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個母乳庫啟動30天6名小寶寶受益,長期運營存在困難

2020-12-23 澎湃新聞
母乳庫護理部李有蔚正在對母乳成分進行檢測、存儲。

上海首個母乳庫前途未卜。

7月4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兒童醫院獲悉,該院牽頭建立的上海首個母乳庫(以下簡稱「母乳庫」)自6月5日正式啟動以來,已為6名早產兒、先心病患兒等提供受奶服務,累計受奶量達到21829毫升,這些小寶寶目前恢復狀況良好。

院方表示,母乳庫目前沒有得到社會公益基金、慈善機構以及政策扶持,長期運營仍然存在困難。據醫院工作人員介紹,1毫升母乳的管理成本接近2元,每個捐贈者的免費傳染病篩查、母乳的細菌學檢測費用人均為500元左右,還有醫用耗材、人手配備等成本。

母乳庫護理部李有蔚正在對母乳成分進行檢測、存儲。

30天102位媽媽捐奶

上海首個母乳庫位於上海市兒童醫院住院部11樓兩個病區間,面積僅30餘平方米。

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較大的房間放置服務登記處、沙發、吸奶器等,可同時供3名志願者現場捐奶,可用窗簾隔出單獨空間;另一間房間作為操作間,擺放著專業的母乳檢測、儲藏設備、消毒設備和操作臺。兩個房間均裝有紫外線消毒燈,還有專人每天進行消毒保潔並進行嚴格記錄。

在母乳庫的服務登記處,2臺電腦每天記錄更新志願者的捐獻情況,包括捐獻者年齡、捐奶量、生育情況、血液篩查等情況。

7月4日,有2名愛心媽媽去母乳庫捐奶,分別捐出210毫升和70毫升,其中一名是第二次過來捐贈。截至7月4日,母乳庫共有102位媽媽實現捐獻,現場捐奶量累計達22160毫升,捐獻者最多的一天超過10人。捐贈人群中25-30歲人群最多,佔59%,31-35歲人群次之,佔33%。

「目前捐獻情況可以滿足臨床供應,周四、周五捐獻者數量相對較多,捐獻時間集中在上午9點到下午3點之間。」母乳庫護理部工作人員李有蔚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截至7月4日累計受奶量達到21829毫升,已經有6個寶寶受益,平均每天可以為每個寶寶提供200毫升奶量,這6個寶寶多為早產兒,一些是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先天性心臟病、呼吸窘迫症候群患兒,喝的絕大部分奶來自現捐奶。

母乳庫的統計數據還顯示,截至7月4日獲捐的凍奶量達44735毫升。

「從目前來看,重複捐奶的情況並不多,但這些凍奶都是第一次來現場成功捐獻的志願者後續再提供的,由3-4名愛心媽媽提供,基本一周來送一次,其中有1名媽媽捐贈了2次凍奶,總共捐贈超過2萬毫升的奶。」上海市兒童醫院消化科王怡仲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據王怡仲介紹,捐贈凍奶的媽媽之前均在醫院進行血液檢測、傳染病篩查等,凍奶要求保存時間在6個月以內,同時凍奶需要在無菌環境下刮少許樣本進行成分、細菌學檢測等,確保安全後才存入零下40攝氏度的冷庫。

母乳庫的凍奶低溫保存箱。

母乳庫目前不對外院開放

「社會對母乳的需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母乳餵養的好處已經深入人心,一部分原因是社會上存在一些過敏體質寶寶,或是有出生缺陷、無法配方奶餵養的寶寶,母乳對於他們來說就像一種『良藥』。」民間互助組織「第一口奶」愛之源慈善母乳公益站的創建者儲琳琳對澎湃新聞記者說。

「一聽說可以捐奶給那些患兒、早產兒,媽媽們在朋友圈的互動變得更多了。」儲琳琳表示,相比互助捐奶,她更加認可向醫療機構設立的母乳庫捐奶,「以往互助捐奶時,她會要求捐獻者提供出院小結和6個月內的血檢報告,還包括受捐者的出生證明以及父母身份證明,主要是為了保護奶源的安全以及避免捐贈的母乳被非法買賣,但仍然存在一些風險。母乳庫不同,一來捐獻者的身體狀況可以篩查,二來母乳質量和成分也可以檢測,既安全又可以救人,非常有意義。」

