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好朋友見面,聊起她女兒因為晚上睡覺用口呼吸、打呼嚕,慢慢地影響到了面容,所以她不得已帶女兒去做了腺樣體手術(對兒童來說,導致口呼吸最大可能在於腺樣體肥大)。剛好OK也曾一度睡覺打呼嚕,那會兒我總是要在他入睡後,把手指放在他鼻孔下方探測他是不是通過鼻腔在呼吸;加上也一直有媽媽來問,娃兒睡覺打呼嚕到底有沒有問題,尤其是那種時有時無的情況,是不是一定要去醫院檢查。
所以今天想和大家好好聊聊這個:是不是腺樣體肥大了就必須要割?是否可以不割,利弊在何?。大家可以自行做個了解。
腺樣體肥大影響面容和大腦發育對孩子來說,腺樣體是一個在鼻咽部的免疫組織,能給孩子免疫功能「加持」,抵擋病毒、細菌的入侵。
正常的腺樣體的生長呈∩線型。在出生後,腺樣體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長大,一般6歲是它個頭最大的時候,大約8歲開始,人體其他免疫防線日漸完善,腺樣體功成身退、逐漸萎縮,到成人階段,幾乎就沒了,也就是說,腺樣體是14歲前兒童的特有「器官」。腺樣體在存在期間,當受到一些刺激時會導致肥大,肥大後就會堵塞孩子呼吸道,引起張嘴呼吸、打呼嚕等。
更重要的是這會帶來蠻嚴重的後果,比如大家最熟知的面容變化,醫學上叫做「腺樣體面容」,因為長期口呼吸,氣流衝擊口腔內部,會出現鼻子變扁、頜骨高拱的情況。
而且面容變化是不可逆轉的,也就是說即使在摘除了肥大的腺樣體後,其它如呼吸、睡眠、飲食的痛苦都會消失,但面容啥樣了還是啥樣。
除了影響面容,腺樣體肥大因為會導致呼吸不順暢,所以會影響睡眠質量,繼而會導致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於是影響身高體重的增長。同樣的, 腦部供氧不足,影響智力發展。另外,美國耳鼻喉專家還發現,腺樣體肥大的寶寶晚上睡覺還容易尿床:當大腦處於缺氧狀態時,無法控制膀胱縮尿肌,而造成排尿意識障礙。所以如果寶寶3、4歲了,還經常「無緣無故」頻繁尿床,爸媽也可以排除一下是否有存在腺樣體肥大的問題。
孩子打呼嚕到什麼程度要引起重視?
雖然很多爸媽都知道打呼嚕不好,但是又會有僥倖心理覺得可以不用管,畢竟這麼多大人也都打呼嚕,打了幾十年不管不也沒啥事麼?但一定要注意,大人和孩子打呼嚕是不同的原理,最本質的區別是,大人沒有腺樣體(14歲後腺樣體就會消失,除了一直肥大沒有割除的),不存在腺樣體肥大的問題,所以成人打呼嚕除了本身有一些鼻腔內的疾病外,很多是因為年齡的增長,還有一些不良生活習性,比如抽菸喝酒,使咽肌的肌肉變得松馳、塌陷,造成氣道狹窄,於是出現打鼾。
而孩子打呼嚕的原因最常見的就是腺樣體肥大。當然常見並不代表一定,也就是孩子打呼嚕也有小部分原因是其他造成的。
爸媽也需要一些理智判斷,下面這些情況不用太著急,可以保持觀察:
1、感冒等鼻子被堵住的特殊時期
2.、小胖墩偶爾出現打呼嚕:這個時候很可能是脂肪太多堵住呼吸道導致的,首先要督促小胖墩減肥。
3、半歲以內的嬰兒睡覺有些呼呼聲: 小嬰兒鼻道比較狹窄,稍有分泌物或黏膜腫脹就易阻塞,呼氣不通暢,就會發出小小的呼嚕聲。
5、白天玩的太累,偶爾打呼嚕:如果白天比較疲勞,晚上入睡會更深,上呼吸道周圍的軟組織和肌肉會更加鬆弛,可能就會引起氣道短暫堵塞,就出現了呼嚕聲,這個也屬於正常情況。
但是,如果在2歲後,沒有感冒的情況下,出現一周超過三晚、持續六周打呼嚕的情況就要注意了,應及時帶孩子去耳鼻咽喉科看看是否是腺樣體肥大造成的。
因為單純張開嘴巴是看不到腺樣體的,所以一般需要藉助鼻內窺鏡查看,鼻內鏡就像一個微型的攝像機,通過一根長長的金屬管放到小朋友的鼻腔裡直接觀察到腺樣體的形狀:
在檢查的時候會往鼻腔裡面噴灑一些表面麻醉的藥物,所以不會有太大的疼痛感,但是多少會有點不適。(爸媽檢查前可以和孩子如實說說這個情況,孩子心裡有個預期後配合程度也會更高。)
如果是小寶寶,配合度不高,還可以通過鼻咽側位片來間接觀察:
腺樣體肥大不一定要手術,越早發現 ,保守治療效果越好
一旦確認存在腺樣體肥大,要看具體情況,不一定要馬上切掉,但並不代表可以不去處理。
通常,醫生發現腺樣體肥大後的處理方式也都會是先採取保守治療,給出時間去觀察腺樣體的變化趨勢。也就是說,腺樣體的變化趨勢才是要不要做手術的判斷依據。
一般保守治療階段,常見的方式是給孩子洗鼻,也會開一些鼻用激素、抗白三烯等藥物。
鼻用激素:如內舒拿、輔舒良等藥物,一方面通過減少腺樣體的水分和細胞數量減少其體積,另一方面這些激素也可以減輕鼻腔的炎症,使鼻腔更通氣。
抗白三烯藥物(孟魯司特鈉):能抑制體外培養腺樣體組織的淋巴細胞增殖,對輕中度的腺樣體肥大蠻有效的。
注意:使用藥物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哦。
一定要減少刺激腺樣體肥大的因素
那到底為什麼會帶來腺樣體肥大呢?長期地反覆刺激,最主要的來自於自身的鼻竇炎、過敏性鼻炎,另外,空氣汙染和二手菸也會導致腺樣體肥大。之前有媽媽在群裡就分享過,寶寶因過敏性引起的腺樣體肥大因為到了空氣好的地方後不治而愈了。
所以在有限條件內,給孩子更好的環境,比如如果家裡有吸菸者,抽菸時儘量遠離孩子,空氣品質不是很好的時候,在室內用空氣淨化器,出門帶上口罩等。
最後總結一下:
幾個月大的嬰兒,打呼嚕一般是正常的,爸媽可以輕輕的動一動、翻一翻,讓寶寶側著睡會好一些,一般到了半歲之後這種症狀就會自然消失。
孩子2歲後,如果感冒或者偶爾玩得太累睡覺打鼾,不用太擔心,但如果持續(一周出現3晚、持續六周)大聲打鼾,建議到耳鼻喉科檢查。
如果查出是腺樣體肥大,一般會先保守治療,如果保守治療一個月後沒有效果,而且堵塞呼吸道2/3,會建議手術治療。
當然,最主要的是,我們爸媽要有腺樣體肥大這方面的意識,只要早點發現問題,早點積極治療,很多孩子都可以免受最後切除的手術。
參考資料:
-http://www.chinanews.com/jk/2019/03-29/8794292.shtml
-https://www.verywellhealth.com/sleep-apnea-treatment-for-teens-adolescents-4082952
-https://www.aboutkidshealth.ca/Search/Pages/AKHResults.aspx?k=adenoid&language=English#k=aden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