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癢」變「三年之癢」 80後離婚率居高不下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近期發布的《2016年陝西社會藍皮書》中,一項針對陝西青年群體離婚現狀的調查指出:最近5年,20歲—24歲的「90後」離婚人數比重為5.9%—7.3%,25歲—34歲的「80後」離婚人數比重約佔50%,34歲—49歲的離婚人數比重為36%左右。數據公布後引起了廣泛熱議。「80後」是否已經成為離婚主角?「80後」離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何在?

  【 「七年之癢」變「三年之癢」 】

  再過一周,29歲的蘇秦來北京就整整兩年了。2014年離婚後,蘇秦隻身來到北京,成為某藥品公司的推銷員。前兩天,她又找了一份兼職——在遊樂園賣門票。「我現在的想法很單純,就是想把眼下的生活變得更充實。」

  談及婚姻,蘇秦便苦笑著搖頭。早先在河南鄭州讀大學的時候,蘇秦經同學介紹認識了來自山西的李俊。幾番相處後,蘇秦覺得李俊是她理想中的對象。「他和我的性格很合得來,知道我想什麼、要什麼,這非常難得。」

  然而,兩人的愛情從一開始就不被看好。在蘇家人看來,李俊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混混」,「他退伍後一直沒有一份正式工作,而且他是1989年出生的,給人感覺就像一個沒長大的孩子。」愛看言情小說的蘇秦堅持認為自己選對了人,一直試著做父母的思想工作。2011年,蘇秦如願嫁到了山西,但婚後的生活讓她徹底傻眼。

  結婚之後,李俊對家中的大小事務概不過問。操持家務和照顧孩子的重擔都落到了蘇秦一個人身上。人生地不熟的蘇秦開始頻繁地回娘家,常常帶著孩子一住就是幾個月,和丈夫之間的溝通交流越來越少。2013年,蘇秦發現丈夫有了外遇,她第一次動了離婚的念頭。在父母的勸導下,蘇秦鼓起勇氣提出離婚,結束了不到4年的婚姻生活。

  蘇秦的經歷並非個例,根據民政部在2015年6月發布的《2014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2014年全國共依法辦理離婚登記363.7萬對,比上年增長3.9%。

  事實上,一些「80後」可以「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閃婚,也可能因為婚後誰做飯、誰洗碗這種瑣事直接鬧到離婚登記處。面對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一些小夫妻開始招架不住,「七年之癢」常常縮短為「三年之癢」。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家庭與性別研究室主任吳小英分析認為,雖然自己對這個問題沒有做過專門調研,但從社會觀察來看,「80後」的高離婚率確實是一個比較突出的現象。這其實是現代化伴生的一種正常現象,當今,全世界都出現了結婚晚、單身多、離婚率上升的趨勢。「這一年齡段的人正在經歷婚姻初始階段的考驗,工作、家庭、小孩等各種壓力交織出現,面臨著婚姻的磨合問題,這點跟年輕時的『60後』、『70後』相比並無多大差異。」

  吳小英指出,婚姻不穩定帶來的高離婚率,同樣也可能是「90後」未來所需要面臨的問題。

  【 多種因素致勞燕分飛 】

  說到「80後」的離婚問題,湖北孝感的張大媽為兒子小文的婚姻操碎了心。「他這才結婚3年,兒子也剛出生,現在就離婚,不是苦了孩子嘛。」如今,每次想到兒子的婚姻,張大媽都會偷偷抹眼淚。

  可是對於1985年出生的小文來說,他覺得離婚是一個正確的選擇。2013年,小文籌備良久想要創業,卻苦於沒有資金,便和妻子商量能不能把房子先作抵押,但妻子堅決不同意。

  「我知道萬一創業失敗,房子就沒有了,但即使失敗了,我們也還年輕,有時間去奮鬥。」妻子小麗卻認為小文的想法太荒唐了,「現在我倆都有工作,兩個人的工資足夠生活開支,為什麼要去冒那個險。」

