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8月28日電(記者 張昕怡)宋代詩人陸遊曾描繪三伏炎夏「約束蠻僮收藥富,催呼稚子曬書忙」的曬書之樂,唐代詩人杜牧的「曬書秋日晚,洗藥石泉香」更是曬出了一番意境和靈動。今天,曬古籍成為聯通古今的文化橋梁。
近日,「傳習經典 融古慧今——2020年中華傳統曬書活動」啟動儀式在位於山東曲阜的孔子博物館舉辦。孔子是中國偉大的文獻家和教育家,他刪述六經,垂憲萬世,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奠定了典籍基礎。「纂修刪訂,祖述憲章……」,在聲聲祭先師孔子文的嘆誦中傳遞出尚學精神穿透千年而不朽的力量。
(圖片來源 中國山東網)
本次曬書活動由魯壁出書、孔子博物館典籍祭孔和曬書活動啟動儀式三部分組成。嘉賓們首先來到孔廟,滿懷對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景仰之情,共同觀看了書香墨韻表演,詩禮同輝,雅樂和鳴,寓意中華古籍元典流傳有序,源遠流長。在孔廟魯壁,舉行了莊嚴肅穆的魯壁出書儀式,古今相映,讓中華典籍在新時代煥發文化自信的奪目光彩。
曬書是中國傳統的習俗,古人為防止書籍善本受潮或遭蟲蛀,選擇在夏日將書本攤開晾曬。這一傳統始於漢代,興於魏晉,到唐宋時期逐漸形成制度,是中國書籍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飽含著中國人對中華文化的深厚情懷。
(圖片來源 中國山東網)
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的倡議下,今年中國各地從七夕開始陸續舉辦「曬國寶」「曬經典」「曬技藝」「曬傳統」等豐富多彩的曬書活動。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張志清介紹,這次曬書活動意在保護,更在分享,中文的「曬」字音似英文單詞的「share」(意為分享),曬書也是為了讓民眾認識古籍,喜歡古籍,從而參與到古籍和文獻的保護當中。
此次曬書活動中眾多孔子博物館的鎮館典藏與廣大參與者見面,其中不乏國家一級和二級文物。清華大學教授廖名春介紹,此次活動展出了很多原版古籍,其中元代董真卿編撰的《周易經傳集解》,宋刻本《皇朝仕學規範》以及清代經學家孔廣森的手稿都十分珍貴,對歷史研究有著重要價值。
這次活動還設置了換書捐書的社教活動。孩子們以書會友,體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好夥伴」的雅趣,同時將自己喜愛的書捐贈給孔子博物館作為愛心讀書角的儲備,這些愛心圖書將捐贈給有需要的貧困山區兒童。
近年來,中國在古籍和文獻保護方面持續發力。例如山東創新設立了古籍修復的專家論證會制度和試修本制度,同時加強對古籍修復人才的培養,建立覆蓋全省的修復站點,目前已成功培養了11名學員,分布在淄博、濰坊、煙臺、曲阜等城市。(完)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