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母乳庫捐奶量杯水車薪 海外母乳庫如何管理

2020-12-22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5月2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母乳,對於健康的嬰兒來說,是生命食糧,來自媽媽的人間美味。而對於早產兒、病患嬰兒而言,母乳不僅僅是食物和美味,更像是一種治療甚至救命的藥物。每年的5月20號是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宣傳日,母乳庫的話題再次進入我們的視野。

  2013年8月1號,我國華東地區首家、全國第二家母乳庫在南京市婦幼保健院成立,主要採集寶寶年齡10個月以內的新媽媽的乳汁。母乳庫成立近三年,共有600多位愛心媽媽捐獻母乳,接受捐贈的早產危重患兒1200多人。日前,母乳庫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道出了他們的尷尬。

  母乳庫負責人、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韓樹萍介紹,儘管有了那麼多愛心媽媽的捐贈,但是相對與日俱增的早產兒,母乳庫的捐奶量依舊是杯水車薪。目前,醫院每天有7—8位「愛心媽媽」前來捐獻,大約能幫助近10名重症兒童,但醫院每天體重2500克以下的寶寶多達70—80名。對於這些孩子來說,母乳的意義已經超越了食物,甚至是「救命良藥」。對於孩子的遠期的生長發育有益,母乳對孩子將來神經系統的發育也起了一個很大的幫助。

  韓樹萍介紹,目前母乳庫是全公益性的,供有需要的患兒免費使用,運營成本基本由院方獨自承擔,這是筆不小的支出,希望有更多的愛心人士能關注這項活動,提供資金援助,但相對於資金,更主要的問題還是母乳需求量遠遠不能滿足。

  大家都知道母乳餵養好,可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總有一些媽媽沒辦法哺乳孩子,因此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建立了母乳庫。放眼海外,母乳庫在有些國家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上個世紀30年代,母乳庫發展得非常火爆,直到80年代後期,由於愛滋病的出現,母乳庫的發展大受打擊。

  然而隨著人們對愛滋病認識的改變,90年代母乳庫又重新崛起。目前,全球有37個國家擁有母乳庫,美國基本上每個州都有自己的母乳庫,而歐洲發展得更快,其中最廣泛分布的要數法國。全球華語廣播網法國觀察員萬凌虹表示,近代法國的母乳庫可以從1981年算起。

  萬凌虹介紹,它法國的母乳庫利用率蠻高,它不是由醫院管理,而是由一個非盈利的公益組織創建。法國母乳庫的總部在巴黎的十四區,目前在全國大概19個省共設立了大概30多個母乳庫。可能巴黎大區比較多一點,有9個母乳庫,一般情況下都是在市中心,這個母乳庫的母乳免費捐贈,你也是免費領取。它對母乳捐贈者的要求比較嚴,要保證母乳非常健康,首先就會給捐贈者一份調查問卷,還會對她進行體檢,看她是否有不良嗜好,比方說抽菸、喝酒,她是否帶有一些其他的病毒,如果假設是健康的母乳的話,就會提供一個手動的,或者是電動的吸奶器,約好時間,母乳庫的人會開著冷藏車去把這些母乳全部取回來。取回來之後進行消毒,然後就直接放在冷凍庫裡面儲存。

  目光轉向澳大利亞。作為奶爸的全球華語廣播網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介紹,儘管遍地牛羊的澳大利亞、紐西蘭從來不缺奶源,不過母乳依然是媽媽們的首選。而澳大利亞的母乳庫,母乳都是由乳汁豐富的媽媽義務提供,每到一定時候,這些媽媽就會開著車來到母乳庫,接受全面身體檢查,確診沒有傳染疾病後,採集乳汁入庫。在澳大利亞,無論是獻血還是獻乳汁,都有嚴格的法律規定和檢測。

