點

  • 印光祖師、一切眾生,一念心性,直下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
    文鈔原文:一切眾生,一念心性,直下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但以從未悟故,不得受用。故華嚴經如來出現品雲,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須知智慧與妄想執著,原非二物。迷之,則全智慧,以成妄想執著。悟之,則全妄想執著,以成智慧。喻如握拳舒掌,原是一手。結冰融泮,原是一水。良由心體不變,用常隨緣。體不變故,在凡不減,在聖不增,居塵不染,離垢不淨,在生死而不受輪迴,證涅槃而不屬寂滅,無象而為萬象之主,非法而為諸法之宗,從本以來,常自如如,了無凡聖生佛之異。
  • 佛言:誦讀此經,惡鬼不近,無有病苦,無有橫死!
    不過,佛從未「棄眾生」,他深知「佛滅度後,一切眾生當為惡魔惡鬼嬈擾」,遂留下一部《護身命經》。佛說:「誦讀此經一句一偈,眾邪惡鬼不得忌近,令惡世中一切眾生無有病苦,無有橫死!」經書記載,佛在娑羅雙生樹間將取涅槃前,四部眾弟子聞訊雲集。爾時,佛身體已至極限,然為利益眾生故。他強打起精神,正襟危坐為阿難等尊者說最後一部佛經,正是此《佛說護身命經》。佛言:「我滅度後五濁惡世中,一切眾生當為惡魔惡鬼嬈擾,吸人精氣者求人長短者橫來殺人者。
  • 文殊師利菩薩示現說法,持心無二無別,究竟虛空
    五臺山是文殊師利菩薩道場,在靈鷲寺東側供奉著文殊菩薩的發塔。相傳南北朝時期,五臺山靈鷲寺每年春季舉辦無遮齋會,供養十方菩薩。文殊師利菩薩示現說法,持心無二無別,究竟虛空繼而空中傳出文殊菩薩法音:眾生學平等,心隨萬境波;百骸俱捨棄,其如愛憎何?
  • 印祖:我是未悟之佛,佛已悟眾生,其心性本體平等一如無二無別
    印光大師:眾生者未悟之佛,佛者已悟之眾生,其心性本體平等一如無二無別,其苦樂受用天地懸殊【印光大師開示】眾生者,未悟之佛。佛者,已悟之眾生。其心性本體,平等一如,無二無別。諸佛致極修德,徹證性德。譬如大圓寶鏡,其體是銅。知有光明,日事揩磨。施功不已,塵盡光發。高臺卓豎,有形斯映。大而天地,小而塵毛。森羅萬象,炳然齊現。正當萬象齊現之時,而復空洞虛豁,了無一物。諸佛之心,亦復如是。斷盡煩惱惑業,圓彰智慧德相。盡來際以安住寂光,常享法樂。度九界以出離生死,同證涅槃。
  • 為什麼說《弟子規》是《華嚴經》的根基,它與《華嚴經》無二無別
    而學佛的人,也希望這一生成聖成賢,作佛作菩薩。學習《弟子規》便是實現這一切的入門根基。許多人認為《弟子規》是給孩子學的,談起《弟子規》,還會有一點輕視的心理,覺得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弟子規》就不必學了。
  • 【咒語學習】地藏王菩薩心咒(108遍)
    咒語都是古印度的梵文,我們的語言、文字都無法準確表達咒語的意思。而按有傳承的師父的口音來學,可以準確地表達出咒語的意思。念咒語的時候發音一定要標準,如發音不標準,念咒語沒有效果。咒語學習:地藏王菩薩心咒的功德:由於地藏王菩薩悲願弘深,持誦地藏王菩薩咒語
  • 省庵大師揭示世界第一秘密:謂我現前一心,直下與釋迦佛無二無別
    省庵大師揭示世界第一秘密:謂我現前一心,直下與釋迦佛無二無別【淨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師開示】云何尊重己靈?謂我現前一心,直下與釋迦如來無二無別。云何世尊無量劫來早成正覺,而我等昏迷顛倒,尚做凡夫?可謂不辜佛化,不負己靈。是為發菩提心第七因緣也。【略解】我們為什麼要尊重自己的心靈呢?因為我們現前這顆心靈直下與釋迦牟尼佛的心靈是一樣的。云何釋迦牟尼佛無量劫來早已成正覺,而我等凡夫卻昏迷顛倒,尚做凡夫?又釋迦牟尼佛具有無量神通智慧、功德莊嚴,而我等凡夫則但有無量的業系煩惱、生死纏縛。
