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中華傳統曬書活動曲阜啟幕全國多地陸續舉行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
8月25日,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山東省圖書館(山東省古籍保護中心)、曲阜市人民政府、孔子博物館承辦的「傳習經典融古慧今——2020年中華傳統曬書活動」啟動儀式在孔子博物館舉行。
-
傳習經典 融古慧今2020年中華傳統曬書活動開啟
央廣網北京8月25日消息 8月25日,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山東省圖書館(山東省古籍保護中心)、曲阜市人民政府、孔子博物館承辦的「傳習經典 融古慧今——2020年中華傳統曬書活動」啟動儀式在孔子博物館成功舉辦。
-
趁晴光好「曬」書 省古籍保護中心舉行中華傳統曬書活動
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中華古籍的深厚內涵,8月7日,浙江省古籍保護中心組織舉行「中華傳統曬書活動」。該活動由「文瀾菁華 四部縹緗——浙江圖書館珍貴古籍精品展」和「以書會友 以友輔仁——首屆浙江曝書節」組成。古籍展覽即日起至21日在浙江圖書館開放,內容分為文瀾重構、吳越遺經、名家翰墨、裝幀雅意、楮墨菁華、公心善舉六個板塊,擇館藏珍貴古籍進行亮曬。
-
書之曬
□ 本報記者 宋亞魯 盧昱 本報實習生 李睿嘉 8月25日,第二屆中華傳統曬書節啟動儀式在曲阜孔子博物館舉行。今年曬書節活動主題為「傳習經典 融古慧今」。
-
\「齊\」心\「魯\」力|孔博曬書——聯通古今的時空對話
新華社濟南8月28日電(記者 張昕怡)宋代詩人陸遊曾描繪三伏炎夏「約束蠻僮收藥富,催呼稚子曬書忙」的曬書之樂,唐代詩人杜牧的「曬書秋日晚,洗藥石泉香」更是曬出了一番意境和靈動
-
曬書助推閱讀方式創新
愛書人曬書,古已有之,今天的曬書曬出點什麼時代意味?閔行區圖書館舉行的一個曬書會活動,一石激起千層浪,全國一半省市都有愛書人加入,湧現出了不少珍稀罕見的籤名本。在重新提起藏書籤名本價值探討的同時,也牽引出了不少文化名人和普通人之間的交往故事。這次活動吸引了共計429位藏家來參加,分享了1675部籤名本,每人提供包括封面、版權頁、籤名頁在內的三張書本的照片。所有獲獎籤名本均以圖文並茂展板形式舉辦展覽,並以此為內容出版《撫卷憶昔》一書。
-
傳習經典 融古慧今——2020年中華傳統曬書活動啟動儀式將在山東...
為延續中華曬書傳統,讓古籍中的真善美深入人心,2020年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以「傳習經典 融古慧今」為主題,號召全國各古籍收藏單位廣泛開展曬書活動,通過「曬國寶」「曬經典」「曬傳統」「曬技藝」等多種形式光大中華傳統典籍保護傳統。
-
古人的「曬書」雅趣
說文□韓永清古人為防止書籍善本受潮或遭蟲蛀,會「曬書」。曬書,又稱曝書。看似瑣碎小事,但由此生發的風雅趣事,卻常常令人回味無窮。 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載有「袒腹曬書」的段子:「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從中看出郝隆生性狂傲,自詡才高八鬥,滿腹詩書。曬肚皮等於曬書,看古人行事何其灑脫幽默。
-
秋日「曬書」 故紙彌香
8月24日,由河北省圖書館(河北省古籍保護中心)策劃的我省首屆「曬書」活動落下帷幕。活動歷時5天,吸引了眾多古籍收藏愛好者前來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引發社會各界對古籍保護的關注。 一場活動一段緣 讓古籍真正「活」起來 「三伏乘朝爽,閒庭散舊編。如遊千載上,與結半生緣。」古人描寫「曬書」的詩句流傳至今。據考證,我國傳統「曬書」活動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有民俗學家研究,從漢代起民間就有晾曬衣物的習慣。三伏過後,人們會把衣服被褥、書籍字畫拿出來晾曬,起到防潮、防蟲、防蛀的作用。「曬書」也由此產生。
-
看看古人怎麼「曬書」,這個「曬」真的很乾
宋代是中國文化的鼎盛時期,圖書出版和流通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官方的藏書和私人的藏書在前朝都有大大超越。就私人藏書而言,當時有數千名收藏家,有些收藏家藏書可以達到1萬冊。為了防止藏書被蟲子和黴菌損壞,藏書人每年都要把他們的書曝光。與前朝相比,宋代文人更為雅致,更為嬉戲,他們把曬書變成了「曝書會」,把圖書曝光活動發展成文人定期聚會。
-
你們在七夕曬恩愛,浙圖來曬書
謹定於七夕之辰,舉行中華傳統曬書活動『己亥雅集』,恭請閣下撥冗蒞臨,烹茶度曲,燃香撫琴,山水佳處,可得清音。如願之時,跂予望之。」請柬的落款是「浙江圖書館古籍部」。都是大家認識的中文字,就不翻譯了。曝書曬經 王弘力/繪到了漢唐時期,「曝書」就成了流行的風俗。唐代徐堅所著《初學記》引用了東漢文學家、同時也是農學家崔寔的《四民月令》,裡面寫道「七月七日作曲,合藍丸及蜀漆丸,暴經書及衣裳。」說明東漢時期人們在七夕這天曬書,曬衣是很稀疏平常的事。這也就是陳誼博士建議穿漢服的主要原因。
-
七夕為什麼要曬書?
