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小翻譯巴黎街頭怒罵車夫,法國人震驚,慈禧:連升三級

2020-12-11 黃門左侍郎

清朝小翻譯巴黎街頭怒罵車夫,法國人震驚了,慈禧:連升三級。清朝外交官巴黎街頭罵了車夫一句苟狸儂,法國人為什麼坐不住了?

晚清的華夏,在西方人眼裡,就是一頭睡過勁的病獅,所以,人人都想來獅子身上摟點好處。而身外異邦的華人,更是被人看不起,處處受人欺壓,甚至辱罵,對此,在外漂泊的華人只能逆來順受。但是,這種情況因為1887年春的某天巴黎街頭發生的一次「口角」而發生逆轉,法國人驚呼:「東方睡獅醒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故事的發生是這樣的:

一天傍晚,一位身著長袍馬褂的華人青年在巴黎大歌劇院的廣場上散步,忽然,從街角衝過來一輛馬車,經過華人青年身邊時不僅沒減速,還差點將他撞翻在地。那青年只是斜視了車夫了一眼,沒想到那個法國車夫一看是個身著清朝服裝的華人,根本不把眼前這個「東亞病夫」放在眼裡,不僅不道歉,還口出惡言,大罵華人青年是只「眼睛長到屁股上的中國豬」。這下,華人青年可不幹了,當即用純真的巴黎口音回敬道:「滾開,你這個苟狸儂!」

那個法國車夫一聽,就傻眼了,因為「苟狸儂」是法國人對壞車夫最惡毒的蔑稱,沒想到卻被一位中國人脫口而出,這才將傲慢的法國車夫懟到無語。

那個車夫對於回罵的反應為何如此震驚呢?這還得從「苟狸儂」說起,「苟狸儂」本是巴黎的一個車夫,1855年,苟狸儂有次拉客時,因與兩名乘客在乘車費上發生口角,「苟狸儂」竟然一怒之下將二人殺害。同年,苟狸儂被判處死刑,他的惡名留傳後世,而「苟狸儂」也變為人們對車夫的蔑稱。

一個中國人竟然能說出只有土生土長的巴黎土著才懂的土語,可見此人對法國國情的掌握程度,這才讓那些自視甚高的「巴黎佬」們感到非常驚訝。

這個中國人的表現,讓巴黎上層的有識之士產生了反思,認為這是一個古老大國行將醒來的前兆,於是,這件事便尋事在巴黎社交圈瘋傳。法國有家名為《吾皆知》的雜誌,這下才發現,這世界上還真有他們所不知道的事,於是,他們將巴黎街頭的這場並不激烈的罵仗當作新聞搬上雜誌,報導的題目也很玄乎——《天之子降臨大地》。該報導中還配有一幅插圖,描繪的是一個雄壯的中國人從世界地圖上崛起,嚇得一群紅男綠女的西方狼狽逃竄。

插圖下面還標註了一段文字:「人們長久以來以為永不會甦醒的沉睡者突然醒來,意識到自己的力量,欲一下甩掉趴在他身上、靠他的財富過活的寄生蟲……中國在沉睡幾個世紀後,從麻木中脫身。這一覺醒對老歐洲構成了巨大威脅,見諸中華民族生活的條件的各種形態,從兒童徹底改變教育,到最近皇帝詔書簡化喪葬儀式,無不有所體現。」

那個法語流利、怒懟法國車夫的年輕人名叫陳季同,時為大清駐法公使的翻譯。陳季同是福州人,1867年考入船政前學堂製造專業,因成績優異,提前畢業,授都司。1872年派赴歐洲參觀學習。1875年選派隨洋監督日意格赴歐遊歷考察,翌年4月回國。1877年選為第一屆留學生,赴法進入巴黎政治學堂學習「公法律例」。學成後任駐德、法使館翻譯官。

陳季同有著超強的語言天賦,多年的留學與工作經歷,讓他的法語一點也不次於巴黎土著,並且,他還有著極高的文學素養,是第一個將《聊齋志異》翻譯到法國的中國人。《聊齋志異》的法譯名為《中國故事》(《中國童話》),1884年在法國巴黎卡爾曼出版社出版,其中編譯了《聊齋志異》中的《王桂庵》、《白秋練》、《青梅》、《香玉》、《辛十四娘》等26篇故事。該書出版後,一年中曾三次再版,總至少再版5次以上,可見該書受法國人歡迎的程度。

