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匯絕技,品賞泉城美食;一榜納珍味,溯源魯菜文化。
12月30日,由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指導,瀘州老窖特曲聯合中國烹飪協會主辦的「濃香正宗·中國味道」中華美食群英榜鑑賞會暨頒獎典濟南站隆重舉辦。活動歷時2個月,8位魯菜宗師傾情助陣,齊魯大地數百家餐飲名店逐鹿榜單,數百萬人次投票打榜,最終評選出30家「中華美食群英榜·宴席餐飲名店」、10位「餐飲風雲人物」、5家「中華美食群英榜·招牌好味道」。活動的成功舉辦也標誌著中華美食群英榜第三季圓滿落幕。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李光傑,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頻道副總監郭常宏,中國烹飪協會特邀副會長、中國烹飪協會名廚委員會主席、國家職業技能鑑定中式烹調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烹飪領軍人物高炳義等各界嘉賓,以及數百家餐飲企業代表共賞齊魯正味、共赴舌尖上的文化盛宴。
正裡循宗,共揚齊魯正味
中華美食和中國美酒,都是中國文化的優秀載體,具有超越語言與穿越時空的強大傳播力,二者作為最具代表的中國味道,是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的窗口。
「今年的中華美食群英榜更加重視新媒體傳播,不斷加強與普通消費者的互動,也取得了更優異的成果。瀘州老窖特曲希望通過中華美食群英榜引領大眾對飲食文化的關注,開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全新格局。」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李光傑為活動致辭時如是說。
對此,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頻道副總監郭常宏表示,「今年的中華美食群英榜不僅展現了魯菜精湛的技藝,還解讀了魯菜製作背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了品牌與媒體融合發展的示範性案例!」
中國烹飪協會特邀副會長、中國烹飪協會名廚委員會主席、國家職業技能鑑定中式烹調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烹飪領軍人物高炳義也說到:「當洋洋大觀之魯菜名品遇到了中國濃香型白酒技藝標準的制定者和引領者——瀘州老窖特曲,我相信這就是『濃香正宗 中國味道』的天作之和!」
以榜為號,群雄逐鹿榜單
美食與美酒,凝聚著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韻味,也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的魅力。
自公元1324年「制曲之父」郭懷玉發明「甘醇曲」開創濃香大曲釀造以來,歷經5大宗師、23代人、近700年傳承的瀘州老窖酒傳統釀製技藝,讓瀘州老窖特曲成為了濃香型白酒歷史文化的締造者、品質標準的制定者和釀造技藝的布道者。而瀘州老窖酒傳統釀製技藝也入選了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四大名酒之一,瀘州老窖特曲是唯一榮獲歷屆全國評酒會「中國名酒」稱號的濃香型白酒,是名副其實的「濃香正宗 中國味道」。
同樣,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魯菜,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首,是我國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菜系,並以清香、脆嫩、味厚純正著稱,更成為宮廷菜的代表。泉城濟南既是魯菜的發祥地,也是聞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這裡山靈水秀,人才輩出,詩聖杜甫曾留下「濟南名士多」的佳句,足見此地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2019年,中華美食群英榜首次來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美譽的泉城濟南,瀘州老窖特曲以一個傳承者、弘揚者的身份,秉持「工匠精神」的初心,致力於為國人呈現魯菜獨到的品質、正宗的技藝和深厚的底蘊,一時之間傳為佳話。2020年,中華美食群英榜再次在濟南張榜布宴,瀘州老窖特曲以酒邀八方賢達,探尋純正的齊魯舌尖風味,以更多元、更新穎的方式將魯菜文化展示在大眾視野中。
以味揚道,共鑑文化復興
「每一部中華文化史都帶著醉意」。美食與美酒同為中華優秀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以來一脈相承。作為中華美食群英榜有力的發起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的傳承者,自2018年以來,瀘州老窖特曲連續三年在全國數十個省份三十餘座城市開展了多場「中華美食群英榜」活動,把中華傳統飲食文化以更新穎多元的方式帶入了大眾的視野。
未來,瀘州老窖特曲將一如既往地勇擔「濃香正宗」的重任,繼續舉辦好中華美食群英榜,深挖各大菜系背後的故事,讓「白酒文化」同「飲食文化」共同發力,以更流行、更大眾的方式為「中國味道」添加鮮明的註解,傳承舌尖上的歷史、演繹舌尖上的藝術,展現醇厚的華夏魅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表達與創造性轉化。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