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生愛跨考新傳」不知道為什麼成為了大家的刻板印象。
[1].DT財經.當代年輕人最後悔入坑的專業 | DT數說[EB/OL].2020-07-07.https://mp.weixin.qq.com/s/bfyLz6sp9hXR_eLs1yVUrQ
參考文獻:
兔子、小文、慄子、月亮、樂樂均為化名,感謝TA們接受採訪。
希望你來到新傳,永遠心裡有光⭐。
關注自己的內心,未來本身就是基於暢想而存在,選擇對的那條路,成為自己心中的無限可能。
就像樂樂學姐所說的:「人生就是0和1,如果你一直徘徊、猶豫、迷茫,那就停留在0。但如果開始投入、開始行動,那我們已經在走向1的路上了。」
本專業的考生不用憂慮「我沒有多學科的背景,是不是會佔劣勢?」
跨專業的考生不必擔心「我該怎麼才能考上新傳研究生?」
我們希望所有的學生都能跳出各種條條框框,不被某一個「標籤」所限制:
▲ 這個現象可能成立的原因很複雜,既「社會」又「個體」,也有可能並不成立,因為人的身份是多樣的,選擇某一個專業跟原本的「出身」無關,只和你的興趣、你的堅持、你的心態等等這些有關,能否成功也是一樣。
回到最開始的那個問題:
這也是我們這篇文章所想要傳達的意義。
跨考新傳的師兄師姐們大多有一個非常深刻的體會:
所以從理工成功跨考新傳上岸的例子裡可以總結出來的經驗其實是普遍性的:專業並不代表上岸機率,不論是哪一個專業,甚至是新傳本專業,都不一定能成功。但夢由自己定義,找準自己的方向就有無限可能。
而對於研究生階段二者是否存在差距這個問題,師姐師兄們的答案是,部分新傳同學的學術性會更強,但也沒有太大的不一樣。(畢竟你學的百分之六七十都是考研學到的東西)
考研筆試、面試也不會因為你是本專業的學生還是理工跨考生有明顯區分,老師只會關注,作為想要入門的研究生預備役,你的能力是否達到了標準。
上過很水的新聞業務課學採寫編評,但是遇上真刀實槍的演練依然不知道論點論據立意結構從哪來。
有太多的例子是,本科四年學傳播學不知道學了什麼,考研還是得從《傳播學教程》——「第一章:傳播學的對象和基本問題」開始;
就算是本專業的學生,很明顯也並不是百分百地就能輕鬆成功。
沒有任何一個考生能夠逃過考研「一禿二崩三要命」的魔咒。(那些天選之子先往邊上稍稍)
面對信心和意志一點點被消磨的灰暗時刻,是「堅持一下,天總會亮的」還是「好難好想哭,不考了」?
碰到混亂頭疼、毫無思路的專業真題,繼續寫還是先出去浪?
對跨考專業的熱愛能否支撐你走過漫長的備考期?
所以重要的不是專業與專業的差距,而是個體與個體的差異。
➤ 跨考翻譯,「長期的知識積累不夠該怎麼辦」的焦慮也是家常便飯。
➤ 去考法碩,一樣也有背水一戰的壓力和抓不住背不完的重點技巧;
事實上,「與其說是理工跨考新傳有gap,不如說具體技能是每個專業都存在的難點」。
那解題的鑰匙到底在哪裡?
畢竟「跨考上岸」這張大餅不是用興趣一支筆就能畫出來的。
他們大多都面對過在政治備考時因為寫字速度太慢而心態崩掉、專業課答題實在沒思維沒邏輯沒亮點的痛苦,也有過「相比本專業的同學自己的學術功底是不是不夠?」的迷茫。
在採訪裡,也有同學提到:
➤ 而跨考北大,大多是因為——名校情結:
➤ 「選一個離愛豆更近的專業,追星吃瓜」也是重要跨考因素之一。
➤ 或者不想從事理工科相關的枯燥工作,想做一個擁有「理想」以及更廣前景的網際網路弄潮兒;
➤ 本科階段或多或少有過新傳相關的經歷,比如做新媒體、擔任宣傳部長等等,覺得這個比較「對自己的門路」;
在回答「為什麼想要跨考新傳」這個問題的時候,大家基本都有一致的答案:
不過好在,考研給了廣大理工生新的機會,儘管新聞學也在後悔專業裡榜上有名,他們從「心」出發,毅然決然地投入了新傳的懷抱。
儘管專業不同,但痛苦和後悔都是一樣的:「當我從理工離開的時候,沒有一個數學公式是無辜的」「淚流幹了,但是我的頭髮還能回來嗎?」(不能)
是的我們也好奇,所以我們採訪了5位從理工跨考到新傳的學生,希望能聽聽他們的答案。
是「老師的偏愛」?是「不用學數學、門檻低」?還是「站在了時代的風口」?