  澳大利亞第一所母乳庫成立於2005年,而到目前為止,全澳大利亞已經有了5所母乳庫,從位置上來看,這5所母乳庫較為均勻的散布在澳大利亞各個主要城市。所有的母乳提供者都是無償捐獻的,雖然澳大利亞是牛羊遍地的畜牧業大國,牛奶和嬰幼兒配方奶粉都不缺,但是每個孕婦在進行產前培訓的時候,都會被教育母乳餵養的好處。因此澳大利亞的母乳餵養率非常的高,而這種教育也從另一個方面促使了乳汁充足的產婦產生願意無償提供自己乳汁的想法。所以總體來看,這些母乳庫並沒有進行過特別針對性的廣告宣傳,大部分母乳庫的捐奶量就已經超過了他們可以處理的能力。捐獻者每次都會自己來往於家和醫院進行捐獻,所有的行為純粹都是出於自願。母乳庫通常由大型的公立醫院設立,醫院當中需要幫助的嬰幼兒就是母乳庫的使用者,對於自身無法提供充足乳汁的產婦,特別是早產兒產婦,母乳庫就會對他們提供援手,比如根據皇家布裡斯班婦女醫院的統計,他們每年需要照顧的早產兒和有嚴重疾病的嬰兒有1500名,而這些嬰兒就是母乳庫的主要使用者。雖然對於大多數的澳大利亞人來說,對母乳庫非常歡迎,但是目前澳大利亞的母乳庫的數量仍然非常有限,急需要擴充。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澳大利亞並不缺乏無償捐乳的志願者,但是缺乏的是母乳庫的運營資金,由於這是一項非盈利的事業,母乳庫急需政府的資助,雖然母乳庫往往由公立醫院建立,但是到目前為止,政府並沒有提供專項的資金來支持它的運營。大部分的母乳庫往往面臨著維持運營尚可,但是如果要擴充,卻缺乏資金的狀況。

  最後來看一下鄰國日本。日本多年來一直提倡母乳餵養,宣傳母乳餵養對於降低嬰兒患病機率有較好的效果。

  《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黃學清》介紹,近年來日本高齡生育和哺育治療導致的產兒弱小情況又有所增加。於是在2013年,日本一家大型醫院的兒科成立的日本第一家母乳銀行。捐助母乳的母親需要先接受血液檢查以確保母乳的安全,比如沒有傳染病等等。根據去年這家醫院的統計,一年中有16位母親無償捐贈了母乳。該院要求捐贈的母親和接受捐贈的嬰兒都是在這家醫院分娩和出生的。在正式成立母乳銀行之前,這家醫院就經常有這種互相幫助的情況。對全國126所新生兒急救室的調查顯示,有32所有類似母乳銀行的行為佔總數的25%。儘管對捐贈者有多項健康檢查,但是目前日本還沒有對捐贈者的健康有統一的標準。因此一些醫院擔心通過母乳感染疾病,明確禁止使用嬰兒生母以外的母乳進行餵養。日本醫學專家也表示,儘管在醫學上早產兒需要安全的母乳,但是要成立成規模的母乳銀行,需要在這家母乳銀行經驗的基礎上,再確保母乳提供的安全性、制定統一的標準以後才能夠實現。