陳季同在法國巴黎的出色表現,很快就傳回國內,這種大長中國人志氣的事,讓慈禧也非常興奮,當即升任陳季同為駐法參贊,代理駐法公使兼駐比利時、奧地利、丹麥、荷蘭四國參贊。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清朝郡主裕德齡:教光緒英文做慈禧翻譯
    原標題:清朝郡主裕德齡:教光緒英文做慈禧翻譯   原標題:清朝郡主裕德齡:教光緒英文做慈禧翻譯   原標題:清朝郡主裕德齡:教光緒英文 做慈禧翻譯   光緒憂鬱而英俊   兩位稚嫩的郡主,應該知道她們即將得到的這份工作,將是一個大時代對她們的召喚
  • 清朝宮女生皇子後連升三級,父親成二品,最後兒子早逝父親流放
    清朝宮女生皇子後連升三級,父親成二品,最後兒子早逝父親流放清朝歷史上有兩位和妃,一位是康熙皇帝的和妃瓜爾佳氏,這位和妃壽命較長,在雍正、乾隆兩皇帝在位時受到尊封,活到86歲才仙逝。而另一位和妃,是隔了三代後,道光帝的和妃納喇氏,道光皇帝的和妃家世就不如康熙的和妃尊貴,她出身最低,不僅是包衣,而且還是輝發那拉氏。
  • 清朝郡主裕德齡:教光緒學英文 做慈禧翻譯
    工作性質:翻譯,當時名為紫禁城女官;僱主:慈禧太后;工作介紹人:慶親王。   在此之前的3月1日,德齡和她的妹妹容齡還在為自己參加面試該穿什麼衣服而煩惱,面試時間是在3月2日的早晨六點,面試人也就是僱主:慈禧太后。面試地點在頤和園。為此,德齡的母親,一位法國籍女士,特意向慶親王說明:我們家閨女在歐洲待久了,習慣穿西服,回到國內,還來不及做合身的旗服,能不能通融一下。
  • 清朝最美公主,是個混血兒,當過慈禧翻譯,晚年死去車禍
    德齡公主,是漢軍正白旗人,父親裕庚曾經清朝的大官,後來被派往日本當作使者,在此途中結識了一位法國女子,生下了一個女兒。所以說德齡公主還是一個混血兒。長得非常美麗,既擁有法國人的浪漫氣息,又擁有東方美人的含蓄氣質。是當時不折不扣的大美女。
  • 八國聯軍撤離京城前,在慈禧床上留了一句外文,當時沒人膽敢翻譯
    慈禧作為清朝統治者期間,她更多的是想著自己的私慾,外面的世界都在進步,發展,只有她還沉溺於天朝大國的幻想當中,甚至可以說是昏庸。如原本是撥給北洋水師更換裝備用的經費,竟然全被他挪用到了修建圓明園當中,以至於後來甲午戰敗,緊接著發生了震驚中華的八國聯軍侵華事件。
  • 她與慈禧一同入宮,比慈禧還得寵,卻在短短三年內連降三級
    皇宮裡的妃子只有在個人犯了大錯或者家族違法犯紀的情況下才會被降級或者打入冷宮,清史上只有道光帝有多次貶妃的記錄,其他朝的皇帝對貶妃一事都是比較慎重的,然而鹹豐帝時期有一位妃嬪的命卻不太好,她曾是鹹豐帝特別寵愛的女人,一度坐到了嬪的位置上,卻在之後的三年內被連降了三級,她是誰呢?
  • 中國春節走入法國 巴黎街頭上演中國「時裝秀」
    中國春節走入法國 巴黎街頭上演中國「時裝秀」 2008年01月26日 10:20 來源:廣州日報   全歐洲的唐人街  在很多領域,法國人的先鋒姿態舉世皆知,他們對於新事物總是有很好的胃口。作為一個完全不帶宗教色彩且充滿神秘色彩的東方節日,「春節」最受法國人歡迎。在一個中西混搭風行的時代裡,過「春節」是法國人眼中最時尚的生活方式之一。更何況,還能滿足旺盛的購物慾兼大飽中華美食之口福,難怪法國人對「過年」趨之若鶩。
  • 見過慈禧洗澡,教過光緒英語,她是清朝最有國際範的公主
    清宮劇、清穿小說啥的,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些穿越題材中的女主角,基本都有一個技能,外語說的賊溜。這對一百多年前的清朝來說,這幾乎就是個神技能,而女主們憑著自己才華傍身,深受喜愛。其實,清朝歷史上真的有過這麼一位精通多國語言,通曉西方禮儀,黑技能傍身的現實版小說女主。她就是很多電視劇裡都提到過的「德齡公主」。
  • 慈禧太后的御用翻譯驚豔網友!我的英語水平比不上一個清朝公主
    少年時在日本和法國生活了六年,精通多國語言。 17歲時隨父回京,因通曉外文和西方禮儀,和妹妹裕容齡一同被慈禧招入宮中,成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在法國期間,師從現代舞蹈大師伊莎多拉·鄧肯,學習舞蹈。   伊莎多拉·鄧肯   ↓美國舞蹈家,現代舞創始人↓
  • 教光緒學英文 做慈禧翻譯
    今年以來,斷斷續續地讀一部名為《清宮二年記》的書,這就是由歷史親歷者所作的記錄文字,作者裕德齡是清朝郡主,中法混血兒,歷史給了她一個見證的機會,讓她在慈禧太后身邊工作了兩年,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歷史給了機會,她本人又很有才,尤其是在觀察方面和文字方面極具天賦,因此,想不在中國文化上留下精彩一筆都很難。
