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事件頻發 中信證券聲譽預警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經營報

風險事件頻發 中信證券聲譽預警

本報記者/張曉迪/北京報導

中國證券業「一哥」中信證券(600030.SH)近期陷入了「盡調不充分」、營業部人員涉嫌使用蘿蔔章非法集資等一系列負面事件。

除此之外,2020年5月,中信證券業績又出現雙降,在同行業排行中,從第一降至第六。

與此同時,證券基金期貨機構外資股比限制提前全面放開,6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已順利落地。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強調,要努力創造中國資本市場良好的發展生態,著力構建市場主體誠信自律的制度生態。

在強監管時代,中信證券是否能繼續做好資本市場的「看門人」;內外競爭之下,中信證券是否能永葆「一哥」地位;併購發展之時,能否妥善處理併購對象的歷史「麻煩」?

歷史遺留問題

2020年1月,中信證券完成對廣州證券的收購,但廣州證券6年前遺留的歷史問題持續至今尚未解決,引起了廣東證監局的關注。

2020年6月8日,廣東證監局披露了對中信證券華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華南」)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

決定顯示,中信華南在擔任「13莒鴻潤」承銷商過程中,存在盡職調查工作不充分問題。廣東證監局表示,此事反映出中信華南在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業務開展過程中內部控制不完善。

中信華南原為廣州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證券」),設立於1988年,是全國最早成立的證券公司之一。

2018年12月起,中信證券著手收購廣州證券,而此前中信證券試圖收購廣發證券未成功。2020年1月,中信證券以134億元完成對廣州證券的收購,廣州證券遂更名為中信華南,並於2020年1月31日納入並表範圍。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收購廣州證券大大增加了中信證券在華南市場的布局。對於中信證券而言,此次被罰是預料之中的,此事是廣州證券的「歷史遺留問題」。

2019年10月,中信證券曾以14萬字長文詳細回復了證監會對其收購廣州證券的相關問詢,其中就包括對「13莒鴻潤」違約債券的相關訴訟進展。

就「13莒鴻潤」而言,2013年莒南縣鴻潤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潤食品」)在上交所非公開市場發行了中小企業私募債券(「13莒鴻潤」),募集1億元,廣州證券為承銷商。2015年11月6日,該筆債項到期,但因為鴻潤食品資金緊張,未能按時兌付相應利息及本金,構成實質違約。

隨後該債券持有人——寧夏銀行、中天國富證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天國富」)採取法律手段追償,相關法院認定該債券中,由莒南國資經營公司提供的擔保函系偽造。

就此,該持有人又分別於2018年12月、2019年5月以債券募集說明書存在虛假記載等為理由起訴廣州證券,要求賠償金額逾1.3億元。《中國經營報》記者自知情人處獲悉,該案目前還在二審中,案件的推進,引發了廣東證監局的關注。

不過2019年10月,在回復給證監會的問詢中,對於「13莒鴻潤」,廣州證券稱,經過評估,認為履行該賠償義務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可能性較低,暫未確認預計負債。

廣州證券也表示,最終是否需承擔責任及需承擔責任的範圍,需根據法院生效判決確定,不排除廣州證券需根據生效判決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風險。

營業部「失守」

曾幾何時,營業部的數量意味著一家券商的實力。「幾年前,新增營業部對券商而言意味著『如虎添翼』,但當前,實體營業部對於券商的意義已經大不如前」,一位資深券商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在被收購後,廣州證券大面積撤銷營業部。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廣州證券已先後撤銷了上海、貴州、湖南、天津、山西、河北、北京、濟南等省市的營業部和分公司。目前,撤銷營業部的行動還在繼續,就在前不久的2020年3月,中信華南發布了撤銷大連一家營業部的公告。

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人士告訴記者,中信證券在華南市場之外的已經具備了實力,原廣州證券營業部就顯得多餘,是不必要的競爭和負擔。