  觀念分歧漸漸成了家庭矛盾的導火索。小文覺得兩人價值觀不和,以後也會造成更多的摩擦。「我們應該算是和平分手吧。」

  年輕夫妻間人生觀、價值觀的差異已經成為婚姻路上的一大絆腳石。此外,夫妻間的性格和相處模式也會對婚姻生活造成影響。

  洪宇和王瓊的突然離婚在很多親友眼中都是一件難以置信的事。他們花了兩年時間戀愛、4年時間相處,最後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分道揚鑣。

  洪宇是一個比較有主見的「80後」男生,一貫喜歡自己拿主意。2013年,洪宇擅自花了家裡近半的積蓄,買了一輛20多萬元的汽車。想到生意才稍有起色,房子還遠遠未著落,丈夫就把那麼多錢花在了買車上,王瓊一氣之下搬去了姐姐家。姐姐教育王瓊要主動掌握家庭大權,讓她把家裡的錢都轉到一個新的帳戶上,逼迫做生意急需用錢的洪宇賠禮道歉。

  「我們的本意只是想治治他的壞脾氣。」可沒想到,脾氣執拗的洪宇不吃這一套。僵持了一周後,洪宇給王瓊發了一條簡訊:錢我不要了,明天民政局見。王瓊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就這麼稀裡糊塗地離婚了。她覺得傷透了心,也不想再挽回什麼。「他根本就不在乎我,既然這樣,我再低頭一次又有什麼意義呢?」

  針對當下流傳的各類「80後」離婚的原因,吳小英強調,不能簡單地將原因歸結於獨生子女的身份或性格特點,離婚的壓力和成本變小也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因素。

  吳小英從3個方面歸納了影響離婚成本的社會因素:第一是人們婚姻觀念的變化,不再要求從一而終,而是更加注重婚姻中的個體感受。現代社會對離婚的包容度也提高了,結婚和離婚更多地成為一種個人生活方式的選擇;第二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競爭壓力增大,婚姻本身的風險和脆弱性也增加。婚姻的許多傳統功能已經消失或外化,可以從社會其他替代途徑得到滿足;第三是現代社會的人口流動性增強,以往大家都生活在一個比較固定、封閉的空間內,現在開放的時代使人們離婚後重新選擇的機會更多了。

  【 父母幹涉成婚姻「第三者」 】

  關於「80後」的婚姻,有人說,「戀愛是自由的,婚姻是不自由的」。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梅志罡對本報分析認為,現在年輕人的婚姻遭受了很多外力的幹預,父母的過多介入,成為部分「80後」婚姻解體的一個重要因素。

  小黃和小高相識於大學校園,畢業後,兩人選擇一起在廣州奮鬥,並且很快領證結婚。婚後,小倆口和小黃的父母共同生活在廣州的一套兩居室裡。

  自從住在一起後,矛盾便沒有停止過。說到自己的婆婆,小高一臉無奈,「她經常說我浪費,說我糟蹋錢。」小高看國內奶粉經常曝出質量問題,便託同學代購進口奶粉。婆婆得知奶粉的價格後,直接就拉下臉來大罵一頓。「我周圍的同學都是給寶寶買進口奶粉,我這麼做很過分嗎?」

  家裡的爭吵讓小黃十分煩心,「下班之後我想好好休息一下,但是她們從來沒有斷過爭吵,我媽說我娶了媳婦忘了娘,老婆又抱怨我媽對她太苛刻。後來我就管不住自己的脾氣了。」

  這對「80後」夫妻的婚姻最終走到了盡頭。「實在受不了每天都為一些小事被婆婆責罵,離婚也是無奈之舉。」

  吳小英對此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如果說有什麼中國特色的原因的話,那麼中國家庭特有的親子關係和代際關係模式可能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離婚率,這在獨生子女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許多『80後』父母會自覺不自覺地捲入到子女婚姻的全過程當中,恨不得把全部資源都投入到子女身上,同時對子女的婚姻生活介入太深,未能在小家周圍劃定邊界,從而使『80後』的婚姻成為雙方家庭權力和利益角逐的一個場所。