  • 仁清法師:諸佛菩薩祈怙念 資糧圓滿我隨喜
    願佛菩薩加持我,我修法的功德和加持成果是什麼呢?臨命終的時候命終的時候就是隨即馬上就能夠辦的到。有那種力用馬上就能達到一種境界,什麼境界?不為他生所阻斷。我們在很多經典上經常聽說 ,不為胎卵溼化,常在佛前化生有嗎?不為胎卵溼化常在佛前化生,胎生卵生溼生化生是六道輪迴眾生的四種常見的出生方式。
  • 佛說海龍王經【原文】四卷第一
    不剛不[革*卬]而不諛諂。除諸貪嫉。見人得供代其歡喜。是為三。復有五事常懷篤信。何等五。曉樂脫力積功德力。入報應力。遵道心力。將御法力。是為五。復有二事多所悅護。何等二。不舍歡喜。不在嗔恨。是為二。復有二十事護眾因緣。何等二十。常信佛教。不著他緣。所作自護。他作他受。法法相應。法法相照。善惡報應。無亂不順。心無想念。無我無人。都無所有。亦無往來。無所歸趣。除因緣報。由罪福安危。將護諸緣。諸佛世尊。
  • 都知道彌勒菩薩是一生補處佛,其實你也是一生補處佛,不信來看
    佛告訴阿難: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菩薩,人人都決定證得究竟一生補處的果位,除非有些菩薩有他自己的本願,不要成佛,立願在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悟無生之後,應現十方世界,盡未來際,普度眾生,皆生西方。像這一類自己不願做一生補處的菩薩,他們是以度化眾生的弘誓功德,來莊嚴自己的佛身淨土的。
  • 有菩薩、天王、羅剎說咒語,擁護受持《法華經》者;並宣示其功德
    此品的內容主要是講:佛陀宣說受持、讀誦、書寫《法華經》者之功德,藥王菩薩、勇施菩薩、毗沙門天王、持國天王、諸羅剎女等各自演說咒語,擁護受持、演說《法華經》者。接經文,這時,藥王菩薩即從座起,袒露右肩,合掌向釋迦摩尼佛致禮並對佛說:世尊,如有善男子、善女子能夠受持這部《法華經》或者非常流利通達的讀誦此經、或者抄寫經卷,那麼他們能得到多少福德呢?
  • 《佛說大阿彌陀經》 國學進士龍舒王日休校輯
    復有佛頂中光明照一世界者。有照二世界者。有照三世界者。如是展轉漸遠。有至於照二百萬世界者。惟阿彌陀佛頂中光明。照千萬世界無有窮極。諸佛光明所以有遠近者何以故。初為菩薩時。願力功德各有大小。至期作佛皆隨所得。是故光明亦從而異。若威神自在隨意所作。不必豫計則無不同。阿彌陀佛願力無邊功德超絕故。比諸佛光明特為殊勝。十三佛號分第十三佛言。阿彌陀佛光明。
  • 眾生的一念心性與佛無二無別。《印光法師嘉言錄》(10、11)
    【論】八11.眾生的一念心性與佛無二無別。眾生雖然在迷昧中,不覺不知,起惑造業,備作眾罪。但是他本具的佛性,並沒有一點損失。就好像摩尼寶珠掉在廁所裡。和屎尿一樣汙穢,沒啥區別。愚痴的人不知道那是寶物,便與糞穢一樣看待。有智慧的人知道這是無價妙寶,就不嫌它汙穢,一定會從廁所中取出它,用種種方法洗滌它,使它清潔。
  • 佛教:在寺廟之中,拜這三位佛菩薩,將會福報無量
    本文,給大家一起介紹一下佛教門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三位佛菩薩,希望大家在禮拜的同時,能真正的得到佛法的薰陶,得到福報。一、釋迦牟尼佛我們都知道,釋迦牟尼佛被簡稱為「佛陀」或「佛」。他是佛教的創始人,。佛有十個尊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 佛教中的咒語有什麼功德利益?