事實上,不只中信證券,近年來,多家券商均有撤銷營業部的動作。對此,該券商人士也表示,網際網路金融已然興起,券商經紀業務利潤率低迷,線下營業部作用有所減弱。

而對營業部的風控管理,也考驗著中信證券風險管理能力。

據媒體報導,2019年年底至2020年四五月份,中信證券濰坊鳶飛路營業廳業務員張某用假公章涉嫌違法集資詐騙六七千萬元。

報導稱,有投資者反映,張某曾系該營業部優秀員工,假公章使用長達四五年之久。對此,有投資者認為,中信證券在這件事上存在監管失責,應為客戶的損失承擔責任。

就此,中信證券在回應記者採訪時稱,關於張某個人涉嫌違法犯罪事件,中信證券(山東)公司已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目前,公安機關已經立案。中信證券(山東)公司將積極配合公安機關偵辦。

除此之外,中信證券上海分公司員工則因踩踏「飛單」「紅線」而受到上海證監局的警示。

2020年4月1日,上海證監局對中信證券上海分公司員工楊某某出具的警示函顯示,楊某某向客戶推薦非中信證券發行或代銷的金融產品,且參與了部分產品的銷售過程,該行為違反《證券經紀人管理暫行規定》相關規定。

除了收到警示函外,楊某某還被記入了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不僅如此,記者注意到,2020年4月10日,北京證監局對中信證券北京紫竹院路營業部下發監管函。函中指出,該營業部存在三項違規行為。

其中包括,第一,多名客戶開戶資料重要信息填寫缺失、未對高齡客戶職業信息填寫異常進行核實、同一客戶同日填寫的兩份信息登記材料內容不一致、測評打分加總錯誤導致評級結果出現偏差等問題。

第二,未按規定向北京證監局報告營業部負責人孫某某任職情況。

第三,無法提供營業場所計算機設備及對應媒介訪問控制地址(MAC地址)的登記記錄變更及歷史登記數據。

北京證監局表示,上述行為違反了《中國證監會關於加強證券經紀業務管理的規定》等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反映出營業部內部控制不完善。

為此,該營業部被責令限期改正,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做好開戶審核、人員任免備案、客戶適當性管理工作,切實加強異常交易監控,防止營銷人員在執業過程中從事違法違規或者超越代理權限、損害客戶合法利益的行為。

而就在不久前的5月15日,《中國經營報》曾報導《中信證券董事長張佑君被限制高消費》一事。記者了解到,此事也系中信證券廣州番禺路萬達廣場營業部對客戶資料審核不嚴所引發,從而使中信證券與其法定代表人遭遇了「限高」風波。不過,目前,深圳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網站關於「張佑君被限制高消費」的頁面已經被取消。

陷不正當競爭

2020年5月,交易商協會公告稱,中信證券在部分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項目招標過程中,中標承銷費率遠低於市場正常水平,預計承銷費收入明顯低於兩家機構核算的業務開展平均成本。經自律處分會議審議,其不正當競爭行為,違反了《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中介服務規則》等相關規定,對市場正常秩序造成不良影響。

不僅如此,2020年4月,中信證券還中標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公開選聘發行中期票據主承銷商,但根據海南股權交易中心的公告,中信證券本次承銷費率僅為十萬分之三。

2020年6月4日,中信證券披露了5月份財務數據簡報,母公司當月實現營業收入10.24億元,環比下滑69.12%,實現淨利潤4.04億元,環比下滑74.06%。

在同行業的對比中,中信證券常年穩居行業第一,5月份業績下滑,一路跌至同行業第六名。而中信證券曾收購未果的廣發證券則取而代之,以17.12億元營業收入、8.95億元淨利潤的成績位列第一。

2019年財報顯示,中信證券營收總額431.40億元、歸母淨利潤122.29億元,連續15年穩居榜首,但其中一些業務已經出現了業績下滑的情況。

中信證券經紀類業務小幅下滑,財報顯示,2019年經紀業務淨收入74.25億元,同比下降0.05%。其中,境外佣金收入為21.8億元,同比下降約20%;境外業務收入同比下降8.44%,毛利率為-6.83%,同比減少27.18個百分點。

除此之外,中信證券投資銀行業務業績也出現了下滑,2019年財報顯示,其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8.91億元,同比下滑6.87%;利息淨收入為3.13億元,同比下滑39.81%,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第一季度,中信證券完成並表中信華南。雖然資產規模明顯增大,營收同比增加22.14%,但其同期歸母淨利潤40.76億元,同比下滑4.28%。