  結婚到底是兩個家庭還是兩個個人的事情?吳小英認為,探討婚姻的邊界問題非常重要,在這個問題上,「子女要斷奶,父母也應該斷奶」。

  【 衝動離婚乃婚姻之痛 】

  為了減少衝動離婚帶來的社會和家庭之痛,國內多個地方都在嘗試一些積極的「幹預措施」。

  2015年2月初起,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先後在所轄12個縣市全面推行離婚預約登記制度。所謂「離婚預約」,是指需要辦理離婚手續的夫妻,可以選擇先填寫《離婚登記預約表》,工作人員也會建議並勸說當事人先「預約」,7天預約期滿後再辦理正式離婚手續。資料顯示,至去年年底,離婚預約制度共幫助4500多對夫妻打消了離婚念頭,這意味著有將近半數預約者放棄了離婚計劃。

  此外,北京、上海等地婚姻登記部門設立了離婚調解室或離婚勸和工作室,杭州、廣州等城市也都推行了預約離婚制度,通過設置一至兩周的感情緩衝期,以減少衝動式離婚。

  有網友評價,這種幹預方式存在道德綁架之嫌,可能還會幹涉到離婚夫妻的正常權益。對此,吳小英認為,只要控制在一定原則範圍內,都是可以去嘗試和探索的,重要的是要把握好維護婚姻穩定性和保障個人自由的度。但這種做法的效果如何不好評判,婚姻歸根結底還是個人選擇的問題。

  吳小英強調,婚姻本身就是有約束的,它必然會對自由造成一定限制;但它也會帶來一定的益處和福利,就看當事人願意付出多大代價來獲得婚姻的福利了。「這些個人選擇當然跟公共政策有關,也跟社會主流文化相關。」

  梅志罡認為,「80後」仍處於婚姻的初期,是在經歷一個成長的階段,其中有自我調整的可能性。他希望「80後」以及隨之而來的「90後」在婚姻道路的選擇中能夠更加穩重,不要隨波逐流、意氣用事。在進入到家庭生活後,年輕人可以從學習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做起,包括家務整理、財務管理、哺育下一代等。

  與其關注如何挽回瀕臨失敗的婚姻,不如從結婚前教育入手。梅志罡主張,可以綜合發揮民政部門、共青團委、婦聯、社會工作專業相關人員的作用,開設更多的婚姻家庭學校,讓大家來接受專門的輔導和培訓,上好婚姻第一課。(葉曉楠 章元元)