相關焦點

  • 上海首家母乳庫運行一年捐奶量超百萬毫升,運營成本面臨困境
    成立於2016年6月6日的上海市兒童醫院母乳庫是上海市首家母乳庫,也是中國14家母乳庫中規模較大的,至今運行已經有一年多時間。澎湃新聞記者8月5日從上海市兒童醫院獲悉,截至目前共有400多位愛心媽媽參加了志願母乳捐獻,愛心媽媽到母乳庫現場捐奶量累計超過14萬毫升。
  • 母乳庫「捐奶冠軍」:兩年捐321次共13.6萬毫升
    設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的內地首個母乳庫公布了運行兩年來的數據。廣州有487位女性在兩年間成為這個母乳庫的捐獻者,最多的一位捐獻了321次,捐獻量達13.6萬毫升。總共55.2萬毫升的母乳救助了121位該院的患兒。但母乳庫運行至今,也現出隱憂:捐獻人數、捐獻次數和奶量皆比第一年出現下滑,需要尋找促進母乳捐獻的長效機制;而1毫升母乳接近兩元的成本,也讓母乳庫負責人開始思考可持續發展的方式。
  • 南京成立母乳庫 媽媽們奶水過多可考慮「捐奶」
    專家指出,母乳是最適合人類嬰兒的食物,當媽媽因為某些因素或是疾病導致無法提供給寶寶母乳時,使用捐贈的母乳是第二個最好的選擇。南京母乳庫將會是一項純公益性項目,受捐對象,是該院住院的早產兒、極低體重兒等需要治療的新生兒,受捐對象的家長可免費申請使用母乳給寶寶進行餵養。
  • 母乳捐獻第1天 南京10位愛心媽媽捐奶1000毫升
    原標題:母乳捐獻第1天 南京10位愛心媽媽捐奶1000毫升        昨天,南京市婦幼保健院11樓的母乳庫門口很熱鬧,第一批「奶媽」過來捐奶了。這些媽媽們不扭捏,很大方,在她們看來,母愛濃濃,給其他孩子用,她們照樣很開心。據悉,首批捐母乳的媽媽總共10人,市婦幼本院醫護人員有6人。10人共捐獻母乳1000毫升左右。
  • 尷尬的母乳庫:用的比捐的還少,別人的奶不能給自己孩子吃?
    謝綺平算過一筆帳,母乳庫至少要有兩臺醫用吸奶器,價格12萬元;醫用冰箱要有一大一小,還要有巴氏消毒儀、兩臺超淨臺、母乳分析儀,保守估計總價50萬元。謝綺平說,這些錢完全由醫院負擔。而2007年寧波想要建中國第一個母乳庫時,就是折在了啟動資金上。有了場地和錢,如何設置捐獻、受捐規則是擺在所有母乳庫面前的問題。「我們當時只能參考國外經驗,但並不都適合中國國情。」
  • 南京建設免費母乳庫:免費捐贈免費試用
    母乳庫設在婦幼1號樓11樓兒科,專門為捐奶媽媽開設的房間布置得很溫馨。上午10點多,兒童醫院檢驗科醫生李喆來到這裡捐獻母乳,她的寶寶剛剛滿月:  李喆:我母乳很多,我每天一般都在1000多毫升,寶寶的奶量也就才五六百不得了了,多餘的我都自己凍起來,不如捐給需要的小寶寶們。我今天捐了100多毫升,我會定期來的。
  • 西南首個母乳庫:已有50個寶寶接受母乳資助
    資料圖    華龍網8月5日16時53分訊(記者 黃宇)今(5)日,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婦產科開展世界母乳餵養周主題宣教活動。記者在活動現場了解到,去年12月,西南醫院婦產科和兒科建成的西南地區首個母乳庫正式啟動運行到現在,已有50個寶寶接受了母乳資助。同時,該科負責人表示,捐奶量與需要量仍有很大差距。
  • 北京:母乳庫兩年獲捐量餵不飽一名嬰兒
    原標題:母乳庫兩年獲捐量餵不飽一名嬰兒   現狀   民營母乳庫2年捐獻量   僅夠一個嬰兒3個多月的用奶量   2016年1月,北京太和醫院在院內建立了一個公益母乳庫。
  • 成本高昂、缺乏統一標準 多家母乳庫運營艱難
    核心提示  中國每年約有150萬早產兒,然而全國母乳庫不足20家;  捐奶量少、標準不統一、資金短缺等問題困擾多家母乳庫;  專家指出,應進一步普及母乳捐贈觀念、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哺乳期媽媽一瓶多餘的母乳,對一個早產嬰兒來說,也許就是一粒救命的藥丸。
  • 內地首家母乳庫在廣州成立 媽媽們踴躍「捐奶」
    ,廣州媽媽踴躍「捐奶」  近日,內地首家「母乳庫」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低調」成立。截至14日,母乳庫登記在冊的志願者媽媽已經達到60多位,還不斷有來自北京、深圳、武漢等地的媽媽打電話來諮詢。母乳庫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愛心媽媽們接力「餵養」下,一個因腸瘻而病危的10個月男嬰已經比一周前重了1.2斤。  母乳庫目前是全公益性的,母乳供有需要的患兒免費使用,如自己家庭無法提供母乳的早產兒、手術後的嬰兒、牛奶蛋白過敏嬰兒、化療後的患兒、重症患兒等。
  • 揭秘「中國母乳庫」
