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猶他州華人代表為早期鐵路華工「討說法」

2020-12-12 中國僑網

美國猶他州華人代表為早期鐵路華工「討說法」

  中國僑網1月27日電 據鹽湖城華助中心消息,當地時間1月25日,美國猶他州「太平洋鐵路建成150周年慶典委員會」(簡稱「慶典委員會」)在位於鹽湖城的州政府大樓會議廳舉行第二次全會,籌備將於2019年5月舉行的慶祝美國東、西太平洋鐵路在猶他州普魯蒙託裡接軌150周年的盛大慶典活動。猶他州副州長考克斯、猶他州眾議長休斯等出席了會議。

  慶典委員會由猶他州州長赫伯特按照猶他州議會的相關決議案組成,成員包括各相關郡郡長、各相關市市長、相關州議員、州政府相關組成部門主要負責人、州內相關財團與集團主要負責人。去年11月,州長赫伯特主持了慶典委員會成立儀式,並出席了慶典委員會第一次全會。其慶典委員會共有52位正式成員,包括猶他州鐵路華工後代、州眾議員關玉嬚,關玉嬚的哥哥、猶他州鐵路華工後裔協會理事長法官關維斌,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鹽湖城華助中心理事長樂桃文,猶他州早期華人移民後代張世澤等華人代表。第一次全會後,慶典委員會根據需要又增補了數位各方代表,包括鐵路華工後代、猶他州鐵路華工後裔協會會長餘黃鏗娟。

關維斌(左一)、關玉嬚(左二)、樂桃文(左三)、餘黃鏗娟(左四)、張世澤(左六)與福克斯裡舉行磋商會

  1869年5月10日,美國聯合太平洋鐵路與中央太平洋鐵路在猶他州普魯蒙託裡接軌時,曾舉行過盛大慶祝活動。然而,為鐵路建成做出巨大貢獻與犧牲的約14000名華工卻倍遭蔑視,在鐵路竣工的紀念活動中被集體「抹去」,紀念活動中沒有一位華工身影。直至今日,在位於普魯蒙託裡的「金道釘紀念館」裡,除了幾年前製作的一部紀錄片中簡略提到華工的貢獻外,幾乎見不到鐵路華工的任何「蹤跡」。

  此次應邀進入慶典委員會的華人代表們表示要最大可能地凝聚華人代表間的共識,共同努力向「慶典委員會」各方代表宣講早期華工的巨大貢獻與犧牲,喚醒世人,特別是美國各界對早期華工的正確認識,盡最大努力為早期華工「討說法」。

  去年12月18日,華人代表們曾與「慶典委員會」共同主席福克斯裡在州政府大樓舉行磋商會。會間,華人代表們從多個角度闡述了早期華工為鐵路建成做出的巨大貢獻與犧牲,闡述了150年後美國高度肯定、高調紀念鐵路華工貢獻的重要性,取得了福克斯裡的理解與支持。

第二次全會結束後,「華人小組」合影(自右至左:樂桃文、關玉嬚、關維斌、餘黃鏗娟、張世澤)

  在1月25日舉行的「慶典委員會」第二次全會上,福克斯裡特別提到「華人小組」的訴求,並請「華人小組」向全會陳情。關維斌代表「華人小組」向全會講述了早期華工為鐵路建成所作的巨大貢獻和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報告了「華人小組」所代表的猶他州華人群體計劃開展的一系列相關紀念活動, 包括舉辦紀念大會、舉辦專題音樂會、向州內中小學派發宣傳資料、在州政府大樓設置相關塑雕、拍攝相關紀念影片等。

  「華人小組」的計劃尚需慶典委員會全會批准與撥款支持。對此,樂桃文表示謹慎樂觀。他說猶他州有許多有識之士,他們支持公正對待早期華工。委員會多位成員都曾為早期華工的遭遇向他表示遺憾。福克斯裡在第二次全會結束後也向他表示:「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我們會努力做好當前。」