  (本文中除專家外,案例故事的採訪對象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婚姻情變「七年之癢」?不,應該是「三年之癢」
    美國人喜歡拿「七年之癢」開玩笑。人類學家管這種人類習慣叫「連貫式一夫一妻制」。隨便怎麼叫吧,總之,人類離婚和再結良緣的傾向全球共有,而其顯露出的幾種形態令人驚異。如今,不少男女選擇同居,或者結成其他形式的正式關係,卻不會在離婚後再婚。不過, 美國人口普查局的羅斯·克萊德(Rose Kreider)卻提出:「多數人在首次婚姻破碎之後還會再婚。」
  • 七年之癢太長,三四年之癢才是爆發期
    針對這一現象,有心理學家研究,全世界的人選擇離婚的原因總還是有一些共通之處。一:離婚理由排行前三1)明目張胆的出軌行為,尤其是妻子的出軌,是夫妻雙方鬧離婚的最常見理由。2)有一方婚後不孕不育,或者拒絕生育後代。
  • 婚後的· 三年之痛·七年之癢
    俗話說的''三痛七癢''就是說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具體是指長期困擾現代人的婚姻,能夠引起感情危機或者離婚的各種因素。其實談戀愛的話,都可以接受兩年五年有的甚至十幾年,但是對於結婚,恐怕有的一兩年都很困難。所謂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 為什麼會有七年之癢 七年之癢危險期多久
    結婚以後,夫妻兩個人都在為生活而忙碌,自然也不會像戀愛時那樣整天甜甜蜜蜜地膩在一起,說著濃濃的情話,也正因為細水長流的日子磨盡了當初的激情,夫妻間的感情也趨於平淡,不再有那麼多的轟轟烈烈,七年之癢的出現也存有著這部分的原因。但是很多新婚夫妻還不知道什麼叫七年之癢?為什麼會普遍出現七年之癢?它的危險期是多久?
  • 離婚率高漲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用這5種方式保持婚姻美滿
    在2003年起,離婚率已經連續15年上漲。在2016年至2017,離婚糾紛案件更是高達每年140萬件。其中73.4%女性提出離婚,年齡相差0至3歲的夫妻最多,婚後2年至7年為婚姻破裂的高發期。二、為何離婚總在結婚的2~7年之間發生?其實結婚的2~7年之間,也被稱為「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原話是「一年之守,三年之痛,五年之離,七年之癢,十年之約。」
  • 婚姻中的「七年之癢」,到底癢在哪裡?
    所以,不管是愛情還是婚姻,註定不會是一路平坦的,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叫做七年之癢,說的就是愛情和婚姻在七年後,會因為種種原因進入一段危險時期,它最早源自於1955年上映的美國電影《七年之癢》。朋友阿K,新時代的好青年,與女朋友五年戀愛,兩年婚姻,到今年正好第七年,最近,夫妻倆在家裡的交流明顯變少,也經常莫名其妙的鬧矛盾,他開始焦慮不安,害怕自己過不了「七年」的坎兒。面對「七年之癢」,真的有必要如此焦慮嗎,「七年」從來都不是婚姻的坎,不會處理婚姻中的問題,才是婚姻中最大的坎。
  • 七年之癢,你能堅持嗎
    我們來看一組2019年離婚數據:1、天津結婚登記:7萬對,離婚登記:5萬對,離婚率:71%。2、黑龍江結婚登記:19萬對,離婚登記:13萬對,離婚率:68%。3、吉林結婚登記:14萬對,離婚登記:9萬對,離婚率:64%。
  • 「七年之癢」還是「五年之癢」?
    研究表明,我們對伴侶感到厭倦的時間比50年代提前了,那時候婚姻的危險期還是「七年之癢」。蜜月期結束後,對於婚姻本質的領悟和對伴侶的不滿就會顯露出來。然而,熬過這段時期還有另外一個動機。研究表明,那些婚姻可以維持十年的人很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離婚。
  • 80後,最怕的不是婚姻的七年之癢,而是愛上別人
    作為一名80後,我們已經漸漸地開始步入中年。人到中年,其實,很多的事情,都會擺放在我們的面前,這些事情,既有壓力,也有動力,需要我們好好去解決。而在人生的路上,80後所要承擔的壓力,也會在漸漸地增大。而我們的婚姻,也開始步入七年之癢,七年之癢,指的就是我們的愛情,特別是我們的婚姻在經歷了七年之後,會進入一段危險時期。作為一名80後,我覺得,我們最害怕的其實並不是七年之癢,而是愛上其他人。為什麼呢?首先,愛上其他人,夫妻兩人的感情就會徹底翻盤。作為一個80後,在婚姻進入七年之癢的時候,因為愛情的纏綿,新鮮感已經退化,所以,彼此間就少了吸引力。
  • 心理學:為什麼那麼多人的感情熬不過「七年之癢」?
    ,指愛情在七年後會進入一段危險時期。出處最早來源於1955年美國影片《七年之癢》。仔細觀察民政部發布的《2018年4季度各省社會服務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發現,2018年全國結婚登記人數為1010.8萬對,離婚登記人數為380萬對。具體到城市和地區,京津滬渝四大直轄市的離婚率都不低,天津的離婚率更是高達62.3%,也就是說在天津,差不多每5對情侶結婚的同時,就有3對在辦理離婚的夫妻。
