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浩,男,華南理工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獲批2017年和2019年廣東大學生科技創新培育專項資金(攀登計劃)重點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優秀結題、華南理工大學優秀本科畢業設計。此外,獲2018年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廣東省第十四屆「挑戰杯」 一等獎、廣東省第六屆材料創新大賽總決賽二等獎、無機非金屬材料分賽區一等獎。已發表3篇SCI的TOP期刊論文(一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一篇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一篇發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影響因子9.931),當前還有1篇SCI一區的TOP文章正在返修中。申請發明專利2項。
卓浩,一個被稱為競賽收割機的超級學霸,斬獲多項大賽獎盃,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多篇SCI論文。超級學霸是如何煉成的?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他的故事。
科研的道路,從來沒有坦途
科研的道路,從來沒有坦途。和所有科研工作者一樣,卓浩的科研之路也布滿荊棘。
大一暑假,恰逢學生研究計劃SRP項目團隊招人,卓浩便藉此契機加入團隊,開始了每天洗燒杯、看反應、搭儀器的實驗生活,而做實驗的枯燥與乏味也在內心發酵。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兩個多月後,在老師和師兄師姐的幫助下,他掌握了科研的技巧,開始對實驗有了整體的認知,能根據自己的需求調整實驗,並由此開啟了自己的科研之路。
卓浩參加2017深圳國際石墨烯高峰論壇
大三的時候,卓浩一直進行對儲能材料的研究,但經歷了整整一年的努力,實驗的效果始終難以達到預期,這讓他感到無比沮喪。
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在一次實驗中,卓浩隨手將原料扔進了冷凍乾燥機,而這一次樣品的儲能性能居然大大提升,更為神奇的是,這一步驟給材料賦予了一個新的性能——柔性。相比於性能不夠出色的儲能性能,材料的柔性更吸引了他的注意。「能不能用現有的材料做出一個具有優異柔性的功能材料呢?」他立刻與導師討論研究的可行性,並在導師的同意下,開始探索這個全新的領域。
成功有三部曲,模仿,創新,再到自主創新。最初,他從模仿相關大牛的實驗設計開始摸索。探索過程中,難免遇到困難。其中一個困難就是如何使用儀器。由於導師尚未涉及該領域,且實驗室無人做過相關實驗,他只能自己探索。就如何使用一個儀器,卓浩花了兩三天的時間研究,而且在實驗室一待就是一整天,忙起來連飯都忘記吃。
難題接踵而至,早期的樣品由於材料結構不均容易開裂。如何改善材料的結構從而提升材料的性能呢?卓浩又開始新一輪的探索。經歷兩個月的文獻查閱和實驗嘗試,一個添加了叔丁醇的樣品出現在他面前。這個樣品相比於之前的樣品,性能得到了提升。雖然距離目標性能很遠,但還是引起了他的思考,為什麼加入叔丁醇的樣品性能得到了提升?後來通過學習,他知道了叔丁醇可以調控冰晶的生長。因此一個新的方案也應運而生:利用導向冷凍調控冰晶生長的方向,使得材料均一且內部沒有直接冷凍乾燥導致的缺陷。
雖然添加了叔丁醇的樣品並不理想,但卻給卓浩帶來了思考與靈感。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實驗失敗,沒有成果乃是常事,在此過程中更要求科研工作者時刻保持好奇心,認真總結每一次的失敗。在卓浩看來,有自己的想法很重要,遇事不能淺嘗輒止,更不能人云亦云。及時換個軌道,也許能遇見新的風景。
成功只是10000次的重複
重複和單調是學術人的常態。實驗,報告,數據被批;再實驗,分析,報告,模型被批;重新建模,實驗,分析。科研要承受失敗,承受孤獨,承受重複,承受思維活躍與執行無力間的矛盾,承受難題的接踵而至。
材料的柔軟性解決後,卓浩開始測試材料的疲勞性能。然而實驗室並沒有可用的儀器,只能手動操作,一個材料需手動壓縮10000次以上。重複高強度的手動壓縮,使得卓浩的手掌被磨損,他的內心曾一度崩潰。
面對未知的結果,他也動搖過,但對科研的嚮往又讓他堅持了下來。在經過無數個10000次的手動壓縮後,材料的疲勞性能遠遠超過現有的碳氣凝膠材料,一個同時具備高壓縮與超回彈、優異可彎曲性能、超靈敏壓力與形變傳感的碳氣凝膠終於成型。
柔性碳氣凝膠的製備及應用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卓浩的實驗成功,沒有金手指加持,也沒有天降鴻運,有的只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勤奮。
科研界錦鯉「楊超越」
卓浩在學生競賽中表現十分活躍,人稱「競賽收割機」,斬獲挑戰杯、攀登計劃、材料創新大賽等多項大賽獎盃,還有廣東省第六屆材料創新大賽無機非金屬材料分賽區一等獎、廣東省第六屆材料創新大賽總決賽二等獎、廣東省第十四屆「挑戰杯」 一等獎、華南理工大學第十五屆「挑戰杯」 一等獎、華南理工大學第十四屆「挑戰杯」 二等獎......