    在某種程度上,母乳對早產兒、病患嬰兒來講,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治療的藥物。  廣州母乳庫的用奶量甚至低於捐奶量。  南方醫科大學陳超是一名兒科醫生,在他看來,母乳庫在醫院遇冷也是情有可原,「母乳庫屬於營養科,對病患兒的生命質量可能會有影響,但是並不會決定生死,因此,它屬於較為邊緣的科室。」  母乳庫的冷還反映在數字上。兩年來,廣州母乳庫總共有448上門捐奶,其中以該院職工家屬為主。
  • 困境中的母乳庫:6年僅建25座,受捐者比捐獻者還少
    謝綺平算過一筆帳,母乳庫至少要有兩臺醫用吸奶器,價格12萬元;醫用冰箱要有一大一小,還要有巴氏消毒儀、兩臺超淨臺、母乳分析儀,保守估計總價50萬元。謝綺平說,這些錢完全由醫院負擔。而2007年寧波想要建中國第一個母乳庫時,就是折在了啟動資金上。有了場地和錢,如何設置捐獻、受捐規則是擺在所有母乳庫面前的問題。「我們當時只能參考國外經驗,但並不都適合中國國情。」
  • 公益母乳庫:存儲一份特殊的愛
    自首家母乳庫於2013年5月在廣州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成立,最近兩三年來,西安、南京、北京、上海的公益母乳庫如雨後春筍般相繼建立。通過這一媒介,愛心媽媽可捐出自己多餘的母乳,供有需要的嬰兒免費領取使用。在這樣一個發展「破冰」階段,公益母乳庫目前進展狀況如何?是否有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要使其順利成長,還需要哪些制度安排?請隨本報記者一起探究問題的答案。
  • 獲贈奶量破120萬毫升 深圳公益母乳庫躋身全國前三名
    自2015年12月25日深圳第一家公益母乳庫在寶安區婦幼保健院創立以來,截至2017年6月30日,該母乳庫獲贈奶量突破120萬毫升,捐贈量躋身全國前三名。&nbsp&nbsp&nbsp&nbsp「想到自己富餘的乳汁可以多幫助到幾個幼小的生命,這種感覺很美好。
  • 南京1000多位愛心媽媽參與母乳捐獻——華東首家母乳庫探訪
    5月20日是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媽媽的奶水對寶寶來說不僅僅是食物,有時候甚至是無法代替的治病「良藥」。2013年,南京市婦幼保健院成立了華東地區首家、全國第二家母乳庫。這五年的時間,感謝1000多位愛心媽媽的無私捐獻,是她們的這一選擇讓5000多位早產寶寶健康成長。
  • 南京設立全國首家商場母乳捐贈點
    3年來,共有600多位愛心媽媽,共計捐乳次數達4000餘次,捐獻母乳1153360毫升,惠及早產危重患兒達1200多人。母乳庫負責人、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韓樹萍告訴記者,相對於與日俱增的早產兒,母乳庫的捐乳量顯得杯水車薪,「捐乳主力軍還是醫院產婦和婦幼醫護人員,因此,母乳庫盼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援助。」韓樹萍憂心忡忡地說。
  • 捐贈數量少 標準不統一——我國母乳庫發展調查
    新華社北京7月4日電題:捐贈數量少 標準不統一——我國母乳庫發展調查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梁天韻、林苗苗、肖思思  近日,北京首家公立醫院母乳庫在協和醫院成立,捐獻母乳這一新鮮事物引發人們關注。  自2013年我國內地首家母乳庫在廣州誕生至今,滬渝蘇陝京等地已陸續成立了十幾家。
  • 上海首個母乳庫啟動30天6名小寶寶受益,長期運營存在困難
    在母乳庫的服務登記處,2臺電腦每天記錄更新志願者的捐獻情況,包括捐獻者年齡、捐奶量、生育情況、血液篩查等情況。7月4日,有2名愛心媽媽去母乳庫捐奶,分別捐出210毫升和70毫升,其中一名是第二次過來捐贈。截至7月4日,母乳庫共有102位媽媽實現捐獻,現場捐奶量累計達22160毫升,捐獻者最多的一天超過10人。
  • 江蘇「母乳庫」成立1周年 單人最高捐1萬毫升
    江蘇首家母乳庫到8月1日成立一周年,這一年來母乳庫時常出現「庫存不夠」的現象。截止到7月28日,已經有205位媽媽參與到母乳捐贈,母乳總量達到24萬毫升。珍貴的母乳暫時優先提供給重症兒童和超低體重兒,其他的患兒要視情況而定。
  • 深圳首家母乳庫在寶安正式掛牌
    據了解,國外母乳庫發展已有10 0餘年歷史,並成立了北美母乳庫協會以及歐洲母乳庫協會,建立了完整的切實可行的母乳庫管理指南,捐贈母乳已常規應用於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的救治。2013年3月中國第一家母乳庫在廣州婦兒中心成立,至今全國已成立了8家母乳庫。