那為什麼「這麼多」理工生愛跨考新傳呢?
某不具名同學:「他們跨考多容易啊,現在新傳都偏愛理科生的邏輯和數據水平的,我們本專業不擅長計算機的考生反而吃虧。」
(等下,這位同學你是不是對理工有什麼誤解,除了高數,不是所有的理工生都學計算機的啊喂!)
也有人說:「新傳本身門檻就低啊,所有人都能考,不然你說讓我去跨考生物化學建築我能有這個勇氣嗎?」
的確,想在跨考新傳的考生中找到理工生有多容易?
不說30%,十個裡頭總能挑出來那麼一兩個曾經被數學公式瘋狂支配到悲傷逆流成河的。
那為什麼「這麼多」理工生愛跨考新傳呢?
是「老師的偏愛」?是「不用學數學、門檻低」?還是「站在了時代的風口」?
是的我們也好奇,所以我們採訪了5位從理工跨考到新傳的學生,希望能聽聽他們的答案。
Part1.
「當我從理工離開的時候,沒有一個數學公式是無辜的」
命途多舛的2020屆高考生再過幾天就要進大學了,12年的寒窗苦讀似乎有了圓滿的結果。
但是,總有孩子會發現,大學四年間流的淚在當年選專業時就已經有了前兆:
兔子:「隨大流報了理工科,本來想當酷酷的女科學家,結果發現(生物)不是我想像中的那麼有趣和簡單,實在提不起興趣。」
小文:「大多數人都選理科嘛,感覺學習不好才選文科,然後被調劑到了這個專業...」
樂樂:「不喜歡文科,也不喜歡背書,而且家裡比較傳統,覺得學理工有更多出路。」
……
在種種因素促使下,鬼使神差般選了這條路卻要跪著走完。
在DT財經對微博熱門話題以及的數據分析裡,經典的理工科——計算機、化學、生物、數學都赫然在列。
圖源:DT財經
儘管專業不同,但痛苦和後悔都是一樣的:「當我從理工離開的時候,沒有一個數學公式是無辜的」「淚流幹了,但是我的頭髮還能回來嗎?」(不能)
不過好在,考研給了廣大理工生新的機會,儘管新聞學也在後悔專業裡榜上有名,他們從「心」出發,毅然決然地投入了新傳的懷抱。
Part2.
用愛發電,什麼才是永動機?
在回答「為什麼想要跨考新傳」這個問題的時候,大家基本都有一致的答案:
➤ 本科階段或多或少有過新傳相關的經歷,比如做新媒體、擔任宣傳部長等等,覺得這個比較「對自己的門路」;
➤ 或者不想從事理工科相關的枯燥工作,想做一個擁有「理想」以及更廣前景的網際網路弄潮兒;
➤ 「選一個離愛豆更近的專業,追星吃瓜」也是重要跨考因素之一。
➤ 而跨考北大,大多是因為——名校情結:
樂樂:「反正跨考都是一樣難,要去就去最好的。」
月亮:「北大氛圍開放又有網際網路的感覺,我覺得是比較與時俱進和活躍的。」
(日常拉踩:那為什麼不去清華?[乖巧.jpg])
月亮:&34;
所以總的來說,從理工跨考到新傳,出於興趣一切都是那麼順理成章,畢竟「愛才是發電的永動機」。
但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對「理工跨考新傳」感到困惑就是因為,雖然沒有被數學支配的痛、新傳也的確有意思,可薄弱的專業基礎和激烈的競爭是擺在明面上的。
圖源:知乎問答
在採訪裡,也有同學提到:
樂樂:「理工科跨考新傳有優勢其實感覺是誤區,理科思維和文科思維很不一樣,這個轉變需要花費非常多的時間,除了複試時老師看到可能會比較好奇問一句之外,沒有其他太大的感覺。」
他們大多都面對過在政治備考時因為寫字速度太慢而心態崩掉、專業課答題實在沒思維沒邏輯沒亮點的痛苦,也有過「相比本專業的同學自己的學術功底是不是不夠?」的迷茫。
畢竟「跨考上岸」這張大餅不是用興趣一支筆就能畫出來的。
那解題的鑰匙到底在哪裡?
