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精讀、略讀與誤讀

2020-12-12 中國青年網

我寫東西比較早,因而讀各種文藝書也就早。早先的習慣是:總會把那些買回的書放到一邊,再爭分奪秒地讀從各個圖書館借來的書。是的,書非借不能讀也。其結果便是自己書的數量逐日增長,沒看的書卻越來越多。甚至為讀書還做出「年計劃」,一年內定要把哪些書讀完,計劃卻又趕不上變化快,書在看,卻做不到什麼書都逐字逐句讀,而是有精讀有略讀,起初是為完成「年計劃」,後來卻逐漸養成了某種閱讀習慣。

古人曾講:「一物不知,君子之恥。」我也曾恨不能做到「於學無所不窺」,後來才明白這種想法不僅虛妄,且無必要。多年的閱讀經驗告訴我,世上的書無論如何都是讀不完的,即便博學如博爾赫斯、翁貝託·埃科。

埃科說過,凡為經典皆有再讀必要。而我覺得,但凡經典都要精讀。而對於某些書而言,略讀亦絕非無用,至少在需要它的時候知道到哪去找它。

當年,梅蘭芳對與戲曲有關的書便是精讀,對新文藝的書便是略讀。我以為這恰是作為一代戲曲表演大師最好的閱讀方式。梅先生藏書裡有明崇禎年間刻本《曲律》《度曲須知》《弦索辨訛》等,還有天虛我生著的《學曲例言》及各種皮黃、越劇、秦腔甚至鼓書和彈詞戲本,這些都是他精讀的,有的精讀不止一遍。而對於新文藝書籍,梅蘭芳所藏也不少,但略讀居多,精讀的也有,比如徐志摩與陸小曼合著的《卞崑岡》,英國劇作家巴雷的《可欽佩的克萊敦》等。

多年前我曾買回一套《清史稿》,煌煌十二巨冊,想精讀卻一直沒做到,但略讀還是收穫頗豐,論及有清一朝,總能準確找到出處。略讀看上去不求甚解,但對於一個於文字敏感的人而言往往能從字裡行間慧眼識珠。與精讀一樣,略讀的書也是越多越好。朱光潛先生拿到一本書,往往是先看一兩頁,如發現文字不好接下來就只略讀,如內容再不行則乾脆不讀。不用說朱光潛先生,一個人倘能被外界尊為讀書人,那麼他對一本書的直覺和評判總不會太差。

比起略讀,最不靠譜的還是誤讀。誤讀也分不同情況。比如我,大概十六七歲時就讀過一些經典,尤其是讀了不少外國現代派文學作品,那時覺得自己好神氣,別人沒讀懂的,被我一個少年讀明白了。後來發現,好多我所謂讀懂的其實根本就沒讀懂,有的甚至是誤讀,與作家和作品所要闡釋的本意南轅北轍。這也是我到成年後才意識到的問題,沒辦法,唯一的辦法只能是重新精讀。除了像我這種誤讀的情況,還有另外一種誤讀,因為比較迷惑人因而顯得更「危險」,這就是搭所謂的「知識經濟」快車應運而生的「閱讀膠囊」。我甚至認為這是在人類閱讀史上從未有過的一種「閱讀傳銷」。

所謂「閱讀膠囊」,便是針對人們普遍希望快點提升、快點成功、快點幸福、快點減肥等等心理,把各種書籍提煉成一粒粒「膠囊」販賣給讀者(消費者),即「二手閱讀」。但我對這些搭知識經濟而來的「閱讀膠囊」療效實在存疑。他們令我想起兒時看過的小人書,原著四五個章節的內容在小人書裡甚至分不到一兩句話。由此造成的誤讀顯而易見。試想,當一部百八十萬字的巨著被濃縮成一粒膠囊,像速效救心丸一樣讓你吞下,它可以救急,比如有朋友談論這部作品的時候你可以插幾句嘴,但也頂多表示你知道這部作品而已。

對於閱讀,我不是單純地懷舊,也不是刻意去詬病任何新的閱讀方式,雖然在社交網絡時代,閱讀正逐漸從一個獨立、個體的行為變得更加社交化、功利化。但作為一個讀書人,總該不與流俗妥協;否則,與其浪費了讀書的那點兒時間,倒不如去做點兒其他的活計。(狄青)

(來源:今晚報)