  • 婚姻裡的「七年之癢」,到底「癢」什麼
    到今年7月份,我們就結婚7年了。難道真的是7年之癢嗎?我不相信,可是又不得不懷疑。 現在的我們生活基本沒有交集,白天各忙各的,下班回家接娃、帶娃,哄娃睡覺。然後各自玩各自的手機,他不過問我的生活,我也不會過問他。即使很累,都不會向對方抱怨,也許是沒有心情和精力吧!
  • 七年之癢,在離婚之後才會真正明白
    七年之癢,這是大家都明白的一個道理,就好像是大多數夫妻之間的一個魔咒,尤其是這個七年之癢,都很難太平,輕一點的也就是感情會出現問題,重一點估計就是反目成仇了,那麼七年之癢到底指的是什麼呢,真的是婚姻中的七年嗎?
  • 從「七年之癢」到「三年之癢」,是什麼讓婚姻保鮮期越來越短?
    01咪咪和老公結婚4年,寶寶2歲半,今天找到我,故作平靜的跟我說,「我馬上離婚了,恭喜我吧」我一臉迷茫看著她,:「朋友圈天天看你們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怎麼?他也出軌了?」,調查顯示起訴離婚的案件中,女性佔比達到了71%,80後離婚佔38%左右,70後離婚佔31%,那麼他們都是以什麼理由離婚的呢?
  • 《七年之癢算什麼?》
    從磨合期過去就該是夫妻相融不分彼此了,按理說七年之時,應該是越發的不分彼此,相守相和的,可人們為什麼要說七年之癢是夫妻之間的一道坎呢?這是為什麼呢?所以夫妻生活到第七年,是應該慶賀一番的,當然也沒必要因為什麼「七年之癢」憂心忡忡?那只是不負責任的人給自己找了個合理的藉口去沾花惹草罷了,才不是畢竟階段呢?我在結婚第七年的時候,和老公開玩笑說,「要小心昂,我要是癢了,你會怎麼辦?」
  • 從七年之癢到三年之痛,當代中國夫妻離婚狀況一覽
    近日,浙江省某法院2019年的三百多起離婚案件的數據顯示,人們的婚姻已經從面臨七年之癢變成了三年之痛01越有錢,越容易離婚浙江是中國的經濟大省,常年位列中國GDP十強省份,甚至經常成為前三名。只不過,似乎是存在某種難以言喻的規則,凡是經濟發達的地方,或者說城鎮化水平較高的地方,離婚率必然不低。北上廣深,在前幾年就已經達到40%的離婚率。黑龍江、吉林、天津更是超過了60%。浙江也不例外,離婚率居高不下,據統計,2018年離婚率就已經高達36%,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 七年之癢變三年之癢!2018年上海超5萬對夫妻離婚
    根據市民政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上海市辦理協議離婚登記51428對,其中40歲以下的年輕人共有57259人,佔到總的離婚人數的56%。「浦東新區是『登記大區』,這些年我們的離婚數量佔全市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量。一方面因為兩區合併後,我們區的人口基數比較大,另一方面我們區離婚接待的時間也是全市最多的,每周有五天半的時間對市民開放離婚登記窗口。」談及近年來的離婚情況,浦東婚管所副所長朱鳳介紹說,2018年和2017年該區的離婚數據持平,都在1.2萬左右。
  • 結婚七年之癢怎麼辦?四招撓「癢」秘籍
    華龍網2017年5月12日12時訊 夫妻生活久了,相互了解和摩擦,婚姻便失去了新鮮感,怎樣避免婚姻的第7年的僵局,突破婚姻瓶頸,永葆婚姻的幸福甜蜜?    夫妻到了婚姻第七年便失去了新鮮感,俗稱「七年之癢」。
  • 什麼樣的夫妻沒有七年之癢?
    導 語那麼,沒有七年之癢的夫妻都是什麼樣子的呢?既然是婚姻、既然是夫妻,當然要相對而言。彼此努力,才有這樣的理想效果。正 文最近,有這麼一句話特別流行:沒有七年之癢,只有三生之幸。充分說明,七年之癢只是一個傳說。
  • 七年之癢其實發生在第六年,兩性之間的相處,你癢了嗎
    七年之癢是我們人生意義上的第二次童年人生中的零至六年是我們經歷的第一個童年,心理學中普遍認為孩子在六歲的時候是個人結構以及智力結構已基本完成,我們在這個階段的活動基本是以家庭與學校為中心。七年之癢其實發生在第六年七年止癢在一般情況下,會以一些標誌性的事件為導火索,比如婆媳關係,第三者插入,性格不和此類問題。相同的事,不論是源於何種原因,都是要經歷一次痛苦的幻滅。而這種幻滅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在第六年出現的。換言之,第六年其實比第七年更重要。
  • 分析140萬個離婚案的啟示:哪裡還有什麼七年之癢,三年才最癢!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近日,一則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關於離婚率的演講片段引發關注。在演講中,周強稱近年來74%離婚由女性提出。圖片來源:視頻截圖周強還表示,現在平均大概的離婚時間在三年左右,婚姻的七年之癢變成了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