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法華經》之前先溫習一下「華」這個字。
【華】共三個讀音,是分別【huá】【huā】【huà】,【huá】音是我們平時最常用的,【huà】是華山和姓,【huā】現在基本不用了,古同「花」,花朵。
《法華經》全稱為《妙法蓮華經》,「妙法」是指本經所說之法精深微妙,「蓮華」是用蓮花來形容經典的純潔無瑕。雖然《妙法蓮華經》的經題只有五個字,但是其內涵十分深刻,據 說唐代智者大師光解釋這五個字的經題 就曾用了三個月之久。
《妙法蓮華經》是中國佛教史上有著深遠影響的一部大乘經典,由於此經譯文流暢、文字優美、譬喻生動,教義圓滿,讀誦此經是中國佛教徒最為普遍的修持方法。
關於《法華經》的編集時間,學術 界主要認為此經是在紀元前後、不遲於公元1世紀在西北印度結集,是和《華 嚴經》一樣逐漸結集、增編而成。
龍樹菩薩在公元1世紀著作的《中 論》、《大智度論》已引用此經的文 義,《楞嚴經》、《大般涅槃經》也都 有此經的引述部分,可見《法華經》的 成書時間要早於以上諸經。
關於《法華經》的匯集,大多數學 者認為先有序品、方便品、甓喻品,然 後是見寶塔品、勸持品,之後是從地湧 出品、如來壽量品、如來神力品,再後是分別功德品、常不輕菩薩品。在上述 諸品中,見寶塔品反映了莕薩行者以佛 塔為中心之信仰,如來壽置品則將佛陀視為壽命無量的聖者,這與大乘佛教出 現的背景相吻合,是佛教發展的產物。 在《法華經》諸品中,提婆達多品最後出現,經中指出像提婆達多這樣犯了五無間罪的罪人,因傳授此經的功德,也能成就佛果,反映了此經的廣大功德。
《法華經》最早由晉代竺法護翻譯 為《正法華經》,共10卷27品;後秦 鳩摩羅什翻譯為《法華經》,共7卷28 品。隋代闍那崛多和達摩笈多重新按梵 文勘定為《添品妙法蓮華經》,共7卷 27品。此外,根據《開元錄》記載,還 有6卷的《法華三昧經》、6卷的《薩芸 芬陀利經》、5卷《方等法華經》的譯 本,可能只是誤傳。
在諸多譯本中,以鳩摩羅什翻譯的 《法華經》流傳最廣。在此譯本的基 礎上,後人將南齊法獻的《提婆達多 品》、闍那崛多翻譯的《普門品偈》和 玄奘翻譯的《藥王菩薩咒》一併編入, 共計7卷28品,這也是現行的流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