除了國內同行的競爭壓力,隨著金融行業改革開放的推進,外商投資證券公司入場,中信證券常年來的「一哥」位置或面臨不小的挑戰。

相關焦點

  • 風險事件頻發 證券行業「一哥」中信證券聲譽預警
    證券行業「一哥」中信證券連續15年經營業績穩居全行業榜首。隨著金融行業改革開放的推進,外商投資證券公司入場,其「一哥」地位或面臨不小的挑戰。除了5月份業績下滑,今年以來,中信證券還經歷了多項風險事件,比如,營業部員工用假公章涉嫌違法集資詐騙,員工因「飛單」被警示,不正當競爭等一系列問題撲面而來。
  • 「券商聲譽風險管理研究」被評為中證協優秀課題報告
    附:內容摘要證券公司作為資本市場經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聲譽風險管理能力是其行穩致遠的立身之本,直接關係到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反映在證券行業文化建設的核心環節,更是證券業價值觀、風險觀和發展觀的綜合體現。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和輿論生態的變化,偶發證券公司聲譽風險事件,其傳播範圍和影響力越發的明顯,證券行業聲譽風險管理工作上存在的短板逐步顯露。
  • 中信證券:風險控制是創新試點的保證
    中信證券作為資本市場中的一員,從事經營活動,必然要面對由此帶來的風險。風險控制是券商創新試點的保證,中信證券風險管理的目的是降低損失出現的概率並把公司所面對的風險控制在可承擔的範圍內。中信證券認為公司風險管理的理念、結構和措施對於風險管理工作至關重要。
  • 中信證券:2019年度內部控制評價報告
    納入評價範圍的主要單位包括: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證券」或「公司」)、中信證券(山東)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證券(山東)」)、金石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石投資」)、中信證券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證券投資」)、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中信銀行濟南天橋支行成功堵截可疑帳戶開戶風險事件
    人民網濟南8月25日電近日,濟南某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法人和一名陪同人員前來中信銀行濟南天橋支行諮詢帳戶開戶事宜,客戶經理接待了該客戶,由於近期帳戶風險事件頻發,客戶經理從風險防範的角度出發,啟動支行第一道「帳戶防線」:提出上門回訪的要求。
  • 華泰:繼續看好券商 切勿過度解讀中信證券事件
    摘要 中信證券周末被曝涉嫌內幕交易,對此,華泰證券發表研報,稱繼續看好券商,強調切勿過度解讀中信證券事件。以下為華泰證券研報全文。
  • 券商聲譽風險管理又徵求意見!個人聲譽掛鈎薪酬 還將遭監管處罰
    要點二:對從業人員聲譽從嚴約束。  此前的徵求意見稿中,中證協對證券公司和從業人員違反本指引的情況採取不同的自律管理措施,比如證券公司違規的,將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自律管理措施和紀律處分實施辦法》對公司及相關負責人採取自律管理措施;從業人員因違規造成聲譽事件的,中證協將從業人員在執業過程中的不當行為信息記入從業人員誠信信息管理系統。
  • 中信信託和方正證券握手言和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網作者:樊融傑方正證券近日公告稱,與中信信託解除了「中信—遠洋弘盛信託合同」,並收到了之前存在糾紛的2.31億元資金(含資金佔用費131.69萬)。隨後,中信信託在官網也確認此事。至此,方正證券2.3億元「羅生門」事件戛然而止。方正證券近期發布公告稱,2019年11月1日,方正證券認購了中信遠洋信託,認購規模為2.3億元。方正證券稱其認購的信託資金,未能按照合同約定的時間收到第1期的信託收益550.73萬元。方正證券於近日得知,其認購的2.3億元信託資金被受託人中信信託全部用於向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正集團」)發放貸款。
  • 2分鐘讀財報|中信證券80億元蓋樓 坐實A股券商「樓王」稱號
    大家好,這裡是新浪財經2分鐘解讀財報欄目,今天我們要聚焦的是中信證券蓋樓上熱搜事件。近日中信證券董事會通過一筆45.34億元建設金融中心的決議。該項目為深圳灣總部基地建設中信金融中心項目,加上此前2014年35.49億元的拿地價格,中信金融中心的總造價高達80.83億元。
  • 今年10家券商員工違規炒股遭罰:中信證券國聯證券榜上有名
    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7月18日訊(記者劉小菲 見習記者熊若煬)今年以來,券商員工因違規炒股和私下接受客戶委託理財被罰事件頻發,其中7月13日一天就有兩人收到監管機構下發的行政處罰書,所在單位分別是財達證券和中信證券。