在古代,七夕節正確的打開方式,不是曬恩愛,而是曬書啊。「熔經鑄史,有典有冊。分子別集,維書維籍。流傳影響,賴諸護持。切磋琢磨,嘉會於斯。謹定於七夕之辰,舉行中華傳統曬書活動『己亥雅集』,恭請閣下撥冗蒞臨,烹茶度曲,燃香撫琴,山水佳處,可得清音。如願之時,跂予望之。」收到浙江圖書館古籍部發來的七夕曝書雅集邀請函,古雅之風撲面而來,朋友圈裡紛紛驚呼:「太洋氣了!」。
-
你曬書,我曬肚皮
有一次,夏日連續陰雨天,我的書返潮長毛了,天晴後,我搬到院子月臺上晾曬。父親坐在月臺一角,笑呵呵地摸著肚皮說:「我曬曬肚皮。」我不解地問:「你為什麼要曬肚皮啊?」父親風趣地說:「我的書在肚子裡啊。」我好奇地問:「書怎麼會在肚子裡呢?」於是,父親給我講了郝隆的故事:以前,農曆七月初七,家家有曬東西的習俗,婦女們曬衣,文人們曬書。有一年這天,大家都在晾曬東西,郝隆卻跑到太陽底下平躺下,人家問他幹什麼,他回答:「我曬書」。在郝隆看來,書都裝在肚子裡,曬肚皮也就是曬書。
-
常德「全城曬書」活動掀起全民閱讀熱潮
小朋友和家長現場互換書籍,書籍交換閱讀採取自願原則,每個參與者帶5本書,如果有看到心儀的書籍,可以找到書的主人借閱或者交換圖片來源:常德文明網 千本圖書同時推倒,百米畫卷一起作畫,一般不曬,要曬就曬得與眾不同!6月11日,2017第三屆常德閱讀節分場活動——「全城曬書」在常德步行城舉行,活動有近800名家長及孩子參與,旨在倡導全民閱讀、親子共讀。
-
出太陽的時候,讓我們相約來曬書吧!關於曬書還有這些有趣故事呢
曬書在古代被稱為「曬肚皮」,是一種特有的讀書文化。古代讀書人為了防止書本受潮或者被蟲蛀,會在天氣好的時候,將書本搬出來曬太陽。曬書,也叫做「曝書」。曬書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西周,《穆天子傳》中就有「天子東遊,次於雀梁,曝蠹書於羽陵」的記載。後來到了東漢,有了關於曬書節的記錄。當時的作品《四民月令》對曬書節曬書做過具體的描述:「七月七日,曝經書及衣裳,不蠹。」因為那時候是線裝的書籍,紙張的成分天然不含添加劑,所以容易招蟲子惦記,存在被蟲蛀的高風險。因此需要時常將書搬出來,放在太陽底下曝曬。
-
曬書、曬黴、洗垢齪、嘗新農曆六月,老溫州竟有這麼多的民俗活動
溫州三十六坊今天鹿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正月燈二月鳶三月麥稈作吹簫溫州民俗中,曾把「六月六」視為太陽生日,曬書、曬黴、洗垢齪、嘗新……六月裡的民俗活動可謂非常豐富。本期,三十六坊君就帶你尋回這些舊日記憶。曬書《曬書》 近代 楊淡風節當天貺曬書宜,痴性由來一味痴。萬卷趨憛曬一月,誰家滿院曬狐皮。六月六,在宋代曾為「天貺(音況)節」。
-
七夕習俗:古人不但悽美浪漫,還曬書曬褲,甚至曬肚!
七夕習俗:古人不但悽美浪漫,還曬書曬褲,甚至曬肚! ——枯木 《史記·天官書》記載「織女,天女孫也。",這當為遠古傳說,織女作為天子之孫女,古人認為雲彩就是織女們用手織出來的錦繡,因而女子在七夕祭拜織女的時候,希望自己也能心靈手巧,織出美麗的綾羅綢緞,從而獲得幸福,這就是「七夕乞巧」的來歷。
-
【廣州書墟 第六回】齊來曬書做Massage
「曬」,在粵語中有「炫耀」之意。我們通過「曬書」這個行為,把封塵的知識重新梳理,分享、炫耀這份心意。「曬書」是跨越了時代傳遞美好書物的一種方式,是集體的智慧。詩人邵洵美認為「看書而做書的人」是最完美的人,他曾站在時代的前沿傳承與創新。如今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書本亦不該被遺忘。而「曬書」就是用我們的方式做書,讓書仍舊成為眼睛的延伸,讓我們能見識更遠更多元的世界。
-
曬書曬衣
曬書曬衣 發表時間:2018-06-15來源:中國文明網 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中的鬱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曬書」。這一方面是蔑視曬書的習俗,另一方面也是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曬肚皮也就是曬書。
-
梅雨天接近尾聲了,你會「曬書」嗎?
是不是什麼都想拿出去曬一曬?最有文化的曬,大概是曬書了。曬書是古代讀書人的日常,為什麼現在人不曬書了? △資料圖 現代快報記者搜索發現,社交網絡上一提到「曬書」,不是像古代一樣,把書抱出去晾曬,而是拍了照在朋友圈等社交媒體「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