據儲琳琳介紹,她所在的這個民間組織已經與母乳庫建立了密切聯繫。一個月,通過該組織介紹前往母乳庫捐奶的媽媽達到30多人,佔據母乳庫志願者1/3。其他捐獻者則有從醫院微信、電視新聞、朋友中得知消息的,還有一部分來自醫院的醫護人員。

王怡仲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目前捐贈母乳僅對本院患兒、早產兒開放,對外院還沒有開放。一些社會人士則向醫院提出「是否能為院外罕見病患兒需要母乳」,目前院方對此均拒絕。

母乳庫建立的宗旨最主要是『安全第一』,所有政策的制定都圍繞這一原則,目前受奶的寶寶都必須有臨床指徵,也必須經過嚴格的篩查,他們都曾得到醫囑需要母乳支持來維持生命。

」王怡仲說。

1毫升母乳管理成本接近2元

雖然可以幫助不少寶寶,但上海首個母乳庫前途未卜。

院方透露,母乳庫自運營1個月來,陸續收到來自個人以及公益組織、網絡企業的物品捐贈,大多數捐贈品為儲奶袋、溢乳墊等,其中儲奶袋數量超過6000個,院方會在平時母乳庫健康宣教活動中,免費向志願者發放儲奶袋。但目前仍然沒有得到社會公益基金、慈善機構以及政策扶持,長期運營仍然存在困難。

「我們從國內首個母乳庫——廣州母乳庫那裡了解到,他們已經運行三年,每一年的運行經費高達50萬元,1毫升母乳的管理成本接近2元。」上海兒童醫院消化科主任張婷日前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當前廣州母乳庫的運行費用由「母乳愛」基金會和醫院提供。而

上海市首個母乳庫的啟動經費由上海公共衛生三年行動計劃項目承擔,主要為了引進存儲、消毒、檢測設備以及完善母乳庫硬體設施,但對於後續的運行及管理費用目前仍然不明。

據王怡仲介紹,在後續運營成本中,檢測和篩查費用也將是長期的一筆支出,每個捐贈者的免費傳染病篩查、母乳的細菌學檢測費用人均為500元左右。還有一部分醫用耗材如一次性儲奶瓶等,也將是一筆持續開支。此外,目前母乳庫工作人員都由護理部、消化科等醫務人員共同排班進行管理、登記等工作,面臨人手緊缺的問題。