【責任編輯:齊倩茹】

相關焦點

  • 美國猶他州鐵路華工後裔憶先人:為他們的貢獻自豪
    美國猶他州鐵路華工後裔憶先人:為他們的貢獻自豪 2019-05-11來自周邊的美國居民以及包括華人華僑在內的嘉賓萬餘人,來到150年前洲際鐵路接軌的地方,紀念這一歷史時刻。主辦方在多個環節向�   中國僑網5月11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當地時間5月10日,紀念美國太平洋鐵路接軌150周年的「金釘節」在美國鹽湖城舉辦。
  • 大型鐵路華工紀錄片《尋找·道釘記憶》美國首映
    美國聯邦眾議員趙美心、中國駐洛杉磯副總領事王雷、加州眾議員周本立等兩國政要,中央太平洋鐵路華工後裔代表及南加州著名僑領黃金泉等各界人士出席儀式。  1865年,近12000名華工來到美國,參與了中央太平洋鐵路的建設,幫助美國完成了歷史的跨越。但鐵路華工的巨大貢獻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中被忽視和埋沒。
  • 美華人陳燦培舉辦「華工修建美國鐵路血汗史圖物展」
    陳燦培(左)華工修建美國鐵路血汗史圖物展揭幕。(美國《僑報》記者高睿攝)   中國僑網2月27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今年是美國太平洋鐵路竣工150周年,為紀念上萬華工對美國鐵路建設的巨大貢獻,喜歡收藏的洛杉磯華人陳燦培先生當地時間26日在南加州蒙特利公園市圖書館舉辦「華工修建美國鐵路血汗史圖片與實務展,吸引了近百華裔居民前往參觀
  • 太平洋鐵路150周年|史料中的華工記憶:驅逐,遺忘與追尋
    成千上萬名居住在加州的華工聽聞招聘消息後,迅速加入到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的隊伍中。招聘廣告甚至遍布中國珠江三角洲地區,將更多人吸引上了駛向美國的汽船。華人鐵路工隊伍迅速達到了一萬五千人,為鐵路建設注入了勤勞、高效的動力。
  • 找尋「沉默的道釘」|西部往事:重走美國太平洋鐵路手記
    150年來,包括當年的鐵路華工後裔在內的500萬華人已在美國落地生根。今天的中美關係從未如此緊密和複雜。美國華人雖已不再是當年卑微的勞工,經濟與社會地位大大提升的他們卻仍處在一個敏感而脆弱的位置,今天的美國社會也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劇烈變化。
  • CCG主任與美國猶他州前議長等線上研討 華裔美國人在抗疫中發揮...
    」)為主題的線上研討會,並與斯諾夫人基金會主席Adam Foster、猶他州世貿中心主席Miles Hansen以及猶他州參議院前議長Wayne Niederhauser就華裔及亞裔美國人的歷史與對美國社會經濟的貢獻,華裔及亞裔美國人的現狀和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入討論。
  • 散落五湖四海 2.3萬華工後人難尋
    缺少用工記錄致蹤跡難覓 雖然研究者估算,共有超過20000名華工為美國太平洋大鐵路的修建付出辛勤勞動。但歲月流逝,如今散落在五湖四海的後人們,其中不少甚至不知道這段歷史。 在撰寫《橫貫大陸鐵路的無名建設者》時,作者趙耀貴先生就曾感慨後人難覓:本想著2萬名華工並沒有全部返回中國,因此在美國一定能找到一些鐵路勞工的後裔,但他通過華人協會、社團和朋友等渠道展開調查發現,找到的人數遠少於之前的預想。 華工後人哪去了?趙耀貴認為,缺少記錄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僱用華工的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沒有將華工的姓名一一記下。此外,華工本身似乎也不想成為記錄者。
  • 金山路遙:百年華人移民美國史
    也正因為如此,早期去美國的華工,絕大多數來自廣東的珠三角洲地區,其中60%來自臺山(1914年前稱新寧),其餘40%的絕大部分也來自臺山周圍地區如新會、開平、恩平、南海、番禺、順德、廣州、佛山、東莞、中山、寶安和香港。直到1965年,仍有「美國華人半臺山」一說,臺山話成為美國華人社會通行的語言。  加州的華人很快就證明他們是非常優秀的淘金工人。
  • 美國華人概況:為美國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美國華人境況的變遷  作者:陳堯光  華人移居美國已有200多年歷史,比其他任何亞洲裔少數民族都早。華人對美國的貢獻,特別是早期對開拓美國西部和發 展經濟的貢獻,以及近數十年中對發展美國科學技術的貢獻,都是業績昭著,獲得普遍公認的。
  • 在美國的華人勞工,比黑奴還慘卻無人知曉
    最近美國民族問題鬧得很兇,前有亞裔老人被青少年槍殺,後有美國黑人因警察疏忽窒息死亡。兩件事情時間相隔不多,但是前者早已經毫無音訊,而後者已經在美國引起了暴動和遊行,大量美國人走上街頭,憤怒的民眾還燒毀了美國當地的警察局,要為這個死去的黑人討個說法。
