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不同的物種在不同區域有完全不一樣的命運。在國外肆虐的清道夫,被越南人放上了燒烤架;讓歐美地區頭疼不已的小龍蝦,在國內被吃到靠人工養殖。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種水生植物,在國內不同區域的待遇有天壤之別,它就是雞頭米。
與水葫蘆、空心蓮子草一樣,雞頭米也會造成水裡的魚蝦等動物缺氧,主要是因為雞頭米的葉片面積大、不透氣,而且緊貼著水面,就像給水面貼了一層膜。因此,在湖南湖北這樣水域面積充足的淡水養殖大省,很多漁民會視雞頭米為一大害。我還記得小時候,魚塘旁的水溝裡長了幾株雞頭米,結果慘被鐮刀收割,扔到路上沒人要。
然而就是這樣一種渾身是刺,而且還有害的水生植物,在蘇州已有幾百年的食用歷史,《本草綱目》 中就對雞頭米有描述:狀如魚目,煮食如芋。別看它叫雞頭米,可完全不屬於穀物類,跟蓮子很像,是芡實中剝出來的果。
單論顏值,剛採摘的雞頭米與魔芋有點像,都是不規則的球形,長得不太好看。可它在蘇州人看來,是怎麼做都好吃的佳餚,真是情人眼裡出西施。去殼之後的雞頭米溫潤如玉,頗有些江南水鄉小家碧玉的風情。新鮮的雞頭米口感最佳,無論是做湯羹還是入菜清炒,簡簡單單的做法造就最原生態的味道。(文/零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