相關焦點

  • 提升英語閱讀技巧:精讀與略讀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精讀和略讀的原則。     我們都知道,考研英語的文章多為議論文,多來源於西方的報刊雜誌,比如《衛報》,《自然》,《新科學家》等。這類文章通常是關於社會生活,科教文衛,政治經濟方面的,比較科學,嚴謹的文章。這種文章論述的展開通常要圍繞著一個中心觀點或核心事物。所以我們要真正讀懂一篇文章勢必要抓住其中心主旨,也就是要找到主旨句。
  • 取捨之間:2017考研英語精讀與略讀的要領
    考研英語閱讀做題時間有限,考生必須要學會精讀和略讀,把握閱讀的方法技巧,可哪些要精讀?哪些可略讀?下面小編分享給大家,注意把握。   一、可略讀的6個部分   (1)有關職務、頭銜、社會地位等補充性說明;   (2)句中破折號後提供的旁支信息;   (3)複雜的難句中除了主、謂、賓以外的其他輔助信息(除非與解題有關);   (4)例子、對名人言論的引用的具體內容可以先不讀,而只讀前面的觀點或總結句。
  • 2016考研英語:閱讀技巧之精讀與略讀
    今天作者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考研英語閱讀精讀和略讀的原則。  我們都知道,考研英語閱讀的文章多為議論文,多來源於西方的報刊雜誌,比如《衛報》,《自然》,《新科學家》等。這類文章通常是關於社會生活,科教文衛,政治經濟方面的,比較科學,嚴謹的文章。這種文章論述的展開通常要圍繞著一個中心觀點或核心事物。所以我們要真正讀懂一篇文章勢必要抓住其中心主旨,也就是要找到主旨句。
  • 如何解決閱讀的4種方法:略讀、尋讀、泛讀、精讀
    想要發揮閱讀的最大作用,就要懂得區分尋讀,略讀,精讀和泛讀。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earning English.   尋讀——用於查找特定的信息   Extensive reading - used for pleasure and general understanding   泛讀——用于欣賞和整體理解   Intensive reading - accurate reading for detailed understanding   精讀
  • 預習第3課《現代詩兩首》,感受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的不同策略
    葉聖陶先生說:「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是應用。」《語文課程標準》也中說:「略讀課文重在略讀方法的指導,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所以略讀課文要擯棄繁瑣的分析,學生能把學習方法用到略讀課文的學習中就可以了,教師是引導者、幫助者。略讀課文的預習相比較精讀課文也會簡單許多。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為:邊讀邊想像畫面,感受自然之美。第三課《現代詩二首》就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生只要能抓住語文要素中的這兩個要點就可以了。
  • 三大精讀法幫助孩子寫作文
    您聽說過三大精讀法嗎?為什麼孩子看了很多書還是不會寫作文,問題出在哪裡?2、常用的讀書方法有兩種:略讀和精讀。何為略讀,以追求好看的故事為目標,以最快的速度看完,不去細嚼慢咽的讀書方式,我們都可稱為略讀。略讀是一種重要的讀書方式,略讀的好處是讓我們在短時間內吸收到很多信息。略讀的缺點也很明顯,只是囫圇吞棗地讀書,只是知道這本書講了什麼,把書當作消遣和娛樂,汲取的營養有限。
  • 一儒老師中學生精讀班七問七答
    1、一儒老師中學生精讀班的設計思路?中學生精讀班針對不愛讀書,不會讀書或需要提升讀書能力的中學生準備,大量閱讀就是提升語文能力及學習力的重要途徑。只要堅持閱讀,尤其是精讀法閱讀,就能提升語文成績,還能提升孩子學習力,繼而提高各科學習成績。 2、一儒老師精讀班如何保證課程效果?
  • 一儒老師小學生精讀班七問七答
    1、一儒老師小學生精讀班的設計思路?孩子不會寫作文,大部分是因為缺乏閱讀習慣,尤其是精讀習慣導致的。小學2~4年級學生如果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掌握三大精讀法(批註式閱讀、思維導圖、寫讀後感)在5、6年級時,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就會形成一個爆發期。
  • 被名將狄青迅速擊垮的儂智高起義
    為了平定這次叛亂,北宋派出了名將狄青。 狄青 正在此時,狄青的先頭部隊開到了,先鋒楊文廣率兵在桂州附近與起義軍正面相遇,戰鬥十分激烈,結果宋軍受創,楊文廣被困得脫。
  • 不刷閱讀題,學會精讀,孩子閱讀寫作能力也會大幅提升
