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教育部公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中期評估報告。《綱要》實施5年,在學前教育方面,5年間,全國新建幼兒園7萬多所,較5年前增幅達51.88%;在園幼兒人數達4050.71萬人,較5年前增加52.41%。成效顯著,但仍舊存在幼兒園「小學化」趨勢,對此,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鼓勵「小幼」對口升學,目前相關政策正在擬定中。
成果:「入園難」得到緩解
《綱要》中期評估報告顯示,自2009年至2014年,全國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2萬所,全國幼兒園總量增幅達到51.88%。全國在園幼兒達到4050.71萬人,比2009年增加52.41%,這一增量相當於前10年增量總和的兩倍。「入園難」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2020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將達到70%。
在師資方面,2014年,專任教師184.4萬人,比2011年增加52.84萬人,增長40.17%。幼教的學歷層次普遍提高,專科以上學歷教師佔比達66%,有幼教資格證的教師佔比為61%。
問題1公辦園仍「入園難」
據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4年,教育部門辦園新增19672所,公辦幼兒園的佔比仍然較低,民辦幼兒園佔比過高。而家長口中所謂的「入園難」,多表現為「入公辦園難」。
對策:公辦園佔比列入地方考核。教育部將進一步加大學前教育的財政性投入,把我國的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佔比至少提高到7%。同時,進一步加大公辦幼兒園的建設力度,把「雙50%以上」,即公辦幼兒園數量佔比50%以上、在公辦幼兒園就讀的幼兒佔比50%以上,作為各地建設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的考核指南。
問題2 師生比平均1:22
目前,幼兒園教師與學生的比例平均達到1:22,農村地區更低。從幼兒園園長對5年來學前教育發展的情況滿意度看,教師的編制、待遇和職稱等滿意度最低,僅45.6%。這使得幼教的流動性大。
對策:幼教職稱比照中小學教師。教育部將確保公辦園和公辦性質幼兒園的非在編教師收入不低於在編教師收入80%,足額足項地為教師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健全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的編制核定和補充制度,補充配齊公辦園專任教師的編制。在職稱評定上,幼教職稱將按照中小學教師職稱設立,但依照幼教工作特點考核。
問題3 幼兒園「小學化」較嚴重
教育部在調查了解中發現,如今仍有相當多的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學前教育專題評估報告指出,科學保教觀念真正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獲得普遍落實還有待時日。
對策:一年級實行「零起點」教學。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司長鄭富芝表示,幼兒園要堅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科學保教。為堅決防止和糾正幼兒園「小學化」,教育部將制定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指南。嚴禁「幼升小」選拔,一年級實行「零起點」教學,鼓勵建小區配套型學校,包括幼兒園、小學、中學「15年一貫制」。北京晨報記者 劉佳
新聞連結
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
暫無時間表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實施過半,學前教育依然面臨很多備受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根據昨天發布的教育規劃綱要中期評估學前教育專題報告,教育部有關負責同志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針對學前教育是否會納入義務教育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司長鄭富芝表示,老百姓希望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反映了大家希望孩子有更多的機會上幼兒園,而且能夠上一個價格既便宜教學質量又好的幼兒園。但是這個問題涉及立法和條件保障能力等諸多因素,目前暫時沒有時間表。今後要做到入園不難、入園不貴,各級政府要履職盡責,多建普惠性幼兒園,讓孩子不僅有園上還要上得起。
此外,評估報告提出,國際經驗表明,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在80%以上的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學前教育經費佔比平均為9.67%,2014年我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已達70.5%,但相應經費佔比僅為3.5%。政府在學前教育投入總體仍然過低,如何解決?
對此,鄭富芝表示,大多數公辦園以及企事業單位和集體辦園的日常運轉主要依靠收費,亟待建立長效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建機制的核心是財政投入的標準問題。因此,下一步工作重點是科學核定運行成本,推動各地制定公辦園生均財政撥款標準,完善普惠性民辦園的扶持辦法。
鄭富芝還表示,經過努力,五年來學前教育發生重大變化。各級政府對學前教育財政投入達到4000個億,每年平均800個億,而規劃綱要頒布前,每年僅有160多個億。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