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一中是全國百強中學之一,是江西省「錄取升學率」最強的中學之一。平均每年20餘位學生裸分錄取清華北大,另外還有雙學專業生錄取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等,平均每年2000+學生錄取一本院校、3500+學生錄取本科院校。校內師資遠超當地其他中學,並且對於重點班級配備了外國籍語言教師。
據當事人同學描述,臨川一中的學習壓力很大,稍不留神就會被別人趕超,而且學校平時月考考試的難度超於高考。死者生前可能因為考試不利,加以激烈的家庭心理情感衝突(父親剛去世、母親準備改嫁)。但是據相關方描述,該名學生很受老師與同學在心理情感上的照顧。該生於10月18日下午從該校某教學樓最高樓6樓跳下自殺,留有字跡工整的遺書。死者生前可能患有較嚴重的抑鬱障礙。
但是臨川一中一高一位同學說,死者成績不錯,平常也很開朗,跟成績絕對沒有任何關係,是他父親在他初三的時候去世了,這對他的打擊很大,好像他的母親要改嫁,可能是不想成為母親的負擔才做出這種過激行為。他在高一的時候就想過自殺,抑鬱肯定有,但平常沒有表現出來,平常老師同學也挺關心他的,跟學校沒有任何關係,就是家庭因素
據了解,該名男生留下兩張紙條,紙條內容流露出輕生念頭,並讓家人不要牽扯到校方和社會,他的死和別人無關。同時向家人、同學和老師道歉,表示自己實在是撐不下去了。男生成績優異,初中考上高中後就寄宿在學校。
臨川一中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正在與家屬溝通協商善後問題。
記者就此事採訪了華東交大心理素質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舒曼,他表示這是一個沉重的問題,希望能喚起家庭和學校對心理教育和生命的重視。他告訴記者,青少年在發展的階段,遇到困難沒有太多的解決方式時,可能就會出現輕生的念頭,此時身邊的人,包括父母、同學老師如果能及時發現其消極情緒,出現極度自責等相關自殺前的異常信號,應給予情感上的溫暖和支持。
此外,教育機構應建立起相關的工作體系,確保每個同學在遇到心理困惑時,知道有途徑可以尋求幫助,從而得到關注和疏導,尤其是寄宿制學校,從學校到年級到班級應有相關的服務體系,學校層面有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機構或組織,年級上又有專門的人員可以採取不同的措施,班級上的班幹部適當進行培訓,從而有效發現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提前進行幹預,最大可能地避免悲劇的發生。
同為臨川的老師,說些我的看法。
這不是第一起,希望會是最後一起。
任何關於這起事件的前因後果的討論,一定要建立在合情合理的範疇。
1.希望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能夠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而不僅僅是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
2.希望學校、教育系統和媒體能夠公正公開的還原事件真相,給家長、學校和社會一個更好的交代。
畢竟,遮遮掩掩更容易讓謠言四起,傷害家屬,傷害學校,傷害本地區的聲譽。
將真相公之於眾,也能讓我們更清晰的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也更有利於我們思考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或社會教育的不足,進而更好的反思反省,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畢竟,任何生命的隕落,都是我們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
3.希望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能夠多一些理解和善意。眼下,大多數類似的悲劇,總是不可避免的將學校、老師或家屬帶入漩渦。比如,最後都是在悲愴和喧鬧聲中收場,真的太不體面了。
據說,這是學生寫下的遺書
在這份遺書中,當事學生為了避免讓學校陷入漩渦,特別說明了「與學校無關」,可見這位學生一定是非常善良的。遺憾的是,與此背道而馳的是,家屬還是像很多個類似悲劇中的家屬一樣,選擇了「鬧」。我理解家屬失去摯愛的悲傷,可是,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就可以不假思索將一切的悲傷情緒宣洩給他人或者學校呢?斯人已逝,但悲傷的故事卻繼續留在了人間。希望悲劇不再發生,希望每一起不可避免的悲傷都能得到妥帖的安放,而不是讓傷害繼續。
現在大家普遍認為「卷」這種行為,現象只是在高校內盛行。其實不然,在全國百強中學中卷的程度我認為,可能是遠遠高於一般頂尖高校,甚至某些中學的特殊班級,卷的程度要勝過清北。 朋友是從北京的偏遠郊區考入中國教育資源最集中的地方——海澱,而我的高中母校就在宇宙中心五道口附近,距離清北的距離也十分近,每次上學都能路過清華的西門。
能考入這所學校的,有幾個人是吃素的?一般有這麼幾種人,分數勉強夠,考最頂級的四中或者人大附沒考上,還有就是從郊區考來的。從郊區考來的,那麼更是大佬雲集,一個郊區一般就兩三個名額,甚至有時候一個,那麼這個競爭激烈程度,簡直不敢想像。 從生源上看,能打的大佬太多。我上高一的時候,開學一個月,我想的都是怎麼能不被退學,甚至我都想好了,如果被勸退之後該怎麼辦。上理科的課,那更是十分痛苦,很多老師以為你都會的東西。比如說韋達定理,這個東西我初中肯定了解過,但那個時候並不是中考的重要考點,也就是個知道的程度。但在高中的數學和物理課,直接拿來熟練應用,相信學過數學的都知道,知識點是一回事,用起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把我逼到什麼程度,全年無休,基本保持在五點半起,晚上近一點睡,而且考試周的時候經常性的通宵複習。而我現在,堅持了兩年多,身體也熬垮了,目前回到自己家鄉,在醫院住院治療。 這麼說吧,每年大概一個郊區能有數十位垮區考到海澱的學生,但每年都有不少的人,因為各種原因,休學,退學,轉學等。我個人情況比較特殊,我初三的時候逆襲了一把,所以我自認為心理承受能力是很強的,但開學兩個月哭了四五次。 當我意識到周圍強校,甚至全國都有這種現象情況的存在的時候,我就有了預想,將來出事肯定是難免的。
北京市很提倡素質教育,真正走極端跳樓的還是很少,旁邊的北大附就挺快樂的。最難的,還是其他的省級名校,那是真的純以分數成績論英雄。我也有幸接觸了些其他地區強校的同學,哎,那個壓力真的一言難盡。 無論如何,我對於這種現狀是無奈的,對於這位同學的離去是痛苦的,我仿佛看見了曾經的自己。不管我有沒有跑題,但省超級中學卷的嚴重這個現象是不可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