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可林 攝
「存貸通」本質上是一款存款增值產品。這與理財產品業務不同。理財產品不屬於存款。在理財產品起息日,客戶的認購資金將被扣劃。一般到產品到期日,才會返還資金。本次工行暫停個人帳戶綜合理財業務,並不涉及理財產品業務,存量的理財產品也不會受此公告影響。事實上,存貸通業務目前在工行存量已經越來越小,所以這一調整對其他工行客戶並無影響。
近日,工商銀行的一則公告引發了銀行理財業務要被暫停的一場虛驚。市場一度誤讀成「這是銀行理財投資被監管摸底,繼而工行叫停理財投資」。
事實上,一位工行總行工作人員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明確表示,這是該行個人金融部針對一款業務的調整,「此理財非彼理財,叫停的是非常小眾的存貸通業務,跟該行理財政策沒有關係。」
並非叫停理財業務
5月16日,工商銀行宣布停止個人帳戶綜合理財業務。公告稱,自2016年6月1日起,不再受理新的個人帳戶綜合理財業務,對於已籤訂協議的客戶,將不再受理展期業務,業務停辦滿一年後存量客戶協議將全部終止。
工行總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要被這個通告嚇到,所謂的個人帳戶綜合理財業務是一款名為「存貸通」的業務全稱。該業務是以同一借款人名下的存款抵扣貸款,為借款人提供增值收益服務的業務,相當於「以存抵貸」。「手續費是一年240元。但是說實話,這個業務也很久沒有做過了」。
據記者了解,為消除公眾對此前《公告》信息的誤會,工行於5月16日當天晚上又在內部發出公告表示,「各行在接到受不明信息誤導的客戶諮詢時,需要說明我行停辦的業務僅為『存貸通』,與我行當前在售的各類理財產品、基金、保險均沒有關聯。」
事實上,工行於2007年開始辦理存貸通業務,主要面向個人住房貸款和個人商用房貸款客戶,2008年開始包括個人二手房貸款客戶,2011年擴大到個人經營貸款和個人房屋抵押貸款。2012年「存貸通」更名為「個人帳戶綜合理財」業務。
前述工行總行工作人員介紹,存貸通就是一種將個人貸款與存款相結合,以同一客戶名下的存款抵扣貸款,為其提供增值收益的業務。在客戶按照未抵扣貸款本金的狀態先向工行支付貸款利息的前提下,該帳戶內存款達到一定數量以上按固定比例或分段累進抵扣貸款本金,以該抵扣額計算的貸款利息作為客戶利息減免的增值收益。存貸通帳戶涉及的貸款包含上述所說貸款,存款僅限於個人貸款客戶存入存貸通帳戶的人民幣活期存款,不含其他帳戶、其他存期、其他幣種的存款。
華泰證券首席分析師羅毅認為,「存貸通」本質上是一款存款增值產品。這與理財產品業務不同。理財產品不屬於存款。在理財產品起息日,客戶的認購資金將被扣劃。一般到產品到期日,才會返還資金。本次暫停個人帳戶綜合理財業務,並不涉及理財產品業務,存量的理財產品也不會受此公告影響。
據記者了解,工農中建四大行及平安、光大、興業、招行等多家股份制銀行都在2011年前後推出這一款理財產品,是專門針對在銀行有個人貸款並且同時有個人存款的客戶設計的一種業務,即如果一位客戶在工行同時有個人貸款和個人存款,通過籤訂存貸通協議定期匯集存款資金用來理財,銀行會給貸款人一個比掛牌利率更高的活期存款利率,來抵扣一部分貸款利息。
融360分析師劉芬認為,銀行最初推出這類存抵貸業務的目的是為了吸引手上有資金且有提前還貸意願的客戶,簡單說就是為了留住用戶並達到吸儲的目標。這種意願在前些年資產端尤其是優質資產端充裕的情況下是合理的,有利於提高其資金端規模,進而創造更多的利潤。
「存貸通」停止屬自然淘汰
