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真是奇了怪了,天天有好文,看得我非常過癮,甚至一些好文我看了又看,越看越糊塗,但是還是禁不住繼續看,就像腦子裡打開了一扇門。
這個時候,我腦子裡出現了一個疑問:為什麼幣乎會出現好文扎堆的奇觀?
不過在我們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牛人總是扎堆出現?
為什麼牛人出現總是扎堆?
最近還在看《明朝那些事兒》,不是因為我看書慢,而是這本書確實有點長,我已經看了幾十個小時了。
仔細觀察明朝各個皇帝時期,牛人都是扎堆出現的,看看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開國名將,真是牛人輩出,統帥徐達,先鋒常遇春,謀略劉伯溫,名將傅友德、鄧俞、湯和、李文忠等等,不一而足。
可能你以為是因為明朝打天下的時候,這些人表現的機會多,所以牛人也就多,事實不是,縱觀整個明朝歷史,就會發現,表現機會常常有,名將卻不常有,為什麼偏偏出現在元末亂世中?
再看看我比較喜歡的宋詞詞人學者們,一波人出現在南宋初期,比如楊萬裡(你不認識楊萬裡就太遺憾了……)、陸遊、朱熹、辛棄疾、範成大,以及北宋仁宗後期至宋哲宗後期,大約六十年左右,這段時間出現了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蘇洵、蘇軾、蘇澈、曾鞏等。
你會發現,這些詞人們不是零散的分布在整個宋代,而是一批一批的出現,一批一批的閃耀?為什麼?
就我個人的薄見,我覺得這些牛人之間是有互相影響的,這也很好理解,如果我每天看比特傻的文章,我接下來要寫出來的教程中,很多觀點自然就可以建立在比特傻的精華上,我的觀點也就被升華了,高度瞬間提升了。
為什麼幣乎好文扎堆?
某位老師(大概是吳軍,我記不清了)講過這樣一個故事,題目是只有聰明人才會吸引聰明人,講得是那些不夠聰明的美女是看不上那些聰明的小夥子的,因為根本理解不了,而那些不夠聰明的小夥子才會吸引那些不夠聰明的美女們。
大概是英雄更珍惜英雄吧。
當那些英雄們看到幣乎裡面的英雄們,他們來勁兒了,終於看到能看的文章了,終於看到靠譜的作者了,終於可以寫點文章和這些作者碰撞了,終於不孤單了,終於有一個屬於我們的平臺了……
我曾經和某幣圈大佬在幣乎沒上線的時候仔細討論幣乎,他得出一個結論是,優秀的作者為什麼要留在幣乎,如果有一天作者離開了,幣乎還不是什麼都沒有?
我當時堅定的認為,因為幣乎的不大不小的激勵,總會有一些願意深耕的作者留在這個平臺(甚至只是為了賺點錢),最終會吸引更多的作者過來,慢慢的,一定會有更多的好作者被吸引過來,所以我那段時間瘋狂的推薦幣乎,最終推薦了一千多人。
現在,這個吸引力法則已經被驗證了,一定會有更多的作者繼續進入幣乎,開始寫作,甚至是一些以前不怎麼寫的好作者,因為幣乎好文有好報的好文算法,加上咕嚕式轉發(一休哥創造的詞),這些好作者是藏也藏不住,躲也躲不過,只能被暴露在眾人面前,被眾人一覽無餘。
金子是藏不住的。
如果朝這個方向持續發展,幣乎一定會越來越好,KEY 的價值也會被優秀作者持續放大,能放多大,就要看能有多少優秀作者了,但是時間一定會給你驚喜的。
對了,乎黃和咕嚕同學是否可以處理一下評論現在沒法看的問題?是否可以重視一下???
我們該怎麼做?
好文扎堆出現,對所有讀者來說肯定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畢竟珍貴的時間花在珍貴的文章上面才不會浪費。
(不過也要注意,好文不一定讀起來舒服,好文會讓你激動的站起來走兩步,好文也會讓你緊鄒眉頭,甚至焦躁不安……)
但是對於其他作者來說,可能會壓力很大,甚至覺得自己的文章寫得太爛了,開始變得扭扭捏捏了,開始覺得不好意思了,要不然……就不寫了吧,還是看這些優秀的作者文章吧,等我們修煉好再來寫。
我的回答是:
這樣想真是大錯特錯,停下來不寫就是傻,你不但要繼續寫,更要好好寫,還要寫更多,沒完沒了的寫。
原因也很簡單,牛人扎堆在一個時代出現,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牛人們都是彼此促進,而你如果也向牛人看齊,吸收學習他們的觀點,然後輸出自己的真知灼見,是有機會把自己促進成一個牛人的,注意,這裡的牛人指的是可以寫出來幫助到別人的好文。
所以,看到如此多的好文的時候,我不但不會自慚形穢,反而越來越鬥志昂揚,因為我都能預見到未來的那個結果,如果我跟著這群牛人寫下去,不斷接納吸收他們的觀點為己所用,那麼我自然會急速成長(事實上,我最新寫的定投系列課確實確實參考了比特傻多篇文章)。
看得到自己與牛人之間的差距,並開始不斷追趕才是我們最重要的事情,誇張的說,這個過程即使」為了寫而寫「,也是值得的。
我是極度不認同寫好了再開始寫的做法,邊寫邊改邊成長才是寫作之道。
突然腦子裡面浮現出現《流浪地球》的一段臺詞,一位美女老師問?什麼是希望?
一個美女學生回答:(請腦補小學生讀書的語音語調)
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
我這篇文章是要給你寫下去的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