卓浩與小夥伴參加廣東省大學生第十四屆挑戰杯
一項學術競賽從初審到決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何走完整個過程?卓浩道出他的秘訣——擁有一個團結的團隊。成員之間彼此配合,發揮自己的專長,為了同一個目標不懈努力。
卓浩導師鍾林新副教授
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卓浩是幸運的,遇到了一位亦師亦友的導師。在科研上,當他遇到困難,導師給予他細緻的指導,同時也十分尊重他們科研創意的發揮。在生活方面,導師會和他一起打球,球場上的他們既是隊友亦是對手。這種亦師亦友的關係給了卓浩自由的空間,讓卓浩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卓浩活躍且健談,自認文採不佳的他平時還喜歡寫打油詩,為自己枯燥的科研生活增添不少樂趣。
失眠時,他會自娛自樂道:「未知離恨苦,亦有穿朱戶,欲寐還寤,往復往復」; 肆意時:「事功途坦一虛妄,任性罪知半癲狂」;想家時:「幾年漂流幾年愁,夢回桑梓幾度秋」。
同時他酷愛下棋和釣魚。「今時不見蓑笠翁,尤羨碧溪錦鯉紅」,釣魚時的他靜若處子,十分享受寧靜致遠的狀態。卓浩還喜歡打籃球、爬山,運動時他動若脫兔。
有人說,科研是需要運氣的。在卓浩身上,我們看到了他的好運氣,好的導師、團結的團隊......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在這些運氣的背後,有他為了摸索儀器的使用而廢寢忘食,有他為了測試材料的不懈堅持,有他為完善圖表而自學製圖軟體的刻苦努力,更有他不被困難打倒,自嘲排解的樂觀天性。
分享SCI寫作技巧
最後,卓浩分享了他的SCI論文寫作技巧。
Tips1:先精讀後泛讀。由於SCI論文需要英文寫作,先拿一篇英文文獻進行精讀,精讀要做到每一個單詞都認識,了解一篇完整的實驗設計是如何完成的。後續可以泛讀相關文獻,拓展專業詞彙。
Tips2:摘抄專業詞彙。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平時建立一個筆記本專門摘抄陌生的專業詞彙,孰能生巧,寫作就能順手拈來。
Tips3:學習製圖軟體。圖勝於表,表勝於文。一幅簡單清晰的圖更能直觀地表達你的想法,也會提高投稿的命中率,畢竟沒有人能拒絕好看的事物,審稿人也不例外。
Tips4:模仿期刊寫作。定位目標期刊,寫有深度、有內涵的introduction(核心,連同核心數據決定文章質量),更多寫作細節推薦研之成理裡面的科研資料之SCI寫作。
信息來源:華南理工大學學生在線 圖:受訪者提供 採訪:白爭輝 朱曉鐳 編輯:朱曉鐳 白爭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