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第3課《現代詩兩首》,感受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的不同策略

2020-09-09 小鹿老師的語文課堂

葉聖陶先生說:「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是應用。」

《語文課程標準》也中說:「略讀課文重在略讀方法的指導,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

所以略讀課文要擯棄繁瑣的分析,學生能把學習方法用到略讀課文的學習中就可以了,教師是引導者、幫助者。

略讀課文的預習相比較精讀課文也會簡單許多。

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為:邊讀邊想像畫面,感受自然之美。第三課《現代詩二首》就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生只要能抓住語文要素中的這兩個要點就可以了。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預習這篇課文:

第一步:標出每首詩的小節

詩中小節的劃分以空行為標誌,第一首詩《現代詩二首》兩個小節,第二首《花牛歌》四個小節。

第二步:把課文讀通順,讀準確

這一步非常關鍵,是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

方法1:生字表中的生字拼音要先拼讀,再直呼,然後不看拼音能把字讀準確。

方法2:課文中遇到不會讀的字要通過查字典等方法讀會、讀準。

方法3:多讀幾遍,直到讀通順、讀流利為止。

第三步:解決課文前面導語中提出的問題

這篇課文前面的導語部分是這樣寫的:反覆朗讀下面兩首詩,說說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這個問題的設置是圍繞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學習提出的。

先來思考第一個問題: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

《秋晚的江上》這首詩仔細讀來,我們可以找出「鳥兒、斜陽、江上、蘆葦」四樣景物。

《花牛歌》中則描寫了「花牛、剪秋蘿、白雲、草地、太陽、青峰」。

第二個問題:想像畫面

《現代詩二首》第一小節描繪的是夕陽下鳥兒飛巢的景色,第二小節描繪的是鳥兒歸巢了,夕陽即將落下,霞光籠罩江邊蘆葦,連江水也被染紅了。

《花牛歌》中我們則可以想像出一隻悠閒自在的花牛,一會兒甩著尾巴走來走去,吃著青草,一會兒臥在草地上閉眼休息,等他醒來時,夕陽已然西下的情境。

第二個問題不作為預習重點,不要強迫孩子把畫面精準地講述出來。通過他的朗讀,能基本理解詩意,在腦海中形成畫面即可。

第四步:提出不懂的問題

關於這首詩,你還有什麼想要了解的,有哪些還不懂,可以把它記下來留到課堂上和同學討論或聽老師講解。

對於孩子來說,我覺得難懂的句子是:

第一首詩《秋晚的江上》的最後一句「頭白的蘆葦 也狀成一瞬的紅顏了」

第二首《花牛歌》最後一句「花牛在草地裡做夢,太陽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這個可以留在課堂上由老師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這兩首詩篇幅短小,語言清新,意境優美,表達俏皮、可愛,《花牛歌》更像朗朗上口的兒歌,這是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絕佳素材,能讓孩子充分朗讀,他們就能自然地在頭腦中形成畫面,這比教師的分析講解要管用的多。

所以,這一課的預習策略就是:讀詩吧!