Part3.
用心投石,定義自己的無限可能
事實上,「與其說是理工跨考新傳有gap,不如說具體技能是每個專業都存在的難點」。
➤ 去考法碩,一樣也有背水一戰的壓力和抓不住背不完的重點技巧;
➤ 跨考翻譯,「長期的知識積累不夠該怎麼辦」的焦慮也是家常便飯。
所以重要的不是專業與專業的差距,而是個體與個體的差異。
對跨考專業的熱愛能否支撐你走過漫長的備考期?
碰到混亂頭疼、毫無思路的專業真題,繼續寫還是先出去浪?
面對信心和意志一點點被消磨的灰暗時刻,是「堅持一下,天總會亮的」還是「好難好想哭,不考了」?
沒有任何一個考生能夠逃過考研「一禿二崩三要命」的魔咒。(那些天選之子先往邊上稍稍)
圖源:側耳傾聽
慄子:「重點在心態,每個困難都是可以被拆解攻克的,『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給到自己的預設就會成為自己最大的絆腳石。」
就算是本專業的學生,很明顯也並不是百分百地就能輕鬆成功。
有太多的例子是,本科四年學傳播學不知道學了什麼,考研還是得從《傳播學教程》——「第一章:傳播學的對象和基本問題」開始;
上過很水的新聞業務課學採寫編評,但是遇上真刀實槍的演練依然不知道論點論據立意結構從哪來。
考研筆試、面試也不會因為你是本專業的學生還是理工跨考生有明顯區分,老師只會關注,作為想要入門的研究生預備役,你的能力是否達到了標準。
而對於研究生階段二者是否存在差距這個問題,師姐師兄們的答案是,部分新傳同學的學術性會更強,但也沒有太大的不一樣。(畢竟你學的百分之六七十都是考研學到的東西)
所以從理工成功跨考新傳上岸的例子裡可以總結出來的經驗其實是普遍性的:專業並不代表上岸機率,不論是哪一個專業,甚至是新傳本專業,都不一定能成功。但夢由自己定義,找準自己的方向就有無限可能。
Part4.
從 0 到 1
跨考新傳的師兄師姐們大多有一個非常深刻的體會:
月亮:原本的直線思維會發生巨大改變,這個學科能夠修正你對很多事情的既定看法。
樂樂:(學新傳會)更加注重內在自我的交流,同時以一個更包容、更人性的態度去看待、去批判思考社會的狀態、現象背後的原因。
這也是我們這篇文章所想要傳達的意義。
回到最開始的那個問題:
「為什麼有『那麼多』理工生愛跨考新傳?」
▲ 這個現象可能成立的原因很複雜,既「社會」又「個體」,也有可能並不成立,因為人的身份是多樣的,選擇某一個專業跟原本的「出身」無關,只和你的興趣、你的堅持、你的心態等等這些有關,能否成功也是一樣。
我們希望所有的學生都能跳出各種條條框框,不被某一個「標籤」所限制:
跨專業的考生不必擔心「我該怎麼才能考上新傳研究生?」
本專業的考生不用憂慮「我沒有多學科的背景,是不是會佔劣勢?」
就像樂樂學姐所說的:「人生就是0和1,如果你一直徘徊、猶豫、迷茫,那就停留在0。但如果開始投入、開始行動,那我們已經在走向1的路上了。」
關注自己的內心,未來本身就是基於暢想而存在,選擇對的那條路,成為自己心中的無限可能。
希望你來到新傳,永遠心裡有光⭐。
兔子、小文、慄子、月亮、樂樂均為化名,感謝TA們接受採訪。
參考文獻:
[1].DT財經.當代年輕人最後悔入坑的專業 | DT數說[EB/OL].2020-07-07.https://mp.weixin.qq.com/s/bfyLz6sp9hXR_eLs1yVUrQ
/END/
小編 | 悅悅
責編 | 北北
聲明 | 文中所有配圖均來源於網絡,
版權屬於原作者或網站,此處僅為配圖表達。
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通知我們,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