    不刷閱讀題,學會精讀,孩子閱讀寫作能力也會大幅提升。最近一位五年級家長發信息說,孩子只是上了精讀課,這次期中考試閱讀得滿分,寫作能力也有提升,這是怎麼回事?精讀課是如何提升孩子閱讀寫作能力。這樣看書顯然算略讀,略讀的好處,是了解了書中的信息。知道這本書講了什麼故事,出現了哪些人物,增長了知識。但是略讀的缺點也很明顯,它對孩子作文的幫助極為有限。因為作文是一個非常嚴謹的思維活動。好作文不僅是寫一個故事,它需要清晰的邏輯關係,需要好詞好句來填充,需要闡明一個道理。如果僅僅是略讀,沒有像作家一樣深入地讀每一本書,就算看得再多,註定也難寫出好作文。
  • 忠直報國的狄青,也有粗暴無禮的一面,所以他該被針對?
    關於狄青的形象,也有不少動畫片、電視劇進行呈現,有勇有謀,忠誠謙遜,這使得擁有綽號「面涅將軍」的狄青也曾是許多人崇拜的對象。只是閃閃發光的狄青,在歷史上的結局並不好,被文臣集團排擠打壓,最後憂鬱生瘡而死,屬實令人惋惜。可也有一種觀點認為,狄青這種結局和他自身處事頗有關係,因為他粗暴無禮,讓人不滿才會如此。那麼狄青做過什麼得罪人的事情?
  • 閱讀課就是教略讀、快讀、細讀、精讀、泛讀等技巧?
    作為英語教師,應該說我們都是不遺餘力地為學生講解各種閱讀技能和策略,期望能夠從實處幫助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大家一定沒有少給學生說過諸如略讀、快讀、細讀、精讀、泛讀等技巧,總之就是不厭其煩地「餵」他們,唯恐講不夠,講不透。
  • 北宋名將狄青經歷二十五戰,大破西夏夜襲崑崙關,平儂智高之亂
    他就是狄青,雖然他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裡,但是他還是很有志向的。狄青不僅僅會打仗,他還會讀書,他的一生打過很多的仗,為宋朝立下了許多的功勞。不過,最後受到他人猜疑,最後竟然不久去世了。下面就隨著小編來看看狄青的故事吧。狄青十六歲的時候,自己的哥哥和別人打架,這件事搞大了。狄青就為了自己的哥哥去代替他接受處罰,他被抓走了,這就是他開始進去軍營中原因。
  • 狄青春節定計平定儂智高叛亂:北宋騎兵用鐵連耒加完勝「標牌」兵
    圖示:北宋狄青人說「國亂思良將」,剛剛進入廟堂不久的樞密副使,在對西夏戰爭屢立奇功的狄青,主動請纓南徵。狄青向仁宗皇帝請戰,說到「臣起行伍,非戰無以報國,願得蕃落騎兵數百,益以禁卒,當羈賊首至闕下」。仁宗皇帝即可任命狄青為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經制廣南盜賊事。廣南各將領及其人馬,都歸於狄青節制。然後,狄青統帥步兵、騎兵2萬餘人,於皇祐五年年初,出崑崙關,直奔邕州。狄青一遍星夜兼程向廣南進發,並在大軍抵達湖南後就向廣南諸軍傳令,在沒有將領的情況下不得擅自出戰。
  • 三年級上冊第3課《不懂就要問》,略讀課文不精讀,怎樣把握分寸
    在序號右上角有朵小花,說明這一課很特別,從這一課開始,以後我們還將讀到另一種新類型的課文——略讀課文。學習略讀課文的要求與我們以前學習的課文有所不同,有什麼不同呢?一、明確要求學習略讀課文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可以不像學習以前的課文那樣,讀得那麼細,但要做到,如果是寫人、敘事的課文,要弄清楚寫的是一件什麼事情,這件事是怎麼發生的,事情的經過是怎樣的,結果怎麼樣。二是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自行解決。
  • 老課新教 ▏《驛路梨花》,學會略讀,學會賞析
    2.學會略讀,概括內容,說出作者在順敘中運用追溯往事這種寫法的作用。3.理解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的作用,找出文中寫梨花的語句,分清實寫和虛寫,說明其作用。4.領會作者對雷鋒精神的讚美。(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二、檢查預習出示生字(學生齊讀,相互強調字音字形,教師適當補充)三、整體感知1.本單元重點學習略讀,教師結合略讀口訣強調要求:心專一,勿出聲,眼掃視,記要點,不回視。
  • 儂智高起事,野心膨脹想對外擴張,但他與狄青對戰,這註定會失敗
    恰在這個時候,樞密副使狄青上表請求前去鎮壓,於是遂以狄青為宣撫使,提舉廣南經制盜賊事。本來,還曾任命入內都知任守忠為狄青之副,但為了號令專一,遂免去了這一副職,一切大權皆由狄青獨攬。廣西鈐轄陳曙為了搶功,乘狄青未到,先率八千步兵與依智高戰被儂智高打敗於崑崙關,殿直袁用逃遁。狄青為嚴軍令,將陳曙、袁用等三十二人一齊處斬。
  • 如何有效精讀一篇英語文章?
    作為一名「英語精讀」的受益者,堅持精讀文章七年,我有這個責任將「精讀」推廣給更多的人。精讀作為英語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不管是英語專業,還是英語愛好者們,如何「有效精讀」似乎成了迫切要解決的問題。不是所有的英語文章都適合精讀,但如果能把一篇文章精讀透,好處自然不必多說。
  • 淺談略讀課文的教學步驟和方法
    永新縣裡田鎮中心小學 曾輝經過多年教學實踐的探索,我初步構建了略讀課文的基本教學步驟即「自讀——交流——積累」。同時,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及學生的實際,又構建了若干個便於操作的具體的教學方法,如自主選擇式、質疑解疑式、重點閱讀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