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東西南北中。在折面裡可以寫上8個人物,也可以寫上最想說的一句話。親子互動時可以玩玩。
圖二:彈弓子。將「子彈」夾在橡皮筋中間的皮兜中,一隻手握住彈弓握把,另一隻手捏緊「子彈」,並拉緊橡皮筋,對準發射目標,鬆開捏緊「子彈」的手,將「子彈」發射出去。提高手眼協調性和專注力。但要注意安全呦!
圖三:抓石子。兩個人來玩,,剪刀石頭布,誰贏誰有最先抓石子的權力。這個規則比較簡單但敘述起來麻煩,哈哈,大家都懂得。環保的小遊戲能樂半天,也能促進朋友之間的關係又能鍛鍊手眼協調能力。
圖四:翻花繩。每一個造型圖案,需要手指完成撐、壓、挑、翻、勾、放等一些精微的動作,需要左右手配合一致,需要每根手指巧妙地分工。科學證實,手與腦之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加強手部活動就是開發大腦潛在機能、培養創造性的重要環節,訓練手指就是訓練了大腦。翻繩遊戲需要眼睛觀察分辨縱橫交錯的線條,需要大腦記憶操作的順序和方法,因此翻繩遊戲具有巧手、健腦、啟智的作用。
圖五:擠香油。寒冷的冬天,靠牆而立,用肩部的力量向中間擠,被擠出的人向旁邊去,再向中間擠,如此反覆進行。培養靈活反應能力、競爭意識及協作精神。 來吧一起, 擠、擠、擠香油,擠出香油換糖球。
圖六:滾鐵環。手持一根頂端有彎槽鐵棍,推一直徑一尺多的鐵環向前飛跑,發出」譁唧譁唧「的聲音。看誰滾動的時間最長。此為民間傳統遊戲,我們退休後也可以玩噢!
圖七:鬥雞。用膝蓋相互碰撞,不能用手推。一腳跳,發展運動的平衡力、腿部的力量。堅持到最後為鬥雞王。 咋樣,來一波呀!
圖八:打冰嘎。冰嘎也叫冰猴、冰尜,木製,圓形尖底,底都嵌鐵釘或圓鐵珠,中間有一圈凹刻。玩時,把纓鞭繞在凹刻處,放在冰上一甩,並不時抽打,冰嘎便飛轉起來,看誰轉的時間長為勝。
圖九:嘎拉哈。羊的膝蓋骨,只是後腿有,共有四個面,以四個為一副,能提高人們的敏捷力。有坑兒、肚兒、輪兒、真兒之分,在扔起口袋同時,手將嘎拉哈都翻成一個面兒,還要不碰到其它的並歘起來,最全合算分數高者為贏。發展手眼協調、緩解頸椎病,現列為國家非物質體育文化遺產。
圖十:跳皮筋。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亦可分兩組比賽,邊跳邊唱非常有趣。先由倆人各拿一端把皮筋抻長,其他人輪流跳,按規定動作,完成者為勝,中途跳錯或沒鉤好皮筋時,就換另一人跳。
圖十一:騎馬馬。玩時先由兩個兒童將右手向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再用左手向下握住對方右手腕,形成一個四方結子形的「座坐」然後蹲下讓其他兒童坐在「座坐」上,再站起來走動,俗稱「騎馬馬」。也有馬馬相鬥者。
圖十二:捉迷藏。民間兒童集體遊戲。「瞎子捉跛子」是捉迷藏之一先由數人手拿手的圍成一個圓圈,其中一人用手帕包住雙眼扮瞎子,另由一人將一隻手縛在腿上裝跛子。遊戲開始時,跛子在圈內邊吹口哨邊跳動,瞎子順著哨聲撲捉,如捉住跛子即勝,可換另一對再捉。
圖十三:摔泥娃娃。將泥團成球型,將泥團稍微壓扁,由扁形的泥團中央,向四周擠壓出一個類似於碗口形的坑,擠壓出的坑大者為勝。這可是個技術活,技巧在於和泥上。
圖十四:老鷹捉小雞」。由數人組成,首先由一人自稱老鷹,其餘人排成縱隊最前面的人伸開雙手擋住老鷹,第二人雙手捏住前面一人的腰帶,後面依次的串起來,然後由老鷹來抓最後的那人,玩時忽前忽後,時左時右,直至抓住最後的一個為勝。發展身體靈活躲閃反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