存貸通業務中,一筆貸款只能對應一個存貸通帳戶,但是一個存貸通帳戶可對應最多5筆貸款,抵扣順序由經辦行與客戶協商約定。至於存貸通的增值收益計算方法由工行各省分行確定,但大多執行總行標準,即住房類貸款採用固定比例或分段累進兩種方式計算增值收益,如採用固定比例法,存款帳戶抵扣起點為5萬元,抵扣比例最高為80%。個人商用房貸款抵扣起點5萬元,抵扣比率80%;個人經營貸款抵扣起點20萬元,抵扣比率60%。採用固定比例抵扣的,當存貸通帳戶每日營業末存款餘額小於或等於抵扣起點時,存貸通帳戶不產生增值收益,僅向客戶正常支付活期存款利息。
據悉,這款業務在工農中建四大行的操作多在5萬元起步,不過此前建行為3萬元、中行為10萬元。
一位建設銀行天津幣分行的業務人員認為,在利率下行趨勢下,該業務存款成本較高,同時監管部門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對存貸比逐漸放開了,因此可能出於成本考慮,工行暫停了此業務。
前述工行總行工作人員認為,停辦該項業務並沒有特殊含義,只是一項業務走到了生命周期的尾聲,該業務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業務的發展需要了。另外,目前工行針對普通存款已經有了薪金溢、節節高、大額存單和存管通等新業務。這些業務比原來的存貸通操作更方便、收益更高,而且存貸通業務的增量已經基本為零、存量也在逐步減少。「在這個背景下,該項業務屬於自然淘汰」。
羅毅認為,客戶分流以及產品相對缺乏競爭力,存貸通的業務量逐漸減少。另外,營改增後,貸款服務進項稅不得抵扣,收支要兩條線進行,也促成該產品的終止。
劉芬也認為,目前銀行優質資產端稀缺,負債端成本難降,資產端又害怕風險,這種情況下,工行再繼續推出存貸通業務顯然是不合適的。
一位普華永道分析師認為,此次工行叫停業務或與「營改增」推行後「存貸通」的業務流程無法順利實現有關。因為「營改增」後,稅務部門要求銀行客戶收、支兩條資金流相互獨立,與現行產品模式相衝突。與其進行業務線大規模調整以適應新規,不如進行部分捨棄。
其他銀行暫無跟進
一位農業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存貸通」還在正常辦理中。「目前還沒有消息說會停止辦理這項業務。事實上,農行的這項業務量並不小,因為在客戶辦理貸款時,客戶經理會同時問詢是否要辦理存貸通業務,一般來說,客戶對於這項業務還是不排斥的,因為畢竟存貸通既可以保證他們的資金流動性,又提高了資金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房貸利息,實際上還是挺受認同的。」
不過,普益標準研究員鍾鴻銳認為,存貸通業務正逐漸的落後於市場發展,其在特定階段所發揮的功能已經告一段落。存貸通業務無論是在設計上還是在收益率上的競爭力都較差,本身的存續規模也在不斷縮小。工商銀行停止存貸通業務可能也有在內部管理方面的考慮,「但是我認為市場需求還是主要原因」。
截至目前,農行、建行等部分開展存貸通業務的銀行沒有傳出相關業務暫停或變更消息。
鍾鴻銳認為,存貸通業務是在理財業務還不發達的時候誕生的滿足特定客戶需求的一類產品,隨著銀行理財業務的不斷發展,本身就已經不再適合當前的市場環境。工行理財是銀行理財行業轉型的先驅,其率先停止存貸通業務也是符合客觀實際的。「我們認為其他銀行也會逐漸停止存貸通業務,由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理財業務來填補其空間。」
另外,隨著「營改增」落地,銀行資金成本將進一步提高,出於成本考慮,接下來,不排除會有更多銀行跟著叫停「以存抵貸」。
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則認為,其他銀行是否跟進,要看這項業務在各大銀行發展的狀況。如果該項業務沒有較大前景的話,其他銀行也會跟進,即使不被叫停,也會被併入到其他產品中去;如果該項業務在其他銀行有利可圖並且風險可控的話,肯定不會被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