  • 中信證券計提50億元巨額減值,股票質押業務風控或有缺陷
    而中信證券50.27億元大手筆計提,也遭來中金公司與瑞信兩家友商投行同日下調目標價。中信證券公告稱,股票質押業務的風險上升是中信證券計提巨額信用減值的主要原因。不過,股票質押業務風險的持續暴露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其風控能力仍有缺陷。
  • P2P為何負面事件頻發?
    (原標題:P2P為何負面事件頻發?) 北京P2P近期為何負面事件頻發?都是網際網路金融「李鬼」惹的禍。在日前由英凡研究院舉辦的網際網路金融學術沙龍上,專家指出,跑路事件中的所謂P2P,本質上都是偽網際網路金融,為防範這些「李鬼」爆發更多風險,監管上應將真偽網際網路金融區別對待。
  • 中信海直:公司與西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
    >原標題:中信海直:公司與西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請做好中信海洋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申請發審委會議準備工作的函的回覆航材作為航空公司機務保障工作的生產資料,是保障航空安全運營的重要基礎,保持有合理的航材庫存並建立動態高效的航材採購保障體系,對航空安全運營、提升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應對航空器故障等突發事件具有重要意義。
  • 中信證券:普華永道對中信證券就反饋意見中提出的需要會計師核查的...
    3)補充披露報告期內標的資產佣金費率持續下降原因、高於行業降幅的原因及合理性,並結合標的資產證券經紀業務利潤貢獻程度等,補充披露對標的資產盈利能力的影響及相關風險。4)結合廣州證券與中信證券在華南地區證券經紀業務開展情況,補充披露本次交易對上市公司在華南地區開展證券經紀業務的影響。
  • 中信證券
    中信證券 金融理財 大小: 52.02MB
  • 連續40天暴雨預警!瞭望專訪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極端天氣頻發,我們...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未來十年全球最大風險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面對極端天氣 我們怎麼辦截至7月11日,連續40天——6月2日至7月11日,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
  • 中信證券:2019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截至本報告期末,公司擁有主要全資子公司5家,分別為中信證券(山東)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證券(山東)」)、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證券國際」)、金石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石投資」)、中信證券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證券投資」)、中信期貨有限公司
  • 中信證券:國企信用風波不宜過分悲觀,或是民企債發力契機
    11月15日,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600030,以下簡稱「中信證券」)發布最新報告指出,近期國企信用風波由點及面迅速擴散,引發了市場恐慌情緒的蔓延。不過,雖然策略上可以保持謹慎,但不應過度悲觀,特別是對殭屍國企「逃廢債」噱頭和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擔憂,更是大可不必。
  • 【金猿產品展】戰鷹——智能金融監管與聲譽管理開拓者
    金融頭條:匯聚銀行、保險、證券及上市企業最新最全金融行業資訊;在這裡你可以看到精準推薦新聞資訊。一、應用場景監管機構‍:強化監管影響力、政策執行評估、區域聲譽監管;研究機構:內容發布平臺、熱點搜索選題、內容資料彙編;金服企業:聲譽合規管理、客戶風險傳遞、市值管理;大眾:新聞品讀、企業口碑、商業數據查詢。
  • 中信證券:2021,做好投資這點很關鍵
    究其原因:1)新冠疫情成為廣泛影響全球的共同事件,這在過去幾年中是未曾有過的,各類資產聯動性增強。2)各國缺乏應對此次疫情的經驗,疊加美國大選的重要事件,不確定性成為左右市場風險偏好的重要因素,而風險偏好的劇烈變化抬升了各類資產波動。3)為應對疫情,各國均採取流動性寬鬆,流動性寬鬆成為資產主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