    佛教咒語,是一種不能用言語說明的特殊力量秘密語,是在祈求息災、增福開慧時所唱誦的密語。咒,又稱為真言、陀羅尼、明咒、神咒等。真言:是指佛的言語真實契理,全無虛妄,例如《六字真言》、《七佛滅罪真言》等。陀羅尼:是梵語音譯而來,意思是總持、能持、能遮,也就是能夠總攝任持無量教法義理,使持咒者消除障礙,得到無邊利益。
  • 佛經講,佛與眾生無二無別
    《觀無量壽佛經》講:阿彌陀佛代表十方諸佛,看到了阿彌陀佛,就是看到了十方諸佛。一切佛的應身,都是從法身裡出來的,就是說一尊佛有無量無邊的應身佛,一切諸佛是無二無別的。《華嚴經》上講:「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從本性上講,一切眾生和諸佛是一樣的,因為一切眾生也是從法身裡出來的。若有一個眾生心地清淨,阿彌陀佛就顯現在他的心中。若有百千萬億個眾生心地清淨,阿彌陀佛就以百千萬億身,顯現在他們的心中。一樣的道理,只要水變清了,月亮映在水中的樣子才會清晰,只要眾生心地清淨了,才會看清心中的佛。
  • 佛言:如是大藥樹於子中,求不可得
    微細之識能生大身,識中求身則不可得釋:《大乘顯識經》:【佛言大藥。如一小渧。跋錯那婆。入四龍口。四龍便死。於意云何。小渧藥毒。龍口中毒。何毒為大。大藥白佛言。龍口毒大。小渧藥毒。甚為微少。】佛說,大藥,如果有一點點的跋錯那婆毒藥(這是自製的一種毒藥),只需要像一滴水那麼大的一點,入到四個龍王的口裡,四個龍王馬上就會死亡。別看四條龍能讓四大海水全部充滿毒藥,但是只需要一小點渧跋錯那婆毒藥,龍王們也受不了,必中毒而死。大藥,你怎麼認為?一滴水量的藥性毒,和龍口中的藥性毒,哪個毒性大?大藥菩薩說,龍口的藥性更毒,小水滴大的毒藥性太微小了。
  • 文殊菩薩與《文殊般若經》的思想及其影響——蔡宏
    [③]關於文殊菩薩的來處說法較多,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過去已成佛果。《首楞嚴三昧經》中說:            爾時長老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我謂文殊師利法王子,曾於先世已作佛事,現坐道場轉於法輪,示諸眾生入大滅度。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迦葉,汝謂爾時平等世界龍種上佛,豈異人乎?勿生此疑,所以者何?即文殊師利法王子是。
  • 修橋補路平地待佛的持地菩薩
    時國大王筵佛設齋,我於爾時平地待佛,毗舍如來摩頂謂我: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我即心開,見身微塵與造世界所有微塵等無差別,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我於法性悟無生忍成阿羅漢,回心今入菩薩位中。聞諸如來宣妙蓮華佛知見地,我先證明而為上首。佛問圓通,我以諦觀身界二塵等無差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成無上道,斯為第一。」
  • 春節去寺院拜哪尊佛菩薩比較好?如何燒香祈福才正確?
    禮佛二、如何拜佛?我們去寺院拜佛,進入寺院要雙手合掌,合掌是表示恭敬的意思。雙手翻掌,手心向上託起,觀想接佛足,雙腳、額頭都要著地。拜佛時心中念偈頌讚嘆佛的功德:「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偈頌念一遍或三遍皆可,接著念咒語「縛日臘,斛」三遍。禮拜後可以瞻仰佛像,心中默念贊佛偈:「法王無上尊.三界無倫匹,天人之導師,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滅三祗業。稱揚若讚嘆。億劫莫能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