  • 《法國遊記》巴黎街頭
    巴黎,這座浪漫之都,不用思考,一定有很多的人把這裡設定成自己一生必來的城市之一。聽說,日本人大部分人特別喜歡巴黎,尤其是艾菲爾鐵塔。但他們來到這裡以後卻覺得十分失望。可我發現,雖然巴黎的風景早在電視電影照片中看了個遍,但身臨其境的時候,還是覺得這座城市真棒。
  • 慈禧出殯7920人抬棺,陪葬品厚達一尺,外國記者:清朝不亡,天理何在
    那時候的清朝統治者依舊沉浸在自己為自己編織打造的迷夢之中,殊不知,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即將在他們的手中終結。在慈禧太后晚年垂簾聽政的時候,她作為深宮之人走上朝堂,對國家的政策大加幹預。那時候的大清王朝已經苟延殘喘,民生凋零,眾多的百姓無家可歸、食不果腹。
  • 慈禧的御用翻譯:也許你的英語水平真的比不上清朝公主
    少年時在日本和法國生活了六年,精通多國語言。17歲時隨父回京,因通曉外文和西方禮儀,和妹妹裕容齡一同被慈禧招入宮中,成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該視頻拍攝於1930年,當時德齡公主44歲。在演講中她表示,當今社會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
  • 慈禧看到床頭這句外語,馬上叫來翻譯,翻譯到死都沒敢說實話
    有人說清朝政府的消亡,就是在慈禧手上走向最終的,還有人說要不是太后從中斡旋,大清早就亡國了,可是不管怎麼說,有一個事實是不可否認的,就是在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的時候,慈禧是落荒而逃的,並且帶著一系列的自己的貴重寶貝,丟下大清朝百年江山就跑了。
  • 慈禧的百科全書,光緒的英語老師!呼籲和平自己結局卻令人唏噓
    最近有這麼一個特殊的新晉網紅走紅抖音,她就是清朝的德齡公主。德齡「公主」原名為裕德齡。為什麼給公主加了引號呢?因為她並沒有皇家血統,只是因為慈禧的特別喜歡將其封為郡主,而德齡的著作最後都是以英文版出版的,翻譯過來就是公主,所以便沿用了下來,我們後文中也統一使用德齡公主。1886年的德齡降生在武昌,九歲時便開始跟隨父親出使日本和法國巴黎,這段經歷也給德齡的一生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 慈禧的美女翻譯德齡,拒婚榮祿兒子,嫁外國領事,58歲被撞身亡
    一個登著一雙厚厚的花盆底鞋、穿著傳統的旗裝、梳著規矩的旗頭的清朝公主,卻講著一口比現代人還要流利正宗的英語,國際範兒、時髦範兒十足,一開口就能豔驚四座,她就是慈禧太后的美女翻譯裕德齡。她並沒有皇家血脈,世人還是因為她與眾不同的宮廷經歷,尊敬地稱她為「德齡公主」。
  • 她見過慈禧洗澡,教過光緒英語,還發現了清朝滅亡的秘密
    慈禧太后是誰?那可是清朝實權派的老大啊,她可是清末的實際統治者,可以說她一發怒誰人不怕?連光緒帝都是她廢立的,你說厲不厲害?然而,就有這樣一個人,她見過慈禧洗澡,當著慈禧太后的面,辱罵她是老寡婦,教過光緒英語,還發現了清朝滅亡的秘密。
  • 八國聯軍睡了慈禧的床,還刻上了一行外語,卻沒人敢給慈禧翻譯!
    一外國軍官睡了慈禧的床,臨走刻了一句很汙穢的話,慈禧竟不生氣清朝末期,八國聯軍入侵,可惡的慈禧,帶著皇帝逃到了西安,可憐了咱們的老百姓,被侵略者禍害。統治者都跑了,朝中的大臣們,更是個個不敢出頭。八國聯軍侵佔皇宮,沒人敢阻攔。
  • 她是慈禧的女翻譯,卻在慈禧眼皮底下和洋人戀愛,遠嫁後被撞身亡
    她穿上由慈禧太后賜予的珠寶裝飾和古典旗袍,落落大方的出現在鏡頭前,用一口流利的英語,闡述著關於「世界和平」主題的演講。正是因為她的這次演講,讓世界上更多人的了解到正處於戰亂時期的中國。
  • 一百多年前,法國人拍下了真實的清朝,別再被電視劇給「忽悠」了
    不過近些年來,我國拍攝的一些清朝電視劇,劇中的清朝看起來十分繁華,百姓安居樂業,國泰民安,給人感覺很富裕。其實真實的清朝並非如此,根本就不像電視劇中演出來的那樣,那麼真實的清朝究竟是怎麼樣的呢?當年有一位法國人,拍下了真實的清朝模樣,根本不是清宮劇中的那樣,別再被電視劇給「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