王怡仲還表示,為了保證捐贈母乳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母乳庫會對捐贈母乳的每個批次留4-6毫升樣本,放入零下80攝氏度的超低溫冰箱進行保存,每個批次的保存時間在24個月以上,而隨著母乳捐贈數量的逐漸增長,醫院目前僅引進了2臺超低溫冰箱,其存儲空間也可能成為難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西南首個母乳庫:已有50個寶寶接受母乳資助
    西南地區首個母乳庫已有50個寶寶接受母乳資助。記者在活動現場了解到,去年12月,西南醫院婦產科和兒科建成的西南地區首個母乳庫正式啟動運行到現在,已有50個寶寶接受了母乳資助。同時,該科負責人表示,捐奶量與需要量仍有很大差距。    母乳庫是愛心「中轉站」    去年12月2日,得知西南地區首個母乳庫開始運行的消息,不少愛心媽媽加入到了捐贈母乳的行列中。
  • 南京建設免費母乳庫:免費捐贈免費試用
    韓樹萍:就拿這兩天來講吧,住在我們科裡體重極低出生的孩子現在是12個,有幾十個早產的孩子在我們病房。這些孩子面臨的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餵養方面的問題。這些媽媽因為早產,本身泌乳就不足,孩子出生以後,她的心情又比較焦慮,母嬰分離,導致媽媽奶就更少。  一天時間,十位愛心媽媽成功捐獻了母乳,另外還有6位剛在婦幼生了寶寶的媽媽在排隊等待。
  • 捐贈數量少 標準不統一——我國母乳庫發展調查
    新華社北京7月4日電題:捐贈數量少 標準不統一——我國母乳庫發展調查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梁天韻、林苗苗、肖思思  近日,北京首家公立醫院母乳庫在協和醫院成立,捐獻母乳這一新鮮事物引發人們關注。  自2013年我國內地首家母乳庫在廣州誕生至今,滬渝蘇陝京等地已陸續成立了十幾家。
  • 「關心下一代」 伊利助推中國母乳庫發展
    「關心下一代」 伊利助推中國母乳庫發展 2017-12-14 16  相比國外,我國的母乳庫建設起步晚了近百年,2013年,國內首家母乳庫在廣州成立,此後,上海、重慶、南京等地相繼建立了10多家母乳庫。由於沒有統一的管理標準和操作流程,各母乳庫的運營情況參差不齊。同時,母乳庫還面臨著資金短缺、運營艱難的問題——目前國內大多數的母乳庫,都是由醫院無償運營。
  • 成本高昂、缺乏統一標準 多家母乳庫運營艱難
    近日,北京首家公立醫院母乳庫在協和醫院成立,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母乳捐贈這一新生事物的關注。自2013年我國內地首家母乳庫在廣州誕生至今,南京、上海、西安等地已陸續建立了十幾家母乳庫。  但記者調查發現,由於捐奶人數有限、成本高昂、缺乏統一標準等原因,多家母乳庫運營艱難。在「二孩時代」背景下,母乳捐贈如何才能迎來良性發展的春天?
  • 上海首家母乳庫運行一年捐奶量超百萬毫升,運營成本面臨困境
    成立於2016年6月6日的上海市兒童醫院母乳庫是上海市首家母乳庫,也是中國14家母乳庫中規模較大的,至今運行已經有一年多時間。澎湃新聞記者8月5日從上海市兒童醫院獲悉,截至目前共有400多位愛心媽媽參加了志願母乳捐獻,愛心媽媽到母乳庫現場捐奶量累計超過14萬毫升。
  • 深圳首個母乳庫運營如何?
    每天出庫使用量3500-4000毫升,平均每天有25個早產兒或危重兒受益,其中最小的受益者體重只有530克。    母乳餵養可降低兒童死亡率    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母乳餵養可以降低兒童的死亡率,對促進早產兒消化系統成熟、減少相關疾病的發生,提高餵養耐受性、減少感染、促進神經系統發育、改善遠期預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2019五一上海地鐵延時運營安排 4月30日延時運營
    2019年「五一」勞動節法定節假日為5月1日(周三)至5月4日(周六),共四天,其中,4月28日、5月5日調整為工作日,小長假期間,毗鄰景點及商圈的地鐵客流或將大幅增長。同時,5月份本市重大賽事、活動較多,國家會展中心展覽活動也持續開展。
  • 全球首個!上海迪士尼「瘋狂動物城」地上建設施工啟動
    5月11日上海迪士尼樂園重新開放6月8日樂園又有一個重磅消息全新主題園區「瘋狂動物城」首根鋼結構柱成功完成安裝這也標誌著園區地上建設施工正式啟動「瘋狂動物城」地上建設啟動在這首根鋼結構柱上,留有數千個籤名。
  • 南京一母乳庫捐奶量杯水車薪 海外母乳庫如何管理
