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娃後整天在家宅著、守著、盼著,希望娃快快長大。
終於孩子大一點兒,還要各種陪玩、戶外活動、遊樂場等。
每天圍著孩子轉,沒有一點自己空間,還要時刻擔心孩子不要磕了、碰了……
說到遊樂場所,很多家長可能不知道,其中很多常見的設施都隱藏著危險,帶孩子去遊樂場玩尤其要小心注意!
兒童蹦極床/蹦床
蹦床,一種刺激、花樣翻轉的兒童蹦床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
但這種蹦床出的意外也不少。
15年6月,北京一位爸爸帶6歲孩子玩兒童蹦極床,不到5分鐘孩子就嚷嚷脖子疼,到醫院急診X光片顯示頸椎半脫位。
武漢市一名10歲的小男孩兒在連玩三次彈簧蹦床後,腿部癱軟無力,怎麼也站不起來,後經醫生檢查發現胸髓已嚴重損傷,神經損傷,纖維斷裂。
9月,成都彭女士花5塊錢讓4歲女兒去廣場玩充氣蹦床,結果晚上到家時發現女兒趴在地上不動,當把孩子抱起摸到左腿時才發現,裡面骨頭已鬆動,就醫後診斷為,左腿股骨幹螺旋形骨折。
無論是兒童蹦床還是蹦極床,都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當到了最低點向上彈起時,人處於超重狀態,衝擊力極大,易導致「揮鞭性損傷」;蹦床受傷很多都出在下降時,常見損傷包括腳踝扭傷或膝蓋以下的脛骨骨折(脛骨),脖子受傷甚至可能導致癱瘓。
美國兒科學會也建議,6歲以下的兒童不要玩蹦床。
遊樂車
之前的一則新聞,讓人驚心動魄,現在想來還心有餘悸。
4歲男孩在超市內一處兒童樂園玩耍時,從遊樂車座位上掉到了車體下,現場工作人員立即關閉了遊樂車,但孩子的頭已被擠壓變形。在重症監護病房住了整整37天,才脫離生命危險。
最終孩子被診斷為腦疝、瀰漫軸索損傷、腦幹損傷、多發腦挫裂傷、顱底骨折、顱骨骨折、硬膜外血腫、顱內出血、左側巨大蛛網膜囊腫、左側眶骨粉碎性骨折、右側眶骨骨折、左側眼瞼皮膚裂傷、視神經損傷、鼻骨骨折。
後來又被送往上海接受康復和整形治療,最後被鑑定為五級傷殘,需要有專人陪護到18周歲。
好好的孩子,出門前還是活蹦亂跳的,現在卻成這個樣子,真是痛心。
一些遊樂場所設備老舊,缺少相關證書資質認證,甚至是「三無」沒有保障的產品,即使產品沒問題,也存在工作人員操作不當帶來失誤的風險。
所以,在帶孩子進行一些遊樂項目前,家長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掌握常見遊樂設施的安全隱患,提高警惕。
搖搖車
各大商場、超市等遊樂場所,隨處都可以見到五顏六色,伴著音樂前後搖晃的搖搖車。
很多家長都表示帶娃玩過,有啥危險,娃玩著很開心又掉不下來。
可事實上真的這麼安全嗎?
寶清一名男孩玩搖搖車時,一不小心手被搖搖車「咬住」,最終在消防官兵員的幫助下才被「放出來」
大部分搖搖車分貝非常高,在音量測試中,大多數搖搖車的分貝在80以下。對孩子來說,音量超過60分貝就會對聽力造成一定損害,導致聽力下降。
而且搖搖車一般都由小商販經營,很少甚至不會對搖搖車進行檢查、清洗、消毒等。流感、手足口病等傳染疾病的高發期,孩子很容易因接觸帶有傳染病菌的搖搖車,而被疾病感染。
市面上很多的搖搖車都是三無產品,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而且,搖搖車的驅動裝置露在外面,很容易對孩子的肢體造成傷害。一旦出現漏電、零件損壞等質量問題,未及時發現而坐上去玩耍將非常危險。
孩子安全重於一切,家長帶孩子外出遊玩時一定要提高警惕。不如置辦上一套家庭圍欄,不僅能夠輕鬆帶娃,還能讓孩子在家也能過上遊樂場的癮,很安全,沒有危險!
有了圍欄後,呵護寶寶安全
解放媽媽雙手,不用擔心寶寶到處爬~
寶寶待在圍欄裡學步爬行,讓媽媽省心又省力
在圍欄裡給寶寶搭建一個專屬的遊樂場,再也不用帶寶寶到外面去玩了,在家也能體驗遊樂場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