相關焦點

  • 四上《現代詩二首》預習重難點,學好課文
    一、文本分析《現代詩二首》是由劉大白《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組成的兩首現代詩。《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詩人劉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錄在詩集《郵吻》詩集中。此詩形散而意濃,雋永而優美。《花牛歌》是詩人徐志摩的作品,其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花牛歌》這首詩歌使我們體會到了童年時的樂趣,花牛坐臥圖、花牛睡眠圖、花牛散步圖、花牛做夢圖,從這一幅幅圖中,我們感受到了花牛的悠閒自在。
  • 四年級上語文第3課:《現代詩二首》學習筆記,孩子感受詩歌魅力
    同學們,有一種詩歌是用大白話寫成,它是詩人有感於物而作,一般不拘格式和韻律,形式自由,意涵豐富,這就是現代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兩首現代詩,感受現代詩的魅力。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3課《現代詩兩首》,這篇雖然不是這一單元的重點課文,但是讓同學們接觸到現代詩,並感受現代詩歌的魅力。
  •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3課《不懂就要問》,學習略讀課文的方法
    《不懂就要問》這篇課文是部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3課,是一篇略讀課文,也是小學階段的第一篇略讀課文。本課是一篇名人故事,主人公是孫中山,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
  • 三年級上冊第3課《不懂就要問》,略讀課文不精讀,怎樣把握分寸
    同學們,請看這一課的課題,發現與以前的課題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嗎?在序號右上角有朵小花,說明這一課很特別,從這一課開始,以後我們還將讀到另一種新類型的課文——略讀課文。學習略讀課文的要求與我們以前學習的課文有所不同,有什麼不同呢?
  • 第16課《麻雀》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文詳解
    第16課《麻雀》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麻雀》是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16課課文,本文作者是俄國的屠格涅夫,選作課文時有改動。第16課《風箏》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2018年審定版)第15課《女媧補天》部編版小學四年級略讀課文這樣預習和複習剛好
  •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27課《漏》課文預習
    在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第27課我們將要學習的是一篇民間故事《漏》,本文由陳清漳搜集整理,選作課文時有改動。三年級下冊第27課《漏》課文預習全文圍繞「漏」展開,老虎和賊因為做賊心虛而對漏產生恐懼心理,導致它們不辨真偽,盲目逃竄,下場可笑。
  • 五年級第20課略讀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預習筆記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的作品,敘述了作者童年時寫了一首詩,父親和母親對這首詩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作者產生了巨大影響的故事。表現了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表達了作者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 第17課《爬天都峰》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文預習和複習專用
    《爬天都峰》四年級上冊《爬天都峰》是一篇是四年級上冊第16課的課文,在教育部2018年審定版教科書曾將該課放到習作例文中。下面就跟著丹格教育的老師一起來看看這篇課文吧!該字右邊部分是「及」,和「乃」相近,但是筆順不同,在前面的文章中有提到過該知識點,可以點開下面的連結複習:
  • 三年級上冊,3《不懂就要問》,略讀課文這樣學,簡單有效
    大家好我是星凝老師,今天帶大家走進第三課《不懂就要問》,細心的同學肯定發現這是一篇*文章,其實就是略讀文章。現在我們就來講講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之前還請各位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星凝老師還為大家準備了練習題同步講解,大家在文末就可以跟著聽講解練習題啦!
  • 三年級上冊,3《不懂就要問》,略讀課文這樣學,簡單有效
    大家好我是星凝老師,今天帶大家走進第三課《不懂就要問》,細心的同學肯定發現這是一篇*文章,其實就是略讀文章。現在我們就來講講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之前還請各位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星凝老師還為大家準備了練習題同步講解,大家在文末就可以跟著聽講解練習題啦!
  • 巧借抓手,依體而導——關於統編教材自讀課文教學的思考
    葉聖陶先生早就指出:「略讀如果只任學生自己去著手,而不給他們一點指導,很容易使學生在觀念上發生誤會,以為略讀只是粗略地閱讀,甚而至於忽略閱讀」。因此,教師應該依據自讀課文的課型特點,充分挖掘自讀課文教材文本的資源,在教學中通過實時觀察學情給予學生提綱挈領的指導,從而更好地發揮自讀課的教學功能。
  •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8課《去年的樹》課文預習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8課《去年的樹》課文預習本文主題課文內容三年級語文上冊:第8課《去年的樹》課文預習三年級語文上冊:第8課《去年的樹》課文預習文中的四次對話三年級語文上冊:第8課《去年的樹》課文預習第四次對話(鳥兒與小女孩之間的對話)。
  • 【觀課】陸靜琰:統編三上《3* 不懂就要問》
    作為教材中第一篇略讀課文,引導學生發現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的不同,學習閱讀略讀課文的一般方法是這堂課首要的任務;其次,可以圍繞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關注有新鮮感的詞句」,以尋找有新鮮感的詞句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運用學習精讀課文的學習方法訓練學生邊讀邊想的習慣,並和同學交流,使學生在讀書思考和與同學交流中明白私塾學習方式和現在學校的不同,同時感受孫中山勤學好問的學習態度。
  • 三顧《梅花魂》——統編五下課文4*《梅花魂》教學敘事
    按:為了避免學生帶著課前的預習感受生搬硬套、亂扣愛國的帽子,教師在開始評品讀前就可以用一個類似的反面案例,來給學生打好預防針。(四)由扶到放,關注餘事。(3)理解課文內容,學會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按:朱老師談到,教學目標的設定一定要可操作、可檢驗,人教版目標中經常出現的「感受XX情感」「體會XX之情」的目標則是虛無縹緲,無法轉化成教學行為,指導學生學會某種閱讀策略(方法)的。
  •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3課《不懂就要問》教學設計
    (2)學習方法分析本課是略讀課文,課後並沒有設置練習題,而是在課前設置了閱讀提示。略讀課文需要培養學生運用精讀課文所學到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閱讀提示的出現實際上是一種將課後習題前置的學習轉化。在正式學習之前,學生閱讀提示要求,明確本課學習目標,是非常重要的環節。① 閱讀提示一: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和同學交流對這件事的看法。
  • 淺談略讀課文的教學步驟和方法
    永新縣裡田鎮中心小學 曾輝經過多年教學實踐的探索,我初步構建了略讀課文的基本教學步驟即「自讀——交流——積累」。同時,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及學生的實際,又構建了若干個便於操作的具體的教學方法,如自主選擇式、質疑解疑式、重點閱讀式等。
  • 發現精讀課文的「美」
    統編教材的習作單元自成體系,每單元由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和習作五部分組成,既相對獨立又形成一個整體。那麼,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與其他單元的精讀課文在教學上到底有什麼區別?前段時間,我聆聽了兩位教師執教的《麻雀》一課,試著從兩節課的教學中探索出習作單元精讀課文的定位、價值和評價導向。
  • 第3課《植物媽媽有辦法》,二年級語文上冊課文預習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部編版語文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3課內容,作者戴巴棣,選作課文時有改動。下面就跟著丹格教育的老師一起來預習一下這篇課文吧!第三部分(第5小節)鼓勵學生仔細觀察自然,就能發現許多新知識。課文內容
  • 清華附中教師:暑期小學語文預習很關鍵,科學方法在這裡
    「學起於思,思起於疑」,課前預習的過程就是尋「疑」的過程。孩子提前發現疑問,並帶著問題聽課,會更加積極地思考問題,更加自覺地掌握知識。不過,我們想通過預習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呢?如何帶孩子科學進行課前預習?有哪些實操性較強的方法?
  •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3課《不懂就要問》教學設計
    不懂就要問》是本冊教材第一篇略讀課文,也是小學階段第一篇略讀課文。(2)學習方法分析本課是略讀課文,課後並沒有設置練習題,而是在課前設置了閱讀提示。略讀課文需要培養學生運用精讀課文所學到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閱讀提示的出現實際上是一種將課後習題前置的學習轉化。在正式學習之前,學生閱讀提示要求,明確本課學習目標,是非常重要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