    2013年8月1號,我國華東地區首家、全國第二家母乳庫在南京市婦幼保健院成立,主要採集寶寶年齡10個月以內的新媽媽的乳汁。母乳庫成立近三年,共有600多位愛心媽媽捐獻母乳,接受捐贈的早產危重患兒1200多人。日前,母乳庫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道出了他們的尷尬。
  • 首屆上海夜生活節啟動:商場延時營業,地鐵延時運營……
    2020年6月6日晚,由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共同主辦的首屆上海夜生活節在思南公館中央廣場舉行啟動。儀式上發布的上海夜生活活力指數顯示,人民廣場至外灘段,夜生活活力指數最高。
  • 困境中的母乳庫:6年僅建25座,受捐者比捐獻者還少
    李佳捐獻的第一份母乳,會先被拿到操作臺旁的藍色的母乳分析儀檢測營養成分;然後用灰色巴氏消毒機消毒,62.5℃,30分鐘;最後,母乳被放到零下18℃左右的冰箱裡冷凍儲存,保質期3個月。為了保證母乳達到健康、營養良好、可信賴三條標準,捐獻前,母乳庫的護士肖妮蓉給李佳打過電話,問題包括但不僅限於寶寶多大,奶量多少,是否大量抽菸、飲酒、喝茶,是否吸毒或進行長期藥物治療……近6個月內,接受過輸血的捐獻者會被排除在外。
  • 獲贈奶量破120萬毫升 深圳公益母乳庫躋身全國前三名
    自2015年12月25日深圳第一家公益母乳庫在寶安區婦幼保健院創立以來,截至2017年6月30日,該母乳庫獲贈奶量突破120萬毫升,捐贈量躋身全國前三名。&nbsp&nbsp&nbsp&nbsp「想到自己富餘的乳汁可以多幫助到幾個幼小的生命,這種感覺很美好。
  • 上海機場:運營數據短期承壓 免稅業務或仍是長期業績彈性來源
    數據顯示,上海機場1月份的飛機起降架次為42846架次、旅客吞吐量599.31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6.66萬噸,同比分別減少2.39%、5.39%以及9.38%。白雲機場、深圳機場的1月主要運營數據同樣負增長(見圖1)。
  • 母乳庫缺口,不能只靠愛心填補
    其中一家民營母乳庫2年的捐獻量,僅夠一個嬰兒3個多月的用奶量(5月20日《北京青年報》)。近年來,母乳餵養的益處越來越為社會所承認、接受,國家也一直鼓勵母乳餵養,起草中的《母乳代用品管理辦法》更明確將「鼓勵母乳餵養」寫進草案。然而,數據表明,我國嬰兒出生後頭6個月的純母乳餵養率只有27%左右,與世界平均數來比,相對較低。
  • 百餘名愛心人士為腫瘤患兒捐發 30名患兒從中受益
    患有腫瘤的貧困少女,在化療脫髮後不能用化纖製品假髮,但人發製成的假髮,要數千元一頂剪去我的長髮,溫暖你的心長春多名「長發寶媽」相約剪髮,為腫瘤患兒捐發的消息感動了許多人,這個由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發起的公益活動,至今已吸引百餘名愛心人士踴躍參與,30名患兒從中受益。
  • 連鎮高鐵開通運營,300名上海遊客乘首趟高鐵遊淮安
    人民網上海12月11日電 (唐小麗)記者從上海鐵路部門獲悉,今天,連雲港至鎮江高速鐵路全線開通運營,連雲港、淮安等城市加入上海4小時高鐵「朋友圈」。 據了解,連鎮高鐵開通後,上海至連雲港運行時間由原來的8個半小時左右縮短至3個半小時左右,上海至淮安運行時間由原來的5小時左右縮短至3小時左右,上海至揚州運行時間由原2個半小時左右縮短至近2小時。
  • 國內首個自閉症特教培訓公益項目「星火行動」正式啟動
    國內首個自閉症特教培訓公益項目「星火行動」正式啟動 2016-05-19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張雪弢據悉,這是目前國內首個為自閉症康復老師及家長提供特教培訓的公益項目。 上海諾亞公益基金會理事章嘉玉女士及秘書長徐芸薇女士,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團組織管理局陳景欣老師,恩啟自閉症教育平臺劉春蕾女士,上海三葉草兒童康健園任瑞傑先生等上海自閉症康復機構老師及家長代表,以及社會各界關心自閉症群體的愛心人士共同出席此次啟動儀式。
  • 慶陽2019年度"金秋助學"啟動 救助1500名困難職工子女
    新聞熱線:0931-8486893 廣告熱線:13919392204 投稿郵箱:gschinanews@163.com 慶陽2019年度"金秋助學"啟動 救助1500名困難職工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