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5月16日),工行發公告表示自2016年6月1日起,不再受理新的個人帳戶綜合理財業務。記者今天了解到,個人帳戶綜合理財是工行6年前推出的一項為貸款客戶提供增值服務的業務。隨著時代變遷和監管要求不斷提高,此業務走向終結。個人帳戶綜合理財只涉及工行的個人貸款客戶,在工行沒有貸款的普通理財客戶不受影響。
前世
曾經的攬儲利器
工行昨天宣布,自2016年6月1日起,不再受理新的個人帳戶綜合理財業務,對於已籤訂協議的客戶,將不再受理展期業務,業務停辦滿一年後存量客戶協議將全部終止。對於業務終止後的解決辦法,工行也在公告中給出提示:「您可以通過辦理我行大額存單、節節高、存管通、薪金溢等存款產品,獲得較高的預期收益,有關產品說明詳見中國工商銀行網站(www.icbc.com.cn)。」
個人帳戶綜合理財究竟是什麼業務呢?原來它並不是普通理財,而是專門針對在工行有個人貸款並且同時有個人存款的客戶設計的一種業務,叫「存貸通」。簡單地說,就是如果貸款人同時在工行有存款,那麼銀行會給貸款人一個比掛牌利率更高的活期存款利率,來抵扣一部分貸款利息。顯然,這是為了吸引貸款人把暫時不用的錢放在工行。工行工作人員表示,他們通常會在客戶來辦理提前還款業務時推薦這一理財產品。貸款人要想享受這項增值收益,需要滿足一些條件,比如貸款金額10萬元以上,違約次數不超過兩次,剩餘還款期限超過一年等。滿足條件的貸款人,「存貸通」理財收益甚至可以相當於貸款利息的8折,並且存一天就有一天的收益。
在那個各家銀行都只有定活兩種存款的年代,「存貸通」業務受到一些貸款人歡迎。
今生
如今乏人問津
不過隨著利率市場化程度的加深和網際網路金融理財時代的來臨,各家銀行都推出了品種多樣的活期和短期存款產品。手中有餘錢的貸款客戶有了更多選擇,「存貸通」產品的吸引力大大下降。
正如公告中所提,目前工行的節節高、大額存單、存管通、薪金溢等產品都是比「存貸通」更好的替代品。比如,「節節高」是分段計息的存款產品。最短存期為3個月,最長期限為1年。將3個月定期、6個月定期、七天通知存款和活期進行有效組合,根據客戶支取時間的長短分段計息,存多久按多久的定期、七天通知和活期組合計算利息收益,並且收益在央行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30%。「存管通」是專門為股民設計的產品,股民將炒股資金從股票帳戶轉入銀行活期帳戶後,可以按照一年期基準利率上浮20%的水平享受利率,相當於活期的錢享定期的利率。「大額存單」則是為資產規模30萬以上的客戶涉及的產品,「薪金溢」是為代發工資客戶提供的產品。
緣由
貸款和存款劃清界限
除了業務更新換代,工行終止「存貸通」的另一原因可能跟監管部門相關要求有關。一直以來,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不得將貸款產品捆綁理財產品銷售。然而一些銀行為了攬儲,要求貸款申請人必須先買理財才能放貸,這種違規行為可以說屢禁不止。
另一方面,影子銀行也是監管最擔心的問題之一。過去幾年中,中國銀行業普遍採用各種複雜的會計手段,將資產負債表內的貸款移至投資科目,規避監管對於貸款的各項嚴苛要求。影子銀行的存在,對中國的金融系統安全構成了威脅。銀監會4月28日曾下發《關於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的通知》,就交易結構不規範不透明、會計處理和資本、撥備計提不審慎等問題,提出相應具體要求。文件要求,不良資產的收益權不得轉讓給個人投資者,包括個人投資者購買的理財產品,即叫停了以理財資金對接不良的做法。兩方面的監管規定雖然與工行停止「存貸通」業務沒有直接聯繫,但是工行作為國有大行,儘早劃清貸款和存款的界限,貸款和存款產品之間不再互通,從合規角度考慮是很有必要的。至於在工行沒有貸款的廣大客戶來說,此項業務的終止不會對購買現有理財產品造成任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