  • 尋找美國溫尼馬卡消失的唐人街 鮮見華人身影(圖)
    尋找美國溫尼馬卡消失的唐人街 鮮見華人身影(圖) 2014-05-23 09:49:13(《南方日報》)   離開拉夫洛克(LoveLock),我們沿著太平洋鐵路伸展的方向繼續向東。烈日與荒漠之間,小型龍捲風旋轉起舞。雖然還未至盛夏,我們仍然感到被灼燒一般。  對照搜集到的太平洋鐵路華工的老照片,我們來到華工曾經紮營、修路的地方。
  • 英國首位華人市長陳德梁:他要為一戰華工在倫敦立碑
    新華社倫敦12月7日電 (天下人物)英國首位華人市長陳德梁:他要為一戰華工在倫敦立碑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金晶英國下議院議員史蒂芬蒂姆斯7日在英國議會提出一項動議,呼籲上、下議院所有議員籤名支持為一戰華工立碑。立碑計劃也獲得了英國負責信仰和社區事務的內閣部長伯恩勳爵的支持。
  • 洛杉磯成為華人最多的城市,為何洛杉磯成了華人眼中的香餑餑?
    美國華人有452萬,是美國亞裔移民當中最大的族群,那你知道美國華人最多的城市是哪一個嗎?不是美國最大的城市紐約,也不是美國首府華盛頓,也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舊金山,而是美國西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那麼為什麼華人愛在洛杉磯扎推呢?
  • 抗戰時期的洛杉磯華人社區,1938年
    【洛杉磯唐人街人像】1850年(清朝道光三十年),已脫離墨西哥的洛杉磯地區,成為美國城市。1862年(清朝同治元年),林肯批准建設首條跨洲的南太平洋(Southern Pacific)鐵路;利蘭斯坦福(史丹福大學的創建者)成為鐵路公司董事長。
  • 溫哥華唐人街:每5個人中就有1個是華人,加拿大最大的華人聚集地
    曾經有人統計過,在溫哥華每5個人當中就有1個是華人,然而最早來到溫哥華的華人,其實並不是為了這裡溫暖的氣候,優美的景致,在這片以楓葉為標誌的和平土地上,中國人的故事竟是從地獄開始的。1859年美國建成了橫貫東西的太平洋鐵路之後,溫哥華所在的bc省政府和加拿大政府進行了一次談判,如果政府不修建一條同樣的大鐵路,這bc省就要投奔美國政府的懷抱去了。
  • 【歷史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史丹福大學與華工
    在「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的工人中,華人佔90%之多,達12000-14000人。從地形圖上可以看出,中央太平洋路段要穿過重重山脈,施工難度非常之高,在它鋪設成功之後,這些地方才有了第一條鐵路。1868年籤訂該條約之後,美國在1880年就修改了其中的移民條款,又在1882年通過了《排華法案》。所謂「對等地位」,僅僅是12年的虛幻景象。即使在這12年中,華人和白人也完全沒有對等的地位。在太平洋鐵路修建期間,鐵路公司每月付給白種工人35美元,還提供食宿;付給華工的卻只有26美元,還不供食宿。
  • 為什麼在美國,華人比黑人還受歧視?主要是這三個原因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約5000萬人漂洋過海來到美國。如今在美國的猶太后裔比以色列的猶太人還多,愛爾蘭後裔也比愛爾蘭本土的還要多,黑人的數量也比大多數非洲國家要多。而美國文化的多樣性也少不了華人的文化,華人在美國的數量也很多。二戰前許多華人移居美國,多數是為了賺錢。
  • 奇約錄 | 華工禁令(下):美洲大陸的百年排華戰爭
    勞動力極度匱乏的秘魯一經獨立便大量引進華工,而出於奴隸制的慣性,在秘華工之境遇比奴隸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治十二年(1873年),秘魯為求與華通商的最惠國待遇派公使與清廷談判籤訂通商條約,作為清廷的談判代表,李鴻章遂下決心藉此機會解決華工問題。
  • 抗爭,只為消除屈辱
    溫哥華華社的老中青三代代表人士在儀式中發言,對當局的道歉作出回應。多位市議員發言,讚揚華人的貢獻,感懷華人先僑遭遇的艱辛磨難。有華人與會者和市議員感慨落淚。△圖為現場屏幕顯示道歉內容的英文文本。△圖為溫哥華市議員雷健華(右一)發言時一度哽咽,同場市議員亦有人感慨落淚。
  • 為什麼美國社會對華人的歧視依然存在?
    在美國生活的所有少數族裔中,黑人群體可以說是最團結、最敢於站出來反抗歧視的群體,他們生存境遇如此堪憂,那麼,生活在美國的「更少數」族裔——華人群體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事實上,來自中國的勞工為美國早期現代化進程作出了不朽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